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怎样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18-05-14余天建

考试与评价 2018年6期
关键词:学习兴趣培养小学数学

余天建

【摘 要】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乐于学习的驱动力。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兴趣是引导他们参与学习的主要动力。缺乏兴趣的学习是被动的,对于学生来说也是痛苦不堪的。对于数学这样一门重要的学科来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尤为关键的,而如何提高学生兴趣培养的有效性也是作为数学教师应不断思考的。本文就从小学数学教学入手,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了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兴趣 培养

长久以来,学生都处在被动的学习地位,在教师的强制要求下机械地学习,在这样的教学形势下,师生都十分吃力,教学也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导致这一教学状况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忽略了学生的兴趣需求,没有起到调动学生兴趣的效果,严重影响了数学教学的质量。如今,在教育改革的带动下,课堂教学理念焕然一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应成为首要的教学任务,以达成学生主动学习的目标。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兴趣是很容易被调动起来的,只需教师从他们的年龄特点出发,找出他们的兴趣激发点,对课堂教学模式稍作变换,就能够给学生带来新奇的学习体验,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环节中。创设情境教学法是一种趣味性较强,且形象化的教学手段,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兴趣点,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通过创设情境定能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起来。我在讲解加减混合运算时,为了吸引学生,开始,我给大家讲述了一个小白兔拔萝卜的故事:有一只小白兔非常可爱,特别喜欢拔萝卜,拔萝卜时可专心了!第一天拔了10个,第二天拔了12个,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1:两天共拔多少个?学生2:第一天比第二天少拔几个或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拔几个?接着问:假如吃了2个,小白兔现在有几个萝卜?学生列式:10+12-2=20(个)。我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通过讲故事创设情境,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调动了起来,从而达到了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根据小学生爱新奇,好胜心强的心理特征,结合数学内容,不失时机地诱发学生学习,效果会更佳。例如: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时,可以巧妙设计准备题搭桥铺路,让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促使知识正迁移,把前面练习的“求多几”的问题,改为“求少几”问题作为尝试题,通过启发学生比较,引导他们学习课本上的例题。学生不一定都能正确地理解,会出现几种不同的解法,有着种种的疑惑。

二、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过去,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一味的讲解、演示、计算、操作,且长期重复这样的教学环节,这样的教学不仅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心理需求相违背,也容易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倦的心理。不断的改变教学方法才能为课堂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学生才能始终保持学习的兴趣。如今新课改中提出的许多教学理念和方法都应被教师利用起来,在课堂中加以实践。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公式”时,我没有采用在空圆锥里装沙实验的方法,而是提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积都可以用一个什么公式来求它们的体积?求圆锥的体积能不能用底面积×高?如果用圆锥的底面积×高求得的是什么?”这样就自然加强了圆锥体与圆柱体的联系,然后借助教具进一步启发学生:“如果知道了圆柱的体积,要求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学生运用所学的分数知识很自然地得出了只要知道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就可以求出。

三、在教学中设疑,提高学习兴趣

设疑和传统的课堂提问不同,相比之下,提问有更加强烈的强迫性色彩,不论学生是否已经找到了答案,都需要在教师点名后被迫地回答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学生都害怕教师提问自己。设疑则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好奇心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到问题的思考、探究过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学习应是儿童自己的实践活动。小学数学教育应真正地回归到儿童的生活中去,让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发现、探究、认知和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后,提出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如果不等底等高是否存在“2倍”与“一半”的关系呢?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同学们经过充分讨论后得出:若等底不等高或等高不等底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不可能存在“2倍”与“一半”的关系。但如果它们的面积和底一定时,那么三角形的高是平行四边形的高的几倍或他们的面积和高一定时,那么三角形的底是平行四边形底的几倍。这样引导和讨论,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面积的掌握。

四、大胆动手实践,提高学习兴趣

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知识的本身就是活动。”动作和思维密不可分,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乐于模仿,我便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让他们亲自动手、实际操作。例如,同样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时,采用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先让学生摆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再摆红花比黄花多的部分,从而让学生看到红花的朵数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另一部分是红花比黄花多的部分,求红花有几朵就是把两部分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算。这样通过操作,激起和诱发思维展开,从而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既感兴趣,又真正懂得了这类应用题为什么用加法算的道理。

五、结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循序渐进,不急不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只要多注意、多探索,注意多方面去培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势利导,挖掘学生的智力、潜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会推动他们朝着目标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張继红.浅谈小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中,2014(5).

[2]朱孔德.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J].观察视角,2015(7).

猜你喜欢

学习兴趣培养小学数学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