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县果业综合性防雹减灾体系分析及研究

2018-05-14葛丽娟郭文明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18年6期
关键词:研究

葛丽娟 郭文明

摘 要 冰雹灾害是山西省吉县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其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果业作为吉县的主导农产业之一,几乎每年均会受冰雹灾害威胁,给农户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强化吉县果业综合性防雹减灾体系的分析及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吉县果业;防雹减灾体系;研究

1 引言

吉县位于山西西南边隅,地处黄河中游东岸、吕梁山南端,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日照时数2538h,≥10℃有效积温3361.5℃。年均气温10.2℃,年均日较差11.5℃,年均降水522.8mm,无霜期年平均172d,比较适宜苹果生长,苹果产业已逐步发展成为第一支柱产业及富民特色产业。但吉县为冰雹多发地带,每年3-9月均会发生不同程度冰雹灾害,尤其6-8月发生频率最高,约占全年60%左右,给当地果业发展带来严重危害。因此,加强果业综合性防雹减灾体系研究建设,对降低冰雹灾害给果业生产带来各项损失,保障地方农业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吉县果业综合性防雹减灾体系建设必要性

近年来,吉县气候复杂,突发性灾害性天气事件频发,尤其是冰雹灾害发生频率越来越高,每年均会对果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和损失。如2016年6月接连发生冰雹灾害给吉县果业生产几乎带来“灭顶之灾”。6月3日21时吉县柏山寺乡南耀村、黑秀村、白米村等6个村庄遭遇冰雹袭击。6月4日15时,一场百年难遇特大冰雹再次席卷吉县柏山寺乡、吉昌镇、东城乡、中垛乡、壶口镇5个乡镇。还有6月7日、8日、12日吉县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冰雹灾害。短短10天内接连发生5场雹灾,使得吉县这个以苹果为主导产业的贫困县深受重创。据相关资料统计,持续冰雹灾害导致吉县苹果园受灾面积总数达88597.5亩,其中绝收面积达39615.3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3.45亿元。为提高应对突发性冰雹灾害能力,减少果农经济损失,加强吉县果业综合性防雹减灾体系尤为必要。

3 吉县果业综合性防雹减灾体系建设现状

针对近年来冰雹灾害频发、多发势头,吉县把扶持果农搭建果园防雹网作为惠民实事来抓,采取政府补贴方式,鼓励果农搭建防雹网,减少自然灾害损失。县上及时出台防雹网搭建奖补方案,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每搭一亩补贴500元;另一种是每搭一亩协调信用社给贷款4000元,县财政贴息一年。通过这两种方式,果农积极性很高,较好地带动全县果农及时搭建防雹网。

近年来,气象部门充分结合县历年冰雹路径图及全县苹果发展规划,严格依照《山西省人工影响天气固定作业站点建设规范》要求,全面把好科学选址与标准化建设关,与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加强防雹减灾作业点建设。目前,吉县人工防雹系统化建设工作全面启动。经过前期调研,在省人影办、市气象局相关专家指导下,现阶段吉县拟新增5个高炮防雹作业点已全部确定完成,为保障吉县果业健康生产提供强有力服务保障。

4 吉县果业综合防雹减灾体系建设思路

4.1 加强气象监测工作,提升灾害预报的准确性

吉县气象局应依据吉县冰雹灾害实际,做好冰雹灾害风险区划研究,充分利用新型自动气象站及数值预报新技术,强化气象监测工作。借助上级预报产品订正及解释应用,重点开展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监测、监控,做好临近预报订正及跟踪服务,提升冰雹灾害预报准确性。

4.2 加强气象科普宣传,提升果农防雹减灾意识

结合吉县果业及冰雹灾害发生实际,加大气象科普宣传力度,积极采取各类先进手段宣传教育。第一,制定面向果业生产雹灾防御科普宣传和相关培训计划;第二,定期印制气象法律法规知识及冰雹等灾害防御科普知识宣传资料,并及时向乡镇村民广泛发放;第三,气象防雹公益图片、防灾科普宣传车、气象灾害警示图片、宣传册、等形式宣传,还应通过手机APP、手机短信、电视、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方式开展气象科普宣传工作,向农民朋友广泛普及灾害防御知识和自救互救措施。针对果业发展,提高果农防雹减灾意识,主动防灾减灾,积极在果园建起防雹网,减轻雹灾对果业发展危害。

4.3 加强人工防雹减灾体系建设

针对吉县冰雹天气对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对冰雹天气预报、预警及人工防雹服务等总结,并认真对问题梳理;要加强冰雹天气监测预警,提前冰雹灾害预报预警,为人工防雹作业争取有效作业时间;加强人工防雹工作值班值守、加强冰雹天气监测技术支撑能力及科学合理布局吉县人工防雹作业点。人影作业人员增强防雹作业意识,对人工防雹工作流程细化,加强人工防雹作业规划;各级人影部门要积极向当地政府汇报宣传,加快人影能力建设和运行保障,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针对当地实际,探索人工防雹作业新方法及运行管理机制,为当地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可靠技术服务支撑。

4.4 建立多部門联合防雹减灾机制

果业综合性防雹减灾体系建设应该突出政府主导作用,在政府的统一组织协调以及相关部门共同支持下,建立多部门联合防雹减灾机制。气象部门应通过和果业、农业、民政及林业等相关部门实现信息共享,通过部门间联合制作预警产品,实现部门联合发布冰雹灾害预警信息。通过构建其科学合理部门联动机制,尽可能地缩短应对冰雹灾害反应、部署及应对时间,确保取得防雹减灾实效。

4.5 加强气象灾害风险综合管理

吉县气象局应该在上级气象部门的支持下,落实同保险公司的沟通合作机制。双方应以“资源共享、协同创新、合作共赢、效益共享”为原则,强化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在保险领域的服务,加强跨行业领域合作促进创新发展,推动气象保险领域标准体系建设,探索保险气象服务合作新机制,加大人才培养以及技术交流力度。紧抓重点,积极打造“气象+保险”合作样板;加大创新力度,推动核心领域技术发展,提升气象灾害风险综合管理水平,为有效构建果业综合性防雹减灾体系,最大限度减轻农户冰雹灾害损失,推动吉县果业健康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李茂仑,李振声,李淑梅.长春市防雹体系建设方案研究[J].吉林气象,2006(4).

[2]王云,郭信红.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路径研究—以诸暨市为例[J].天津农业科学,2014,20(11).

作者简介:葛丽娟(1986-),女,汉,山西省吉县人;本科,助理工程师,从事气象综合业务工作。

猜你喜欢

研究
极限的计算方法研究
“示”部字研究
“示”部字研究
公司研究
与圆相关的两类直线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