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鱼养殖病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控对策
2018-05-14万海
万海
摘 要 随着我国鲟鱼养殖种类的逐渐增多,人工養殖集约化程度的提升,使得自然水域环境的污染变得越来越重。在这种背景环境下,鲟鱼养殖病害不断增多,阻碍了鲟鱼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先重点围绕鲟鱼养殖病害发生的原因进行简要的分析,然后再围绕其防控对策进行探究。
关键词 鲟鱼养殖;病害;发生原因;防控对策
1 前言
鲟鱼的营养价值较高,其属于软骨硬鳞鱼类,20世纪50年代,我国鲟鱼人工养殖开始,在80年代后期,商业性开发逐渐有了一定的规模。随着鲟鱼养殖技术的发展,在我国众多的省市之中,鲟鱼人工养殖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随着养殖种类及规模的逐渐扩大,使得养殖集约化的程度逐渐提升,继而导致自然水域的环境不断的恶化,使得鲟鱼养殖的病害逐年增多。基于此,围绕鲟鱼养殖病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控对策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2 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2.自然因素
2.1.极端天气的影响
近些年来,受到高温、干旱以及洪涝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导致鲟鱼人工养殖的病害不断加剧,鲟鱼批量死亡的情况经常发生。首先,洪涝灾害过后,泥沙过大,进而导致水质浑浊,这样就使得鲟鱼的呼吸器官受到影响,会受到应激反应,进而引起烂鳃等疾病的发生。其次,洪水中会带有城市生活污水,还会带有大量的工业废水,这些污水中具有有毒有害的物质,从而使得养殖水体病原菌滋生,进而诱发各种病毒,提高了鲟鱼的死亡率。
2.1.1 温度变化
温度变化会对鲟鱼病害产生较大的影响,其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温度会对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造成较大的影响,还会影响病原体的感染力【1】。(2)温度会影响鲟鱼的代谢水平。在不同的发育阶段,鲟鱼对水温的要求有所差异,如果水温的变化较大,那么就会导致鲟鱼的进食量有所减少,导致其抗病能力有所减弱,加大了鲟鱼的死亡率。
2.1.2 水质变化
鱼类发病除了受到天气以及温度的影响,还会受到水质的影响。例如,生活污水、化学药品等,都是影响养殖水体水质的重要因素。又比如,饲料物质如果长期存在与水中,就会导致营养盐有所增加,还会导致有机物有所上升,进而导致水体受到污染。此外,鱼类排泄物也会影响养殖水体的水质,因为这些排泄物会在水体中分解,并且会消耗溶解氧,其分解的产物大多为有害物质,从而导致水体中积累了大量的病毒,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进而影响鲟鱼的生存。
2.2 人为因素
2.2.1 防疫工作不足
检疫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的阻断疾病的传染途径,继而达到对重大疾病的有效控制。现如今,在我国全国各城市之中,鲟鱼人工养殖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在引种或者鱼苗的采购检疫工作中,缺乏科学的管理,忽视了检疫工作的重要性。如此,便导致大量带病原的鱼苗用于制种、繁殖以及销售,从而对各养殖区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使得病原交叉传播感染。
2.2.2 养殖方式不恰当
现如今,鲟鱼人工养殖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第一,网箱养殖、第二,循环水工厂化养殖、第三,流水水泥池养殖【2】。网箱养殖因为众多的优势而受到养殖户的推崇,但是因为其养殖较为简单,所以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例如,养殖区域无规划、布局不够科学合理,并且还存着网箱架设密度过高等等,从而导致水流不畅,使得局部水域存在着缺氧的情况。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养殖水体受到污染,使得鱼病频繁发生。
2.2.3 饲料营养的影响
在水产养殖中,饲料是其物质基础,是鲟鱼得以生长的必备物质。当前,生产鲟鱼饲料的种类较多,但是对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动力学的研究较少,所以不能够适应不同品种在不同发育阶段所需要的饲料。当前,有大部分的鲟鱼从小就患有脂肪肝病,之所以存在这一问题,与饲料的脂肪含量过高有着较大的联系。鲟鱼对饲料蛋白质的含量有着较高的要求,然后是对脂肪含量。因此,在饲料研制过程中,如果营养组成不够科学,那么就会导致鲟鱼的生长受到较大的影响。
3 防控对策
3.1 对水体环境进行改善
在水产养殖中,水质尤为重要,其好坏会对鱼类的生长发育产生较大的影响。鱼群的种类不同,其对水质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所以要想预防鱼病,那么必须要改善水体生态环境。鱼类之所以会发生疾病,病原微生物是其中的罪魁祸首,因此,需要对养殖水体中的病原微生物进行控制,切断外来病原微生物的进入途径,才能够使鱼病的发生得到有效的控制。由于鲟鱼的活动很难去进行观察,所以一旦其发生鱼病,就很难对其进行诊断。因此,需要对食场进行严格的消毒措施,因为其是鱼群密集之处,也是病菌密集之处。在鱼病的流行季节,需要对水体、鱼种以及饲料等进行严格的消毒,以防止鱼病的发生【3】。
3.2 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
养殖密度有可能会引起鱼类应激反应,会导致鱼类内在生理状况发生改变,进而影响鱼类的存活率。基于此,需要以水体的生态容纳量为根据,对放养密度进行确定。如果养殖密度过高,那么就会导致鱼类之间存在着食饵竞争,继而影响鱼体的新陈代谢活动,并且还会导致其生活环境受到污染,进而加大鱼病的发生概率。
3.3 规范用药
在发生病害之后,养殖户需要送科研机构进行检测,以便找到鲟鱼发病的正确原因。这样才能够对其进行合理用药。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先做药物敏感试验,然后再用药,这样才能够实现科学用药。在使用药物之时,需要用足够的药物剂量,这样才能够消灭病原菌。由于任何一种疾病的治愈都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够完成的,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切忌频繁更换药物。此外,为了防止产生抗药性,需要采用交替用药的这一方法,这样才能够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4 结语
综上,在鲟鱼养殖中,其病害的发生主要受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影响。为此,在今后的饲养过程中,鲟鱼养殖户要推行健康生态养殖,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水体生态环境,并对其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确保方养密度的科学合理,以保证水质的良好。此外,在进行鱼类病害防治之时,需要对病原、病理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如此一来,便能够使得鲟鱼养殖取得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华,蓝泽桥,孙宏懋,答和庆.鲟鱼养殖病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控对策[J].江西水产科技,2012,04:36-38.
[2]任华,蓝泽桥,孙宏懋,答和庆,毛先新.鲟鱼人工养殖病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控对策[J].河北渔业,2013,01:52-55.
[3]陈晓军.鲟鱼养殖病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控对策[J].乡村科技,2017,17: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