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动导航”式中职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2018-05-14蔡效猛

教育与职业(上) 2018年7期
关键词:模式创新课堂教学

[摘要]寻找合适的中职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出一条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愿景相匹配的课堂教学路径,是当下中职教育工作者最为紧迫的使命。文章分析了信息化时代职业工匠应有的能力和素养,构建了以“四化四自主”为特征的“行动导航”教学模式,阐述了模式的内涵与创新之处,重点从情境可体验、任务可操作、学习可选择、资源可对话四个方面规划了模式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行动导航 中职课改 课堂教学 模式创新

[作者简介]蔡效猛(1977- ),男,江苏宿迁人,江苏省宿城中等专业学校科研处处长,高级讲师。(江苏 宿迁 2238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第三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资助课题“大数据背景下中职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ZZ15)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13-0093-06

当下中职课改渐入深水区,研究重点已从课程、资源、基地等教学材料的建设向如何有效实施教学变轨。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定位决定了中职课堂必须是“行动”的课堂,让学生的项目完成在“行动”中体验、质疑、选择、决策和沟通。

一、“行动导航”教學模式构建的背景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校在人才培养的质量上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针对学生技术技能的教学,得到众多学校前所未有的重视,毕业生实操能力也被用人单位普遍认可。信息、技术更新速度的加快,对新时代从业人员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工具使用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学生培养成知识与能力兼备的高素养职业工匠是中职校教育工作者新的使命。但是,当下中职课堂教学内容单一、方法单一、素材单一、实施手段单一的教学单一性无法支持综合性人才培养平台。

单一性教学组织过程中,学生在同一时间内使用统一的资源学习同一内容,学生所需要进行的操作、回答的问题、学什么、不学什么、用什么素材学、和谁一起学,都是在教师的统一要求和指导下进行的。这种课堂教学的组织方式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不能兼顾到学生的基础、兴趣的差异性和需求的多样性(见下表)。

高素质人才培养需要综合性学习项目、动态性学习路径、多样性学习资源作支撑。学生独立面对综合性职业项目、复杂性学习过程、丰富庞杂的学习资源,能否自主分析并清晰表达出完成项目所存在的困难、能否准确选择并高效使用资源、能否客观评估学习效果并及时变更学习路径,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行动导航”教学模式的建构使学生在复杂的学习环境中自主分析、自主选择、自主使用、自主完成情境工作项目成为可能。该模式的运行让学生在体验中质疑、在质疑中选择、在选择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反馈、在反馈中评价、在评价中提升。学生在完成预期学习目标的同时,其行动能力和职业素养也能得到全面增强(见图1)。

二、“行动导航”教学模式的内涵与创新

(一)“行动导航”教学模式的内涵

在综合考量中职课堂教学时代性、职业性、发展性的基础上,创新构建出以“导航”为引领的学生积极自主行动课堂学习模式,教学组织形式表现为情境职场化、内容项目化、学习动态化、资源信息化,学习过程体现出学生自主选择内容、自主开展项目工作、自主应用资源学习、自主使用工具的“四化四自主”教学程序。

“行动导航”教学模式将“导疑、导选、导学、导做、导评”贯穿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过程育人,学生通过分析项目、提出疑问、选择内容、应用资源、对话交流、自主工作、多元诊断这一动作集合,深度参与项目完成,不仅学会了知识、练习了技能,还学会了学习,可以能动、独立地提升分析、选择决策、沟通、工具使用等完整的、职业性的行动任务所需的能力。

(二)“行动导航”教学模式创新

1.教学模式建构理论新突破。本模式的理论创新属于修正性理论创新,在充分吸收项目教学、行动导向、情境教学等职业教育界认可的成熟教育理论和方法精髓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行动导航”概念。其中“导航”是模式实施的关键,是行动的方向,“导疑、导选、导学、导做、导评”贯穿教学始终。职场情境是行动的场所,既有别于也依托于教室情境的学习场所。通过职场情境的创设,学生感受到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情境中行动能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项目是行动的载体,设计一个包含未知(对学生而言)知识、技能的可完成、可工作的完整项目是行动的前提。学生为补充未知知识而进行的学习,是利用“导航”对资料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学习原动力从教师要求的他需性转变为学生完成项目要求的内需性。“行动导航”模式的运行进一步释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理论的深入实践,是树立正确学习观的具体实践,是行动导向教学原则的移植和发展。模式的实施能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素养的综合发展,对中职学校的教学改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教学模式操作程序新路径。“行动导航”教学模式在运行中最突出的特征是学生自主,具体表现为自主分析、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主工作“四自主”。操作基本程序为学生自主完成分析项目、提出疑问、选择内容、应用资源、对话交流、自主工作、多元诊断这一动作集合,“导航”贯穿每一环节。教学“四化”的设计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能激发学生想学、能学、会学、乐学。“四化”也就是情境职场化,即教学设计将学场与职场融为一体,渗透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内容项目化,即将教学内容融散到工作项目中去,让学生在体验中感知,在工作中学习,增强学习动力;学习动态化,即学习方式突出体现差别化的教学思想,因工作存在困难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的资源对不同内容进行学习,不同个体学习路径各异;资源信息化,即利用信息资源丰富的时代特征,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与有效性(见图2)。

三、“行动导航”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情境可体验——职场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情境能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愉快的情绪又能使人的观察更敏锐、记忆更牢固、理解更深刻、想象更丰富,教学情境能对教学过程起到引导、定向、调节和控制作用。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教育,其教学是兼顾学场与职场的跨界教学。教学中,学生要以工作者的角色在做中学,离开适当的环境渲染,学生的工作热情则很难得到充分调动和保持。设计一个职场化的教学情境,能够把学生带到工作环境中去,让学生在职场化环境中体验到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具体而言,“行动导航”模式下课堂教学的情境设计应具有如下特点和功能:

1.情境要有理。其一,情境要与基本理论有关。通过职场化情境的体验,学生应能认识到完成情境任务的前提是掌握完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由此,学习驱动力的来源发生了变化,实现了从传统的教师要求向因为工作需要的内需性学习转变。为此,职场化情境应与即将学习的未知理论知识相关联,而这正是学生知识体系中缺失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愿望得以强化。其二,职场化情境不能只起到引领课堂教学的作用,而是整个项目实施的大环境,贯穿在教学始终,为学生的工作(学习)提供环境支持。所以,在情境构建过程中要从教学全局着眼,学习的全部活动设计要紧扣职场情境,把学生一直留在工作环境中,促进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其三,情境体验能让学习者知晓当前所学知识在从业后的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潜能。

2.情境要有趣。情境要与学生兴趣点有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激活学生思维,激活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热情。因此,情境要与学生熟知的人或事相关,由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人或事构成的情境容易与学生形成共鸣。例如,在“酸碱滴定”项目教学的情境设计中,笔者制作了一片水域(学生熟知该水域)酸污染的视频,视频中有大量死鱼漂浮,严重影响居民生活。教学要求学生标定出受污染水域氢离子的浓度,以便采取适当的整治措施。项目情境内容与学生的专业知识、生活相关,触碰到学生的兴趣点,激发了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的积极行动。

3.情境要有疑。情境要与思考有关。学因疑而思、因思而行、因行而成,“疑”是主动探究学习行为发生的基础。职场化情境是项目任务的载体,完成该项目任务所需知识量应略高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所以,对项目任务的分析能打破学生的知识平衡体系,使学生形成新的疑问,并在认知上产生矛盾,从而诱发积极行动思维。另外,在项目任务分析环节,学生要分析独立完成该项工作的可能性,并清晰描述出完成任務所存在的困难(问题),这是后期实施选择性学习的关键。

4.情境要有情。情境要与素养有关。有爱的教学才有温度,职场化情境的渲染要让学生有情感体验,这是师生对话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发生兴趣的重要因素,是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载体之一。例如前文中提到酸污染水域的场景,要尽量渲染水域受污染后造成的巨大损失,借助镜头给学生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让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学习的紧迫性,使其环保意识、责任意识油然而生,学习的意愿更加强烈。

(二)任务可操作——项目化

项目化的学习任务是整合加工学科体系的知识与工作操作流程,使之成为学习资源产品。项目对于学生而言,要可操作、可完成、可检测。不可操作的项目是伪项目,学生只有在操作中才能体验到职业情感,也只有通过对项目的操作才能驱使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技术,激发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精神,这是“做中学、学中做”教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所谓项目可完成,就是要求项目具有完整性,通过项目操作能得到一件完整产品(作品),而不是获得某一知识或某单一技能。测量是评价的前提,是判断学生学习效果的基础。针对项目产品的物理性检查和功能性检测十分重要,这是培育学生标准意识的关键,也是使学生养成职业素质的最佳措施之一。

可操作的教学项目建构要把握住两个方面:首先,要给学生提供包括情境、任务书、学习页、工作页、操作工具、核心问题、检查评分表、咨询载体等各种可使用的学习材料。材料的完整性是学生自主操作并完成项目的保障,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隐身”。其次,教师要为项目产品的外观和功能制定清晰的可检测、可评价的标准。有了标准,学生的学习、思考、交流、操作就有了方向,从而能够为达到标准而努力学习,并体验到项目产品达标后的喜悦。

(三)学习可选择——动态化

学习的多路径选择是“行动导航”教学模式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在学习中培养学生选择能力和决策素养是构建“行动导航”教学模式的初衷。选择能力需要在“选择”中培养,简单的教学无法支撑综合性人才培养的需求。学生个体完成相同的项目任务存在不同的个性问题,需要选择有差异的内容进行不同的学习,学习效果也是参差不齐。通过学习还不具备独立完成项目任务应有的知识技能的学习者,需要选择信息更详细、提示更直接的资源或寻求教师帮助进行再学习。具有个性化的选择性教学必须有多样性学习资源作支撑,学习路径因为多样性的选择而富有动态性的特质,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1.学习资源的多样性。其一,资源的功能多样性。“行动导航”教学模式是由分析情境任务、提出个性化问题、学习差别化内容、反馈学习效果、再学习、操作情境项目、展示与评价工作产品等多个环节组成的。每个环节都有不同的学生活动,所需资源不尽相同。完整的模式运行中需要情境任务载体、知识信息载体、效果检测平台、资源精准选用导航、信息高效提取引导、学习路径变更导航等多种功能不同的教学资源,导航是引领学习方向、帮助学生精准查找资源、高效使用资源、过渡教学环节的工具,是学生积极自主行动的前提和关键。其二,资源的类型多样性。“行动导航”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从海量信息资源中提取有用的资讯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不同类型的资源使用方法不同,所以建立文本、视频、图片、表格、仿真等不同类型的学习资源库是全面培养学生信息提取能力的基础,也有利于学生提升终身学习能力。

2.学习路径的复杂性。学生个体面对相同的项目会存在不同的困难,需要展开对不同内容的学习,并使用不同的资源。除此以外,不同小组的学生也存在学习效果不同、项目工作实施方案不同、工具不同、需要教师支持的程度不同等诸多问题,决定了“行动导航”教学模式的运行过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单一的教学路径是线性的,学习内容单一、方法单一,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获取知识,而对于学生能力的提升有限(见图3)。

高质量的教学设计不会把学生的学习路径铺得过于平坦,而会有意识地为学生设置障碍,善于“挖坑”,使教学路径具有一定曲折性、复杂性,以给予学生广阔的探究空间,通过适度复杂的学习过程体验培育出高水平、高素养的未来劳动者(见图4)。

(四)资源可“对话”——信息化

在“行动导航”教学模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拥有极大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进一步强化了课堂主体地位,教师也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适度“隐身”,主动退居“二线”。但是,教师“隐身”也会带来新的困扰,那就是学生什么时候学、学什么、用什么学等一系列指令由谁来发出?同时,课堂缺少了教师的把控,学生会不会无所适从,导致教学失控?这对该模式运行下的资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资源不再仅仅是资讯的载体,也是引导学习的工具,更是评价和反馈学习效果的渠道。这就要求“行动导航”教学模式中的资源要兼具与学生对话的功能,其对话形式主要体现在导航与反馈两个方面。

1.导航功能。导航是双向交流工具,是资源与学生“对话”的一種形式。学习者首先要清晰地表述出完成任务面临的困难,导航资源由此会帮助学生选择“学什么”,引导学生精准地找到资源所在位置,告诉学生该资源重点内容是什么,使用过程中应关注什么。同时,导航也会主动提醒学生在知识学习或项目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见图5)。

2.反馈功能。“行动导航”教学模式中的反馈功能是一种平台性沟通交流,反馈平台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最佳途径之一。学生在平台“录入”预做项目和为顺利完成项目而学习的内容,系统将有侧重点地组织检测内容,并根据测试情况为学习者提出是否可以做项目、是否仍存在问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继续学习什么内容、使用什么资源再学习、资源在哪里、是否需要请教师帮助等建议。平台资源与学生的“对话”交流对学习者十分关键,是高质量完成项目的重要保障(见图6)。

“行动导航”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施颠覆了传统教学流程,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地位得以重新定义,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课堂积极自主行动,学生的分析、选择、计划、决策、操作、思考、沟通、工具使用等行动能力得以全面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主动作为意识等职业素养得以提升。创新建构的职场与学场一体、知识与能力共生的教学模式,回应了时代对中职人才培养的综合性高素质要求,在中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志华.从单一性走向整体性:高师钢琴教学模式的转变[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5(4).

[2]沈正峰,蔡效猛.大数据背景下中职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2017(Z3).

[3]李文跃.教学符号互动:课堂情感机制生成的重要路径——符号互动论的视角[J].现代大学教育,2013(6).

[4]郑丽.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3(12).

[5]蔡效猛.创新资源应用方式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教育学刊,2016(12).

[6]李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问题析解[J].中国教育学刊,2009(9).

猜你喜欢

模式创新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模式创新研究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
基于手机应用软件的幼儿园家园联系模式创新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