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追求的三重维度
2018-05-14王革
王革
[摘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需要我们对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有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主要有三重维度,即:社会价值追求——共产主义、组织价值追求——最先进的执政党、个人价值追求——高尚之人。中国共产党人坚信,人类社会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从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共产主义社会既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和人类社会最根本的发展规律,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追求。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最先进的社会理想,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坚持理想信念至上,以理想信念立根固本;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在具体工作中践行自己的宗旨;坚持实际情况至上,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制度规矩至上,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严明党的纪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共产党人在入党时曾做出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庄严承诺,他们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是为了大多数人民群众。他们捍卫真理,为了中华复兴的民族大义、彻底解放全人类的人间大义,甘愿舍生取义;他们献身事业,站在劳苦大众一边,情系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志在报国奉公;他们履职尽责,自觉修身律己,不断净化灵魂,强化立身之本,提升党性修养和人格魅力;他们践行宗旨,关心党和群众比关心个人为重,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乐于舍己为人。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需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追求;共产主义;先进性;维度
[中图分类号]D26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18)06-0050-05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召开,此次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一主题深刻阐释并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使命担当。不忘初心,就是要始终牢记自己从哪里来、为什么来;牢记使命,就是必须清醒自己要到哪里去、怎样去。只有牢记自己从哪里来、为什么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到哪里去、怎样去的问题。不忘初心,就是不忘我们党建党的本意初衷,就是不忘我们党之所以叫中国共产党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就是要矢志不渝地坚持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价值追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需要我们对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有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
一、社会价值追求——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价值追求是实现一个最美好的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终身追求。
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最终目标就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从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觉悟空前提高,人类由必然王国进入到自由王国。在共产主义社会,由于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已经高度地统一起来,社会不再需要用强制手段限制或促进个人的发展,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共产主义社会将为全人类创造最充实、最丰富的人生意义与价值,使每一个人都获得最充分、最理想的自我实现,展示出人类有史以来最完美、最壮丽的社会画卷,为全世界所有认识它的人们所倾情向往、执着追求。
2.人类社会最根本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对共产主义社会做出科学展望。在深刻剖析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基础上,马克思主義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作用是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所以说,无产阶级政党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历史使命及实践途径,就是消灭私有制,即领导人民推翻资产阶级,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取代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消灭剥削、消灭阶级、消灭国家,逐步实现由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伟大过渡,建立“自由人联合体”,从而彻底解放全人类。
3.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共产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光辉旗帜上。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明确提出“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2]等纲领。我们党的纲领由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两个层面构成,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中,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形势任务,先后制定和实施了符合实际需要的不同的行动纲领即最低纲领,但是把实现共产主义这一宏伟目标作为党的最高纲领始终没有改变。中国共产党人坚信,共产主义既是人类最美好的理想社会,又是社会发展必将到达的人类社会高级形态,因此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纲领。
4.中国共产党人的最终追求。中国共产党人信仰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坚定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是党的性质对全体党员的本质要求。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未来世界的美好愿景,虽然明知共产主义是一个相当遥远的目标,但是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仍然乐于以生命为代价,为此披肝沥胆、前仆后继。共产主义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人生动力和力量源泉,是共产党人的人生最终奋斗目标,是共产党人的终极关怀。所有党员都曾经面对党旗庄严宣誓: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
二、组织价值追求——最先进的执政党
作为一种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结合的完美模式,共产主义是我们目前能够预见的人类最科学、最先进、最美好、最理想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者是中国共产党,它要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最先进的社会理想,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习近平同志曾指出,党的纯洁性与党的先进性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后者是前者的体现和保证,二者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纯洁性的价值选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想信念至上。革命理想高于天。我们党以理想信念立根固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3]39有了这个崇高的理想信念,党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就有了正确的方向和无穷的力量。一是为了坚定这个崇高的理想信念,思想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一贯所重视的。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全体党员都具有共产主义觉悟。二是为了追求这个崇高的理想信念,党从来不畏艰难困苦,不惜流血牺牲,因为在中国共产党人的人生哲学和价值逻辑里,“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4]。所以,在实现共产主义的征程上,崎岖漫长的道路以及艰巨复杂的斗争,等等,都无法动摇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实践证明,“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5]。
2.人民利益至上。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摆脱了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利益的局限,它不代表少数人或特定集团的利益,而是始终忠实致力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是党为人民谋利益全心全意。中国共产党所维护的从来不是自己的利益,而是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3]70。因此,党始终保持着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总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扶危解困,分忧送暖,随时出现在人民群众需要的地方。二是党为人民谋利益完全彻底。中国共产党“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6]。共产党人的世界观是唯物的,人生观价值观则是“唯人民”的。党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做主,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不论付出多大代价,都自觉“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随时准备为人民牺牲一切。三是党的纲领与党的宗旨高度契合。党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所做的一切都围绕着造福人民的根本目的,为落实宗旨而确定和执行纲领,在实现纲领的奋斗中践行宗旨。无论是为了取得战争胜利还是为了推进和平发展,我们党所做的一切须臾不曾背离自己的宗旨,党的理论与实践的最高准则归结为一句话: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3.实际情况至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有生命力,才能有的放矢、解决问题。一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其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其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绩举世瞩目。二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党实现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高度统一,无论是制定大政方针还是开展具体工作,既要做到锐意创新、与时俱进,又要做到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不懈地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努力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使自己的认识和行动符合世情国情、符合人民意志,最终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4.制度规矩至上。一是坚持民主集中制。民主的充分发扬,有助于调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集中的正确实行,则有助于保证全党的统一团结和一致行动。实践证明,充分的民主与正确的集中并重,能够增强党的组织优势,提高党的领导水平。二是严明党的纪律。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三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在强调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防身治病的有力武器的同时,把加强纪律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形成用制度保纯洁促先进的长效机制。我们需要保持清醒头脑,心怀忧患意识,把党的纯洁性建设放在与党的先进性同等高度予以重视和加强,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保持坚强政治定力,聚焦监督执纪问责,坚决清除党内腐败变质分子,着力推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在规矩制度的约束下,中国共产党应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这样才能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信赖,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三、个人价值追求——高尚之人
中国共产党人的共产主义觉悟主要包括共产主义理论信仰、共产主义政治立场、共产主义组织观念、共产主义道德情操等方面。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中国共产党人思想品格、精神境界伟大、崇高,他们把自己的人生价值与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的宏伟事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工作完美地结合起来,因此他们的修养在本质上超越古今中外很多君子绅士、仁人志士。在社会工作和日常生活中,中国共产党人正直、勇敢、勤劳、善良、质朴、无私。自从党诞生以来,在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等不同历史时期,为了入党时的崇高誓言,一代代共产党人披荆斩棘、披肝沥胆,涌现出无数英雄人物、杰出人物,他们是党的优秀代表、光辉典范,他们的英雄事迹、模范行为,则是对共产党个人价值追求——高尚之人的深刻诠释、生动写照。
1.捍卫真理,甘愿舍生取义。“义,志以天下为芬”。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义”不是规范封建纲常的忠孝仁义,更不是维护庸俗关系的江湖义气,而是思想信仰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共产主义,是矢志中华复兴的民族大义、彻底解放全人类的人间大义。他们以实现理想信念为自己的人生真谛,认为生命的全部价值就在于追求和实现这个“义”,把宝贵的生命献给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是无比崇高的和十分幸福的事情。为此,在生死抉择时,他们大义凛然、威武不屈、从容就义。李大钊同志被捕后,“态度甚从容,毫不惊慌”,“俨然一共产党领袖之气慨”;[7]“精神甚为焕发,态度极为镇静,自称为马克思学说崇信者”[8]。方志敏同志就义前坚定而自豪地写道:“法西斯匪徒们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丝毫动摇我们的信仰!我们的信仰是铁一般的坚硬的。”[9]周文雍和陈铁军两位年轻共产党人临行前,并肩站在牢房窗前拍了结婚照,他们把刑场作为结婚礼堂,把反动派的枪声作为结婚礼炮,从容不迫地举行了婚礼。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是共產党人区别于普通群众的鲜明标志,是共产党员本质属性的重要体现,把生命献给共产主义,共产党员就死得其所。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成千上万革命先烈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都未曾因为生命受到威胁而有所动摇,那些自称信奉共产主义却不愿意为之献出生命者,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
2.献身事业,志在报国奉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们在酝酿建党的时候就已经有所觉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人要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消灭私有制、解放全人类。这显然不是为了他们自己,而是为了劳苦大众。党的一大召开时,全国有50多名党员,均为知识分子,其中出席党的一大的13名代表都是教师或学生,他们当中大多数不属于无产阶级或并非出身贫困,做旁观者不革命、像某党一样假革命、像军阀一样反革命,才是他们保全和发展个人利益的途径。但是,在民族危亡之际,他们选择站在劳苦大众一边,情系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为绝大多数人民谋利益,远离功名利禄,背叛了自己的阶级甚至与家庭决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了执政党,中共党员在各自岗位上自觉肩负起神圣的责任与使命。由于出现了逃荒的灾民,县委书记焦裕禄对干部们说:“出于党的信任,我们成了这个县36万群众的父母官,可我们却不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这是多么令我们感到羞耻和痛心的事情啊!”就是这样一个党的好干部,在改变兰考面貌的斗争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心里始终装着全县群众。 中共党员石油工人王进喜在北京看见公共汽车背着煤气包时,“他的头嗡的一下大了起来”。他在心里想,“国家这么难,我们搞油的人,自己身为钻井队长,还是什么先进,有什么脸见人,真是有愧啊!”[10]他从此把汽车上的煤气包搁到自己心头,立誓把祖国贫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直到生命最后一刻。焦裕禄、王进喜是中共党员中的优秀分子,他们面对困难,坚韧不拔。“我是党员跟我来”“我是党员让我上”,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杀敌火线、抗洪前线、生产一线、科研前沿,那些枪林弹雨中冲在最前面、急难险重任务上站在最前面的,都是中国共产党党员。
3.履职尽责,自觉修身律己。为了更好地团结带领群众发展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国共产党人需要在思想政治上刻苦学习锤炼提高自己,在道德品质上严格要求修炼完善自己,不断净化灵魂,强化立身之本,提升党性修养和人格魅力。这种价值追求主要表现为:在思想政治上要求自己比要求别人更高,在作风纪律上要求自己比要求别人更严,而在物质条件上,个人对组织的要求却总是很低、很少。共产党员不论承担党组织交给的何种职务,都坚持责为民尽、权为民用、利为民谋,坚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谦虚勤俭、清正廉洁、淡泊名利、克己奉公,胸怀党的嘱托,甘当人民公仆。周恩来同志在国务活动时是政府总理、在党内活动时是普通党员、在群众中活动时是普通的劳动者。战争年代“不沾老表一分钱的便宜”,担任总理后仍然穿着不知缝缝补补多少次的衣服,像春蚕一样将最后一根丝吐出来贡献给人民。他为人民呕心沥血,却总是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好;自我约束极其严苛,却总是觉得自己的物质待遇够了甚至过了。他的言行淋漓尽致地体现着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他的品格为全世界认识他的人们所敬仰和爱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任财政部部长吴波,参加革命成为一个无产者,身后遗产却只有几万元,他从没有想过购置私产留给后代,儿女们也从未因他是“大官”而沾光。杨善洲在地方工作40多年,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平民本色,艰苦奋斗、严格自律,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草鞋书记”“农民书记”。共产党员严于修身,严以律己,公而忘私,大公无私,增强了党的感召力、战斗力,正如方志敏同志所说:“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11]那些虽然从事着党和人民的事业,但在各种利益诱惑面前不能够克制自己的私欲者,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
4.践行宗旨,乐于舍己为人。党的宗旨不仅凝结在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纲领和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中,而且随时随地融入每个党员的具体工作和日常生活之中。关心党和群众比关心个人更重,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更重,在工作岗位上无私奉献、在他人遇到困难时助人为乐、在个人与他人利益冲突时先人后己、在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舍生忘死,等等,都是共产党员共产主义觉悟、共产主义风格的重要体现。清洁工人时传祥,爱岗敬业,以苦为乐,用“宁可脏一人,换来万家净”的实际行动,把对党和人民的爱投入到为社会、为他人的工作之中,汇织成不求回报、甘愿付出的人生追求。解放军战士雷锋,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做好事,奉献集体尽全力,帮助他人不留名,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永远做人民的勤务员,他的名字成了“好人好事”的代名词。村干部袁贤忠,在暴雨引发山洪、泥石流的危急时刻临危不惧,挺身而出,冲在抗灾救灾、挽救群众生命最前线,在组织213名群众成功转移后,为抢救两名被困留守儿童,不幸被洪水卷走,把生命献给了人民群众。这些共产党员忠于党、忠于人民,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他们是党的使者,人民的福佑,他们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在给党增添光辉、为人民创造幸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其客观标准是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3]116作为实现共产主义纲领的奋斗者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实践者,中国共产党人将个人追求和人民要求、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将人生理想融入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大潮,其价值观具有世界上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法相比的科学性、先进性。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人价值选择的目标目的、原则标准是科学正确的,价值追求的路线策略、方式方法是卓有成效的,因此不论形势怎样风云变幻,任务多么艰巨繁重,党始终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进而取得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当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奔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更应该保持高度的价值自觉、坚定的价值自信和持续的价值自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忘我们党的崇高信仰、伟大理想和根本宗旨,不忘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历史性考試中经受考验,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胜利。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2]李颖.从一大到十六大(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46.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90.
[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 [2016-07-02].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7/01/c_1119150660.htm.
[6]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04.
[7]《李大钊年谱》编写组.李大钊年谱[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241.
[8]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李大钊研究会,编.李大钊史事综录(1889-1927)[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873.
[9]方志敏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08.
[10]大庆铁人传写作组.铁人传(上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124-125.
[11]方志敏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67.
〔责任编辑:徐雪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