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听语能力的培养

2018-05-14魏澄

知识文库 2018年8期
关键词:言语语感语音

魏澄

听人言语是人类生活的需要,人们交流思想感情,获取知识信息,从事各种活动,处处都要借助于它,因而也是学生的语文能力构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今,高效率化、高信息化的现代社会对人们的听语活动和听语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研究探讨怎样提高学生的听语能力,也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结合平时教育教学实践和思考,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激发兴趣,明确动机

小学生往往对身边的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对一切他们不曾经历过的事情有着极大的兴趣。如果我们所说的语言意在让学生乐听的话,就要注意到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的趣味性。趣味性越强,学生听语的兴趣就越高,听语的效果也就越好。小学生为什么都爱听故事呢?因为故事一般都是非常有趣的,这就是明例。因此,为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语言信息,培养他们的语感,我常常给他们讲故事,或者让他们自己去收集故事,讲给别人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听和说的能力。

一个人的行动,除了因为兴趣引发之外,还可以由一定的动机引起。动机这种内部动力与听语积极性及效果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一般说来,有了明确的听语动机,听语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就能主动地听人言语。相反,缺乏听语的意向或愿望,听语的态度常是敷衍了事,甚至终止听语活动。如果能使学生具有强烈而自觉的听语动机,那么他们在听语过程中就会受言语情境的感染呈现出专注、激励的状态,从中获得快感,始终表现出追求的、自主的学习状态,获得最佳的听语效果。因此,我在给学生上课前,常常给他们规定任务,确定目标,激励他们走向成功的彼岸。这样,学生能对老师的讲课有了较强的情感趋向,从而产生一种比较深刻的“内驱力”,听课便专注认真,勤于思考,情绪稳定而持久,获得良好的听课效果。

2 辨识语音,获得技能

在听语过程中,有无精细的辨音力,是会听、善听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当人们听话时,总是先听清对方的语音,才能理解话语的意思。因此,听话人能否通过说话人发出的语音识记其语义内容,往往能反映出听话人的听语素养。现代汉语中有几百个音节,其四声加上轻声、儿化等变化,组成不同的音调,就出现了不同意义、内容的字而運用相同或相近的语音形式的现象。而且,在方言中,对z、c、s和zh、ch、sh,n和l,f和h的发音分不清,方言声调和普通话声调有许多差别,更增加了辨识语音的难度。准确地辨识相同或相近的语音,这是听语活动中需具备的最起码的能力。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听语能力,必先提高学生的语音辨识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抓双基训练时务必注重语音的训练,多让学生进行读谁语音,听辨语音的练习。

3 积累词汇,培养语感

语感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具体语言环境的感知,来准确理解话语的一种能力。语感的强弱对言语的感知和理解具有重要影响。它包括能否凭借言语经验领会言语的意思,领悟其中词、句的动态语义,从而准确理解话语。积累一定的词汇量对提高学生语感是很重要的。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语言中所有词和语的总汇。学生如果对现代汉语中的词汇有所积累,尤其对口头语言中的惯用词汇和新潮词汇熟悉的程度越高,掌握的数量越多,听力就越广阔,辨听力就越强。现在的新版教材非常重视学生的词语积累,除了精选每篇阅读课文之外,在每册教科书的练习中,大都编排了一定的成语或诗歌。同时,课外读物越来越多样化,这也为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提供了更多的资源。所以,教师应积极利用教材及一切可能用到的课外读物,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和词汇量,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听语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感知、理解的过程,也是培养语感的开始。因此,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读的策略,同时重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眼看、耳听、脑想、嘴说、手动,采用多种形式,进而揣摩、体味语言,来发展展学生的语感。语感强了,听语的技能也就随之提高。

4 训练思维,善于听语

听人言语,不仅要明确对方说了什么,怎么说的,还要能够明辨他为什么说和为什么这样说,善于通过语言形式和内容,进行想象、联想、思考,或判断出说话人的身份、职业和品行,或发现对方言语中的问题,或体味其内含的道理与意义,或了解说话人的立场与用意,听懂委婉、含蓄的谈话、隐语和反语,揣摩出说话人的“话中之话”和言外之意。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训练。我通常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4.1求同和求异思维训练。训练学生把各种事物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找同中之异,异中之同。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实践说明,比较有助于提高思维的变通性,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思辨能力和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4.2想象和联想思维训练。想象和联想都是智力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听语能力的一个途径,因为想像和联想不是记忆的如实再现,而是根据事物的互相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听语时,运用想象和联想,能够更好地捕捉、理解语言的内容和意义。我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内容,通过续编故事、给课文的内容空白添枝加叶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思维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3方向性思维训练,即思维的侧向性、逆向性及发散性训练。“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说明同一种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课堂教学中,我总是针对某一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进行发散性思考和理解,以另辟蹊径,求取新解,并肯定学生提出的多种解答思路,而不拘泥于一个标准的答案。

进行多种思维的训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学生的听语能力也得到了大大的发展。

总之,每个人都是从学习言语开始,便在不断的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听人语言,如果在小学阶段,教师就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听语训练,就能使学生通过实践,逐步形成正确的、良好的语感,获得更多的语言经验,增强听语能力。

(作者单位:南师附中江宁分校小学部)

猜你喜欢

言语语感语音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微信语音恐惧症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魔力语音
Magic Phonetics魔力语音
“反”教语文 破解文本言语形式
对方正在输入……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