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流行音乐的审美追求解读
2018-05-14孟峰
摘要:“中国风”是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流行音乐形式之一,以独特的审美风格受到普遍认可,堪称当代中国流行乐坛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本文结合多部优秀作品,就该类作品的审美追求进行分析解读,以期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中国风” 流行音乐 审美追求
一、“中国风”流行音乐的内涵
改革开放后,在港台流行音乐的影响下,流行乐坛涌现出了《涛声依旧》《中华民谣》等佳作,作品古色古香、含蓄隽永的音乐风格受到歌迷的普遍好评。进入21世纪以后,在周杰伦《东风破》的影响下,“中国风”流行音乐迎来了发展的高潮,先后涌现出《菊花台》《将军令》《新贵妃醉酒》《花田错》等歌曲。至此,“中国风”流行音乐已经凭借独特的审美特征和风貌,成为当代中国流行乐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究竟什么是中国风流行音乐”这一问题上,不同的音乐人有着不同的看法,如方文山就认为,中国风流行音乐就是旧文化加上现代的音乐元素。而黄晓亮则认为,中国风流行音乐具有“三古三新”的特点,即“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虽然具体的表述不同,但是都指出了中国风流行音乐新旧结合的特点,都将其视为音乐文化交流、融合和发展的必然产物。
二、“中国风”流行音乐审美追求解读
(一)审美意境的营造
意象和意境是中国传统艺术创作的重要手段和目的。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都是具体的表现手法。“中国风”流行音乐对古典文化十分推崇,所以自然继承了这种审美旨趣,在创作中经常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意象,营造出深邃而唯美的意境。如方文山作词、周杰伦作曲并演唱的《菊花台》,先后采用了“夜”“霜”“阁楼”“窗台”等十几个古色古香的意象,并配以冰冷、绝望、惆怅等情感形容词,营造出了一个含蓄又略带哀怨的意境。《娘子》中,则呈现出了两个带有对比色彩的情境:一个是漫天黄沙的深秋塞北,一个是折柳赠别的春日江南,利用时空转换突出了时空和距离,让整首曲目的凄美色彩更加浓郁。可见,中国风流行音乐创作者的古典文化素养是十分深厚的,通过生动精准的意象选择,营造出了切题的意境,给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流行音乐审美体验。
(二)诗词歌赋的效仿
诗词歌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并在当代有着广泛传承,给“中国风”流行音乐创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即通过对传统诗词歌赋的效仿来呈现古典色彩。首先是押韵。汉语中一共有十三道大辙,传统诗词在创作中通常都会押韵,即每句的最后一个字都采用相同的辙韵。很多“中国风”流行歌曲中都采用了这种形式。如方文山创作的《黄金甲》中,就采用了中东辙,表现出了铿锵有力的气势。其次是修辞。传统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是十分丰富的,包含比喻、排比、对偶等,比如李玉刚演唱的《新贵妃醉酒》就采用了借代手法,用金雀钗、霓裳羽衣曲、剑门关和马嵬坡四个意象,分别代指李隆基和杨玉环情感发展的四个阶段,言简意赅,感人至深。通过对诗词歌赋的效仿,提升了整首歌曲的文化格调。
(三)古今中外的融合
“中国风”流行音乐是多元音乐文化发展的产物,所以一首成功的“中国风”流行作品,必然是古今融合,中西合璧的。首先是古今融合。在很多“中国风”流行音乐中,都融入了传统的戏曲元素,既使作品内容得到了丰富,也从客观上推动了戏曲的传承和发展。如王力宏的《花田错》,其来源于京剧《水浒传》,然后特意采用了说唱风格,故意将一些字和词拉长,来模仿京剧的唱腔。一个是中国传统戏曲,一个是现代流行音乐中的说唱,却在该曲中有机融为一体,“更吸引了大批中老年听众的喜爱,又增强了乐曲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底蕴。”[1]其次是中西合璧。很多“中国风”流行音乐的演奏或伴奏,都采用了中西两种乐器。如周杰伦的《东风破》中,先是从钢琴开始,然后琵琶进入,两者一同为说唱部分伴奏。《菊花台》中,更是先用大提琴开场,大提琴低沉的音色为整首歌曲奠定了哀婉的情感基调。此后又先后加入了葫蘆丝、古筝等伴奏乐器,中西两种乐器的密切配合,让作品中西合璧,珠联璧合。
“近年来,流行音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趋显现,几乎扮演了音乐圈的主要角色。”[2]“中国风”流行音乐的兴起并非偶然现象,而是多元音乐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不能仅从作品本体进行思考和认知,更要将其放置到整体文化环境中审视和考量。通过对其审美追求的解读可以看出,“中国风”流行音乐是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色、雅俗共赏的音乐形式和风格,是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硕果之一,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孟禹彤.21世纪初期“中国风”流行歌曲的艺术特征[J].当代音乐,2017(13).
[2]张京.流行音乐与当代社会发展的关系[J].当代音乐,2017(13).
(作者简介:孟峰,男,新疆玛纳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学)(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