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探究

2018-05-14郭洪伟

考试与评价 2018年6期
关键词:创新意识培养小学数学

郭洪伟

【摘 要】创新意识与守旧思维是对立的存在,创新意识的产生是基于夯实的基础层面上构建的,小学数学内容可通过多维视角获得不同的感悟。小学生的认知浅薄,在面对数学问题时常“钻牛角尖”,局限于单一的层面思考,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育,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导入创新思维,鼓励学生针对数学问题阐述独立的观点。创新需要打破原有的封闭空间,在自由的畅想环境中,不断获得思维的新观点,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尊重学生的思维模式,在信心的支撑下逐渐提高创造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培养 学生 创新意识 策略

数学中蕴含的价值是无穷的,教师应将局限于教材本身照本宣科的眼光延伸开来,在数学教学中,挖掘其潜在的能量,逐渐引导学生在数学中树立自主求知意识,这是创新思维激发必经的环节,学生逐渐脱离教师独立思考,也就为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教师可迁移教材中呆板的数学内容到实际利用中,让数学内容变得实用有趣。学生不断被新鲜的内容牵引好奇心,不由自主地参与互动,集思广益碰撞智慧的火花,在问题的创新途径化解中,获得全面能力的同步提高。

一、提供创新动机

创新的启发不是无目的、无方向的,创新意识应在学生熟知的内容基础上,构建新鲜的知识点,串联前后的知识,整合成为整体性的数学模型,以全面的角度分析数学问题,为创新意识的衍生培育健康的沃土。创新从一种简单的角度来看,是将固化的数学内容以灵活的形式多方利用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预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表述自己的观点,小学生的思维天马行空,在面对数学问题时,难以避免走进认知的误区,造成回答问题驴唇不对马嘴的状况,以往教师只会直接批评,现今小学数学教师应从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至少勇于质疑、开辟自己的思路去想问题就是值得鼓励的。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如下情境: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昨天老师请大家各自准备了几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下面请你们利用这些三角形,通过操作、猜想、推理、验证等活动来设法知道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并请用多种方法说明你的观点。学生先独自思考尝试,再到小组里交流。以上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动机。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说明自己的发现,这就会“逼”着学生不断变换角度进行创新探索;通过组内展示交流,分享创新成果,即增强了自信又吸纳了更多的创新,拓展了思维,开阔了视野。创新动机就在这样的“开放、综合、思考、灵活”的问题情境中被唤醒、被激发,并将持续保持。

二、强化思维训练

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对于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能够很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运用多角度、多方位的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本身就是创新意识的思考和锻炼,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很好地加强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给学生讲解“面积”这个数学问题时,就应该把学生的认识作为突破口,让学生首先去联想到什么是面积?面积的作用是什么?通过在黑板上准确地画出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的面积,让学生直观地去感受,再通过整个教室的面积让学生感觉和认识到“面积”的学习是多么重要。通过这些学习,让学生去思考平方公里这些数学名词,让学生知道祖国的陆地面积约有960万平方公里,通过学习,认识到祖国的国土面积辽阔。让学生去发现学习的乐趣,积极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想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面积”的奥秘,通过这种启发式的引导和比较,最终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认识,在学习中不断地去拓展学生的思维。

三、开展实践活动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小学生又具备好动的天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是非常必要的。让学生更多地加入实践课,使其在实践中形成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在实践中创造并感知,从而激发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实践能够在小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更为稳定的知识,因为从具体形象的事中才能强化人们对知识内容的感知和记忆。例如,“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章节的教学,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数一些玩具木棒、数花生等方式来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化知识内容。实践活动的方式还包括课下练习内容,安排练习题时可以设计一些具有乐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加强对知识的感知和认识,小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探索过程中不但会加强知识的认识,还会形成自己动手的成就感,也会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设置可以为学生的创新教育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探究点,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例如,教师在加减法教学中可以向学生提问:“我们班上一共有35名学生,走了2位男同学和7位女同学,同学们猜猜还剩下多少名同学?其中有多少时女同学?多少是男同学?”以真实的班级人数为情境创设的根本,让学生进行问题回答,不仅能够让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够帮助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形成。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写生通过自己动手的形式来进行情境创设。例如,在比例尺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本班教室的平面图形画出来。对于小学生而言,让学生单独完成这项工作难度会较大,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思考和讨论中完成任务探究,而在这期间,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傳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造成学生创新意识薄弱,难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能够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要坚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转变教学观念、合理创设情境、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并注意提出开放性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谢秀莲.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探究[J]. 新课程(小学),2014(6):87-87.

[2]张军蕊.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探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18).

[3]李岩.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2015(3):70-70.

猜你喜欢

创新意识培养小学数学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