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传统哲学的不同视角探析死亡观

2018-05-14胡学宇

参花(下) 2018年7期
关键词:道家儒家佛教

摘要:生与死是人生的两件大事。死亡是不可回避又历久弥新的话题,以生观死还是以死观生?对于生死,不同的人看法不同。儒家、道家、佛家对于死亡的认识视角不同,其观点也不同。

关键词:生 死 儒家 道家 佛教

每个人都会面临生与死的问题,有人曾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也有人说,“死是生的余韵,越好的歌,余韵越是柔和。”还有人说,“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不是闲事。”笔者将从传统哲学的视角分别探析儒、道、佛对于死亡的看法。

一、儒家重生轻死的死亡观

儒家“重生”与“轻死”的观念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生命本身的重视。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意思是人的身体四肢以及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赐予的,不能对其毁坏或损伤。由此可见,儒家对生命本身极其重视,重视到几乎极致的境界。二是對人生命价值的重视。儒家并不认为人活得长久就是一件好事。假若一个人拥有长寿,却从来不注重自我修养也未曾创造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则虽生犹死,活着并不是人活着的最终目的。儒家甚至以人一生的业绩来区别君子的死与小人的死,孔子一再强调人要活得有价值,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更多的价值。

儒家创造不朽以对抗死亡。所谓不朽,虽死犹生。儒家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儒家认为人活着就应该创造更多有益于自身和社会的价值,这样的生命才有意义,即使是死后也会使人的生命由有限变得无限。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思想主张正彰显了儒家的广阔胸怀。儒家讲孝道,“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正如孟子主张养生送死而无憾。美国电影《寻梦环游记》里有这样一句台词:“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这与鲁迅在文章《空谈》里写的“死者倘不埋在活人的心中,那就真真死掉了”表达的意思一致。人要么创造价值,要么活得有价值。总之,要活在后世人的心里,要活得有意义。

二、道家超越生死的死亡观

道家将生死的探究置于宇宙视野中,老子主张“善执生者”,就是“其无死地”。也就是说,“善执生者”不把自己放入死亡的境地里就不会死。这个“无死地”其实就是一种能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洒脱,结果是“外其身而身存”。老子遵从“道法自然”,老子由天地万物变化的规律看到生死的不可避免,“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天地尚且不能够长久,何况人呢?

庄子的“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表达了人生短暂,生死乃是自然之事。庄子对生死的看法,主要表现在庄周梦蝶的寓言中,生与死,就像梦与醒,都是自然的状态转换,生亦无乐,死亦无悲。道家视生死同观,认为“生死齐一”。生与死是完整的生命过程,亦如四季的更替。庄子妻死,惠子吊之,见庄子无有哀伤反而鼓盆而歌,便问他原因。庄子这样解释道,妻子刚死的时候,怎么会不悲伤感慨呢。但是想想妻子也是从无到有,妻子的死也符合自然之道。如果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生死是矛盾的统一体,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道家反对厚葬,对死亡的反思充满理性,对待死亡十分达观。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道家认为厚葬为物所累,劳精扰神。

三、佛家参透生死的死亡观

死亡问题的解决是佛教的首要问题,探求解脱生老病死之苦的大道是创立佛教的初衷。“苦”有“四苦八苦”,四苦即生老病死,这四苦再加上刀兵、水、火、贫贱即为八苦。度生老病死的苦并不是去否定生老病死,而是去除那种苦的修行。由生而引发的死,是对有主体意识的个体生命的最大威胁,堪称苦中之苦,是生命最大的缺憾。人如果能脱离动物的领域,以有限的身体开展无限的人生风景,则病痛与死亡之苦皆可得度。

儒、道、佛对于死亡的看法是循序渐进的,其视域是不断扩大的。儒家的死亡观以生观死,以生超越死,视域较狭窄;道家较儒家而言,对死的看法出现了质的飞跃,站在生命本身外,能理性客观地看待生死。道家死亡观在中国死亡观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道家与佛家的死亡观有相通之处,但是佛家的死亡观更具有超越性,维度更广,更具有普适性。

参考文献:

[1]海波.佛说死亡[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雪漠.光明大手印:参透生死[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3]胡兰成.心经随喜[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胡学宇,女,延安大学政法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哲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道家儒家佛教
佛教艺术
知命
漫画道家思想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
《庄子说》(二十五)
漫画道家思想
《庄子说》(十九)
茶道
看中国·在浙江
舜帝——儒家道德理想的人格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