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农机培训力度推动农机化新发展研究
2018-05-14龙艳美
龙艳美
摘 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农机化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但要进一步提高农业 生产力水平,提高农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业中的作用,就必须通过教育培训来提高从业人员农机化新技术水平.近年了本地始终坚持“服务三农”、“从严治校”的办学宗旨,以市场为导向,努力实现“招得来、培得实、转得出、能致富”的培训目标,依靠科技进步开展各种形式的农 机培训工作,在广大农民群众当中赢得了良好的赞誉,为新农村建设作出了较为显著的贡献.
关键词 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农业机械关
自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促进法》之后,全国各地的新农业结构均得到了改善,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云南省昭通市自然也不例外。从总体视角来看,云南省昭通市农业管理部门整合了各种有价值的资源,构建了农机培训工作的新格局,通过有效的创新宣传活动促进了农机化的新发展,并立足于农民的具体需要,加大农机培训力度,创新培训模式,大力推广农机的科学使用。
1 整合培训资源,开创农机培训新格局
为了適应新农业的发展,提升农业管理效益,云南省昭通市农业管理部门整合了各种有价值的资源,对农机培训课程体系进行了重建,进而开创农机培训新格局。据调查了解,云南省昭通市农机培训课程体系主要涉及了以下七项内容:
1.1 培训课程目标。云南省昭通市农业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农机培训课程目标主要是指学习与农机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方向以及培训活动过程中各阶段必须达到的标准要求,在课程体系的设计在,目标是基于课程内容,用特定的行为属于做出目标表述,并对完成目标做出界定。与此同时,云南省昭通市农业管理部门始终坚持“服务三农”、“从严治校”的办学宗旨,以市场为导向,努力实现“招得来、培得实、转得出、能致富”的培训目标,依靠科技进步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机培训工作,有效加大了农机的推广,提高了本地的机械化水平。
1.2 课程内容。云南省昭通市农业管理部门精选的培训课程内容是农业与农机学科领域中所涉及各种的理论知识、农机操作原理、农机使用方法与技能,也包括农机操作步骤、操作规范与标准。
1.3 课程教材。云南省昭通市农业管理部门所选用的农机培训课程教材是将学习内容呈现给学员的载体,既包括精心编制的农机教学大纲,也整合了一切有价值的资源,像农机宣传手册、视频教材、农机参考读物、专业讲座资料、辅导教材等。
1.4 培训模式。云南省昭通市农业管理部门运用的培训模式是指科学安排农机培训活动和选择培训方法,它和培训课程目标有直接的联系。一般来讲,良好的培训模式能够充分体现农机培训课程内容,并采用相应的培训组织活动与科学的方法,激发受训人员参与培训活动的积极性,进而有效提高农机培训效率。
1.5 培训策略。云南省昭通市农业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培训策略是指培训程序的选择和培训资源的利用,它与学习活动密切相关,是农机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1.6 课程评价。云南省昭通市农业管理部门的课程评价工作主要是评价受训人员所掌握的农机专业知识深度与广度以及课程目标的实现状况。
1.7 课程组织。云南省昭通市农业管理部门的课程组织主要形式有两种,即面向学员的班级授课制和分组授课制。
2 创新培训机制,实现多途径宣传
推动农机化新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发展新农业,必须重视创新农机培训机制,运用多种渠道来宣传农机的使用方法,引导更多的农民参与农机培训活动。云南省昭通市农业管理部门就运用电视、报刊、广播、专题讲座、网络平台等方式来宣传农机的使用方法,使农民意识到了运用农机改良农艺的重要作用,掌握了农机的操作技能。
3 完善农机培训方法,促进农机农艺一体化
加大农机培训力度,促进农机农艺一体化,必须重视完善农机培训方法,立足于农民的具体需求,教导他们熟练操作农机开展农业生产工作,则需要正确运用模拟演练法、讲授方法、工作指导法和视听法,将四种方法综合使用能够有效提升培训效果,指导农民掌握农机的操作方式。南省昭通市农业管理部门就从农民的具体需求出发,使用模拟演练法、讲授方法、工作指导法和视听法指导农民掌握播种机、插秧机、收割机等各种农机的操作方式。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与产量,农业管理部门应重视整合培训资源,开创农机培训新格局,努力实现“招得来、培得实、转得出、能致富”的培训目标;运用多种渠道来宣传农机的使用方法,引导更多的农民参与农机培训活动;不断完善农机培训方法,教导农民熟练操作农机开展农业生产工作,实现农机农艺一体化。
参考文献:
[1]胡月明.农机农艺融合是我国农业的一场变革[J].农村工作通讯,2013(04).
[2]李雪松.中国式分权与农村公共品供给、农业经济增长绩效研究[D].重庆大学,2014(05).
[3]陈祺琪.中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空间差异、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D].华中农业大学,2016(06).
[4]赵蕾.浅谈农机创新中的农机农艺结合问题与方法[J].农业机械化管理,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