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中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2018-05-14王孚
王孚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也随之提升,特别是农作物的种植上,取得了很大的技术突破。本文以新疆的玉米种植为例,论述了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尽可能消除病虫害对玉米种植的不利影响,实现增产增收。
关键词 玉米;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1 玉米栽培技术
1.1 选种
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与夏季有较大的温差,且全年降水量较少,多集中于某个区域,有明显大陆性特征,又因为深处内陆,气候非常干燥,选择种子时,应根据本地四季气候的变化,以及土壤類型,选择合适的品种,适应本地区气候与温度的变化,从而保证玉米最终的产量接近或超过预期效果。好的玉米种子可以对玉米的栽培以及生长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好的玉米种子其外表应是没有破损,色泽正常的,而且从生物形状上来讲其应该是经过多带杂交的,这样的种子能够有效地抵御疾病。
1.2 做好土地平整工作
在对土地进行平整工作期间,首先,要执行选地工作。一般情况下,玉米种植对土地要求不高,只要种植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以及土壤疏松,同时具备良好的通透性即可。在整地工作中,需要在播种前期有效执行。为了促进玉米播种工作的有效执行,提高种子出苗率,需要为玉米种植提供合适的土壤环境,促进其整地工作的精细化。该工作要求播种区域的地面更为平整,土壤更为疏松,不存在大块土,土层呈现上虚下实现象。工作在实际执行期间,具体要求需要在前后收获完成后,对其进行灭茬处理,并根据有机肥的施用情况,在冬季前期对其进行深耕处理工作。经过冻融工作完成后,不仅能促进土壤的熟化程度,对土壤的物理性状进行改善,还能对虫蛹、虫害的产生进行制约。
1.3 播种前处理
根据现代的农业理论,在玉米播种前进行一定的处理能够对玉米的生长起到良好的作用。常见的播种前处理有药剂拌种以及浸种、晾晒等。药剂拌种常用的药剂有:磷酸二氢钾以及种衣剂等;浸种,通过水来浸泡种子,水温以室温为宜,这样能够滤除种内的杂质,同时能够提高其生物活性;最后,晾晒。要注意晾晒的地点,不能选择在水泥地等升温较快的地点,否则会导致玉米种子的大面积死亡。
1.4 合理种植
合理种植包括以下三方面:合理的播种时间、合理的播种密度以及良好的田间管理。结合新疆地区的气候以及地质情况,春玉米的播种时间应该在4月-5月上旬为宜,夏玉米的播种时间在6月中上旬为宜,视当时的气候情况可以适当的提前或延后播种时间;其次,对于播种密度来讲,要控制得宜。如若种植密度过大,会导致单位面积内的玉米株数过多,许多玉米会有营养不良、产量不高甚至死亡的情况出现。如若种植密度过小,会使得种植户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失。在此总结出,合理的种植密度为每亩地3000-4500株;最后,从田间管理的角度来说,种植户应该尽可能地对灌溉、施肥等农事活动根据科学理论的指导来改进,才能够使玉米的高产、优产成为现实。
2 玉米的病虫害防治
2.1 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在雌、雄穗抽出后表现症状。发病早的植株,果穗和雄穗均受害,发病较晚的果穗受害。病果穗较健穗短,顶端尖,不抽花丝,整个果穗变成病瘿,后期苞叶张开,内部黑粉散落后,残留丝状的寄主维管束组织,似乱发状。雄林早期受害,整个花序变为厚垣孢子团。具体的防治方法:选用抗病自交系,种植抗病杂交种;发现病株,及早拔除,要做到早拔、彻底拔,并带出田外深埋。重病区实行3年以上轮作,施用净肥,秸秆肥要充分堆沤发酵。深翻土壤,加强水肥管理,增强玉米的抗病性;选用15%粉锈宁或羟锈宁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托布津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3%-0.5%进行药剂拌种。
2.2 玉米粗缩病
玉米粗缩病的出现是因为灰飞虱携带病菌传播,形成粗缩病毒,使玉米发病,有很高的发病率,一旦出现该病症,粮食的产量会急剧减少。该病症出现时需明确指出使用哪些防治措施,进行及时预警。玉米种植前,预先做好准备,特别是病害出现频率较高的区域。灰飞虱多出现于玉米生长的5叶阶段,此时,可以用浓度为25%的扑虱灵喷洒,次数在2-3次之间,也可以调整玉米的种植期,避开这个阶段。对于发病的植株,可以用深埋或烧毁的方式处理, 降低发病率,控制病源。
2.3 玉米小斑病
自苗期到后期都可发生。自下部叶片开始,出现褐色半透明水渍状小斑,逐渐向上蔓延,以玉米抽穗时最多。病斑扩大后呈黄褐色纺锤形或椭圆形,边缘常有赤褐色晕纹。后期严重时,叶片枯死。在潮湿时病斑上产生黑色绒毛状物。可选用抗病强的品种,实行轮作倒茬制度避免玉米连作,秋后深耕土壤,深埋病残体,消灭菌源。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穗期追施氮肥,加强中耕、排水等田间管理,以增强植株抗病力。也可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90%代森锰锌800倍液,每亩用 50-75kg,隔7-10天喷1次,共防2-3次,进行药剂防治。
2.4 玉米螟
玉米螟是新疆地区主要的玉米虫害。可以危害到玉米的各个部位,使得叶片等部位形成空洞,使得玉米丧失基本生物功能甚至死亡。对于玉米螟的防治主要有以下几步:首先,在越冬期加强对虫卵的清除;其次,在玉米抽雄之前,使用辛硫磷颗粒剂放在喇叭口等处,能够很好地驱赶、杀死玉米螟;同时,利用玉米螟的天敌例如赤眼蜂以及瓢虫等,都能够对玉米螟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目前许多农户还采用了灯光诱杀以及一些其他的化学防治方法,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5 玉米蚜虫
玉米蚜虫是黑色的害虫,通常以形成一个团的形状停留在植株上,一旦出现,将给玉米生长带来非常大的威胁。这类害虫繁殖速度很快,若处理不及时,对玉米植株的破坏也就越大。对于玉米蚜虫的防治包括两点,生物防治,在田间放入它的天敌――瓢虫;化学防治,在植株上喷洒马拉硫酸乳、敌敌畏等。
参考文献:
[1]徐海云.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15,06:83.
[2]高爽,刘维柱,刘芳.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09:138.
[3]沈安雄.玉米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3,0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