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黑龙江省古驿站历史文化线路保护与利用
2018-05-14颜祥林郇滢
颜祥林 郇滢
[摘要]黑龙江地区自古以来就同周边地区保持着经贸往来,自唐朝“黑水道”及渤海国朝贡之路开始,辽金时期“鹰路”,元代的“失宝赤驿路”,明代的“海西东水陆城站”,“海西西陆路”,清代“奏捷之路”,“黄金之路”等,直到近代中东铁路等,历代道路都对黑龙江地区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古驿道既是重要的军事设施,陆地交通的重要通道,在古代经济发展、文化传播、交通运输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也是连接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文化之间的民族交流团结融合之路。黑龙江古驿路绵延千里、底蕴丰厚,是黑龙江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的重要体现和历史聚焦点,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清代为保卫边疆领土、抗击沙俄侵略、开发边地经济、沟通边疆与内地的交通等,在康熙年间及光绪年间多次修筑驿道。黑龙江境内清代驿道总计10条驿道148个驿站,大庆市、齐齐哈尔、黑河市、大兴安岭地区总计55站,占比55.5%。这些驿道和驿站,在清代对加强黑龙江地区边防管辖与治理、发展黑龙江地区经济和文化都起到了积极的重要作用,在今天黑龙江省古驿站保护与利用依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古驿站历史文化线路的研究,不仅丰富地方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还为多方面多角度开发黑龙江古驿路文化提供更多历史支撑,进一步彰显中华民族开发边疆、保卫边疆的历史事实。黑龙江古驿路历史文化线路已成为振兴东北、连接中蒙俄的桥梁和纽带,是“龙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战略桥头堡作用越发凸显。
[关键词]古驿站;驿路文化;黑龙江
[中图分类号]K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18)06-0114-05
清代黑龙江境内的10条驿道(通往京师除外,固有的驿道重复,有的在省境边界相接),总计10 670余里,计148个驿站,属现黑龙江境内6 600余里,99个驿站,其中额设驿站47个,驻兵驿站52个,另有住宿点两处。由黑龙江省文化厅文物保护考古处调查大庆市、齐齐哈尔、黑河市、大兴安岭地区(不含哈尔滨市、佳木斯市、鹤岗市)总计55站,占比55.5%[1]。这些驿道和驿站,在清代对加强黑龙江地区边防管辖与治理,对发展黑龙江地区经济和文化都起到了积极的重要作用。
一、黑龙江古驿站历史文化线路的基本情况
(一)大庆市
大庆市境内共有驿站8处,驿路6条,其中位于肇源县境内的古驿站共6处,分别是:茂兴苏苏站(茂兴镇)、乌兰诺尔站(新站镇)、古鲁站(古龙镇)、博尔济哈站(头台镇)、察布奇尔站(二站镇)、鄂尔多图站(三站镇);位于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境内2个驿站,即塔拉哈池站(他拉哈镇)、多克多力俄佛罗站(巴彦查干乡)[2]。
(二)齐齐哈尔市
齐齐哈尔市境内共有驿站8处,其中位于泰来县1处(大兴乡时雨村温托浑池站)、昂昂溪区1处(昂昂溪乡头站村特穆德赫村站)、建华区1处(卜奎站)、富裕县2处(塔哈乡塔哈尔村站、友谊乡宁年池站)、讷河市3处(哈拉镇哈拉站、讷河镇博尔多站、老莱镇喀木尼喀俄佛罗站)。
驿道2条,以齐齐哈尔城为端点通往京师的道路,一条是“草原道”,即以齐齐哈尔城为起点,经由扎赉特(今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扎赉特旗)等16处蒙古驿站,过宽城、喜峰口两处驿站,最终抵达京师皇骅驿,首尾共为19站。另一条是“八虎道”。该路指清代从齐齐哈尔出发,过茂兴(大庆市肇源县茂兴镇),沿蒙古科尔沁草原,经八法库门,抵达盛京至盛京径道,路途一千余里[3] 。
(三)黑河市
黑河市境内共有驿站16个,其中墨尔根站是两处驿道的连接點墨尔根等站汉比丁册。。包括:吉林乌拉至黑龙江瑷珲驿路的7处驿站,分别是伊拉喀池站(今嫩江县伊拉哈镇政府驻地)、墨尔根站(今嫩江县嫩江镇)、霍洛尔河站(也称五站,今嫩江县科洛乡乡政府驻地)、喀尔他尔济河站(也称四站、喀尔喀图站、喀塔尔希站,今嫩江县塔溪乡乡政府驻地)、库木尔山岗站(也称三站、库木尔站,今爱辉区二站乡三站村)、额叶楞库河站(也称二站,今二站乡二站村)、黑龙江站(也称头站、今爱辉区西岗子镇);墨尔根至漠河驿路的10处驿站,分别是头站(墨尔根站,今嫩江县嫩江镇)、二站(今嫩江县联兴乡哈什太村)、三站(今嫩江县门鲁河种畜场所在地)、四站(今嫩江县门鲁河乡)、五站(今嫩江县建边农场管区)、六站(今嫩江县星火乡江边)、七站(今嫩江县星火乡龙山农牧场牧地)、八站(今嫩江县卧都河乡)、九站(今嫩江县卧都河乡九道亮子第一道处)、十站(今嫩江县卧都河乡新建农场)。
驿道2条。一条是由吉林乌拉经墨尔根到黑龙江城(瑷珲)。这条驿站的拉哈站(今讷河市哈拉镇)到头站(爱辉镇坤河乡)称上十站,也称北路驿站。“上十站归北路站官管辖,驻墨尔根”,其中四到十站在黑河境内。另一条是由墨尔根到额尔古纳河东岸的西口子,现名“墨尔根至漠河古驿站驿道”,贯穿分布于嫩江县、呼玛县、塔河县、漠河县,总长近1 000公里,设有33个驿站,头站至十站位于今黑河市境内,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兴华,周洪生.《新风古驿》,黑市新示图内字【2018】6号,2018年5月20日。。
(四)大兴安岭地区
大兴安岭地区共有古驿站23处,附属建筑3处,古驿道1处即墨尔根至漠河驿道《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呼玛县境内古驿站共7处。包括:第十一站(又名嘎鲁河站,嘎鲁河左岸,与嫩江汇合处。今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北疆乡)、第十二站(又名庆兰站,嘎拉河林场北,二根河东侧,属呼玛县北疆乡十二站林场)、第十三站(又名二根河站,二根河左岸,此地为冲积河谷平原,属呼玛县北疆乡)、第十四站(又名兴安岭站,绰纳河上源左侧,属呼玛县兴隆乡)、第十五站(又名北实黑站,属呼玛县兴隆乡)、第十六站(又名会宝沟站,内外倭勒根河汇合处右侧,韩家园子西南20里处,属呼玛县东方红乡)、第十七站(又名达拉罕站,属呼玛县东方红乡十七站村)。
塔河县境内古驿站共6处。包括:第十八站(又名谭宝山站,呼玛河左岸,山脚下,属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族乡)、第十九站(又名依沙溪站,依沙溪河左岸,属塔河县十八站乡十九站村)、第二十站(又名依西肯站,小西尔根气河上游北岸,属塔河县依西肯乡,有一养路道班驻此)、第二十一站(又名正路站、卜拉格站,属塔河县依西肯乡。有一嫩漠公路养路道班驻此)、第二十二站(又名斡路站,大西尔根气河上游左岸,属塔河县开库康乡,东北距离乡政府所在地50里)、第二十三站(又名盘古河站,盘古河左岸,今塔河县开库康乡林场,东距离乡政府所在地70里)。
漠河县境内古驿站共10处。包括:第二十四站(又名安盖站,今漠河县兴安镇二十五站村龙河林场东南40公里、S209国防公路548.5公里桥西50米处)、第二十五站(又名额木尔河口站,今漠河县兴安镇二十五村,S209国防公路578公里路标南侧约30米处)、第二十六站(又名卧龙河站,今漠河县兴安镇大河西村,阿木尔林业局防火办外站驿站风情站房处)、第二十七站(又名吉龙河站,今漠河县图强镇图强林业局二十八站林场2号管护站东北方向2公里)、第二十八站(又名吉牛河站,今漠河县图强镇图强林业局二十八站林场厂址)、第二十九站(又名永和站,今漠河县北极乡北极村,东南20公里黑龙江边)、第三十站(又名漠河站,今漠河县北极乡北极村,南环路中段元宝山下)、第三十一站(又名老金钩站,今漠河县原金沟林场场址东500米,S207公路541公路处)、第三十二站(今漠河县漠洛公路支线北极村河上游大桥西北300米处)、第三十三站(又名八道卡站,今漠河县北极乡洛古河村村西20公里、今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西北部的恩和哈达村)。
二、黑龙江古驿站历史文化线路保护与利用的现状及面临的矛盾
黑龙江省古驿站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总体较好,潜力巨大,其具有以下特点:
(一)理论研究丰富,历史脉络清晰
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4个地市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广大志愿者潜心研究驿站文化等方面,是全方位、多角度,内容丰富、理论性强、站位高,如大庆市肇源县站人文化研究会开展研究工作20年,出版了专著8本,如《古驿风情》[4]等;齐齐哈尔市社科联调研员张守生出版了《齐齐哈尔古驿站与站人文化》[5];目前大庆地区站人建筑保存良好、站人用具留存颇多、站人语言仍有使用、站人食谱依然使用、站人家谱和族谱保存较好陈树彪主编,《肇源古驿路》(2017年肇源站人文化研究丛书之二、之三)。。
(二)古驿站非物质文化,保存相对较好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保护中最具生命力的部分,但也是保存最薄弱环节,从4个地市调研了解看,有的保存相当完好,比如齐齐哈尔市泰来县大兴镇时雨村,站人民居保存状况良好,现存有驿站老屋;站人族谱、家谱、家庙保存好,如村民王氏家庙,曲姓、柏姓、王姓家谱;驿站标识牌、碑树立明晰,如拉哈岗站遗址树立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标志王怡.《黑龙江省讷河市拉哈岗站遗址调查》论文《柳边纪略》,《长江丛刊·理论研究》,2016年第7期。。
(三)古驿站晋升国保,文化与旅游结合好
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4个地市古驿站已晋升国保单位的只有黑河市的古驿站,即“墨尔根至漠河驿站驿道文化线路”,已于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来之不易,站位高,具有前瞻性。特别是部分乡(镇)、村建立驿站文化博物馆,同时与文化旅游结合,如虎添翼双赢。驿站文物标识树立醒目,按照省厅要求制作了统一规格的文物保护标志碑;结合驛站主体建立旅游风情园;驿站旅游文化产品创意好,如二十二站邮局制作了驿站主体的邮票、信封等。
(四)古驿站挖掘深,文化创意丰富
将唯一的一处驿站遗存纳入国保单位,并以中国爱情小镇为主体制作了多种类型的文化创意产品。
然而,尽管各级政府及各部门对黑龙江古驿站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保护与利用仍然是当前乃至今后面临的难题。从整体看黑龙江古驿站线路至今未形成统一保护规划,对未来文物资源的保护、利用不力。同时,部分驿站遗存尚未纳入文物保护单位,保存前景堪忧。各地市在古驿站保护与利用方面参差不齐、良莠不一。以上十站和下十站为例,主要表现在:一是上十站进入国保,下十站尚未定级;二是上十站打造旅游品牌已初见雏形,下十站仍无规划且不成体系;三是上十站文创产品开发较为丰富、新颖,下十站文创产品开发乏力;四是下十站理论研究深入,上十站研究较为薄弱;五是下十站古驿路遗存保存较好,上十站古驿路遗迹留存较少。
黑龙江古驿站历史文化遗产目前整体保存情况一般。除黑河境内已经晋升为国保单位的墨尔根至漠河驿道保存情况较好以外,其余地市保存情况都不尽如人意。一方面是由于驿站驿道本身的特殊性,有些驿道随战争兴建,战争结束后一旦废弃,完整保存较为困难,部分驿站目前连站址都难以明确,更不要说保护。另一方面是清代至今百余年间各种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原因,大多数古驿站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维修,无人看管,许多房屋严重残破,出现结构老化、坍塌等病害情况。同时,现有的关于黑龙江古驿路文化的相关学术研究较少,开发利用案例较贫乏,导致其社会价值不能得到凸显,从而造成黑龙江古驿路相关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处境艰难。目前古驿站保护利用的主要方向还是旅游,开发方式单一,特色不鲜明。同时部分保护等级较低的古驿路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较差,特别是地处乡(镇)村的文物保护单位由于资金的严重缺乏,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而乡(镇)村博物馆建设刚刚起步,许多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利用、推广和开发,所以很难产生创造巨大利益和轰动效应。对驿站文化研究也比较分散,没有形成统一的研究组织机构,更不用说提升到地区发展乃至国家战略高度,尤其是利用滞后问题难以解决,造成了古驿站历史文化价值荒废。
三、黑龙江古驿站历史文化线路保护与利用的对策
历史文化遗产由于不可再生性,所以保护永远要放在第一位,在保护的基础上利用得当,能够源源不断的创造价值和效益。近年来,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方针已经纳入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六大走廊战略之一中蒙俄经济走廊战略之中。特别是黑龙江古驿路已成为振兴东北、连接中蒙俄的桥梁和纽带,战略桥头堡作用越来越凸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因此,对黑龙江古驿站历史文化线路开展保护与利用,必须坚持以下几个方面原则:
(一)提升战略认识,坚持驿路文化建设、中东铁路历史文化与冰雪丝绸之路并驾齐驱
古驿路、中东铁路、黑龙江冰雪丝绸之路是黑龙江省境内几条重要的历史文化线路,这些文化线路的形成经历了漫长而久远的历史进程,成为连接东北与中原、东北与邻国的千里交通线《黑龙江外记》(卷二)。。驿路文化建设、中东铁路历史文化与冰雪丝绸之路开发正是黑龙江打造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三驾奔驰的马车,将给黑龙江的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等带来无限的商机。
(二)树立正确的态度,坚持保护必须贯彻始终的原则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是文物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随着时代发展,没有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效利用,文化就不可能再做到可持续发展,如果做不到可持续发展,历史文化遗产只能“沉睡”。中国民俗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梅联华说:“与其让这些文化记忆的承载物在城市的某个角落沉睡,不如通过与实际生产、生活、旅游结合的方式重新进入大众视野、融入现代生活,在人们的合理欣赏和利用中逐渐鲜活生动起来。”如:嫩江县墨尔根至漠河古驿站驿道遗址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附属遗址崔氏墓地作为高峰省级森林公园人文景观对外开放,成为游人一大景观。黑河市瑷珲区政府依托瑷珲海关旧址(含瑷珲海关缉私队旧址)建成了瑷珲海关历史陈列馆,依托通济当商铺旧址建成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元茂昌商号旧址等,都对外开放,促进了当地的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三)集中合力,坚持保护与利用可以相辅相成的原则
古驿站历史文化线路保护与利用最终成果是要惠及社会广大人民群众,所以其保护与利用也必须需要多方面的参与与支持,集中合力才能做到保护与利用并举,甚至相辅相成。要立足于古驿站文化旅游资源所包括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与驿站驿路周边旅游资源及其他资源相结合,做到合理搭配,强强联合,丰富旅游价值。如:第二十二站,不但驿站文化与旅游结合得好,驿站文创产品开发得也比较好,开发创意设计驿站邮局首日邮票等等。
四、黑龙江省古驿站保护与利用的具体措施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对历史文化要注意发掘和利用,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为了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因此,黑龙江省古驿站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古驿道既是重要的军事设施,陆地交通的重要通道,在古代运输中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被称之为“秦捷之驿”“黄金之路”,然而在今天依然发挥着“军事戍边,经济兴边,文化固边,矿业兴边”,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出以下建议:
(一)以政府为主导,多角度支持
各级政府要在古驿站的保护与利用工作上起主导作用,克除各种不利因素,尤其在资金方面加大重点扶持力度,在确保文物安全和历史文化特色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旅游开发。保护方面,适时将未申请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驿道”申请成功,同时申报黑龙江古驿站历史文化线型线路,为国家级历史文化遗产线路,将保护比较好的传统驿站村落申报为历史名村等,积极组织各级申请立项。旅游开发上,从全省层面上统一规划历史文化特色旅游线路和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项目。同时推进周边景区建设,做到文化内涵丰富、交通便利、配套设施齐全、服务监督到位。
(二)下大力气紧抓文物保护
各级文物文化旅游部门做好保护工作的“排头兵”,率先整理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亟待采取保护措施的名录,如“站人方言,服饰,生产生活用品、用具,家谱、族谱、食谱”等进行抢救性征集、整理,实施有效的保护,迅速采取措施,从全省角度整合资源,加快制定《黑龙江古驿站文化线路总体保护规划》,同时,根据各地方不同情况制定结合自己区域特点的详规划,甚至是子规划。其中对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加大资金申请力度,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要优先审批实施单项保护规划和推荐为下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要迅速做好保护措施,采取必要手段进行抢救性修缮和保护规划制定实施;对未定级“古驿站”要做好文物基本保护工作。对相关可移动文物要分类普查登记,同时加强监督管理工作,优先组织修复文物价值大,现状堪忧的文物;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则要发展好基本传承与评级工作。
(三)加强学术理论研究与转化
关于古驿站驿道的相关学术研究目前还很薄弱。要积极同各研究组织、专家学者开展密切合作,尤其为广大民间爱好者和志愿者提供建言献策的有效渠道,充分利用文学作品,艺术作品,小说,电视剧等各种形式广泛反应驿站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及民俗文化,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反映中华民族大家庭凝聚融合。要在研究上起主导作用,以政府扶持为推动力量,带动学术研究,逐步建立健全学术研究机制和相关奖励机制。搭建文化旅游与经济发展交流的平台,提供广泛资源,甚至展开区域间、省域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可考虑牵头成立黑龙江省驿站文化研究会,组建四地市驿站文化联盟组织,并确定每年6月11日作为站人节,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并共享保护利用发展成果。
(四)在保护基础上适度开发利用
对文化遗产进行适当的开发利用,是展现文化遗产价值的重要途径。在古驿站驿道的开发利用过程中,首要就是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为原则,同时兼顾地区经济发展,乡村振兴规划、旅游规划、环境规划等,同时兼顾文物隶属单位、使用单位、产权人与非遗传承人等各方面的利益,并能产生持续效益。综合建立驿站风情园、驿站博物馆等,采取更加科学方法适时开发,以促进文化、旅游、特别是文化创意产品系列的有效开发利用,促进驿站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达到传承中华文化文明。
[参考文献]
[1]桑树森.黑龙江古代道路交通史[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220.
[2]李景华.大庆文史资料第七辑·驿站史话[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3-9,35-38.
[3]张庆山.神驰嫩江驿站[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3:30-53.
[4]王鸿鹏,付道权.古驿风情(肇源站人文化研究丛书之四)[M].2011:83-85,108-114.
[5]張守生.齐齐哈尔古驿站及站人文化[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6:11-16.
〔责任编辑: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