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阳光下奔跑
2018-05-14孙志刚
孙志刚
【摘 要】一年级的学生本身体能较差,快速的奔跑时间不长,持续奔跑能力弱,这是学生的身体特点,但他们的热情很高,非常喜欢奔跑,这是学生的心理特点。本课例主要以猜拳游戏作为对抗性合作游戏的支点,使学生在不确定中,体验游戏的乐趣,寻找自豪感,增强自信心。
【关键词】奔跑 合作学习 游戏
跑作为人们最常见的运动方式,是所有运动的基础,也是我们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运动奔跑能力,对于提高学生整体的身体素质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通过案例的形式,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对合作跑游戏教学进行分析,最大限度的发挥合作跑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运动奔跑能力。
一年级的学生,问题很多,但他们又是那么的可爱、天真,作为体育老师的我们,虽然不可能像班主任那样,每天都关注学生的成长,但至少在我们的体育课中,要学会分析学生,特别是一些问题学生,这部分学生的存在,不可能是没有原因的,背后总有这样那样的故事。我们作为老师,要学会分析学生,只有找到了学生的问题点,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成长,毕竟一年级的学生才刚刚步入小学生活,他们要学的还有很多。结合趣味跑教学,我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一年级的学生特点进行分析。
一、关注学生身心特点
一年级的学生随意性强,心理活动的目的性不强,没什么目标,合作意识不强,主要以个人游戏为主,会很计较别人的表现,看到批评人时,心里会很高兴,但是批评到自己时,不会太放在心上,学生的热情很高,容易投入,但持续的时间不会很长。由于肌肉发育尚不完全,力量差,缺少长时间的奔跑能力,快速的加速跑对于学生来说也只是短期的,学生的间隔休息时间要相对较长。因此,在教学中,主要以游戏为主,还要经常变化教学形式,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孩子,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学生个体差异是与生俱来的,其原因如遗传、运动习惯、睡眠等。学生的身体条件各有不同,有强有弱,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他们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兴趣、能力,学生对于合作的内容、要解决的问题、感兴趣的方向各有不同。这时,采用“自由组合作”合作学跑,使学生不只是迫于老师的安排而在一起,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我们的体育教学中,必然要注重个体,关注差异,把有一定专项技能特长的学生与相对较差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形成帮教合作小组,以团体成绩为小组学习的奖励依据。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带领较弱的学生进行练习,起到相互促进,以强带弱的作用。
三、关注创新教学形式
课堂教学创新是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目标,对现行的内容、模式、方法、手段中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的方面进行调整、改革,通过对课堂要素的重组整合,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环境,提供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条件与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发展。课堂教学创新不可能有现成的样板与模式,它有赖于教师在课堂上的创造性劳动。因此,正确的教学思路和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四、建议
一年级的学生总是会让人又爱又恨,但真的学会当老师的人,应该不会真的恨,而是表面上的,其实是真爱,爱学生的天真,爱学生的无邪,虽然有时他们会做出很多让你哭笑不得的事情来,但我们作为老师,心理要想着,他们还是个孩子,如果说在合作跑游戏中,学生没有按老师的安排去玩,那又能怎么样呢,毕竟学生是主体,这是他们的成长过程,说明的是我们老师在有些方面没有做到位,还有很多可以提升的地方。就拿本案例为例,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注意。
1.任务明确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本身的理解能力就不是很强,因此,在合作跑学习的任务和要求要明确,难易要适度。任务中的角色定位,要根据一年级的学生特点,可以是通过形象化的,也可以是生活中的,这样的任务分配,有利于学生记忆,从而使学习任务更加的明确,如警察捉小偷等游戏,可以分配学生不同警察任务,在合作中游戏,不同的人根据角色的定位,完成不同的任务要求。这种形象化的任务型游戏,最适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即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体质的增强。
2.竞争公平
一年级的学生本身自我意识很强,在合作跑游戏过程中,经常会关注到不公平的事情,他们对这一类事件特别敏感,所以会经常有学生来向老师告状,其实学生对于公平是非常渴望的,他们希望在一个公平公正的情况下进行竞争,特别是在合作学习中各个小组活动的展开,首先就融合了合作与竞争两个因素,我们提倡的是小组之间公平竞争,小组内密切合作,強调的是团体的力量,而非个人间的竞争。如合作接力跑练习比赛中,以小组成绩数或合作程度为评比条件,比赛中以跑的次数为比赛结果等,表扬优胜,鼓励落后,以集体一起共同完成合作活动的全过程计算结果,注重合作过程性评价。
3.从易到难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其本身的能力、素质等方面都还处于比较弱的层面,老师不能急功近利,就想着让学生多跑点,多练点,反而从心理上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一年级的学生容易疲劳,也容易产生心理的波动,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那对于做老师的我们是一个很大的打击。老师要理解并挖掘教材的深度,在熟读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充分分析教材与器材间的联系,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器材的利用深度。多设置一些需要合作跑的练习,如在障碍跑的教学中,学生练习时因为产生畏惧心理而无法通过,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智慧,最终大多数学生都能在同学的帮助下顺利通过。对于通过性较好的小组,通过教师给学生设定的难度从易到难,从而激发学生进行合作学、练的兴趣,进而产生合作学习的心理需求。
4.师生交流
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过程”,特别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爱表达,总是想引起你的注意是学生的天性,如果老师与学生之间不交流,老师总是高高在上,与学生拉开距离,那老师与学生之间就不存在任何关系。而本身合作跑游戏,作为一项游戏,应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交流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助交流的过程。教师应该是走进同学们当中,与学生一起活动,共同交流;同时,极引导学生小组间、小组内进行交流。在教学中通过交流合作,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一种合作的氛围,进而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
[2]林晓虹;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