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抗德英雄为何成二战纳粹帮凶
2018-05-14
在法国历史上,亨利·菲利浦·贝当是一个特殊的人物,他因一战中与德军血战凡尔登而扬名天下,也因二战中成纳粹的帮凶而臭名昭著。到底因为什么,让贝当这个一战时代最出色的元帅,二十几年后对他曾经拼死对抗的德意志帝国投降?
一生坎坷,近花甲之年荣升上校
贝当的一生比较坎坷。1856年4月29日出生于法国北部加莱省的考奇拉退尔小镇。家境比较贫寒,父亲是位农民,母亲早逝。失去母亲的贝当是由外祖母和舅舅抚养长大的。
贝当从小就表现出对当军人的热爱,1871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的失败,耻辱笼罩整个法国,这更促使贝当立志做一个军人。在当地读完小学和中学的他,20岁后考入圣西尔军事学校。从军校毕业到贝当58岁之前,他的军人生活一直都很平凡,没有太大的成就。一是因为他的农民出身,在军界也没有任何背景;二是他独特的消极防御战略思想,与当时盛行的进攻战略思想大相径庭,不被人们所重视,让他的升迁之路受阻。
毕业后,贝当以少尉军衔的身份在阿尔卑斯山服役。1888年贝当被调回圣西尔军校,担任军事教官。之后经过少尉5年,中尉7年,上尉10年,经历了漫长的22年时间,贝当才升到少校军衔,指挥一个营。此时他已经44岁。
1906年,贝当进入国家射击学校任教官。而因其工作勤勉和耿直的性格,让他担任步兵学校校长职位时,被贝当拒绝,他认为这个职位适合那些资深的军官,他的性格不适合这个职位,因为他反感一切阴谋似的活动,和政客的關系也极为恶劣,中尉贝当拘禁过服预备役的法国议员,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更是公开讽刺过当时的总统。其中最主要的是,当时法国陆军的领袖将军们都倡导攻势至上主义时,贝当却敢于独自反抗这个潮流。
贝当的思想主旨主推先防御再进攻。当敌方防御已经受到决定性的减弱时,才可以发动全面攻势,而这种减弱的工作不能依赖步兵的生命,而必须使用一种高度集中的炮兵火力。这样就又要求炮兵与步兵之间必须有密切配合。独特的战略思想,耳目一新,但并没有让高高在上的军中高层领导重视,而是被决策者抛弃了。
直到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58岁的贝当仅为陆军上校,任第三十三团团长。
“一战”,民族英雄的诞生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给了贝当一显身手的机会。在马恩河战役中,由于贝当指挥得当,被晋升为第六师上将师长。“一战”的模式不再是遵循全面进攻的战略措施,而是由贝当提出的防御战略。这也让贝当有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10月他再次被晋升为第三十三军军长。1915年5月,贝当在阿尔萨斯攻势中,率部队突破了德军的坚固防线,虽然其进攻由于德军的纵深防御而失败,但其炮火准备使德军吃惊不小,7月,贝当被升为第二军团司令。
1916年2月21日,德军大举攻击法国重镇凡尔登,法军总司令霞飞估计错误,造成守城兵力空虚,几天后,法军失利。法国政府急命贝当为凡尔登守军司令。贝当于2月24日被调往凡尔登前线,接受坚守凡尔登要塞的职责。他到任之后法军形势虽然严峻但并不危急,他提出了著名的防御口号“他们不会通过”,并指挥督战队在战场上画了一道线,架上了机枪,凡退线者一律击毙。在所有道路均被德军炮火封锁的情况下,通过著名的“圣路”,贝当组织运输队以每14秒通过一辆卡车的流量迅速地运送部队和弹药,及时加强了前线的防御力量,终于顶住了德军的强大攻势。贝当带领部队经过几个月的战斗,成功阻止了德军的前进。凡尔登保卫战证实了贝当的防御战略思想的作用。战役结束后法国总统普安卡雷表彰了他,在专用列车上设宴款待。贝当也因此战被视为“法兰西的救星”,成为名噪一时的英雄,并在此后出任了西线法军总司令。
1917年4月,战争仍在继续。法国霞飞总司令的继任者尼韦尔将军发动的自杀式攻击,被德国的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击溃,伤亡12万多人,丧失士气的法军像潮水一样地溃退,指挥官的冷酷和士兵惨遭屠杀激起兵变,陆军部队拒绝开往前线,5月15日,贝当取代尼韦尔出任法军总司令。上任之后,他就提出了“多用钢铁,少流鲜血”的口号,以反对以前不计士兵死活的打法,针对士兵中日益增长的反战情绪和层出不穷的逃亡哗变事件,贝当采取镇压和怀柔的两面手法进行整顿,他着手缓和士兵的不平心理,严厉地惩罚了魁首,宽恕了大部分参与者,平息兵变。同时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贝当连续发动了几次有限的进攻,再次拯救了法国。
1918年11月19日,贝当因为战时的卓越表现被授予法国元帅军衔。
“二战”开始之前的和平时期,贝当曾任法国陆军总监。1925年曾率军镇压了摩洛哥的独立起义。1934年,贝当一度入阁,担任陆军部长。
“二战”,傀儡人生的设定
一战之后,法国为防止德国再次入侵,在东北边境修筑了马奇诺防线,只是二战爆发后,马奇诺防线不攻自破。法军节节败退,仅仅一个月,法国就亡了国。
1944年8月,戴高乐从伦敦来到巴黎,受到200万人的热烈欢迎。而就在当月,希特勒的党卫队把贝当等维希政府全体成员押到德国的西格马林根堡“保护”起来;盟军攻入德国本土后,又将他们转移到瑞士的一个小城镇。德国投降前夕,穷途末路的贝当向法国临时政府自首投降。
1945年7月23日,法国最高法院开庭审判贝当。起诉书列出了贝当的5条罪状:同德国签署停战协定,违背了法英同盟条约;配合德国,对英国和其他盟国采取敌对行为;同赖伐一起,动员全国工业部门支持纳粹德国进行侵略战争,并向德国输出大批法国劳工;建立独裁政权;私自允许德国控制本国领土。
89岁高龄的贝当在长达20多天的审判中一言不发,他的辩护律师则十分活跃,说贝当这些行为是无奈之举,也没有完全与德国合作,等等。辩护律师还威胁法庭说,如果贝当被处死,国家将会面临分裂的危险,法国人民也会感到痛心。
8月14日,贝当因犯通敌罪被判死刑,没收一切财产,并且宣布他是“民族的败类”。此外,法庭还认定他犯有“误人罪”——许多正派的公民因为他过去是英雄而信任他,结果被引入歧途。
人们对于贝当当时叛国的行为有了两种不同的说法。绝大多数的人认为:“贝当的投降主义和合作主义,对法国丧失民族主权独立,蒙受德国侵略者的欺凌和蹂躏,负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贝当镇压统治区内的任何反德活动。贝当提供原料、商品支付德国的占领费用,从3亿到5亿,1944年7月又增加到7亿。贝当在广播中号召为德国招收劳工,设立强制劳动局。让法国人民受到迫害,贝当的卖国行为已经坐实。”少数人则认为:“贝当元帅一直被当作卖国贼,事实上,当时法国的投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贝当作出投降的决定,不完全是怕死,他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全法国,避免战火的破坏。事实上,德军占领下的巴黎保存得非常完全,基本上没遭到破坏,人民生活也基本安定。如果硬要打下去,法国除了毁灭或者遭到屠杀,最终还是会被占领,不会有更好的结果。”
审判结束后,贝当被囚禁于戴尔岛的一座要塞,但是他在这里的身体健康恶化得很厉害。1951年6月,他被转往大西洋比斯开湾的耶岛监狱。7月23日,贝当死于该监狱,此时他已经95岁,死后也葬在岛上,墓碑朝向大陆。
(朱权利荐自《深读》2013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