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创新创业教学改革的反思与改进

2018-05-14张凤贾金平丁俊玲

知识文库 2018年8期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教师

张凤 贾金平 丁俊玲

创新创业教育不但是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还是促进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内在动力。随着如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教学水平,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对现阶段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深入反思,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2015年5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站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高度,确立了到 2020 年建立健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普及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明确了“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的基本原则,这为新形势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指明了方向,要求我们不断探索和完善,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学改革。

1 高校创新创业教学改革的反思

1.1 对创新创业教学的认识不清

尽管创新创业教学的开展和实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目前一些高校在创新创业教学方面还存在思路不清的现象,未能真正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创新创业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的大学生,个别高校片面地以为创新创业教育只针对于有创新意愿的大学生,导致缺乏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明确规划和课程体系建设,创新创业教学实施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有效地贯彻实施。

1.2 创新创业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很多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还不够成熟,缺乏健全完善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具体表现在课程设置不科学、相关教材匮乏以及实践教学不足等等,严重制约着创新创业教学的开展效果。以创新创业教材为例,教材种类多而杂,部分高校在选用教材上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因此很可能存在不规范的现象,造成创新创业教学缺乏系统性,而且很多教材也仅局限于创新创业的理论教学层面,缺乏对相关案例的深入剖析与实践教学指导。此外,仍有部分高校仍沿用传统的教学讲座等形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未能将创新创业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1.3 创新创业教学实踐平台建设不完善。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对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大学生不但要有灵活的创新意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实践能力,而这仅仅依靠课堂的案例教学引导是难以实现的,必须依靠完善的实践教学平台为依托。现阶段部分高校虽然建立了校内、校外大学生创业基地等,但是由于场地、设备以及资金有限等因素的影响,难以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开展提供完善的平台。因此,高校还应该投入更大的精力与资金加强实践平台建设。

1.4 创新创业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创新创业教学融合了前沿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要求相关教师不但要具备深厚的理论素养,还要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并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根据现阶段的创新创业教学情况来看,师资队伍主要是由辅导员、思政教师以及就业指导教师组成,在创新创业教学方面能力不足,仅局限于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缺乏对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成为影响创新创业教学水平提升的一个限制因素。

2 高校创新创业教学改革的改进对策

2.1 变革高校创新创业教学理念

第一,要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使命感将创新意识、创业精神贯穿于日常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第二,要打造开创创新型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的文化氛围对高校教育工作和学生的专业学习、社会实践都会发生潜移默化的价值观引导作用。因此,要让创新创业理念在高校教育领域中真正深入人心,就必须营造出宽松、开放、创新、宽容的校园文化。

2.2 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

首先,优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中应变革教学管理,同时鼓励创新创业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和课程,优化教学模式,增设丰富多样的实践性选修课,不断增加大学生实践在教学中的比重。依托于高校内的学生社团组织,将创新创业教育深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之中,通过创业创新研讨会、辩论会、竞赛等多种形式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其次,要创新创新创业教学效果评估体系。优化完善教师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实践表现过程中的监督、反馈机制,以阶段性的实践报告和成果展示替代终结性的学期末评估,增强实践性选修课在学分分配系统中的比重,逐步构建起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2.3 打造完善的创新创业教学实践平台

创新创业教学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同时也需要实践的磨炼,因此还要不断加快实践平台建设。首先,应建立三级联动的创新创业平台,将学生、学院、学校有效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依次递进的创业模式。其次,可以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校内创新创业论坛、创新创业教育社团等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热情与能力。最后,可以通过加强与企业、研究机构的合作,构建产学研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的基地提供便利。

2.4 加强创新创业教学的师资力量建设

高校要通过多种途径提升高校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针对高校创新创业教师社会实践经验不足,能力不强的短板,高校应从自身教学管理实际出发,结合教师个体的综合素质,为创新创业教师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同时在教学工作量、教育工作考核、职称评定等方面予以一定的倾斜,鼓励其能够抽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积累社会实践经验,提升社会实践能力,为更好地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指导大学生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创新创业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与反思,优化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建设,促进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形成积极向上的创新创业教学氛围。

注:辽宁省民办教育学会2017年度教育科研立项课题《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研究》(LMJK2017069)。

(作者单位:大连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大学生教育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