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究
2018-05-14宋领赟许春和刘义成
宋领赟 许春和 刘义成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明确其培养目标和培养过程要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要性。本文结合实际提出以学生为中心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方法实施策略,从而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优化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21 世纪中国已经进入了对个体创新创业能力高要求的时代,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一批高素质、勇于创新的人才。我国传统教育对学生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忽视甚至无视受教育者的个性特点,采取一种模式、一个标准、一种规格,扼制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提出了个性化教育这一概念。所谓个性化教育就是以尊重学生个体独特性和差异性为前提,以提供多样化教育资源和自主选择为手段,以提升个体的创新能力和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即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1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目标
1.1 培养积极进取的大学生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心态,反对压抑个性的传统教育,使学生由被动灌输变为主动学习,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适应社会,敢于面对挫折,着眼于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立志成长为对社会有用旳人才。
1.2 培养具有事业心和开创能力的大学生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的事业心和开拓能力,也就是具有企业家的素养,但并不是让所有的受教育者都能成为创业者,它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并渗透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而使学生有了成为开创性的创新创业人才的最大可能。因此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
2 个性化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关系
个性化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是直接针对当前传统教育的弊端提出的新型教育方式。个性化教育的内容应包含以下三方面:第一、促进个体主体意识的形成和确立;第二、培养独立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第三、发展个性潜能和实现自我价值。个性化教育这三方面的内容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首先,促进了学生形成和确立个体主体意识,这是创新创业的前提。形成个体主体意识能使大学生对创新创业产生积极主动的兴趣,主体意识的加强的同时也会会使创造意识随之强化,在清晰的自我认知下明确自己追求的理想,乐观而主动的发挥能动性与创造性;其次,通过培养大学生独立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使其三观健康,在高尚的道德修养和情操的影响下,人的思想观念更加积极向上,意志坚强而有责任感,这些正是创新创业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再次,发展个性潜能有助于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更多地发挥自身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自我价值,大学生创新创业就是为了自我价值的实现,个性特长往往是一个人激发潜能的最有效手段。
3 以学生为中心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方法实施策略
3.1 任课教师要改变的传统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形式改变了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课堂教学,逐步形成以学生自由参与为主、教师课堂正确引导为辅的新型课堂秩序。这一转变要求教师应具备更高的课堂组织管理能力。针对学生在课堂上表述内容冗长不清的情况,任课教师应该多采用启发式教学帮助其概况总结,提高课堂效率。针对部分学生讨论偏离主题,教师要及时纠正,让讨论话题回归到授课内容中。另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适合小班授课,一般班级人数不应超过50人,人数过多则会影响课堂的授课质量和教学秩序。在进行讨论式教学时,课堂小组讨论人数 3-7 人为宜,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我,详细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进行思维的碰撞与讨论。
3.2 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开放实验室,开设课程实验和创新性综合大实验,使学生对课堂讲授的内容加深理解,进一步培養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组织学生参加和专业相关的设计性竞赛,激发其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在比赛过程增长见识。
3.3 改革学生考核方式
考核标准的设立往往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密切的关系。课程的考核绝不应该仅仅取决于期末一次笔试,应该采取期末专业理论考试和平时课堂表现相结合的方式。期末专业理论考试应占 30%,平时课堂表现应占 70%。增大学生平时成绩所占比例,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在考核主体上,不再以教师考评为主体,而是采用学生互评、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考核方法上,应该提倡多样化。可以通过提交作品现场打分、实践记录等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在考核内容上,除了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在小组互动中的表现等方面。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当今社会的需求,是现代教育的落脚点,作为高校教师,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积极探寻有助于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创造力、创业能力的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授课的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创业型人才。
本文系绥化市社会科学科研课题,项目编号:SHSK2017025;绥化学院2017年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项目编号:JS20170068。
(作者单位:绥化学院电气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