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多元情境,激活数学课堂
2018-05-14卢仁炘
卢仁炘
【摘 要】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初中生而言,只有提高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地提升数学成绩。笔者以多年的教学经验为基础,详尽地介绍了数学情境教学的创设方式,指出教师应设计出更易于学生理解的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高效的课堂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关键词】数学 情境教学 过程 创设
一、情境教学法的原则
能够良好地使用情境教学法,需要把握一定的原则,只有将这些原则贯彻于所要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
第一,情境创设要把握趣味性原则。中学数学是一个具体而完善的数学系统,难免枯燥而抽象,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要善于把有趣、轻松、活泼等元素融入,给学生创设出数学学习不是枯燥而乏味的认知。
第二,情境创设要把握生活化原则。由于数学源于生活,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运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引入数学知识,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情境创设要把握障碍化原则。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学中要不断训练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情境创设中加入一些思维障碍,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能够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为创造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第四,情境创设要把握目的化原则。情境创设不能凭空任意,要掌握一个度,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是为了达到怎样的教学效果,这是情境创设必须要遵循的,不然情境教学法就失去了其原有的教学意义。
二、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
1.有效预设
第一,预设问题。精彩的预设,能唤起学生的共鸣,引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要备问题,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预设一些有效的问题。如在《合并同类项》的教学中,教者出示学校的总规划图(如右图),提出问题:“你能计算出这个学校的占地面积吗?”有学生分别求出教学区、操场、活动中心、图书馆的面积,得出总面积为100a+200a+240b+60b;也有学生将规划图分成两个长方形,(100+200)a+(240+60)b,继而求出总面积为300a+300b。学生发现有三个答案,应该都是正确的,都想知道其中的来龙去脉,教者适时指出:“这三个代数式都表示学校的总面积,是恒等的,想知道其中的奥秘,让我们一起学习《合并同类项》。”当然,学生会出现一些奇怪的想法,是教师无法预料与感知的,教师不能被这些问题牵着鼻子走,应予以筛选与引导,让学生围绕中心问题展开探究。
第二,用预设问题引发生成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促进教学的动态生成。如在《有理数的乘方》的教学中,教者根据主题创设财主付长工工钱的情境,产生思考“一个月下来了,为什么说财主付不起长工工钱了?”故事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要根据情境预设一些数学问题,如提出拉面相关的问题:“你知道拉面师傅拉几次,一碗拉面就可以下锅了?”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能消除学生对知识的距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应用的价值。教师不囿于教材,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情景。
2.借助多媒体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它以极具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的图像、文字、声音于一体,已成为数学课堂教學中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数学老师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将复杂、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形象化、直观化。例如:在讲授“圆”的相关概念和定理时,可利用PPT做出动态的图形变化,然后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形的变化情况,从而让学生自己得出实验结果。在讲解“三角形的应用”时。可播放一些实际生活中三角形的应用例子,如城市高楼的顶层、晾晒衣服的衣架、高压电线杆的支架等等,之后再提出相应的问题,如生活中的门边为什么要设计成三个固定的位置?建筑工地上的支架为什么是三角形的形状?再指导学生观看一下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圆形等之间的区别,使学生们在直观的图形演示中得出三角形具有稳定的特点,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特性的掌握程度,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在生活中要仔细观察。勇于实践。
3.设计动手实验
新课程理念指出:课堂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与交流等教学活动,设计一些让学生动手实验、动脑思考的情境,教给学生如何将数学知识形象化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情境解决数学知识的思想。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时,课前,让同座位两名学生各做好一个大小完全一样的平行四边形透明纸片;上课时,让学生画出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并标出交点O,然后指导同座位两学生将平行四边形纸片叠合在一起,将上面一张纸片绕着固定的点O旋转180°,引导学生观察旋转后的图片的位置情况,思考有什么发现,通过这种情境创设,既培养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同时可以合情推理出平行四边形性质,使学生懂得实验情境在学习数学知识中的重要性,通过实验、观察、思考、归纳,可以发现新知。
再如在教“角的平分线”时,可以创设这样情境:让学生动手在纸上画一个角,然后对折,再动手用量角器量两个折角的大小关系。在讲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时,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在情境实践中总结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使学生享受到真理源于生活实践的快乐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一定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经历,亲自探究、体验新知识的获得,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和推进过程中,情境教学法在中学数学中已经成为一个必要的教学模式,尽管如此,教师不能为了热闹而盲目使用,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掌握基本的方法,才能将情境教学法运用得当,才能将中学数学课堂变得新鲜而动感。
参考文献
[1]黄艳明.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界,2011(16).
[2]李桂玲.初中数学情境教学创设分析[J].数学教学通讯:初等教育,2013(7):3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