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上声问题

2018-05-14秦榛

参花(下) 2018年7期
关键词:声调教学

摘要:声调教学一直是我们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其中上声是留学生最难掌握的一个。其原因为上声虽然是一个214调,但是在实际的语流当中却有诸多的变调。那么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不应该教214调,如何教学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上声呢?本文将分析上声的各种变调情况,再探讨如何进行上声的教学问题。

关键词:声调 上声 语流 教学

汉语有四个声调,根据我们对外国留学生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阴平最容易,去声和阳平次之,上声是最困难的。所以我们一般在教学中都会采用阴平—去声—阳平—上声这样的教学顺序去教授声调知识。上声成为难点的主要原因是,我们一般在教学中都是以上声调调值是“214”为理论指导来进行教学的,但这是在单个上声的情况下。语音是在语流当中去实现的,当单念的声调连在一起成为一个连续调组时,常常会发生连续变调。上声调由于其升降的曲折调型,加之音长较长,所以在语流当中不可能把调型发得完整,实际发音一般为211或者21调居多,与其他声调组合时还会形成较为复杂的变调。随着国内学者对现代汉语语音的不断研究发现,我们不能把上声单纯地看成是一个曲折调,在实际语言中,即使上声处于一个句子的末尾,仍然有大量的变调现象,所以留学生掌握起来非常困难。

一、上声调的变调情况

上声的变调有几种,各种变调的出现都是有条件的。大致可以分为在双字调与多字调这两种情况,在双字调中也可以分为上声与非上声,上声与上声,上声与轻声这几种情况。

(一)上声前置

1.变为21调。当上声与非上声组合时,前面上声的实际调值变为21调,比如:反思、友情、反正、奶奶……这样变调后的上声我们称为“半上”。这个时候上声基调有中音区尾音特征,但只在单说或停顿前它才以声调韵尾形式出现,以对偶关系支撑上声低音特征,“这里说到的‘单说或停顿前指的是邊界位置,说明尾音属边界成分。而‘尾音支撑上声低音特征指的是参照作用。如果214出现的条件是在边界位置,那么21调的条件是在非边界位置,出现在非上声前的上声是一个非边界位置即为21调。”

人们一般最好的发音都是在最自然的情况下发出的声音,而在发音的过程中自身会进行调节。上声因为有“4”这一边界音值,发音本来就比其他三个声调要长,所以当上声与其他三个声调组合连续发音时,会因为节律的长短不等使得语速变慢或者发音不自然。将214调发为21调的话,就能使音节发音简单自然。

2.变为35调。当上声与上声组合时,前一个上声会变为35调,例如:友好、土壤……当两个上声音节相连时,虽然前后实际调值相同,但是连续发两个低平调会使语速明显变慢,使语言变得生硬不自然。所以必须把前面一个变为近似阳平的35调才能使得语流流畅自然。

(二)上声后置

许多语音学者在研究中发现,在实际的语流当中,虽然上声后置于词语中,但是仍然没有读成214调,一般读成211(单念时)或者21(句末时)的情况更多,所以现在更多的语音学者认为上声调是一个低平调。

当我们单独念上声调时,为什么不是214而是211呢?这两者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尾音的上扬,一个是尾音的延续。从发音方式来看,我们在发音时,声带松则振频低,发音就会低,相反发音就会高。从我们平时的发音习惯来看,人们在说话时都是一个非常自然的状态,所以214的4实际上是很难上得去的。但是由于上声的低平部分的音长变化,使我们念的时候仍能够分辨出它是一个上声。另外,位于句末时的上声调,当上声位于句末时,“其变调主要来自它前面音节的节律制约作用。为了适应正常语速的节奏,要保持节奏前后协调一致,所以后置上声一般只能读出其前半部分。”所以,在我们平时的语流当中,我们主要是发211或21调,只有当我们放慢语速时,可能才能发出214调。

二、如何进行上声教学

从以上的内容可以看出,上声调是一个非常复杂而且有难度的声调,那么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更加应该重视上声调的教学。

(一)声调教学的顺序

说到声调教学的顺序,我们根据大多数留学生的声调学习情况分析发现:阴平最易、去声和阳平次之,上声最难。但是随着近几年人们对于声调教学的研究发现,不是所有的留学生都是这样的情况,还有“阴平最易、去声与上声次之,阳平最难”这一情况。根据其论文显示,提出第一种顺序的研究对象大多为日韩留学生,提出第二种顺序的研究对象大多为欧美留学生。对外汉语教学不是一门单纯的语言教学,它的教学内容要与教学对象相匹配。不同母语背景的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遇到的难点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必须有针对性。

(二)上声的教学

1.初学上声时不教214调。由于上声变调的多样性,所以笔者并不建议一开始就教授学生214的调值,而是教211的调值。原因有二:一是因为211调更能体现上声低平调的本质,这样更加符合语言实际,让学生在刚开始学上声的时候不至于那么困惑与矛盾;二是因为这样大大简化了变调的问题,便于留学生学习。先让留学生掌握上声的发音,再去详细讲解上声的知识,学生在有一定声调知识的基础上再去拓展,接受起来不会那么困难。

2.语流教学。声调在进入语流之后,其调型会发生变化,上声更是如此。鉴于上声如此多的调型变化,笔者建议把上声放在语流当中去学习。而且上声214调型的难点就在于,低降部分长,而上升的部分短,学生只要掌握了上声低平的特征,就已经掌握了上声最常见的调值了。但是学生在学习时常常不知降到何处该上升,即使掌握了低平的特点,也很难控制其音长。上声在进入语流后,常常以211的形式出现,把上声放在语流当中能够让学生更加形象地学习和掌握上声,其他的变调形式也一样。我们可以准备一些比较押韵的诗歌或是绕口令,让学生进行上声的练习,掌握其变调规律。

3.让学生进行自我感知。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出一段有关上声的语音材料,让学生自己去归纳上声变调的特点。单纯的讲课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并且这么复杂的变调不是一下子就能讲得清的。所以教师可以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主动发现规律,自己给自己正音,最重要的是学生自己找出的知识点会记得更牢。同时,可以让学生录下自己的发音来进行听辨,判断正误。

此外,教师也需要注意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与素质,只有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才能让学生掌握好汉语语音知识,使“洋腔洋调”的现象不再那么普遍。

三、结语

根据多位学者对上声的深入研究发现,上声的本质是一个“低平调”,以211或21的调值出现的情况居多。所以在对外汉语声调教学中,一开始并不建议以214的调值去进行教学,教学也不能单纯地从声调调值这一个方面入手,学生的感知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是一个难点,但是却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去解决,并在教学中不断地付诸实践。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冬.现代汉语(增订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刘川平.后置上声变调刍议[A].东北地区对外汉语教学联络组核心组.东北地区对外汉语论文集[C].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

[4]郭智萍.论上声声调与对外汉语教学[J].西北师范学院学报,2016(06).

[5]石锋,冉启斌.普通话上声的本质是低平调——对《汉语平调的声感感知研究》的再分析[J].中国语文,2011(06).

[6]蒋以亮.语流教学初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04).

(作者简介:秦榛,女,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对外汉语)(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声调教学
海豹幼崽可以像人类一样改变声调
声调歌
拼音宝宝扛声调
拼音宝宝扛声调
单韵母扛声调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