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在身体练习体验中“乐动会”

2018-05-14许光发

中国学校体育 2018年8期
关键词:动作身体技能

许光发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体育学习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要使体育学习可持续发展,需让学生获得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1]。学生在身体练习行为表现、运动认知、心理感受的生成中,主要体现为“乐动会”[2]。笔者以基层体育教研员的视角进行分析与探索,以抛砖引玉。

一、形成发展学生的身体教育思维——让学生“乐”

(一)存在问题

一些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并不快乐,往往是在被迫学练自己并不喜爱的体育学习活动,于是出现了一些众所周知的现象,如,“喜欢体育运动,却不喜欢上体育课”“小学时喜爱上体育课,到了初中不再喜欢,进入高中就对体育课产生厌烦”“愿意做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不喜欢按照体育教师的要求进行体育学习活动”等。

(二)问题分析

从表面上看是学生学习的内容、教师教学的方法和评价出了问题。长期以来,体育与健康课程存在学习内容脱节的问题,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习内容存在重复现象,如,“单手肩上投篮”从小学学到大学,这种用运动项目逻辑规律进行衔接所形成的体育学习内容,并往往以外显的运动技术好坏来进行评价,学生难以形成体育学习兴趣,自然就学而不“乐”。从深层来看,是教师不知道要教什么,学生不知要学什么。其根本原因是体育教学思维存在问题,思维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3]。从经验常识来看,正确的体育教学思维形成,是基于较清晰的体育与健康学科相关概念,而体育教学实践中,由于体育教师对体育、运动、竞技、健康等名词概念的认知还不够,容易出现不知道“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

(三)实践建议

1.教师形成对体育概念的认知

通过学习、理解“体育”“运动”“竞技”“健康”等概念的内涵,形成自己的对体育与健康学科的认知。如,仔细研习《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特别是对“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进行深入思考,这样才能形成对体育与健康学科相关概念的正确认知。

2.提供给学生体育学习的相关概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时机教给学生基本的体育名词、系统的动作术语概念等,形成学生的体育学习的基本概念,这是让学生体育学习能“乐”的基础。如,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知道单脚跳、跨跳等动作的名稱并能做出规范的身体动作。

3.用概念控制知识技能学习

按运动项目的特点,以形成实践需要的身体运动能力为目标,将健身、竞赛和娱乐知识与运动技能结合进行教育教学。如,高中生形成了相应的篮球运动技能,需将锻炼身体的健身知识和方法与篮球运动技能相结合应用于健身,将篮球竞赛的知识和方法与篮球运动技能相结合应用于竞赛,并在竞赛中表现自我,进而达到形成运动能力的目的。

二、学生获得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让学生“动”

(一)存在问题

一些教师更多地关注了运动技术的教学,各种体育教学思想、理念、内容、方式、方法和评价都以运动技术为关注对象,形成了以运动技术为中心的教学思维方式,教运动技术、学习运动技术,容易让学生形成被动灌输的学习方式。在以运动技术为中心的教学思维下,重教师的“教”,重点放在技术动作和运动技能的本身,轻学生的“学”,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关注不够。因此,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中,存在被动进行非自愿学习活动的现象。在学生体育学习效果评价上,重运动技能形成的结果,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身体练习行为、运动认知和心理感受的过程及状态关注不够,容易忽视学生的体育学习发展趋势,弱化了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与发展,导致身体运动能力较好的学生无须努力就可得高分、身体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难以获得成功感等问题出现,学生难以形成体育学习的兴趣。

(二)问题分析

为何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不愿“动”,不能自主地全身心参与体育学习活动,形成积极的身体练习行为、运动认知和心理感受,使动脑和动身一体化?主要原因是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育学习的动因不明确。从人的生命发展角度来看,身体运动是人的原始本能,是“刚性”需要,青少年学生爱“动”是天性。问题是体育教师如何让学生的身体运动天性为体育学习服务,如何通过有效的体育教学方略,将这种天性转化为符合学生身心实际需要的体育学习动因。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只有形成适合学生身体发展的体育教学思维,才能够关注到学生体育学习的内在规律,从学生主体性的角度来思考如何在先天遗传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教学活动,将学生身体运动的本能需要转化成体育学习的动力。

(三)实践建议

要让学生爱动,在实践中必须以获得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为关键,让体育教师知道关注要点,让学生明白如何学。

1.要严格学生身体练习行为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按照身体练习的姿势、轨迹、负荷要求,严格学生的身体练习行为规范,让学生对身体动作形成清晰的动作表象,随着身体练习的行为规范程度的提升,当学生能够自主完成练习时,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时间和更广的练习空间,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感受。

2.要引导学生形成身体运动认知

为了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认知水平,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感知、想象与思维,让学生充分感知身体练习的身体姿势、练习轨迹和练习负荷规范。如,创设适合于学生进行身体练习的宽松环境,让学生对新的学习内容在已有经验基础之上进行尝试性练习,然后再针对学生身体练习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示范,并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身体练习与体验形成运动认知。

3.让学生获得积极练习感受

学生在不断重复的身体练习中,会形成不同的身体练习感受,积极的感受能让学生克服生理和心理上的困难,获得身体练习的成功。因此,教师需要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将身体练习变“苦”为“甜”;需要在身体练习的初始阶段,让学生主动感受身体练习的“苦”,随着学生运动能力的提高和动作的不断规范,提示学生享受身体练习的“甜”。

三、分运动技能学习层次评价——让学生“会”

(一)存在问题

当前的体育教育教学主要存在3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体育教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特征、身体动作发展与身体练习过程的规律认识不够,对学生体育学习应该学什么、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不够清晰,出现了体育学习内容重复现象;二是,运动技能学习主线不清,面对缺少一定逻辑关系而又种类繁多的身体运动素材,难以将体育学习内容进行合理串联,如“篮球”与“羽毛球”、“足球”与“游泳”之间没有多少逻辑关系,先学哪个项目关系不大;三是,体育学习的评价不实,不能对运动技能学习程度进行相应的层次划分,从不同层次的特征中,寻找到能体现体育教学评价指标本质特征的评价内容素材。

(二)问题分析

学生体育学习的“会”,应该是从不知到知、从不懂到懂、从不能到能。在学生“从不会到会”的过程中,形成运动能力、运动习惯,在相应知识的基础之上,形成健康知识、健康行为,进而形成体育情感、体育品格。这是一个让学生获得积极身体练习体验的过程,体现为将运动技能学习分成“身体动作→动作技能”的动作符号学习、“动作技能→运动技能”的运动逻辑学习、“运动技能→应用技能”的应用意义学习3个基本层次[4]。

(三)實践建议

要让学生“会”,必须将学习内容与评价内容放在一起进行思考,按运动技能学习层次进行体育学习内容、评价与方法选择和设计,促使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结果发生实质性改变,让学生会学。如,学生能自觉发现身体练习问题,明确解决身体练习方法,恰当进行身体练习的自我评价,愿与同伴分享学习成果,合理进行练习效果评价,爱护并管理场地器材等。在实践中,分运动技能学习层次进行评价,能让教师清晰教学内容,让学生懂得要会什么。

1.动作符号学习“会”的评价内容

主要是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如何将身体动作的符号学习概念进行物化。如,学生学会左右滑步、前后滑步等位移动作符号,两臂平举、斜下举等徒手动作符号,踢球、运球等器械动作符号。

2.运动逻辑学习“会”的评价内容

主要体现在运动逻辑理解上,是对身体运动基本规律的认知。如,左与右、大与小、远与近等空间认知的内容,怎样跨越、如何躲闪等运动逻辑内容,体转、环绕等运动关系内容。

3.应用意义学习“会”的评价内容

将学生习得的运动技能应用于身体发展实际需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将运动竞赛、运动休闲、健身运动等相关知识和方法进行实践应用的态度和能力;遵守规则、吃苦耐劳、战胜困难、追求卓越的体育品德。

参考文献:

[1]邓若锋.身体练习体验的体育教学理论框架构建[J].体育学刊,2016,23(1):112-120.

[2]于素梅.核心素养培育背景下“乐动会”体育课堂建构[J].体育学刊,2018,25(2):63-67.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2005(6):1290.

[4]邓若锋.运动技能学习层次构建[J].体育学刊,2018,25(1):11-16.

猜你喜欢

动作身体技能
下一个动作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