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之死》教学设计
2018-05-14邬林珍
邬林珍
教學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欣赏与评价人物形象,把握散文与诗歌塑造人物形象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分析人物语言、动作描写,感知人物性格特点,概括人物形象。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把握散文与诗歌塑造人物形象的区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项羽的悲情英雄形象,评价其性格特点与命运。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分析鉴赏
教学难点:评价人物,得出启示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法:讲授法、导学法
学法:自主思考与分组合作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项羽短暂而辉煌一生的回顾。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文中项羽活动的主要地点有哪些?
垓下 东城 乌江
2.请同学用四字短语概括这些地点发生的主要事件?
垓下之围 被困东城 东城溃围 乌江自刎
3.所以根据主要事件的地点不同,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垓下之围 东城快战 乌江自刎
三、鉴赏课文
1.学生诵读第1段
A.垓下之围这部分中包含了哪几个连续性事件?
四面楚歌 和 慷慨悲歌
B.四面楚歌是张良和陈平有意设计的,它的目的时让汉军夜晚唱楚地的歌谣,以瓦解楚军的士气,有没有收到预定的效果?
有,项羽听到楚歌后,“大惊”,在感叹楚人何其多的时候,他已经预感到败亡的结局。于是项羽在帐中饮酒,慷慨悲歌。
C.听到四面楚歌,项羽“大惊”之后,做了哪些动作,请大家找出这几个动词
惊 起 饮 歌 泣
D. 这5个动词中,此时最能表现项羽复杂心境的动词是哪一个?为什么?
“泣”,极其传神地表现了项羽内心难言的情感,男儿有泪不轻弹,更何况是西楚霸王。男儿中的男儿。崛起吴中,有拔山扛鼎之勇,巨鹿之战破釜沉舟以少胜多,征战八年,未尝一败的西楚霸王,此时心情是何等复杂。“泣数行下”这是司马迁笔下霸王唯一一次落泪,渲染出英雄末路的悲凉。
E. 看到楚军的灵魂人物,主帅项羽潸然泪下,忠心跟随他南征北战的左右侍从们也哭了,“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这里的“莫能”是不是“不敢”的意思,写随从的哭,有什么作用?
莫能,此处是不能,不忍心的意思,随从将士同情项羽,不忍心看他哭泣,衬托出一个英雄末路的悲惨处境。
F..慷慨悲歌充满了什么样的情绪?表现了项羽什么样的性感?
悲凉和无奈的情绪。多情善感。
2.全班齐读第2段
A.这一段包含了几个情节片段?
阴陵失道 被困东城
B.项羽从垓下突围成功后,怎么又会被困东城?
项羽垓下突围成功后,一路逃亡,度过了淮水,在阴陵被农夫欺骗,误入沼泽中,结果被汉军追上,项羽只好带兵逃到东城县。
C.农夫为什么要欺骗他?从中说明了什么?
农夫把项羽引向绝路,看似偶然,其实必然。这是他过去残暴,丧失人心的结果。农夫欺骗成功,也和项羽的性格有关。他从不习惯骗人,也从来不相信别人敢欺骗他,性格直率、粗犷、轻信。轻信让他再一次陷入困境。
D.项羽被陷东城后,自知不能逃脱,会必死无疑,面对死亡,项羽没有退缩愿意拼死决战,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明知必死,项羽没有退缩,愿意拼死决战,这反映了他勇武豪爽的大丈夫气概。
E.项羽愿意与汉军拼死决战,其目的是什么?这又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并不是为了战争的结果,紧紧是想再次证明自己的作战本领,充分展现他的勇猛无敌,保住一世英名。就像一次落幕前的演出,要以完美作为结束。
F.这里能不能将“愿为诸君快战”改为“愿为诸君“决战”?请说明理由。
不能,“快战”是痛快地战斗,而“决战”是双方一决胜负的大战,带有鱼死网破的味道,项羽的痛快和满足将荡然无存。
G从快战上可以看出,项羽对自己的“勇猛无敌”也很满足,就这样一个勇猛无敌的霸王,却处处被追杀?项羽自己是怎么认为的?他有没有客观反省自己用兵的过失?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没有客观地分析用兵的过失,而是一味地归咎于天命,表现了羽极端的自负。
展现他刚愎自用、缺少自我反省精神的弱点,“他一再强调“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这是在狡辩,认输而不服气,无法面对楚军即将覆灭的现状。
3.男生诵读第3段
A这一段一共写了哪几次行动?请同学们在原文中勾画出来。
第一次: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靡”“遂斩汉一将”——渲染了项羽势不可挡那个点气势。特别是“遂”写出了项羽斩将轻而易举。
第二次:项羽自己没有动手,而是用眼神和声音就吓退了敌兵。——通过对比,项羽摄人魂魄的虎虎生威跃然纸上。夸张,一个“叱“字就突出了项羽的威猛。
第三次:项羽斩一汉都尉杀数十百人,而楚军损失了两名骑兵——通过对比,渲染了项羽骁勇善战,所向无敌,豪气干云。
B.三次行动,刻画了项羽怎样的形象。
二十八骑对战数千追兵,在如此情况下,项羽每次战斗都能给敌军有效的打击,没有丝毫兵败的绝望,确实骁勇善战,难怪他充满自信地问部下战果如何。这一询问又再次表现了极端的自负。
本段正面描写展现了项羽神勇过人、一往无前的英雄形象,同时表现了他的自负。
4.分角色诵读第4段
A.乌江自刎这段包含了几个场面?
拒渡 赐马 赠头
B.项羽本想东渡乌江,但他真正来到乌江岸边,看到停船等待的乌江亭长,他又否定了自己的决定。“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这里的“笑”有何深意?
那在垓下之围中曾“泣数行下”的血性汉子,临死反而笑了,这笑不是勉强的笑,也不是苦笑,而是壮士蔑视死亡,镇定安详的笑,显示了临大难而不苟且的圣者之勇——知耻近乎勇,即知耻重义。项羽一番发自肺腑的话语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知耻重义
C.赠马亭长又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心地仁善
D.故人追之,想杀项羽邀功领赏,而项羽却慷慨赐头,这一对比又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视死如归的豪侠性格
四、课文总结
文章运用哪些表现手法刻画了项羽多情善感、勇猛自负、知耻重义的性格特征?
动作、语言、对比,神态,正面描写,烘托……
五、布置作业
请以“我心目中的项羽”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