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路和希望

2018-05-14杨建强

参花(下) 2018年8期

杨建强

一 春风带来的希望

从过去到现在,农村的人们总是充满着迷茫和希望,一代又一代迷茫的人在这里生活、繁衍,并伴随着希望,慢慢滋生、成长。

新的旋律总是催生出新的希望。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华大地上,一个全新的旋律奏响了。T城,坐落在中国西部的一座无名小城。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走过了一代又一代的T城人,历史也记录着他们一代又一代的迷茫和希望。贫穷好像成了这个地方的习惯,可它从未放弃过希望,因为它有着骄傲的脊梁,每一代人都在努力地挺起骄傲的脊梁。正是因为这种精神,这块贫瘠的土地才有了温情;正是因为这精神的传承,这块贫瘠的土地才有了希望。而这新的希望,给了这片土地,以及土地上生活着的人以新的梦想。

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生的孩子被称为“90后”。90后的孩子们也被称为“未来”,而他们出生的年代,也是这块贫瘠之地的希望年代。长期以来的贫穷和落后,给这里留下了太多的遗憾,特别是父辈们,对于刚解决温饱没多久的他们来说,或许历史成为过去,但每当想起那段艰难的岁月,他们的眼神中还是充满了对过去的感叹。所以,对于熬过了那段艰难岁月的他们来说,九十年代是他们的幸福年代。毕竟,他们认为吃得饱穿得暖是最好的。过去已经不再重要了,孩子们承载了他们的精神,也注定要成为T城这个地方的新的脊梁,在这个充满希望的九十年代里,平凡的他们,实现了一个个不平凡的梦和希望,未来需要他们去闯。

随着那声响彻中华大江南北的惊雷,随着那吹遍了中华大地的春风,T城人迎来了他们的春天。他们的希望在今天看来是那么地渺小、微弱,但对于当时的他们来说是那样地珍贵。那春天是他们生的希望,那春天就是能吃饱饭,对于当时的父辈们来说,不愁吃不愁穿,自己的地自己耕,这种不敢想象的幸福是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就这样,父辈们开始了他们的春天……这一年当地出生了好多孩子。孩子们赶上了好时候,与过去相比,尽管生活还算不上富裕,但条件却是和以前大大地不同了。孩子的父母们不想他们受那些父辈们受过的苦,与父辈们相比这群孩子确实是最幸福的一代人。

张少宇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个。他出生在当地一个叫长源村的小村子里。长源村和当地其他地方一样,穷得只剩下尘土。村里的人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贫穷包围了这个村子。张少宇懂事以后最初的记忆好像是当时村里的干部催着要承包费。他依稀想着,那是一个阳光有些昏沉的下午,家人都在说着关于承包费的事情,张少宇在自家院子里玩耍,看到几个陌生人从门前经过,走到了对面邻家。这几个人张少宇从未见过,穿着和平时见到的村里人不太一样。他们从邻家出来走向自己的家门,一种孩子特有的腼腆式的害怕立刻席卷了张少宇的全身,他扭过头,快步跑到了屋里。原来是来通知交承包费的人。后来上学学了历史张少宇才知道,正是关于这承包费的一系列政策,让当地的农民解决了温饱。

张少宇从小在奶奶身边长大,奶奶很喜欢张少宇,总是搂着他坐在炕上,絮絮叨叨地念着以前的故事。奶奶当时七十多岁,经历了那么久的岁月,有很多很多故事给少宇讲,可经常讲着讲着,奶奶的眼神中总有一些张少宇看不懂的东西。奶奶会给少宇讲小时候她们怎样躲土匪,还有村里的趣事,还讲毛主席带领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全中国……奶奶最讨厌浪费粮食,被奶奶看到家里人哪个人浪费吃的,肯定是要念叨好一阵的。嘴里喃喃自语似的叨咕着以前的时候家里没吃的甚至断粮等等,奶奶一遍又一遍地絮叨这些故事,听得少宇都会讲了。

当时的少宇认为,这些都是奶奶为了让他珍惜粮食而编出来唬他的故事。少宇上了学,读了童话书上的故事后,更加搞不懂这些“故事”了。怎么童话书上的故事和奶奶讲的故事给他带来的感觉差别那么大,看着书上的童话故事,少宇对那个拿到神灯的阿拉丁时而感到庆幸,时而感到担心,时而又感到高兴。而奶奶讲的故事,总是让他感到沉重和害怕。直到后来他长大了和父辈们说起这些,父辈们带着一种和奶奶一样的眼神说,那些哪是什么故事啊,然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氣,欲言又止,仿佛陷入了回忆中。张少宇发现,和父辈谈起这些事,他们的反应都差不多。

久而久之,张少宇也很少问了,后来他学了历史才明白,原来那些真的不是故事,那些故事不只他的祖辈父辈有,那个年代的大部分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不过幸运的是那段往事成为过去,更幸运的是他一生下来就赶上了好时代。历史就像一个久远悠长的故事,而对于经历者,却饱含了切身的悲和喜。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张少宇迎来了人生中第一个小小的成长阶段,那就是上学。“上学是唯一的希望。”这句话张少宇听他父亲说了几乎一辈子。但对于当时的张少宇来说,还并不能理解上学意味着什么。报名的那一天,父亲带他去学校,一路上一直在念叨学费的事。当时的学费,对他们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尽管如此,父亲的脸上仍透着一股子莫名的激动。在村里,孩子上学,是每家的头等大事。由于当时学校条件的限制,报名窗口只有一个,所以报名时间要两三天。报名都是家长领着孩子去的。张少宇完成报名后就和父亲回家了,当他和往常一样打算出去和小伙伴玩时,却被父亲喊住了。父亲说,上学了你得有个上学的样子,今天我告诉你一个你以前一直问我们而我们从来没有对你说的事。

这天对于少宇来说好像是一个仪式。

二 记忆深处的恐慌

父亲的眼神闪烁着,搬了两个小板凳,示意张少宇坐下。掏出衣兜里的烟卷点上,深深地吸了一口,看着张少宇说:“你以前总是问我们关于你爷爷的事,我们都没对你说过,今天我来告诉你,也请你记下。”父亲的眉头紧皱着,好像陷入了一段痛苦的回忆之中,好像没有勇气去想,更别说对张少宇说出来。因为回忆的痛,更因为那复杂的故事。

父亲的嘴唇颤抖着张开了:“那一年,你爷爷从外面回来了。也是那一年,他回来了,却再也不能出去了。”谈到这儿,父亲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眼中流下了两行饱含思念和痛的眼泪。“你爷爷以前是在外面工作的,至于什么工作我也不知道,那些年我们村里所有人都在一起吃饭,一起劳动,生活不算富裕,却也开心充实。但到了后来,村子里连着三年的大旱,闹得家家户户几乎没得吃。”这样的光景在父亲的记忆里几乎贯穿了他的童年生活。至于张少宇爷爷在外面是做什么的,张少宇问了很多人也没能得知。

后来,奶奶告诉张少宇,爷爷是上过学受过教育的人。在当时父母包办的婚姻下娶了奶奶,没过多久就去外面做事了。定期回家,但做什么奶奶从来都没说,或许奶奶也不知道吧。爷爷每次回来,在家里待的时间都不长,短暂的相聚后就准时离开。这时候家里的情况还挺好的,爷爷每次外出回来都会给家里人金钱上的补贴,偶尔也带点好玩的小东西给孩子们。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大伯、二伯都出生了。随着他们的长大,到了该读书识字的年纪,爷爷就把他们送进了学校。以后爷爷回来便多了一件事,就是严格地检查他们的功课。据说有一次因为大伯功课没做好被爷爷罚站了半天,任凭奶奶怎么劝说都没用。在爷爷的严格教导下,张少宇的父辈成长着。正是因为爷爷的教导,锻造了他们一家人不屈的脊梁。爷爷最后一次回家那年,少宇的父亲才两岁……

张少宇的爷爷在当时村里属于识文断字的人,且德高望重,有着很大的号召力,为村里做了很大的贡献。张少宇爷爷当时虽然不是队长之类的村组织成员,但看到大家在工作上和生活上干劲不足,遇到困难的时候,总能积极地号召大家解决困难,及时完成生产任务。故此村组织对张少宇爷爷也是相当尊重。虽然不是村组织的人,许多事情也会咨询一下张少宇爷爷。一来是对张少宇爷爷的尊重,二来张少宇爷爷确实能提供些积极的建议。张少宇爷爷自然是很乐意帮忙的。因为他是读书人,也有着一颗爱国之心,懂得这个时候国家需要强大。他想着尽可能多地为国家生产做贡献。做起事来也不怎么在意个人的事情和人际影响等。想着能多做就多做,能够为国家建设尽力,做起事来也是心情舒畅,分外有激情。渐渐地,张少宇爷爷的号召力越来越大。在别人看来他当下一任村主任是应该的事情,可张少宇爷爷从没这样想过,他只是想着为村里多做点事情,虽然自己的贡献很小,但他始终坚信多做总比少做好。

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执,这争执往往就涉及个人利益。当时村里有个副队长,凭着家族里人口多,占了大部分选票而当选。这个副队长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他当上村副主任之后几次想要入党,当然他入党完全是为了当下一任村主任。党支部当时决定要考查他一阵子的。一时半会儿入不上党,而张少宇爷爷的贡献越来越大,口碑又是那么好。所以这个村副主任在心里就把张少宇爷爷当成了竞争对手,虽然张少宇爷爷从没想过这些,他只是想着为村里多做些事情。

这个村副主任正事干不成,坏点子倒是一大堆。趁着张少宇爷爷这次回家,而村里组织其他成员去学习一个先进村的农业生产,村中只留下张少宇爷爷一个人之机。这时候他心里产生了一个想法,这一刻他甚至看到了他当上了村主任,在村里耀武扬威的样子。他把张少宇爷爷恭敬地请到了村里平时开会的地方,说了一大堆虚伪的客套话,并没有涉及什么实质性的事情。在亲自送张少宇爷爷回家之前,他以检查会议总结为由,借走了张少宇爷爷的公章。

张少宇爷爷这时候并没有多想。而村副主任回到了平时开会的地方,拿出了之前就准备好的假材料,虚假夸大地向上面报告了村里的生产情况,与村里的实际情况严重不符。如果按照他上报的材料,全村人就算没日没夜地干也完不成材料上面的标准。村副主任将材料上交后,立刻向全村村民公布了指标,并“无意”中向大家提起这些指标是张少宇爷爷主持会议时制订的。看着这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指标,大家纷纷在心里抱怨。开始时还都认真地干着,可到后来,大家想着那不可能完成的指标,手上的动作也变得迟缓。村里人怨声载道,特别是那个村副主任家族的人,更是严重不满,看着张少宇爷爷的眼神充满了怨恨。而这时张少宇爷爷才明白过来,这一切都是村副主任给他设置的一个陷阱。

随着村民们的怨气越来越重,村里的气氛也变得微妙起来。这时,村副主任又“挺身而出”了。为平息民怨,召开了大会,他表示,肯定会让张少宇爷爷给大家一个交代。会议刚一结束,村副主任就叫上了几个家族里的壮汉,直接将张少宇爷爷“请”到了村副主任的家里,逼张少宇爷爷承认一切。说张少宇爷爷好大喜功,想要夸大指标,得到上级奖励,从而当上村主任。张少宇爷爷说什么也不承认,他看着眼前这些人丑陋的嘴脸,心中的悲痛与愤怒达到顶点。他开始绝食。一天又一天……他终于倒下了。即使生命走到了尽头,他依然坚信党和人民会还他的清白。

这件事情影响特别大,上级高度重视,责令村组织用最快的时间弄清楚事实。村组织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后终于弄清了事实,证明了张少宇爷爷的清白和无辜,为其举行了追悼会。而对张少宇的家人来说,家里失去了顶梁柱,天塌了。

三 挺过去就是希望

风波停了。不知道过了多久,村里的气氛发生了些许改变,那些狂热好像稍微降了些温,等待着,坚持着,勇敢地活着。终于迎来了那一声石破天惊的春雷,春风吹活了那些快要枯萎的生命,吹散了让人麻木的恐惧,仿佛那一年都是春天。

这时候张少宇的父亲也长大了,而大伯为了这个已经破碎的家庭也在爷爷走的那一年放弃了学业。尽管境况极其困难,可大伯坚持让弟弟妹妹读书上学,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他们完成初中学业。也正是大伯近乎顽固般地坚持,才给家里留下了希望,读书的希望,生命的希望。家里分了些田地,张少宇的其他几个叔叔随着政策的好转都走出村,到城里打工了。大伯留了下来照顾家里。或许是因为经历了寒冬,便对这春天格外地珍惜,又或许是传承了爷爷不屈的灵魂,他们在外面都非常努力,人品更是让人钦佩。后来二叔成为某建筑公司的核心负责人,三叔趁着当时的移民政策去了新疆,都过上了很好的日子。

唯独张少宇的父亲是成家最晚的,张少宇的母亲是当时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的婚。因为张少宇母亲家的条件要好点,张少宇大伯担心婚事难成。但当张少宇姥爷听说张少宇爷爷家里的状况后,二话没说就同意了。结婚后第一年张少宇就出生了,或许因为整个家庭经历了太久的苦难,又或许是因为张少宇是家里最小的一个,一出生就被父辈们捧在手心里。张少宇的父亲先是跟着二叔出去打工,后来回到了家里和张少宇母亲一起做些小买卖。起步的时候也很艰难。后来经过一系列的探索,买卖才有了些规模。而在这一系列的改变中,人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这些思想对张少宇的成长产生了基础性的影响。听完了爷爷和家里的故事,小小年纪的张少宇心里产生了深深的震撼,他心里从此烙上了一個印记——坚强不屈。

四 春天的活力

开学的第一天是大伯家哥哥带他去的,进入校门,他的第一感觉就是这儿每个人脸上都充满着欢乐,而那种欢乐总是能感染人,那欢乐正是希望。

当地所有人把开学看做是一件盛事,仪式感充满了整个学校。搬书和打扫卫生这样的事对学生来说充满了荣誉感,老师更是投入了全部的激情,整个学校在欢乐的匆忙中动了起来。哥哥把张少宇带到了一年级的班级,这里对少宇来说只有新奇。不过说也奇怪,整所学校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校园里不知名的花,不知道野花是不是老师种的。少宇从小就不喜欢热闹,看着大家开始出去活动了他就去找哥哥了。开学第一天有些拘束却又新奇。在这种感觉中张少宇开始了他的学习生涯。

十几年的光阴对一个人来说是漫长的,但对一个人的发展来说,校园里的十几年真的很重要。张少宇现在还清楚地记得,那时每天早上去学校的路上总是特别精神,或许是休息得好,又或许是被路上的氛围带动着,童年的世界总是快乐多一点。早上几乎全村人都出门特别早,早点赶着去地里忙碌。在张少宇的记忆里,村里人一年四季都这样,没有闲的时候,只有特别忙的时候,忙碌着,喜悦着。这里没有闲的时候不是因为地里农活太多,而是每天都要去自己的地里看一看,習惯性地找活干。这地是村民的希望,希望就在麦田的麦浪中。走过冬天的人,渴望温暖,这来之不易的土地让他们更加地珍惜,守护土地就像是守护着自己的孩子一般,这土地里的东西是他们生活的希望。

童年,被无数的人怀念着,真正怀念的或许是童年的无忧无虑和那颗纯净的心吧。童年总是和小学时代联系在一起,上学,放学,一路上的点滴构成了童年唯美的画卷。在这样的童年校园里,张少宇无忧地成长着,很快变成了一个大孩子,而这个村落也慢慢地向好的方向变化着,一切充满了生机……那时候的记忆构成了张少宇心里最纯净的画面,小学的时光正在经历的时候总感觉很长但又很快乐,期待着寒暑假的来临,期待下课放学,期待着星期天去疯玩……

几年后,到了小学时光结束的时候,孩子们已经不再是小孩了,他们该步入新的阶段。这新的开始往往伴随着新的气象,社会的活力和激情更加旺盛,蔓延了这个偏远的小县城,这个小村落。对于走向青春期的张少宇来说,这活力和激情更加地被放大,放大这活力和激情的是青春。在将要开始的青春期,他们走进新时代。青春总是习惯性地和火热、活力、激情联系在一起,而这些90后更是彻底诠释了什么是青春,刚刚告别了童年的稚嫩,却依旧带着童年的幻想,依旧天真,只是这天真却不像童年那样地纯粹。

进入了初中,新的学校,新的面孔。张少宇很快融入了这种和小学完全不一样的氛围中,并且喜欢上了这种氛围。当他喜欢上这种氛围的时候,或许他自己也没有察觉到,他的思维正在逐渐地变化着。他上小学的时候,对于上学、放学、上课之类的事,好像并没有过多地思考,只是在那个环境里无忧无虑地成长着。可现在偶尔会有意识地去想些什么,关注些以前从没有关注过的问题,或许这就是一个人告别童年最真实的表现吧。青春期,除了那些活力、热情外,每个人都有着各自切身的喜悦和懵懂的伤感,而这些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美的怀念,彻底长大以后,怀念的或许是那种青春季特有的无悔和纯真,又或许是……

对于刚进入初一的学生来说,或许能很快进入初中的氛围,但彻底适应或者说彻底进入角色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这个适应过程成为初中生活的基调。刚进入初中的张少宇对眼前的一切有意识地不去好奇,因为他觉得进入了初中就需要改变,需要去做好自己。至于怎么样才算做好自己,他一时找不到完满的答案。这个答案确实是不容易找到的,怎么样才算做好自己,或许越往前走越觉得困惑和迷茫,走着走着变成了不是做好自己,而是生活需要自己怎么去做的问题了。

对于初一的张少宇来说,这个问题虽然没找到完整的答案,却也能够简单地去做点什么。他想得比较直接,首先得弄好学习这一点是明确的,之后的事实证明他做到了。这一年他回家很少看电视,很少去玩儿,将自己的身心完全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张少宇的班主任是一个刚毕业的年轻老师,没有老教师那些陈旧的气息。在他的带领下,整个班级朝气蓬勃。初一第一次考试结束了,张少宇的成绩排在前列,他对自己这一学期的表现很满意。

学校生活离不开的一个话题是同学,从开学到现在,张少宇渐渐地认识了许多同学。这些同学中有的成为张少宇恒久的记忆。初中的课程与小学相比虽然紧张,但校园生活也更有活力,主要是因为校园里有这样一群有活力的人。

五 走进新时代

在初中所有的回忆里,让张少宇记忆最深的是他的同桌。张少宇的同桌是一个特别有上进心的女孩,相处这么长时间,张少宇发现和这个女孩每一次说话都有种特别的感觉。他认为同桌之间本来就是这样,人与人之间熟悉了以后都会这样。只是他内心深处真是这样认为吗?或许内心深处他也不知道答案。其实人有时候就是这样的,许多人和事一开始出现时,自己很难说出个所以然来,直到有一天答案明了。

时光就这样推移着,很快寒假来了,作为初中的第一个寒假,张少宇感觉和以前小学寒假是不大一样的,以前小学寒假总是想着怎么样去疯玩儿之类的,而这个寒假,张少宇对玩儿没了兴趣。或许他觉得自己现在是初中生了,不能再像小学生一样了,又或许是心里出现了一些以前从没有过的感觉。有时他喜欢听着流行歌曲看着天空,有时会想起他的同桌,这是一种很独特的感觉。他也会在晚上盯着天空看星星,偷偷地告诉星星自己的心里话……

初一很快结束了。对于张少宇来说,初二的自己已经是高年级的学生了,会有意无意地不再像初一那样青涩。渐渐地,班里有几个男生弄了些奇形怪状的发型,同学模仿着也有了些变化。这种发型在老人们眼里是很奇怪和令人惊讶的,但在张少宇他们眼中却很特儿。因为在这群青春期的孩子心里,都会有几个明星。人心中一旦有了美的发现总会去模仿的,比如班级里那几个学生的发型,虽然看不太懂,但他们认为这发型像哪个明星或者是流行的种类。他们大多数人都会唱流行歌曲,而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首自己觉得最好的歌曲,或许这些旋律也正是他们心里面的声音吧。多年以后,当张少宇再次听起这些歌曲的时候,那个年代的欢乐和伤感随着歌曲的旋律展现在脑海里,当时他并没觉得生活多美好,但回忆起来却是那样地珍贵,正是最美的青春期,一个自由的时代,成就了他们最动人的笑。初二的学习任务自然要比初一多点,一起上课,下课玩一会儿,听着那些属于青春季的歌曲,平淡却又欢乐。本来繁重的学习任务,在这样的氛围中却不觉得累,或许这就是青春的魔力。

短短几年时间,这个曾经被贫穷包围的地方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那种有地种、吃饱饭的生活已经不是村里老人们的谈资了,他们开始谈论现在的年轻人了。这个时候已经有很多人去外面打工、上学,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衣食住行等发生了改变。这所有的变化对于张少宇他们来说不觉得什么,因为他们就出生在这个崭新的时代里,可对于经历过那个沧桑岁月的老人来说,眼前这一切仿佛是梦,一个曾经连想都不敢想的梦,而这已成了现实。T城,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奋斗,而今终于崛起它的脊梁,而这只是个开始。

去努力,总会改变些什么。或许是经历了太多的苦难,让张少宇一家不得不去拼搏,又或许是对爷爷那坚挺的灵魂的传承,张少宇的父辈们都很努力,努力地去改变贫穷的生活,改变命运,十几年的打拼让他们摆脱了贫穷和苦难。二叔当初去了一个建筑公司,因为人勤快本分,又上过学,慢慢地成了公司里面的骨干,当上了该公司的部门主管。三叔当初去了新疆,现在发展得还不错。而张少宇的父亲在政策转变以后一直在当地做着些小生意,现在也有了些规模。大伯当时为了操持这个家,选择了留在家里种地,现在一家人也是其乐融融。对于他们来说,这一切都太不容易了,每當想起那段岁月的时候,眼泪总是在眼圈里打转。现在想想,张少宇这一代人总是被称为最幸福的一代,的确,他们这一代人很幸福。90后,一出生就处在一个崭新的时代,这个时代不仅让他们的物质生活丰盈,更是给了他们全新的思想和活力。

六 青春懵懂,美丽的迷茫

对于成长在校园里的张少宇他们来说,校园生活涵盖了成长的大部分时光,当然青春期有的不只是激情,也有困惑和心事,但这些心事与困惑在多年以后回忆起来是那样地美丽与可爱。

青春期的他们心理和生理都在发生着改变。初二这一年张少宇的变化就很大,学习上没有初一那么专心,想法也变得多了起来,眼界比以前开阔了些,却也伴随着些许问题。诸如此类的种种,人们习惯性地称之为青春期的迷茫,也有人叫做叛逆。可正因为这些,青春期才更加地真实,更加地珍贵。慢慢地,星期天张少宇喜欢待在家里,有意无意地翻会儿书,听些歌,听歌的时候偶尔会想到他的同桌,想到他们一块聊天,一块讨论问题……开始这些画面只是在脑海里一闪而过,后来出现的次数变得多了起来。

星期天总是过得很快,星期一早上张少宇来到学校比较早,看见几个同学饶有兴致地讨论着什么,好像说谁和谁因为什么又打架了。张少宇也没多在意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了,校园里同学之间偶尔出现些争执和摩擦,他们早就习以为常了。可这打架,却是带有欺凌的性质,一般情况是几个人打一个。这些问题在成人看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事,连老师也只是批评一下打架的人,很少有人从根源上去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而对于被欺凌者来说,却不是没什么大不了这些话可以描述的,或多或少会在心里留下阴影。

不知不觉间到了初三,初三作为初中最后一年,对于张少宇他们来说是很重要的。他们将要面临升学考试,所以这一年的学习还是比较紧张的,大家都在积极备考,争取考上一个重点高中。张少宇基本每次考试都在前列,所以对于这次升学考试还是充满了信心的。但这次升学考试的结果对张少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让张少宇发生了改变。

初三的生活,学习任务虽然多但也有许多怀念。初三第二学期,同学们早早地开始写同学录、交换纪念礼物。初中毕业的分别虽没有以后人生路上分别那么伤感,但也充满了不舍。张少宇几乎把每个同学给的同学录都写了,可唯独没写他同桌的,因为在张少宇心中,他要考上他同桌报了志愿的高中,不想只留下一张同学录,而他同桌是否能够懂得张少宇不写同学录的原因,张少宇也不知道。到了离校这一天,张少宇忙着中考的事情,出了校门就朝着家的方向走去。走着走着,不知怎么了,他的脚步放慢了,他和同桌梦雅走的方向是相反的,张少宇突然转过身看着梦雅直到消失在视野中。这时张少宇想考上梦雅填了志愿的学校,以便不久后他们还能在一所学校里见面。可是后来他才知道,这是他们最后一面。

怀着一种轻松的心情,张少宇走进了考场,没有想象中那么激动和期待就考完了。接下来就是等待成绩公布了。结束了一年紧张的复习,突然轻松了下来,张少宇还有点犯愁怎么度过这段日子,他偶尔会怀念,偶尔会发呆,偶尔会幻想一下高中生活是怎么样的。就在这样的等待中,成绩出来了。在电话里听到成绩的那一刻,张少宇瞬间呆滞了,分数离梦雅填志愿的高中差很多,他的中考失败了。事实摆在他的面前,可张少宇一时很难相信或者说很难接受这个事实,赶忙跑去了学校。其实他很清楚去了又如何呢?可至少跑去会减少他这会儿心里的狂躁。到了学校,他首先找到了自己的成绩,接着,他又看到了梦雅的成绩,梦雅发挥正常,考得不错。

七 痛定,成长

张少宇回家了,在路上他走得很慢很慢……对他来说,这一切太出乎意料了。这成绩对他来说是失败的,这失败让他措手不及。他继续走着,到家了却不想进门,转身又走向了家和学校之间的那段路。

这段路上,他没有去哪儿的目标,只是慢慢地在这条路上徘徊着,走着……直到傍晚夕阳西下他才停了下来。看着夕阳,他才发现这个世界是如此地寂静,寂静到仿佛只有他一个人。也许他自己也没意识到,从看夕阳的那一刻起,他变了。

夕阳渐渐地消失了,张少宇知道他该回家了,这个时候他已经没有了刚听到成绩的那种疯狂,这个时候的他很平静。回到了家给父母说了下成绩,父母也很惊讶,并想着怎么去安慰他,可张少宇平静中带着一丝很难表述的笑。这已经是事实,既然第一志愿上不了就上第二志愿吧。他随便吃了点东西就回自己的房间去了。张少宇的母亲对于她的成绩很焦急,张少宇的父亲却无奈中带着些许欣慰,因为他知道张少宇真正开始成长了。

回到房间里的张少宇没有睡,只是静静地坐着,也没有过多地想什么。他觉得有些沉闷,拿了个凳子坐在屋子里,抬头看着夜空和星星,并没有对夜空和星星说什么,而是静静地看着。就这样,他从此喜欢上了一个人看着夜空和星星。这一次的失败让张少宇学会了接受,接受人生的第一次失败。成长的路上有太多的意外,总要学会去接受,因为一切还得继续。因为路依旧在,有时候虽然不是心之所愿的路,可依旧要走下去,只要走下去,生活就会有意义。

张少宇接到了第二志愿的录取通知书。看着录取通知书他没有太多的感想,只是把它放到了抽屉里。人总需要蜕变的,有时候在成功中蜕变,有时候在失败中蜕变,但每一次的蜕变都会让人改变些什么。张少宇回想初中三年的生活,说快不快,说慢也不慢,三年的时光里有着太多的喜悦和感伤,而正是这些喜悦和感伤填充了这三年的时光。有时候当你正在经历的时候不觉得有什么特别,可再回首时却都成为珍贵片段。三年来,张少宇他们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个个孩童成长为意气风发的少年,而这些成长着的少年正是这个地方的希望。他们的成长没有那些悲壮或是轰轰烈烈的故事,他们在这平淡的幸福中成长着,这是他们的幸运,更是这个时代的胜利。

当初那个贫困的村落也在进步着。与张少宇在小学的时候相比,村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特别是这几年,村子的人们不仅物质生活得到改善,也扩大了视野,转变了观念。

记得刚分完土地没几年的时候,村民只是想着去多种些粮食,越多越好,慢慢地有些人尝试着出去做事。在出去的这些人中,有的如愿做着事情,有的在工地上打工,有的回来了。回想这些年的过往,变化最大的还是物质生活方面,比如在刚分地的时候,谁家要是有一台黑白电视机那绝对会传遍整个村落。可是没过几年,大多数家庭都用上了彩色电视机、摩托车。在通信方面也不再像以前一样去村头打电话了,这时候电话基本普及了,大部分人开始用手机。比如张少宇他们很喜欢手机和网络。只不过这时候的手机和网络对他们来说还不是不可缺少的,不像今天,人们已经离不开网络了。谈到村里的事,村里人的闲谈是必不可少的。至于现在闲谈的内容也是丰富了起来,村里的老人们以前总是习惯性地讲故事,后来慢慢地不讲了,变成了谈现在的变化,会感慨,会庆幸。至于村里其他人呢,从以前的谈收成变成了谈收入,谁家的孩子在哪儿上学,在哪工作。总的来说这一切的变化是好的,是这个时代的胜利。

八 启航,为青春扬帆

转眼间又是开学的时候了,张少宇虽然没考上重点高中,但学还是要去上的。简单收拾了一下就准备出发,与以往不同的是,高中因为在县城离家很远,上学需要住校。这意味着张少宇将开始一个人去生活,要学会独立了。今天他将要去新的学校,本来父母打算送张少宇去的,也好帮着张少宇收拾一下生活用品和宿舍,可这次张少宇却拒绝了父母。他对父母说:“我总是需要一个人去走的,让我自己去吧。”说这句话的时候也看不出他脸上有什么情绪,显得很平淡很平淡,甚至完全不像一个青春期的人。

对于高中生活,张少宇一直是向往的。经过中考的失败后,他有一种强烈的想出去的意识,他觉得外面更加的广阔,是离开那个让他第一次沉默的地方。早上,当车启动的那一刻,他对于家乡并没有过多的留恋和不舍,这个时候出现在他脑海里的是那天那条路上的夕阳和那一刻的寂静。他知道他将要启程了。真正的成长是自己去走、去行动、去长大、去追寻,有时候成长只是一颗心的方向。

车到站了,张少宇下了车拉着行李箱出了车站,这一刻,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对于城市他感到陌生,由于学校离车站不是很远,张少宇决定走过去,在路上他感觉很踏实。到了学校,到了属于他的高中。在他的记忆中,这里让他得到了许多,仿佛又失去了许多,至于失去了什么他自己也说不明白。站在校门口的张少宇想,從这里,他将开始寻找,寻找一个答案,而这个答案就在路上。

走进了学校,他首先感觉到高中生与初中生相比,各方面的主动性要强一些,而这氛围正好符合张少宇想要的状态,去主动做点什么,这很重要。报到之后,他看了一下自己所在的班级,接着在学校里转悠了一下算是熟悉了环境。他不想住学校集体宿舍,他需要在学校附近租个房子。当时学校附近出租的房子还是比较多的,张少宇找了一个比较清静点的房子,把行李拉进去以后,打扫和布置自己将要生活的地方。布置得很简单,然后出去买了些日常用品。

第一次离开家的独立生活就这样开始了。离开家的第一天对很多人来说感觉比较特别,有的人感到孤单,有的人会想念,有的人会害怕……而张少宇却觉得和平时没什么两样。自从学会了接受和沉默之后,他很少感到孤单和害怕,即使偶尔觉得孤单,他也把它放在了内心深处。明天将正式开课,今天也算是忙碌了一天,傍晚出去随便吃了点东西便回到住处睡了。

梦,每个人都会做梦,至于梦的内容更是千奇百怪,有的是过往的经历很熟悉,有的是陌生的场景很新奇,醒来感觉内容和自己压根没什么关系。可如果相似的梦境在梦里出现很多次那就不是纯粹的做梦了,更多的是内心深处的牵挂,或是一些难解的心事,或是无法释怀的部分记忆……张少宇今夜梦中出现的是他不愿意再去理会的熟悉和陌生,出现的是那张同学录,梦中的张少宇依旧没有填,依旧是那个模糊又清晰的名字,渐渐地消失在夕阳中。

正式开课的第一天,看着高中的课本,除了感觉和初中的知识层面不同以外,更多的是心里燃烧的斗志。他曾经“落榜”,失败过,而眼前这一切是他重来的机会。或许每个人失败以后看到任何的机会都会这样去想,想着去抓住机会,可事实证明这是每个人失败后的惯性思维,失败过再次崛起的人有,再一次失败的人也有。

生活中有很多的时候,很多的事情,我们出发的时候都会想着怎样去做好这件事情,可当开始做这件事的时候又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要去面对。生活就是这样,很多正在做着的事情和心里面当初想做的事情总是有些不一致的,但这恰是生活的真实。张少宇到了高中接触的人群和同学与初中相比丰富了许多,初中是一个离村里比较近的学校,而高中在一个县城里。农村和城市,这两个承载着不同人群、不同生活的地方有着各自的故事与情怀,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奔向城市,因为城市有奔赴者心里的广阔。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农村到城市又或者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总是牵动着无数的乡愁和奔赴。这种乡愁和奔赴是一种独特的情怀。对于奔赴者,面对现实愈发地斗志昂扬。可人总是会累的,在累到疲惫不堪的时候,出发的地方给了人最好的安慰,然后继续奔赴着。

张少宇目前还感受不到这种情怀,城市节奏让他感到很舒适。同学这两个字,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熟悉的字眼和记忆,当同学这两个字出现在眼前的时候,脑海中会出现一群人,这群人的欢笑成为青春的音符,每一次的奏响都能给人一种美好的体验,而想起的不只是同学,还有许许多多的事情。高中生涯往往会给人的成熟奠定一种基调,或许这个基调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模糊,但却一直存在。高中同学与初中同学相比要丰富一些,初中大家差不多来自同一个地方,高中比较广阔些,个性差异也更大了,学习的方式也发生了转变,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完成。高中这三年的学习目标也是明确的,那就是三年后的高考。走上社会以后的张少宇从心里感激高考,高考给了他梦和希望。

高一这时候还没有分科,文理科都要学,倒也是能够让学生多了解一点知识。这一年除了学校的学习生活之外,张少宇和其他同学一样会走出校门去转转。张少宇最喜欢一个人听着音乐在路灯下自由地走着,偶尔看看闪烁的霓虹,看看星空,他觉得这是最放松的时候。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高一已经度过了大半年,张少宇自己都不知道,与刚到高中时相比,他们身上那种青春期特有的任性和叛逆已经淡化了。高中校园里的他们青春季更加绚烂地绽放,价值观念等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一个人离家上学,任何事都需要自己去处理,会让人及早地独立。成长的过程自己总是不知不觉,而那些让人成长的因素有时也不是人们愿意去接受的,但又无法抗拒。因为路就在脚下,且必须去走,一路上走着也改变着。

天空已经飘起了雪花,冬天来了,寒假也不远了。这个寒假对于张少宇来说是一直期盼着的,一学期没回家了,说长也不长,但也有大半年了。对于家,又怎么能不想念呢。只是他学会了独立,把所有的脆弱都压在了心底最深处,如今快要回家了,又怎么能不激动呢!寒假放学的一天终于来了,简单收拾下行李就去了汽车站,这是第一次离家这么远且这么长时间。当回家的车发动的那一刻,他知道了什么叫做思乡,随着以后走得更远,他还懂得了什么叫乡愁。一路上,这半年来他忘了想起,或者说不愿想起的情景都出现在了他眼前。那一轮夕阳,出发上学时莫名的心情,儿时的伙伴……车在前行着,渐渐地能远远地看见初中学校了,那张没有写的同学录又出现在了他的脑海里。“她现在怎么样了?”张少宇想着,其实关于这个问题他想了不止一次,只是每一次他都选择了把这个想法忽略。可张少宇知道他自己也是为了忽略而忽略。

车终于停了,因为提前打电话给父母说了到达的时间,父母早已在车站等着了。张少宇下了车,见到父母自然是很开心的,然后拿好行李和父母一起回家。当父亲看着张少宇开心的笑容且熟练地拿行李的时候,心里面充满了欣慰,父亲知道孩子在成长。回到了家自然是放松和开心,张少宇觉得这是他的幸福时刻,回家两个字是他路上最期待的温暖。放假,与以前的伙伴见面是必不可少的,张少宇记得以前大家在一起总是想着怎么去玩,而现在更多的是聊聊学校生活和学习等。张少宇看着自己房间里的陈设和初中的书,他想或许他们都改变了,都在自己的路上成长。

不知不觉中到了过年的时候,团聚的情怀也达到了一年的高潮,宗族亲情更是在这个时候表现得更强烈。过年走访亲友是必不可少的,张少宇和父母走访亲友时,发现去每家听他们聊天的话题都是一样的,钱,这是个热门话题,似乎钱成了一个判断什么的标准。张少宇依稀记得前几年的氛围不是这样的,至于具体有什么区别,他自己也不是很明确,只是觉得这氛围给他的感觉变了。的确,这几年长源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們的生产效率也提高了很多,只是目标单一了,那就是钱,人人都在为钱拼搏。或许这时候钱承载的不再是解决生活的需要,而更多的是一种荣誉。这个热闹的假期很快结束了,或许是因为熟悉的缘故吧,张少宇这次出发是轻快的。

九 沉沦,觉醒

张少宇在平淡安逸中走完了高一。高二是高中生涯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学年,据说高二能对人以后的人生产生基础性的影响,那就是分科,这意味着张少宇需要认真考虑一下学文科还是学理科。他觉得文科里有许多东西能给他一些指导,凭着这个简单而又不知道对错的想法,他选择了文科。

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迷茫和困惑,慢慢地有些解决了,而有些则淡化了,这个世上能伴随一个普通人一生的迷茫和困惑又有多少呢?解决了固然好,淡化了也就没有了。这天傍晚张少宇一个人走在街上,霓虹灯依旧闪烁着,回想间,他觉得从上小学到现在这些年的变化真是太大了,特别是近几年几乎一年一个翻新,一切都在变得越来越好,可为什么人们的微笑却少了?人们心中多了的到底是什么呢?他又想起了那天的夕阳,他以后要做什么呢?这个问题他其实想了很多次,只是随着他周围环境以及他的见闻和心智的变化,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变化着。其实很多事情不是简单地想就可以的,不去实践,不去发现,又怎么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呢。虽然没有明确地想通这个问题,但他却隐约有了方向。

选择了文科的张少宇很快投入到学习氛围中,好像校园里的主题永远都是老师、同学、学习,但这平凡的主题却是由青春季来渲染的,因为青春的活力,校园里的平淡都有了生命力。校园里属于他们的悲伤和欢乐成就着他们的青春,而他们的青春也在装饰着校园。高二这一年应该是奋斗的一年,去充实自己的一年,张少宇这样想着勾勒着。学习生活平淡中也有乐趣,经过高一一年的适应,张少宇完全熟悉了这个地方,高二时,他心里面也就有种安稳下来的意识。很多时候能让一个人倒下的不是艰难困苦,而是安逸。这安逸和生活条件无关,这安逸是指心里面的先安稳着、明天不再去理会的潜意识,这种状况叫做苟且。在这种状况下,人的斗志或者希望很容易被消磨。张少宇这一年的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

高二这一年,张少宇打算认真学习,好好充实自己,但只做了个开头。这学期开始没多久,张少宇渐渐地起床没以前那么准时了,以前总会在闹钟响之前醒来,现在闹钟响了也会再睡会,有时就迟到了,渐渐地这迟到的频率就多了起来……以前星期日,或者放学以后,张少宇会和同学出去逛逛,然后看看书。现在也是这样,只是逛的时间占据了大多数时间,而看书的时间少了,后来几乎没有了。而逛的地方呢,以前只是随便地走走,也没什么固定地方,现在是固定地去网吧。许多事情喜欢且有了偶尔,那么离经常也就不远了。回到住处,他由以前的习惯性学习变成了偶尔学习。以前他认真学习的时候总觉得时间很充实,甚至很紧张,现在空闲的时候多了,这空闲中无聊的成分也不少。

不管你怎样去生活,时光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张少宇就在这样的状态下生活着,主次完全颠倒,去外面玩、去网吧游戏成了经常事,学习只是偶尔为之。长此以往,他自己都不觉得主次颠倒了,偶尔的学习只是给了他一点心理上的宽慰。当人觉得无聊和时间越来越多的时候,特别是这两者加在了一起时,那么这个人的颓废就开始了,一旦开始了就很难改正了。最难的是很难察觉到这种颓废,即使偶尔察觉到了也会找出诸多借口,比如对自己说这是最后一次了等等。一般情况下,说了最后一次的人往往还有无数次。时光就这样流逝着,深夜里,他的脑海中偶尔会出现那天沉闷的夕阳,此时,偶尔的学习便会多一点儿,但不会太多。和这夕阳类似的东西被张少宇称作初心,在这样的状态下,高二的学习生活结束了。但他是幸运的,幸运地走出了颓废,以至于他后来经常在想,如果没有这颓废他会怎样,或许我们很多时候都在想如果当初……但这如果只能化作一声叹息,而幸运的人把这如果化作了现在的行动。

暑假来了,后来张少宇明白,如果不是这个暑假,他将一直颓废下去了。暑假他和往常一样回到了家,村里没有城里那样的环境,少宇觉得不自在。以前回到家,张少宇在完成自己的学习之余会总给妹妹辅导功课,这次虽然也辅导着,可与以前相比却不太一样。首先是知识方面辅导的时候没有了创意,其次是态度,妹妹总感觉他和以前不太一样,可具体哪儿不一样她也说不出来。回到家没多久,张少宇的懒散和颓废又出现了,而母亲又怎么会感觉不到儿子的变化呢。

这天晚上,母亲对张少宇说明天早点起床,跟我下地干活去,而这块地正好能看到张少宇上过的初中。由于这几年父母基本上忙着外面的事,所以这地是荒着的。像这样荒着的地不只是张少宇家有,这几年由于村里人观念的转变,发现打工的效益要比种地好许多,大多数人跑出去打工了,村里出现了许多荒地。张少宇虽然从小在村里长大,可几乎没干过农活。第二天,母亲早早地把张少宇喊醒了,这时的天还不是很亮,却和张少宇上小学那会人们去地里干活一样地早。去地里的路上,母亲对张少宇说:在你爸这次回来之前我们必须把这块地弄好,这是你爸特别交代的。母亲这哪是想在张少宇父亲回来之前把地弄好,分明是想在张少宇父亲回来之前把张少宇变好才是真的。

母亲一到地里就开始干活儿。这时张少宇说:干吗这么急?走了这么多路歇会儿再干活儿啊。母亲说:我怕来不及了。这不是怕地里的活来不及,这是怕再这样下去儿子来不及了。在母亲的催促下他们开始干活儿,没多久张少宇便开始喊着歇一会儿,可母亲依旧催促着,中途好几次都没让张少宇休息,直到太阳升高了的时候才他让歇着。张少宇流著汗坐在地里,他觉得很累很累,擦了擦汗看着远处,那是他的初中学校……

看着儿子歇得差不多了,母亲又开始催促了,直到正午才回家。吃完了饭后母亲对张少宇说:中午休息会儿下午继续。回到了房间的张少宇趴下就睡着了。不到两点他就被母亲喊醒了,说咱早点去,快点干完活儿。六月的天本来就够热的了,还要在太阳底下干活儿,张少宇边嘀咕着边干着活儿。可张少宇没意识到母亲同样也干着活儿流着汗,没有丝毫不情愿。太阳快落山时,母亲让张少宇歇会儿,张少宇擦着汗看着熟悉又陌生的夕阳,隐隐约约地想着些什么。母亲看着张少宇歇得差不多了,说太阳下去了,趁着这会儿没那么热了我们干会儿活儿再回家。天快黑的时候才结束了一天的农活儿,张少宇累得只想睡觉,吃完饭母亲对他说明天继续,他没去洗漱就直接去睡了。可他不知道母亲却很难睡着。

其实这之前,张少宇的父母就接到了张少宇班主任的电话,说张少宇最近老是迟到,有些不在状态,还会旷课等等。父母本想儿子会自己调整好状态,可当他们第二次接到班主任的电话时才明白,这事有些困难了。现在看到儿子这副懒散的样子她又怎么能睡得着呢。天亮继续干活儿,就这样连续干了三天,当张少宇看着初中学校的时候,母亲会有意无意地说几句,初一的时候你回家不怎么看电视,看书学习特别积极,当时你怎么那么懂事。张少宇低着头干活儿没吭声。母亲没再说什么,继续干活儿了,只是这次她没有催促张少宇干活儿。因为她看到儿子在对着学校发呆,好像在想着什么。过了许久张少宇才回过神来,看着继续干活儿的母亲张少宇说了句,妈你怎么不喊我一下。母亲说看你在想问题,没打扰你。中午回到家吃完午饭,张少宇就去休息了。不过这次当母亲喊他去干活儿的时候他已经收拾好了,在等着母亲了。

下午依旧艳阳高照,张少宇边干活儿边看着不远处的学校。就这样渐渐地到了黄昏时分,又是那熟悉又陌生的夕阳。这夕阳有些沉寂,更有着久违了的熟悉,张少宇的脑海中出现了当初他在夕阳下的身影。这一瞬间仿佛一切都复活了,回忆蔓延了他所有的思绪,那熟悉又无助的痛苦和无可奈何的沉闷,让他仿佛回到了过去。就在这时,母亲对张少宇说,我一直认为你中考以后长大了。张少宇看了看母亲欲言又止,因为他不知道该怎么说。母亲说:人有的时候会做错事,能及时回头也是需要勇气和毅力的。张少宇想了下当初的自己,再想想现在的自己,这一刻他不再骗自己了,他知道错了。

母亲说:你在学校的状态我一直知道,可我不愿意相信。这时的张少宇显得很茫然,不知道该说什么。母亲对张少宇说你记不记得小时候你爸爸给你说过的你爷爷的故事,我们一家人一路走来很不容易,可再不容易也在走着。你还记得你们小学开学时的场景吗,把孩子送入学校的第一天是一家人最高兴的时候,而你一直做得很好,只是现在你做错了。不过没事,错了就改,能在错误中走出来更是一种希望。张少宇看着夕阳又看了看母亲说:妈,我会的。然后他开始干活儿了。今天回家比较早,吃完了饭张少宇回到了房子里却没有睡意,本来打算和母亲聊聊天说一下自己的感触,可一想又觉得说了又能怎么样呢,还是做好了再说吧。只是对母亲说了句,妈明天我会早点儿起来,咱们早点儿出发。母亲说活儿干得差不多了,不用去了。接下来的几天你爸那边需要我帮忙,你在家照顾好你妹妹就行了。第二天张少宇还是早早地起了床,去了地里,边干活儿边想着自己的状况。

中午回来和妹妹一起弄了点吃的,第三天他还是去地里干活儿了,直到第五天张少宇终于把地里的活儿干完了。这天父母刚好回来,父母听妹妹说了张少宇这几天的表现都很欣慰,因为他们的希望又回来了。张少宇在地里干活儿的时候想了很多,想到了过去又想了现在,他想,过完了这个暑假就是高三了,而高考意味着未来。他冷静地分析了一下自己的状况,他要先把高二颓废的一年时光补回来,可这又谈何容易。张少宇没有放弃,或许当张少宇脑海中出现绝不放弃四个字的时候,当初的张少宇真的回来了。接下来的日子里张少宇找了些关于高考的书,因为他觉得这一年他荒废了太多学业,学习进度落下了很多。先要找出落下的课程,才可能赶上进度。他又分析了一下这一年他懒散的原因,给自己制订了一个严格的计划,这个计划他一直按时完成着。

十 奔赴,为了昨日的夕阳

成长的路上很少有人是一帆风顺的,都会遇到阻力和困难,但往往最难解决又最容易解决的就是自己的思想问题。这问题难以解决是因为很多的时候人们很难认识到自己错了或者说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张少宇在紧张之下开始了高中生涯最后一年。经历过高三岁月的人都知道,那是青春记忆里对自己最真实的感动,也是对成长最好的告慰。由于张少宇高二荒废很多学业,所以他要比别人付出更多才可以赶上节奏。每个早上他都在闹钟响之前醒来,边吃早餐边看着前一天晚上记完的单词,然后急迫地去学校,时间几乎被用尽了。后来张少宇回想起自己的高三岁月,总觉得那是一段近乎疯狂的日子。自己本身就在拼命地学习,再加上高三独有的氛围,青春在这里被点燃了。高三路上的酸甜苦辣,经历了就会铭记和懂得,这经历是对青春最美的锤炼,培养了永不绝望和不屈不挠的品质。高考的路上认真坚持到了最后,不管结果如何,每个人都有所收获。

有时候人生充满了荒诞和无常,许多的事不是你努力过、拼搏过就能得到的。拼搏着,嘶喊着,结果是好是坏你都得去接受。明明自己已经无可奈何,可还得去面对。人生路上总有些灰蒙蒙的岁月让人难以喘息,把这一切熬过去就是胜利。当再回首时,一切都化作了沧桑的笑。高三这一年,张少宇确实很努力,努力到忘我。可结果是落榜,也就是没达到本科线。知道成绩的那一刻,张少宇不知道为什么很想笑,他在笑自己,这笑是嘲笑是疯狂又是委屈。想想自己这一年拼命式地努力,再看看眼前的这个结果,除了不知名的笑,他不知道该干什么。凝望着天空他感到无可奈何,这一刻是沉寂的,又是破碎的……很难再用言语去描述。这时候只能相信时间,时间是失望最好的良药。人生路上不管正在经历着什么,不管是无言的痛还是忘乎所以的喜,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公平的。路在脚下,必须去走且只能面对。

在张少宇的记忆里,这段时间是很漫长的,漫长到他觉得时间仿佛凝固了,在这凝固的时光里他慢慢意识到他需要冷静下来。当彻底冷静下来,以后也意味着接受了事实。有时候事实发生了和去接受这个事实并不在同一时间里。虽然冷静了下来,但张少宇依旧觉得很无力。这时候他已经回到了家里,父母怎么会看不到孩子的痛,可这时候任何的安慰都显得很多余和苍白无力。这时候最好的安慰是别去打扰他。张少宇心里很不甘,不甘心就这样失败了,而这种不甘心往往激励斗志。张少宇想了很久后对父母说我要去复读,这个决定是不甘心、放不下后的执著,也是信念和渴望。作为父母自然是欣喜的,全力支持孩子的这个决定。事实证明张少宇这个决定是对的。

接下来,复读班培养出张少宇许多的好习惯,而这些习惯对张少宇后来的人生之路产生了很大影响。张少宇报的是一个以严厉著称的复读学校,他带着复读生特有的情绪来到了学校。高考对于复读生的意义已不再是考个大学,更多是对自己的一种证明,给努力过的青春一个交代。进入复读班的第一天,班主任说的话张少宇一直都记得,“来到了这儿,首先要承认自己失败了一次,从自己身上找到失败的原因,然后用你们的行动告诉自己,你能行。”在复读班的日子里,每个人的心里都在呐喊着,所有的一切都在为步入考场而努力着。

张少宇对自己进行了客观的分析,高三一年或许太过急迫,导致学习没有科学性。要重新系统和理性地把各科进行理顺,还要对时间充分利用,他认识到以前对时间的利用有些盲目,现在他需要把时间细化利用,让同样的时间里得到更多的效率。反复地复习、调整,慢慢地张少宇各科成绩都有了提高。他慢慢地去解以前那些解不出来的题,分析、查阅,再去计算,错了再找其他方法,就这样逐渐解开了难题。虽然刚开始花的时间多,但却让他有了尝试的勇气,慢慢地许多难题能解开了。事实上不单是学习方面,生活中我们面临的许许多多的事,因为觉得自己不行而一再错过,还有许多的事因为盲目而做错。前者是因为少了勇气,而后者是因为少了理性。

复读班里的岁月虽然单调,但当融入其中的时候,大家仿佛都在向前奔跑着。时光就这样前进着,复读班里这群人被磨炼得坚强了。每个人从进入复读班的那一刻起就盼望着这一天早点到来,可当这天快要来的时候,却感觉时间过得太快了。经过这一年的学习生活,张少宇改变了许多,学会了理性,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去认识自己。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张少宇随着解决一个个以前认为不可能解决的难题,逐渐形成了一种气质,这种气质就是自信。有了这种自信的气质,面对危机困难都有种不慌乱、想着去分析问题、去战胜困难的勇气。

高考终于到来了,对于这群再次准备了一年的人来说,有着自身独特的感受,他们是承受着很大压力去参加高考的 ,但经过这一年的磨练他们也进步了不少,这些磨练使得他们能承担这压力。进入考场的前一天,张少宇完成了当天的任务后,打算去原來的学校走走。复读学校和原来的学校在同一个地方且离得不是很远,走着走着很快到了,看着眼前这熟悉的校园,张少宇感触颇多,明天开始的考试他将给自己一个怎样的答案,有些期待又有些焦虑。走了一会儿,看了看校园的景物,他便回去了。对张少宇来说,这好像是完成了一个仪式,对自己也对那些过往岁月的仪式。

进入考场的时候到了。翻开试卷的那一刻也就是开始检验这一年努力的时刻,由于经历了数不清的训练,张少宇不再慌乱,快速投入到做题的状态。这是张少宇最认真、最纯净的时间……第一天的科目考完了,由于已经进入考试模式,张少宇的脑海里也没过多的思绪。紧接着开始了第二天的考试,也是最后一天,下午考试结束了,走出考场的那一刻,张少宇很平静。经过复读班一年的学习生活,张少宇身上多了一种理性和从容。然而走出考场并不意味着结束,接下来的时光对他们来说更加地艰难,他们需要静静地等待,等待成绩公布的那一刻。这等待是漫长的,是艰难的。有时候最难的不是拼到筋疲力尽还要咬牙前行,而是这种未知的等待。时间就在这种等待中前行,那段时光给了张少宇独特的感受。

公布成绩的时刻终于到了。张少宇打开网页输入自己的信息,这一刻是难以用言语表达的,但即使这次落榜了,按照他现在的心理素质,也能在最快的时间里调整好心态。这次高考虽然没达到心中那所高校的分数线,但过了本科线。张少宇再回想复读班那些岁月,他觉得那是世界上最美的画面,他觉得很欣慰。过了一会儿,他给父母打了个电话说了下成绩,父母的欢喜自不必说的。说完了成绩之后,张少宇说我还有些事要去完成,过两天再回家。

十一 青春的遗憾

虽然这次他过了本科线,可离他心中的那所高校还差些分数,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地方,或是一所学校或是一座城,只因为那里有一个人。一张未填写的同学录,张少宇自己也没想到,从那以后那张未填写的同学录放在了他心里。自初中一别,张少宇一直想着考上她所在的那所学校,可结果却是令人遗憾的。

多少人心里有一座城,里面住着一个不可能的人,那个人路过他的青春,却在记忆里搁浅了一辈子。一张没填写的同学录,不知道在张少宇心里放了多久,也许会成为永远。青春的世界里总会有一个人走进你的心里,随着时间的蔓延久而久之就成為思念,懵懂时我们叫做好感,长大了叫做爱情,在记忆里搁浅的时候我们又叫做遗憾。许多时候错过了就是永远,心里留下的只有最纯粹的记忆。看着眼前这个熟悉的县城,张少宇心里有着太多的感触。特别是在这个将要告别的时候,他回想起在这里度过的悲喜岁月,这时候感叹和言语都显得苍白无力。

该回家了,对于高考考生来说,六月是一个色彩斑斓的月份,有欣慰的笑容,也有无可奈何的泪痕,但不管发生什么,依旧要去奔赴,一批又一批学子就这样走在求学的路上。长源村,当初那个贫穷的小村落,和张少宇这群人一样在成长着变化着。十几年前,这个村落的人还在为解决温饱问题而努力,这时候温饱是他们的希望。十几年后,随着时代的进步,希望也在成长,走出大山,走向外面的世界是他们的梦。张少宇这一代人正是这希望的承载者,是这个梦的实现者。回到了家,父母看着回来的儿子显得欣慰和幸福。这个假期对于张少宇来说与过往的假期是不一样的,这个假期将他的中学生涯画上一个句号,这个句号包含了他太多切身的感伤和喜悦以及无可奈何。

变化,这个时代充满了变化,用日新月异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张少宇这次回到家里感觉村里的变化又多了。不知是他心智的改变还是世事变迁,他感到村里没有了儿时那种欢愉的氛围。上小学的时候,村里给他的感觉总是充满欢笑以及人们之间亲切的言谈,现在他感觉到更多的是象征性的客套。人们很忙碌,而这忙碌与以前又是不同的,以前是在地里劳作,忙碌中有欣慰的笑容。现在更忙碌了,却没有了当初那种欣慰。

假期少不了走访亲友之类的事,以前聚在一起欢声笑语,亲友们之间的话仿佛说不完。现在张少宇发现话题依旧,却没那么专心了。有的人眼睛始终看着手机,而且看得认真、专注,至于看的是什么却不是很重要。这十几年社会的发展几乎可以用飞速来形容,特别是张少宇上高中的这几年,信息化和科技化普及到每个人。长源村在张少宇刚上小学的时候,电脑对他们来说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十几年后的今天,科技产品也走进了这个村落,电脑已经普及了。

填报志愿的时间到了,张少宇尽可能结合自己的成绩往南方心中那所学校附近找,可由于分数和专业等的考虑,最后他选的学校离心中那所学校还是比较远的。回想过去的十几年,在平凡中成长着,在平淡中前行着,其间虽有过些挫折、困难和无可奈何,但更多的是青春路上的希望。很多的时候有些事当你正在经历的时候或欢乐、或伤感、或迷茫、或痛苦。但当这些成为往事的时候,都化作了记忆里的欣慰和珍藏。这个伟大的时代给了他们希望、自由和活力,他们更是这个时代的勃勃生机,他们用最美的年华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中去奔赴。

十二 改变,走向明天

那沉寂的夕阳一直在,经过一夜将变成明日温暖的晨光。

该踏上去大学的行程了,本来父亲打算陪同的,张少宇说我长大了,还是让我自己去吧。孩子要去远方,作为父母又怎么能放心呢,儿女不管长多大,在父母的眼中永远都是个孩子。路总需要一个人去走的,父母虽然牵挂但还是让他一个人去了。在每个人的记忆里,都会清晰地记得去上大学路上的那个时刻,一路上有对亲人、对家乡的依恋和别离,但更多的是对大学的期待。

在这样的思绪中,张少宇踏上了火车,火车缓缓地启动了。张少宇知道车站外的父母没有走,他给父母打了个电话,说路上很安全,你们不用担心我,到了以后再给你们打电话。窗外的风景随着火车的奔驰而逐渐变得陌生,张少宇正在远离家乡。他心中想着大学可能是人生路上的最后一次上学,有着怎样的遇见和生活呢,这种期待是唯美的。去大学路上的第一次行程在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是独特的,又是相同的。怀着期待和向往去接受大学的洗礼。大学生涯在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是唯美的怀念,看着窗外闪过的风景,想着心事,张少宇似乎忘记了时间。不知道过了多久,到了他该下车的城市了。火车停了,出了车站他给家里打了个电话。看着眼前这座陌生的城市,张少宇想他会在这里生活四年,而这四年中他要寻找关于未来这个问题的答案。将近黄昏了,张少宇打车去了学校,在学校附近找了一个宾馆住下。简单地收拾了一下,他出来随便吃了点东西,又向学校走去。很快他来到了学校,看着这充满青春活力的校园,又看看这个川流不息的城市,他有种自由自在的感觉。出了校门,一个人走在这个陌生的城市中,夜幕悄悄来临,周围早已被灯光包围……

第二天开始报到了,简单地收拾了一下,退了房,他拉着行李箱来到了学校。学校贴满了醒目的欢迎新生的标语,校园里有很多学长组成的迎新志愿者帮忙完成报到。张少宇按照流程排队,确认信息。来到分好的宿舍中,张少宇和大家打了个招呼就开始收拾自己的床位了。完成这一切后,他给家里打了个电话,告诉父母报到完成了,宿舍也收拾好了。

晚上舍友们都来全了,大家相互认识了一下。在青春特有的氛围中大家很快熟悉了。这是进入大学后的第一个夜晚,有的会很兴奋,有的会感到孤独……但都是青春最美的思绪。高中生涯让张少宇早已适应了离开家的生活,没过多久他就睡着了。刚进入大一的学生总感觉大学生活和以前听说的不太一样,这是由于刚来到一个新环境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和融入而已,可是当到了快要毕业要走的时候才发现,大一的时光才是最美的。刚来到大学的新生总会感到孤独、迷茫和困惑,这种孤独和困惑同样也是最美的回忆,至于迷茫要去花很长的时间去解决。人生在世,又有谁没有迷茫过呢,只是有的人的迷茫解决了,有的人的迷茫淡化了,有的人的迷茫成为无可奈何。大学时光是珍贵的、唯美的,这种唯美是青春本质的美。四年时光中会有感伤,也有痛苦,有无可奈何,但更多的是青春的活力和生命的绽放。花一样的年华,盛开在大学校园里……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张少宇进入大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正在慢慢变成一个大学生。一个人发生了改变,最重要的是思想的改变,思想一旦改变了,再加上环境的影响,人的言谈举止也会发生变化。校园里的张少宇偶尔会想想以前,觉得以前的自己格局有些狭隘,这狭隘主要表现在视野和对这个社会的认识上。张少宇想了想眼前,又想了想以后,眼神凝望着远方的天空。大一的生活是丰富的。张少宇的同学有的去参加学生会了,有的报了社团。张少宇什么都没报,他想清静点,去想明白一些事情。看着这个活力四射的校园,他偶尔会欣慰,偶尔会迷茫。一个人漫步在湖边他又想起了那张同学录,高中的时候他会联系她,进入高三以后就很少去联系了,又因为一些问题最终彼此失去了联系方式。张少宇觉得那张同学录应该去忘记,但却只是不再去想起罢了。如果能够忘记,又怎么会刻意告诉自己应该忘了呢。如果能够忘记,为什么还会有意无意地出现在脑海中呢。张少宇自己也说不明白。如果能够明白,或许一开始就不会进入记忆里了,有些事一旦进到了记忆里,再要忘记却是很难的事情。

到了大学,学习思维和方式的转变是要尽快完成的,与过去相比,大学里接触到的东西更加专业化和有深度,学习起来需要更加地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少宇适应了大学生活。他会有些空闲的时间,对于这空闲如果处理好了将是一件好事,如果处理不好会给人带来困惑。张少宇会去看看书,完成些作业,也会去外面逛逛,参加一些活动,或去玩儿些游戏,生活到也丰富。张少宇最喜欢的还是一个人走在校园的路上,这好像成了他的一种习惯。人在空白时间做什么是很重要的,就像一张纸,纸的形状是同样的,但纸上面写什么画什么却是由人决定的,有的人写了希望,有的人只是随便涂鸦,有的人写了什么自己都不知道。本来是一张纸,写了东西以后看起来就变了,有的恢宏,有的唯美……一张白纸本身就是一种简约的美,写了画了些东西之后就是另一种美,可当写的东西错了又会想起当初的简约和一尘不染。

寒假到来的时候,张少宇踏上了回家的路。学校离家很远,平时在校园里学习、生活,对家的思念并不是那么地明显,可在这将要回家的时候,特别是火车动了的那一刻,张少宇再次明白了什么叫做想家。火车奔驰起来,张少宇归心似箭,心早已飞到家里去了,仿佛亲人的笑脸就在眼前。回家的幸福对于漂泊在外的人来说是一种独特的滋味。路上,张少宇看着窗外仿佛陷入了回忆,他忘记了火车奔驰了多久,直到到了他曾经上车的地方。他快速地走出车站,父母早已在站外等候,看到父母的一瞬间,亲情的温暖融化了这一路的风尘,这一刻的嘘寒问暖让张少宇对家的思念得到了最好的慰藉。回家,是一种温暖的幸福……

或许是张少宇长大了,心智变了,又或许是当地发展的落后,这个假期张少宇回到家乡,心里产生了一些别样的感觉,总的来说是对家乡落后面貌的感慨吧。可这丝毫不影响对家乡的感情。经过一学期的大学生活和对大城市现代化的切身感受,张少宇发现家乡与十几年前相比也有了可喜的变化,可与外面的世界相比还是很落后。他发现家乡的落后不单是在物质方面,更多的是在人们的思维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家乡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几年,随着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家乡也出现了许多新事物,如网购等等。可人们的思维和意识却依旧不科学不理性。

新的问题和任务总会有新的担当者,这担当者正是张少宇这一代人。他们有着他们独特的优势,他们一出生就是一个崭新的时代,有着崭新的思维。但他们也有着不少问题,比如迷茫、困惑,以及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全新的时代同样有全新的问题,全新的步伐走在现代化的路上,这路途需要勇气、理性和科学……挺起全新的脊梁,这脊梁不再是贫穷的脊梁而是现代化的脊梁,愿他们能挺起这脊梁,在霓虹中找到正确的方向。当路和方向选好时去拼搏,迷茫就会少些。可当路比较多,且方向模糊真假难辨时,这拼搏就需要科学、理性和正确的三观,在纷扰中要有坚定的信念。

这个假期张少宇对家乡的感觉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过往的一切,陌生的是外面世界的繁华和家乡落后形成的落差感以及未来的路。过完了年又到了返校的时候,由于走过一次了,路也就熟悉了,这次行程相对于第一次也比较轻松些。回到了学校收拾了下宿舍,张少宇很快进入了学校的生活状态。过一学期了,张少宇他们已不再是新生了,他们蜕变成大学生。人总会变化的,而变化的过程中所处的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庆幸的是张少宇的变化是在大学里完成的。

十三 属于青春和校园的浪漫

青春的世界里,总有些懵懂的情愫,有人把它叫做好感。长大后的青春世界里,这情愫容易成长为爱情。爱情这两个字,懵懂时会好奇会向往。在青春绽放的大学校园里,爱情这两个字会让人感觉到浪漫、欢喜,也会伤感、失望、痛苦。结婚后呢,爱情这两个字会让人感觉到一种责任和生活的元素。或许爱情就是这么神奇。现在的张少宇对于爱情习惯地说“随缘”。随缘这两个字不知道被多少人说过,可每个人心中的这两个字都承载着属于自己的故事。所谓随缘也就是曾经的无可奈何,现在心已模糊,心里也不知道去不去爱了。张少宇知道记忆中的那张同学录已经成为不可能。张少宇在高中的时候班里有个女生对他非常好,写了一封信,亲手给了张少宇,张少宇看完以后回了一封信,里面只有一张白纸。正所谓没有开始也就没有结束。

大学校园里的张少宇也不知道他内心的爱已经模糊了。这学期爱情这两个字再次走进了他的生活。张少宇发现,每次上讲台做小组汇报和演讲的时候,下面总有双眼睛看得特别认真。一开始张少宇以为这只是一种礼貌,也没太在意,可渐渐地张少宇发现这眼神不只是在他做汇报或者演讲的时候出现,面对这种眼神张少宇也会点头微笑。他们是一个班的,所以很快就认识且熟悉了,起初,这种熟悉很平淡。这学期这种熟悉却加深了,偶尔两个人会一起讨论学习方面的事,一起去校园里散步。这时张少宇依旧认为这只是普通的友情,他内心深处也分不清这是不是友情。人的感情往往是在模糊中出現的,是把友情变成了爱情。

大学校园里从不缺乏浪漫,最绚烂的年华,最美的青春季又怎么能没有浪漫呢!那个女生的名字叫孙娜,两个人到了这一步也就无话不谈了,彼此说了一下过往。孙娜说她过去谈过一场恋爱,说得比较模糊,张少宇也没怎么多问。这时他内心深处依旧模糊,而属于他们青春季的爱情开始了。

校园里能给人的成长以最好的营养,这里有书籍,有知识渊博的老师,有各种类型的同学,这些都会对一个人产生影响。张少宇在校园里成长着、认识着、充实着。他会想到校园外、会想到人生、会想到以后……希望在这里成长,这里他们再一次启航。大一总是充满着好奇与惊喜,而大二大三感觉过得很快,快到你不知道时间怎么就消失了。进入大二的张少宇和大一时相比,沉稳了许多,在这绽放着生命活力的校园里人会完全沉浸其中,知识、活力、友情、爱情等美好的东西填充了大二大三的岁月。当回忆起这些的时候,张少宇的脑海中有数不完的点滴画面,但正在经历的时候却因为太美好了以至于连时间都忽略了……

也许最美的也是最短暂的,他们将要走进大四了,这也意味着他们将要走出校园了,因为大四要去实习。大三末尾的离别仿佛是为大四最后的告别做的排练,是大四真正离开校园的预演。这时,张少宇只想说时光你慢点,可时光不会快也不会慢。大二大三这两年是大学生活中最美的两年,这两年没有了大一的陌生感,对大学产生了一种归属感。这两年他们收获了很多,许多方面得到了质的提升。随着一切的前行,张少宇看待事物的眼光和格局也发生了质的改变,就在这样的前行中来到了大三末尾。这一刻他忽然感觉,一切才刚刚开始却要结束了,或许是太过贪恋校园的时光吧。

尽管不愿去接受这离别,可这离别还是来了。他们开始忙着为大四的实习做准备,选报实习单位。他们带着青春期和大学特有的伤感,而这伤感成就了校园里最美的情和景,让人不禁落泪。张少宇和孙娜说了些去哪儿实习的问题,张少宇说要在同一个地方实习,这样会好点,本以为他们会选同一个地方实习,结果却出人意料,孙娜是当地人,她说家里事多需要她帮忙,她打算去当地一所学校实习。张少宇还想坚持,可当他看到孙娜与平时不一样的神情时便欲言又止了,因为孙娜这时候的眼神给张少宇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就这样,两个人去了不同的地方实习,或许张少宇自己也没意识到这实习对他的思维产生了多大影响。人生向来无常,离别总是不期而至,这离别是伤感的,有时候一转身就是天涯。出发、离别是为了更好的明天。张少宇他们做了一次简短的聚会,按照各自实习单位要求的时间出发了。早上看着镜子里穿着正装的自己,他觉得熟悉又陌生,陌生是因为要去面对全新的挑战和学习,熟悉是他又将独自去面对未知的环境。

带着校园特有的气息他去了车站,在车上他思绪万千,他对实习还是充满了期待。他想起了从家里第一次出发时的情景,想想这几年来的经历,不禁露出了一丝笑容,这笑容是欣慰,也是感叹。高铁的速度很快,到了实习单位后,张少宇先完成了报到,张少宇被安排去教七年级的语文课。对于这个任务张少宇很乐意去完成,因为这和他的专业基本相近。第一天走上工作岗位,心情会激动也会担心,张少宇知道从接受这个任务的那一刻起,他就对这个任务负有责任了。张少宇之所以选择去这个单位,也是因为这个单位所在的地区比较发达,他想更多地去接触一些现代化的事物。他现在很清楚他在这里的身份不是一个大学生了。在新的环境里锻炼自己,他身上又多了些许干练的气质。

因为是在实习期,在完成好工作的同时,张少宇还要尽可能地去学习和考虑其他一些东西,比如如何让自己的工作更加有效率,如何去处理好各种关系,等等,更要想想以后的路。这时候的想与在学校的想有了很大的不同,因为已经进入了工作岗位,有了实践经验和体验,他们的思维和眼光与之前相比会成熟一些,也更具有可操作性。关于以后这个问题,每个人都会去想去考虑,但随着人生进入不同的阶段,以及经历的增加,对这个问题他们都会有不同深度的想法。对于现在的他们来说,要尽可能地让自己的想法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当然有的人也会考虑去创业,可是没有相关资源和经验,再缺乏相关的眼光和定力,如果单凭着一腔热血无所畏惧地去创业,其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去创业不是不可以,或者不是不可能成功,创业是一条极其复杂却又艰难的路,需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和积累,更需要科学的眼光和思维,不是光励志就行了,有时候盲目的励志会给人一种误导。成功从来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不断地去经历、去探索、去失败,会经历许多困难,在曲折中螺旋式上升,最终才能达到目标。而对于这一切,有一个正确可行的方向是极其重要的。当张少宇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觉得那些成功者身上必然有他们的独到之处和成功的元素,绝非凭着一腔热血或者说成功励志学就能成功的。对于创业他也会偶尔幻想一下。

说到创业和经济,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创业和经济确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发展的速度是非常快的,这期间催生出许许多多的行业,这发展带动了大量的创业和就业,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随着发展的深入,一些问题也慢慢地突显出来。粗犷式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产能过剩问题,等等。经济结构中土地、劳动力等的优势也在逐渐下降,许多行业出现滞缓现象。出现问题往往就会想到解决问题的方式,而这个过程会伴随着许许多多的机遇和挑战。对于处在这个大环境下且正是大好年华的张少宇他们来说,他们赶上了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个大环境中,他们需要去寻找属于他们、也属于这个时代的全新的方式和行业,这寻找绝不会是容易和轻松的,这需要他们用科学的思维和眼光去寻找。希望和机会从来都是有的,更何况是在这个充满着现代化气息且欣欣向荣的时代中,路注定是艰难的,但走到了最后必然是辉煌的,历史早已无数次地证明了这一点。这条路需要他们去走,未来更需要他们去走,他们有他们的问题和优势,哪一代人又没有属于他们的问题呢,只是这路需要用优势去走。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希望也是这个时代的动力,他们这一代人的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多数人接受了新时代的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观念和意识很强。他们终有一天会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闪耀。

实习期间,张少宇每天都会和孙娜联系,通视频电话,随着时间的推移,俩人之间的问题也逐渐多了起来,虽然都是些小问题。视频电话里少不了吵吵闹闹,慢慢地,晚上有几次孙娜拒接张少宇的视频,张少宇也没多想什么,可一想起孙娜说过的关于过去的一些事情,张少宇又打算问下拒接视频电话的原因。可拒接的次数多了,他也不想再去问为什么了。张少宇回想起和孙娜之间的感情,自和她认识以来感觉孙娜有些事总是模模糊糊,而张少宇的内心深处也不知道对她是友情还是爱情。现在这种情况让张少宇再也不想说什么也不愿去做什么了。这段感情开始以来张少宇以一种责任的态度去爱,可这种态度随着孙娜的几次谎言而淡化了,或者说让张少宇却步了,他不想再去问原因。后来的事实证明,一颗模糊的心和一颗带有谎言的心之間的爱情是多么地脆弱。

任何阶段的时间都是公平的,不会快也不会慢,只是当人们正在经历着某些事情的时候感觉不同罢了,艰难的时候会觉得时间过得缓慢,欢乐的时候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可时间确实没有什么快与慢,永远是那样走着。实习期结束了,回到学校的他们再次得到了成长,经过将近一年的实习锻炼,他们身上多了些干练的气息。回到学校也就意味着离毕业不远了,他们将要结束他们的学生时代了,不久他们将走出校门。这将近一年的实习锻炼是他们大学生涯中的最后一年,事实证明这一年的锻炼是必要的,有成效的。

他们就要毕业了,这是一个离别的季节,这个季节是伤感的,这伤感是青春特有的,关于校园,关于爱情,关于青春的离别,这种离别孙少宇在心里排练过好多次,可依旧无法控制泪滴落下,这泪是在校园里最后的回忆。关于爱情,虽说张少宇的心对孙娜已经却步了,可告别的时候依旧感伤,这感伤是为自己,也是为那些校园里的浪漫,更为那逝去的情感。没有太多的言语,说了句珍重,毕竟曾经相爱过。之后张少宇一个人走在校园里,不知道为什么,想到一切的过往,张少宇脑海中又出现了那张同学录,他很清楚,再相逢的机会恐怕没有了,再回首却有恍惚不清的怅然涌在心头。参加完毕业典礼,他们离开了校园。

十四 离开,愿更好地飞翔

唯愿所有的离开都是为了更好地飞翔。接下来他们将面临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业,接下来去干什么或许他们每个人早有准备了,有的去参加公务员考试,有的人回老家发展,有的人去了人才市场……

几年后,张少宇和几个同龄人坐在一起讨论创业的问题,张少宇说品质绝对要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一个人说理念必须新颖,给人一种时尚和全新的感觉。又一个人说要特别重视科技的作用。还有人说要考虑到实际情况……几年过去了,他们已经二十七八岁了,青春似乎已经远去,可那激情和活力一直都在。几年前毕业以后,张少宇去了市人才市场应聘了一份工作。当时张少宇想的是尽可能去规模比较大的企业,以便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他需要弄明白的一些问题。几年中,张少宇从第一份工作开始换了好几次工作,他每做一份工作都会努力做好,去学习相关经验,思考各种问题。这期间他认识了一些和他差不多的人,用他的话来说叫做志同道合的朋友。几个人偶尔会聚在一起讨论些问题……他们反复实践和思考自己的构想,不知道经过多少次规划,他们认为基本条件已经具备了,便开始讨论如何开拓他们的事业了。或许他们会失败,或许会成功,但路从来都是走出来的,迷雾中需要勇者和智者,更何况迷雾正在散去。讨论终于结束了,走出房间,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期待和激动。张少宇很期待,看着因为同一个梦想而走到一起的朋友,他有种一切刚开始的感觉。

张少宇看着那个和他差不多的女生,虽说都二十七八了,可在张少宇心中她还是一个小女生,他在心里默默地说了句,这几年苦了你了。她的名字叫刘婷,是张少宇做第一份工作时认识的,张少宇见到她的第一眼觉得她很平凡,两个人慢慢熟悉之后,张少宇发现她身上有种特别的气质,也是很独立的人。因为两个人感觉有很多能谈得来的话题,很快成了挚友,后来无话不谈。直到有一天张少宇拿着一束花走到了她面前,说出了那三个字,又说你能接受这份爱吗?她说我等你这句话很久了,从那之后两个人走到了现在。

看着眼前这一切,这一瞬间,张少宇心中有着太多的感慨,不禁想起了以前的自己,想起了一路走来的很多事情。在这里,希望再次飞翔,他却没有太多的言语去表达,只是用沉稳的眼神看着远方。的确,有希望不容易,让希望成长和放大更不容易,有时候会走错路,有时候会迷惘,但希望还在路上,在一步步实现着。

一个人来到这世上总在成长着,有时候自己都发现不了自己的成长,瞬間回首才觉得走过了这么长的路,这一路上甚至来不及感慨。前方的路还要去走,奋斗路上从来没有简单,每一步都会有困难,但只有走过去才会发现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一切困难都会走过去的,每走这样的一步,人的心里都会加重一些东西,这是责任,是梦想,是微笑,是淡然……成长中,人们会把希望放大,把希望凝聚在一起,会形成一种向上的力量。

梦开始的地方,也是初心形成的地方,也是人生的根。长源村,那个张少宇出生的地方,那个曾经被贫穷包围着的地方,如今那里走出了贫穷,充满了活力。而让它走出贫穷和迷茫的正是这一代又一代人的希望。他们挺起脊梁,孕育着新的梦想和希望,是飞翔,是胜利。

路被希望照亮着,希望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