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类连锁超市内部控制建设的探讨
2018-05-14何源
何源
我国酒类连锁超市发展迅速,门店分布广泛,但大多没有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内控体系,而完善的内控体系能够使企业更加高效地运营。本文通过分析酒类连锁超市内部控制的现状,探讨了其优化策略。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和作用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充分利用资源并发挥其能力,来达到一定的组织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制约、调整、规划和评价的方法和手段。
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能够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和完整,能够保证财务工作更好的开展。它的设立还能够实现对财务的监督功能,从而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它还能够有效的弥补企业的漏洞,通过定期的检查防止企业利益受到损害。此外,加强内部控制有利于企业其他工作的开展,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因此,完善的内控体系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和决策是极其重要的。
二、酒类连锁超市内控现状及问题
(一)内控体系不健全。很多酒类连锁超市的管理权限比较集中,设置岗位时没有考虑监管制衡的作用,没有落实职权分离制度。此外,一些企业不重视全面预算,内部控制执行的结果无法用数字进行量化评价,内部控制效果不佳。
(二)员工内控意识不强。酒类连锁超市属于销售行业,许多企业管理层对内控重视程度不够,对员工下达内控制度时仅以口头方式进行,而未制定正式文件,员工甚至不清楚自己的责任和职权,这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很不利。
(三)未设专门的监管机构。监管机构是保证内部控制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部门,然而一些酒类连锁企业没有专门成立这样的机构,而是由其他职位的管理者兼任这项职能,这会使他们不具有独立性,而且这些人往往缺乏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很难保证内部控制工作执行的有效性。
(四)財务软件选择不当,信息技术运用不充分。酒类连锁超市基本采用财务软件进行业务处理,但是部分财务软件存在漏洞,这些漏洞很有可能使财务人员有机可乘。大部分企业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各部门之间不能够实现财务信息共享,财务信息和业务活动不融通,这给企业的运作造成很大的障碍。
(五)库存商品存在的问题。酒类连锁企业的库存量大,存货盘点采用的还是传统落后的方式,很容易出现失误。另外,一些企业不注重商品陈列的统一管理,而是把权限下放到各个门店,这很有可能会影响产品销售,造成供应商的投入下降。
三、酒类连锁企业内部控制优化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很多酒类连锁企业都采用总经理负责制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权限比较集中,监管困难。企业应当划分岗位,分散权力。企业还可以运用全面预算为内控工作的开展提供量化的依据,提升内部控制的科学性和质量,使风险发生的概率大大减少。制定并严格执行预算,避免预算外的支出。此外,内控制度要具有完整性、可理解性、可执行性和灵活性,确保各个环节是受约束的,在面临环境变化时,企业能够根据自身情况,灵活调整内控制度以确保它的有效性。
(二)加强员工培训。首先,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发挥。其次,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也影响着内部控制效能的发挥。企业应当制定员工职业道德手册,定期对员工进行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培训,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责任感。此外,为员工定制一套科学的、适用的奖励和晋升制度,满足员工的发展需求,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三)设立监督检查机构。酒类连锁企业门店多,业务环节很容易不受控制,企业应当设立专门的监管部门,由拥有一定权利的专业人员作为负责人定期对各门店监督和检查。监管部门要保持独立性,不能受制于其他部门。此外,应当鼓励各部门相互监督。在保证企业重要信息安全保密的情况下,利用企业外部监管机构进行制衡,以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高质量。
(四)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企业在选择财务软件时应考量其质量,并定期维护,确保财务软件的安全。企业应当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开发出一套共享系统,帮助各部门实现信息共享和流通。大数据可以使一些难以衡量的主观因素,如员工的偏好等,直接以数字的形式展现。大数据还可以实现内部控制工作的智能化,这种智能化不仅可以降低失误的发生率,还能够使控制活动更加灵活,使企业根据大数据进行实时、动态的分析,做出高效的决策。
(五)加强库存管理,统一商品陈列。对于酒类连锁企业,存货可以设立采购部门订货、调货,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订货数量,保证库存量的同时又不造成积压。对商品陈列做到统一管控,统一标准,加强与供应商合作,强化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作者单位为云南师范大学泛亚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