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少年发展指标监测 助力新时代青年事务治理能力提升
2018-05-14蒋一贝刘琪
蒋一贝 刘琪
青少年发展指标监测,是以一系列与青少年发展密切相关的指标数据为依托,全面、动态把握青少年发展的总体状况,准确反映青少年问题,科学预测趋势,为党政有关青少年事务的决策提供客观、及时的依据。
2017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同时布局推进国家层面的青年工作跨部门协调机制建设和青少年发展指标监测工作。新时代,党政以全新的方式展现了其对青年事务的重视和作为,其中,指标监测是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
上海从“十一五”时期开始,编制了一套与青少年发展规划相配套的指标体系,并在“十一五”期末、“十二五”中期、“十二五”期末先后实施了三轮监测,从“人口与基础信息”“公民素养”“身心健康”“教育学习”“就业创业”“参与融合”“维权与犯罪预防”等多个维度,用客观的数据动态监测优先领域青少年发展,并根据监测情况及时调整政策举措,从而使青年事务的决策和管理过程从传统的经验和直觉驱动渐趋转向数据驱动,在提高青年事务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方面展现了独特的优势。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提出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对各个领域工作提出了新的需求。信息时代深刻改变了社会治理的技术基础,也倒逼青年事务管理理念和方式的转型和调整;日新月异的青少年新问题、新特征和新变化也给青年事务管理带来全新的挑战。它要求青年事务的决策更加快速准确,青年社会问题的发现更加及时,青年重大趋势的预警和研判更加充分,部门协同共享更加到位,青少年服务更加精准,各方良性互动更加积极。指标监测能够为青年工作适应现代治理的这一新要求提供载体和技术支撑,比如,上海市针对“十二五”中期监测反映出的职业青年心理健康、青年就业观念、婚姻家庭等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推动相关职能部门深入开展了10项重点课题研究,并有针对性生产了一批服务青少年发展的实事项目。这本身就是一个数据驱动决策的过程,同时也为吸引各方共同关注青年问题、关心青年发展、促进青少年工作资源的整合提供了新的手段。
经过多年的持续推动,上海在青少年发展指标数据方面已经形成初步的积淀。但一方面,由于青少年數据的碎片化和分散性,现有数据采集的渠道和来源还不够畅通、高效和广泛,导致指标数据的充分性和代表性不够。政府部门统计序列中往往没有专门的青少年年龄段设置,加之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有限,大量数据需要通过抽样调查方式获取,而由于受调查成本和过程控制等限制,数据质量难以保证。另一方面,目前对于青少年指标数据的研发和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尚缺乏深入的后续研究和对策动议的制度化安排。而且,随着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的发展与运用对青少年发展指标监测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如果说上个世纪最宝贵的资源是石油,那么信息时代最宝贵的资源是数据。推进以数据为核心的指标监测工作的科学化,需要尽快打破部门壁垒,推动部门之间、部门内部的数据整合和信息共享;也需要加快与互联网时代的融合,与社会、市场、专业人士充分合作,研究并应用大数据技术,探索更多的数据渠道、数据来源、数据分析手段等;更要强化指标监测在驱动决策、服务发展方面的作用,通过监测数据成功定位问题,聚合各方深入研究分析问题,根据结果优化配置青少年工作资源,再通过数据监测评估反馈和动态调整,从“数据”到“决策”到“实施”再到“反馈”,真正打造工作“闭环”,让监测真正成为推动青年事务管理模式创新和治理能力提升的有力工具。
(蒋一贝系上海市青少年服务保护办服务处处长;刘琪系上海市青少年服务保护办主任科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