APP下载

浅谈演员进入角色的有效途径

2018-05-14谭秀梅

参花(下) 2018年6期
关键词:演员角色途径

摘要:当舞台上、屏幕上,一个个鲜活美妙而又打动人心的艺术形象呈现在人们面前时,初学者一定会为之感动,并渴望做一个令人羡慕的优秀演员。但演员要创造一个完美的艺术形象须经历怎样的过程,怎样一种途径,才能顺利实现这一理想呢?当然,演员通往角色形象的途径并不是表演创作活动的全部,但它却是表演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找不到进入角色的途径,就不可能进行艺术形象创造。那么,作为演员,特别是刚刚步入艺术大门的年轻演员和群众文化活动中热爱表演艺术的业余演员,该沿着怎样一条途径才能使自己有效而顺利地进入角色呢?

关键词:演员 角色 途径

一、从感受入手,用敏感介入初步体验,再用情感做检验

当演员对剧本、对角色各个方面有了较为充分的认识和理解之后,就开始一步步进入角色的活动了。但不应该急于去扮演什么角色,特别是对于初学者。首先,应对角色在剧中生活里所接触的各种事物和角色有感触,一点一滴地真实“感受”到自己的身上,“感受”到自己的心里,即先把角色的各种感受转化为自身切实的感受。但在这个感受过程中,一些初学表演的人常常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感而不受。或是认识到了,做起来却是似感非感,似受非受。更有一些年轻人在生活中就对很多事物和现象没什么感觉,或根本没感觉过。比如有一个学表演的学生在舞台上怎么也找不到疲惫不堪的感觉。老师问:你难道没干过什么重活体力活吗?回答:我从小到大,家里人从不让我干活。老师又问:你没走过较长的路吗?回答:我出门就打车,从没走过很长的路。老师很无奈,只好叫她楼上楼下不停地跑,好获得些真实的感受。《红楼梦》剧组建立初期,把一群年輕演员聚到一个与剧中环境相似的生活圈里,进行了数月的生活体验,就是为了让演员接近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以弥补这种欠缺。其次,感受时还需要有“敏感”这一要素的介入。即把视觉、听觉、嗅觉等全身的感受器官都调动起来,在敏锐的神经支配下,向外界刺激迅捷地搜索、捕获一切可能的信息。就有如恋人相拥一样,只要稍一接触,你立刻就能感受到对方的呼吸、体温、气味、心脏和脉搏的跳动,甚至对方心里在想什么,要说什么,都可能清晰地感觉得到。在这种非常专注的感受过程中,所获得的内容和应有的反应也会在瞬间被灵敏地激发出来。缺少这种敏感恐怕什么也得不到。再次,要用情感来检验感受。你的感受是否正确,是否真的感受到了,关键是要看你的感受过程和感受的结果是否能激发出与之相应的真实感情。如果感情没有明显变化,或是有‘温差,那么,这样的感受都是不可取的。感受过程中演员一定要迅速地兴奋起来,激动起来,让心里发生震动,并将情感的热流传遍全身,这样才能证明你是真的感受到了。演员被激发出的这种情感一定要同角色的情感相接通,使它转化为角色的情感,而不能还是生活中自己的那种情感。

二、抓住角色形态特征“身入”角色,在自身建立角色的基本自我感觉

前面进行的对角色生活的切身感受,只是演员初步尝试角色的一些片断的零碎生活,还不可能像角色那样开始在台上自由地活动。因为你还不清楚该怎么上台,该做些什么和怎么做。就算“摸着石头过河”,你总应该摸到一些石头,才好帮助你、支撑你向前迈步。这就需要你下一步摸到角色,在他的各种行为活动中都处在哪样一些状态,有哪些属于他自己的特征,以便在进入角色前,先在自己身上建立角色的自我感觉。这样在进入角色时才会有较充分的自信,对将要表演的角色很好地把握。

(一)要紧紧抓住角色活动时的各种“情态”。就是指角色的内心状态和表现出的状态。它可包含身体之态,眼神之态,面部表情之态,动作手势之态,言语之态,等等。如曹禺在《北京人》中给曾文清画的像这样描述:“他有清俊飘逸的骨相,眉宇间蕴藏着灵气,无色的嘴唇,异常敏感,凹下去的眼眸流露出失望的神色,悲哀而沉郁,寂寞时徘徊赋诗,心境恬淡时独坐品品茶,半生都在空洞的悠忽中度过。他身体孱弱,语言清虚,行动飘然,活得是那般无力,无魂魄,终日像掉落了什么。他懒于动作,懒于思想,懒于用心,懒于说话,懒于做任何事情,他只是一个生命的空壳。”这些关于情态的描绘,将一个角色形象鲜明地展现在了眼前。它不像情感情绪本身那么虚飘很难捉摸,而是可感可觉具体又生动,可以实实在在地抓到手。演员如能牢牢地抓住角色在剧中各种生活情境中的情态,并将它转移到自身的感觉中。那么,进入角色,就向前迈出坚实的一步。这些情态的描述大都会散在剧本的各个角落,字里行间,如“舞台提示”,本人或他人的言语描绘里,都可以找到它的踪迹。

(二)要牢牢抓住角色与众不同的特征。如他特有的体态、面貌、习惯步伐、行动节奏、特有的手势、表情、说话的语气、语调,以及与众不同的着装打扮等。比如你要扮演陈毅将军,可能你的身体条件同他有很多差异。但你要进入这个角色就要相信自己的眼睛就是那样炯炯有神,动作硬朗,手势幅度很大,很有力量,自己笑起来也很爽朗,说起话来稳中有急,明朗、干脆利索,有决断性,自己的体量很大,很厚重,很有气势,等等。接着,还要抓住角色的总体感觉,或者说总体印象。比如常常形容一个人:整个就是个窝囊废,是一条恶狼,一个小辣椒,一只快乐的百灵鸟,等等。给人的这种总体印象就是被形象化了的核心性特征,以它来概括和统领其他特征,一个角色的整体感觉就支撑起来了。照这样去琢磨,去把握,你的身上就有了角色的基本自我感觉,进入角色也有了较大的信心。

三、要“心入”角色,在行动过程感悟角色心理

在“身入”角色有了基本把握之后,还必须“心入”角色。否则就停留在表面上,没有内与外的统一,仍然不能真正进入角色。那么,对角色的内在体验又该沿着什么样的路径呢?

(一)要以角色的自我感觉进入他所处的情景里。具体说,就是角色的行为活动是在什么样的生活环境里、什么样的社会背景和条件下发生的,而面对这样的情境又是同怎样的一些人一些事,发生了哪些矛盾和冲突,你同这些人又是怎样一种关系,才让你有了现在这样的行为活动。这一切都要十分具体地感受到自己的心里去,这样你在行动时会出现什么态度,会想些什么,会怎么做,就有了充分依据,也就合情合理了。离开了这些具体的生活情境,你无论做什么、怎么做都不可信。

(二)接受角色的内心活动。角色的具体内心活动都是在与他人的相互行动与交流、相互矛盾与纠葛,同对手的相互刺激与影响、相互给予又相互接受这样的过程中获得的。但真正获得往往是初学表演者的一大难关。如有的人在行动交流过程始终不够真实,心里是空的。可他会带着怀疑说:我一直在真听、真看,也真感觉,真思考了,怎么会不真实?是的,但问题是你在听什么,看什么?感觉、思考什么?你究竟获得了什么?正确的方法应是通过对手所言所行和种种表现,探明他之所以这样说这样做的背后隐藏着的真正动机、目的和真实思想活动。比如有人当面夸你这么好,那么好,又助人为乐,其实他内心无非是让你高高兴兴替他办点事,而这种本意他自己不会轻易地直接说出来。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迫不得已要问“你到底想要干什么”?就是要听弦外之音,要看背后之意。所以你必须用心去感悟,去探测对手的真意所在。这样,你的反应,你的情感态度,以及相互间的行动与交流就会有机而合理地建立起来。而角色内心世界的活动也在这一次次的交流往来中逐步积累起来了。

(三)与对手的互动与交流必须有默契。互动与交流有了,但与对手间的配合一定要经过反复商量、切磋、协调,使相互交流往来、言行影响和信息传递达到高度的默契。如对方还没有说什么,也没做明显的表示,而只是一个眼神、一个暗示或一种很难察觉的细微表情,你就能领会其中的意思,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同对手间的交流配合就是要达到这样一种默契。默契的程度越高,配合得越严密、谐调,你获得的角色内心活动就越准确、越微妙,因而也会越深刻。如果交流配合只停留在表面上,那你获得的角色内心活动,就会平平淡淡,对推进角色的行为活动也会缺乏较大的动力。可以说,相互行动中的默契,是演员进入角色,使它变得生动和鲜活起来相当重要的一步。

四、依逻辑厘清航线,用理想贯通角色

在对外部行为表现和内在心理体验有了基本把握之后,如何将它们串联起来、贯通起来,构成一个有机而完整的统一体,即成为一个真实可信的角色呢?

其一,要将自己对角色的全部所得,从角色第一次上场到最后一次下场所进行的一系列思想、感情和行为活动,按照剧情和人物发展的顺序排列起来,连接起来,穿成一条清晰、完整而又有涨落起伏、渐次发展的角色生活线。用什么来连接、来贯穿,才是合情合理而可信的?那就是要依据角色生活行为及其表现所特有的逻辑。如著名表演艺术家于是之老师在谈《龙须沟》中他扮演程疯子的体会时说:不要直接去演疯子,在疯子眼里其他人都是疯子。没人能理解他,他觉得委屈,所以他要表现给其他人看我是多么正常。这就是他的心理逻辑。这个道理在任何角色创造中都是适用的。比如你演个生活无望、无路可走,欲在绝望中毁灭自己的角色,那就不应该直接去演他的痛苦、悲哀和绝望,而是要找到他生活中最大的渴望是什么。是谁、是什么摧毁了他最后的一线希望,才导致他这样或那样的行为表现。探明角色在特定环境中怀有的特殊的个性心态发生的原因,懂得了他特有的逻辑。他该怎么做,怎么表现,为什么这么做,怎么表现就都说通了、理顺了,也容易贯穿起来了。

有了清晰而合理的脉络,那么他在舞台上该做什么,该怎么做,怎么表现,为什么那样做,那样表现,也就容易把握了。

其二,用角色对理想和目标的追求贯通他的全部生活表现。每一个角色的形成,都必然会走过一些曲曲折折的道路,经历一个成长、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以及种种条件、种种因素的影响下,就会有各不相同的行为表现。如何将这些不同表现统一起来,将其中的变化解释明白,使它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角色形象呢?就是人物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和目标。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他就要克服困难,挣脱困扰,经受挫折,排除险阻,同各种与理想相悖的不利因素,有碍目标实现的环境、人和事物进行抵制或抗争。一旦失去理想和目标,就会向其他目标转移,或是朝相反方向折回,或是沉沦、毁灭自己。可以说,对理想目标的追求不仅是角色一切行为的基本动因,也是他全部生活最大而持久的驱动力,是角色心灵的统帅。

例如柳云龙在电视剧《风筝》中塑造的郑耀先(六哥)。作为中共党员打入军统内部高层的特工人员,一方面他要让军统上上下下都绝对相信他是个最优秀的军统特工,一方面又不失他的真实身份。他被排挤被嫉妒,地位、职务变了,他时而要拉拢左右,时而要杀他人威风。风云突变,他竟要逃避敌我双方的追杀。解放后,没人能证明他的真实身份,他不得不过起双面人的生活。当他的身份被我内部高层弄清后,为诱捕潜伏大陆的敌军高级特工,出于保密,他又不得不做起另一种更复杂的双面人。在不知情的群众误认为他是反革命的漫长岁月里,他还要承受种种苦难、屈辱和批斗……他的一切行为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不断地变换着,反差也大,层面也多,跌宕起伏不断。如果演员处理不当,很可能将他演成一个人格分裂、个性表现跳来跳去,互不相接的人物。那么,是什么将这一复杂多变、又相互对立的不同行为表现统一起来的呢?那就是他坚定不移的人生理想,一生为之奋斗的最高目标:要做一个心甘情愿承受一切苦难和考验、随时准备献出生命、绝不动摇自己信念的彻底的真正的共产党员。他把自己的职业“特工”视为他生命的全部。正是这一理想和目标成为他全部生活的最大动因,将他的一切思想与行为融合在一起,统一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角色。

概括起来,演员对剧中角色有了一定认识后,在切实感受角色的基础上,牢牢抓住角色的有形而生动的情态和色彩鲜明的性格基本特征,并将其植入自身的感觉中,继而以角色的名义全身心进入剧中的种种生活情境中,在同对手的互动和相互影响中,获得对角色內心世界的真实体验,进而在角色的人生态度和处世方法中找到他的行为和心理逻辑,以此将角色的一切行为及其表现穿成一条合理、有机而又顺畅的发展线。最终用角色对理想目标的追求将他的整体贯通起来,成为一个完整又活生生的角色。这就是演员接近和最终进入角色的一条有效的创作途径。进入这一途径后,就可以开始对角色进行全方位的、更加丰富的个性化艺术形象创造了。

(作者简介:谭秀梅,女,本科,天津青少年活动中心,中级,研究方向:群众文化)(责任编辑 刘艳)

猜你喜欢

演员角色途径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杂技艺术与音乐简析
《琅琊榜》浅评
《冰雪奇缘》开启迪士尼剧本角色新模式
人力资源开发与智力资本提升的关系探析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角色问题研究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