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
2018-05-14胡济林陈冠龙
胡济林 陈冠龙
[摘要]积极心理学在教育主导、教育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为高职思政课教学带来许多启示。高职院校应将积极心理学融入教学,通过构建积极的教师队伍,树立积极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及情绪体验,在教学评价中融入积极的考核元素,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高职教育 思政课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胡济林(1974- ),男,福建永定人,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福建 福州 350101)陈冠龙(1977- ),男,海南儋州人,海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海南 海口 570216)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南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度校级科研项目“积极心理学导向下思政课教师人格特殊魅力研究”(项目编号:HZY2017—14)和2013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B类)“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JB13607S)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13-0099-04
一、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念
20世纪末,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开启了“习得无助研究”和“习得乐观研究”的新领域,并于2000年1月发表《积极心理学导论》,开创了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新纪元。积极心理学致力于探索和激发人们的积极品质,如美德、快乐、满意度、感激、毅力、宽容、智慧等,以帮助人们提高生活品质。时至今日,积极心理学研究正逐渐成为一股新的潮流,并运用到相关学科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于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念,可以从三个层面予以关注。
1.主观层面,追求积极情绪。积极心理学认为人性本善,并以美德、善端等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致力于让所有人都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幸福,追求积极情绪是其首选的核心目标。积极情绪可辐射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层面:过去的积极情绪是指人要满意、自信地对待过去,要不忘本,增强自豪感;现在的积极情绪是指人要幸福地感受现在,享受人生,乐在其中,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未来的积极情绪是指人要对未来充满希望,乐观其成,乐见其事,不要诚惶诚恐、畏缩不前。努力追求积极情绪将使人们更加积极主动地调整与自然、他人、社会的关系,更好地提升生存和生活的幸福指数。
2.个人层面,追求积极的人格和品质。积极心理学认为个人的特质与获得幸福存在必然的联系,因此特别强调把发挥人的潜能、优点、品德和能力作为培养积极人格和品质的主要途径。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三大能力(爱、工作、人际交往)、六大美德(智慧、勇气、仁爱、正义、节制、卓越)等多种积极的人格特质。积极心理学以个体现实和潜在的能力为基础,通过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培养自尊、自信等积极体验和积极情绪,最大限度地挖掘个体的潜力,使其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幸福。面对困难时,个体也可以利用积极的动机,做出理智的选择。
3.社会组织层面,追求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国际关系、国家制度、工作环境、教育体系、家庭环境等,积极的外在因素会对个体的成长、生活品质和满足感产生正向影响。反之,混乱的社会秩序、无序的工作方式、糟糕的人际关系则会加剧个体的紧张、愤怒、焦虑和压抑等情绪,无益于个体获得美好的生活体验。
二、积极心理学对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启示
1.从教育主导来看,高职思政课教师应增强职业认同感。高职院校的工作重心往往放在打造特色专业品牌上,思政课基本属于“偏门”,不受重视。一些高职院校甚至未独立设置思政部,思政课岗位缺编,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科研压力大,缺乏工作动力,职业认同感较低。思政课教师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关键,也是提升学生积极情绪体验和个性品质的推手。为此,即便在现有状况下,思政课教师也要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职业发展,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主动体验为人师表的快乐,释放更多正能量,提高思政课教学的生动性和实效性。
2.从教育目标来看,高职思政课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比较薄弱,自学能力较差,专业思想不稳定。而思政课又采用教育部规定的全国统编教材,理论性强,针对性差,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诸多困难,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泛泛而谈、面面俱到,学生的到课率及学习效果难以保证。针对这种状况,思政课教师应主动运用积极心理学相关理论,善于发掘和培育学生优秀的个性品质,如高职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强、自我定位比较恰当、学习动机比较明确、渴望得到认可、潜能开发的空间较大等,适当降低教學重心,重视实践能力培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忱,为其后续发展开辟道路。
3.从教学方法来看,高职思政课应采取交互式教学。思政课教学以理论性为主,在以往教学中“满堂灌”的现象比较普遍,学生基本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学习效果不尽人意。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的教育体系有助于提升个体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和智慧,从而培育个体勤勉、诚信、乐观、善良等品质。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组合使用多媒体教学、师生互动、个性表演、职业探究等多元交互式教学手段,营造活泼、宽松、愉悦的教学场景,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同时,思政课应拓宽教学时空,强化教学目标,建立实践教学活动基地,呼应课堂教学的内容,做到理实一体、知行统一。
4.从教学评价来看,高职思政课应采取多元化教学评价。高职学生“习得性无助”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其不恰当的评价方式。多年来,思政课的教学评价往往以终结性评价为主,以一两次考试或者作业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实际上,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和复杂变化的过程,学生学习的态度、主动性、创造性,以及内心世界的波动、思想道德品质的演变等,都是评价其思政课学习成效的重要观测点。如果只看学习结果,忽略学生的辛勤付出和点滴进步,则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无法让学生获得满意的学习体验,也会削弱学生的进取心、自信心和自尊心。
三、积极心理学如何运用于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
1.建立激励机制,构建积极的教师队伍。其一,落实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教社科〔2018〕2号)等文件精神,配齐配强思政部机构和教师队伍,在教学设施、教学时数、教师收入、进修培训、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提高思政课教师的地位,增强他们的职业自豪感和使命感,使他们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其二,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要创设条件,鼓励思政课教师通过“高访”、学历提升、学术交流、实践研修等形式,拓宽专业视野,积淀扎实的学识,提升创新力,提高综合素养,为学生树立积极的情绪标杆。其三,引导教师积极定位,志存高远,踏实工作。思政课教学是长期的精神投资,难以量化,不宜与专业教学相攀比,更不宜与政商人士比较,以免造成心理失衡感或挫败感。高职院校应引导思政课教师对所从事的工作进行积极定位,明德笃行,淡泊名利,脚踏实地,相信来日桃李满天下,学子尽乾坤,这也是思政课教师的价值归属。
2.深化教育目标,树立积极的教学理念。其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操守。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思政课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较强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培育他们良好的职业操守,包括积极的价值判断、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行为等。要把思政课教学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增强教学的延展性和应用性。其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职业成功的基础,思政课教学中关于中华传统美德、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讲授,与积极心理学的一些理论息息相通、相得益彰。要以这些文化基因为纽带,培育学生智慧、仁慈、公正、好学、感恩、宽容等积极的人格品质,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并转化为挑战困难、应对挫折的自觉行动。其三,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如果思政课被贴上“说教”的标签,学生经常游离于课堂之外,无所事事,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思政课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合理回应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以满足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实施多种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情绪体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其一,教学内容要与中央精神及社会发展接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思政课教师应定期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定期浏览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网站,定期组织重大新闻研讨等教研活动,及时把中央精神和社会正能量补充进教材,传递给学生,增强教学的时效性。其二,教学内容要接近高职学生实际,和高职学生打成一片。比如,思政课案例教学可尽量选取当地近期发生的新闻事例,选取高职学生同龄人的故事,选取相关行业新闻,这些案例既鲜活又亲切,贴近学生实际,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其三,教学内容要与学生未来就业的职场进行相应衔接,营造职业氛围,培养职业操守较高的未来职业人。思政课从教学目标制定、疑难问题设定、案例选取、视频选择、实践环节确定、课后练习安排等都要适当考虑未来职场的实际情况,与学生就业密切相关。这样一来,既能博得“眼球”、吸引“人气”,也自然会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创新教学方法,培育积极的情绪体验。其一,引入微课教学。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重难点制作成微视频,让学生借助他们喜爱的手机或电脑等学习工具,灵活安排时间,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使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例如,在“概论”课第九章,教师可以制作“台湾问题”或者“香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微视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从而为强化“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教学效果打下良好的基础。其二,引入项目教学。以教学目标为基础,设计出符合实际场景的任务体系,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教师要起到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例如,在讲到“基础”课的社会公德之网络道德时,可以设计三个项目任务:一是查阅资料,掌握“什么是网络道德”;二是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的网络生活状况”,并交流汇报调查结果;三是引导学生开展“做健康网络人”的活动,践行“网络道德”。其三,引入自拍微电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组建团队,围绕一定的主题展开讨论和分析,并撰写剧本。在特定的场景下,团队成员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用镜头把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做记录下来,在课堂上展播他们自己拍摄的微电影,并由教师组织点评分析。例如,在讲到“概论”课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时,可以指导学生制作“家乡的巨大变化”微电影,让学生切身感受改革開放的伟大成就,进而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满憧憬。实践证明,自拍微电影对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组织能力等综合素质具有很好的效果。
5.完善教学评价,融入积极的考核元素。其一,开展多元立体化评价。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学生、学校、社会、家长等都可以成为评价学生的主体,改变思政课成绩由教师单方面评判的传统做法,提高评价的公正性;二是拓展评价内容,把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学习态度、课后自主学习、阶段考试、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纳入评价范围,扩大评价的客观元素;三是将评价过程与促进学生学习有机统一,重视过程性评价,努力实践“教中学”“做中学”“学中评”“评中学”,将评价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实现评价与学习的有机统一。其二,开展个性化纵向评价。多元立体化评价更多的是在学生个体之间开展横向比较,而个性化纵向评价则是强调学生自己跟自己比较,让学生对自己的过去、现在、未来进行对比分析,凸显自身的发展性和可持续性。具体的做法是:期末阶段组织学生自我总结,发现优点—反思缺点—撰写自评报告—公布报告—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得出评价结论。这种过程性动态评价不仅有利于学生树立学习思政课的自信心,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助于学生将道德观念、法治思维和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内化为自身的实际行动,实现知行统一、理实一体,从而使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得以提升。其三,开展追踪式评价。多元立体化评价和个性化纵向评价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思政课期间开展的评价,思政课教学任务完成后则应进行追踪式评价,定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动向。其间,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要注意他们的变化趋势,及时发现闪光点,给予积极评价;对成绩较优秀的学生,要跟踪他们的政治动向,包括是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是否在学生中做出表率;对成绩中等的学生,也要跟踪他们的日常行为表现,防止出现突发状况。学生正式毕业前,思政课教师可以根据追踪情况,在一定范围内对学生的成绩予以适度调整。
[参考文献]
[1]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刘莉湘君,詹皖生.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反思与实践[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5(3).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杜学敏,杜敏佳.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谈大学生德育新途径[J].思想教育研究,2016(4).
[5]陈跃兵,梅纪萍.积极心理学视阈下德育课堂的“五大魅力”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9).
[6]姬兴涛,孙东梅,杜红.积极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合的理论与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