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时期毛泽东文化观的主要特点

2018-05-14穆怀孜

知识文库 2018年8期
关键词:文化观延安时期

任何科学思想的诞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思想渊源,都是对已有优秀文化思想的传承和再创新。作为毛泽东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有气独特特点。

1 民族性

延安时期毛泽东文化观烙着深深的民族印记。毛泽东认为,在取得革命的胜利之前,我们要创建的新文化就是要以反帝、反封建、反官僚为任务,以追求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自由为目标的民族文化。在革命和建设的不同阶段,新文化的建设目标也要相应做出调整。在延安时期,这种新的文化主要是为推翻三座大山,取得革命的胜利,让人民群众翻身做主人服务的,它是服务于整个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发展的。

毛泽东很好地运用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在农民运动时期,毛泽东认识到,农民蕴藏着巨大的力量,要想取得革命的胜利,激发起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至关重要,因此对农民所采用的方式和所用的语言形式必须是农民听得懂的,乐于接受的。我們不得不承认,农民思想和文化习俗中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农民本身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我们必须找到一个农民愿意接受的文化形式,这样他们也比较容易接受新的观点和理念,我们的革命才有可能取得胜利。如毛泽东曾经将“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改为“打倒洋财主”,这样的口号更容易被农民理解,更贴近他们的生活,更容易调动广大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延安时期毛泽东文化观也离不开中华民族当时的实际情况。民族生活的情况丰富且复杂,这就是毛泽东所倡导的知识分子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相结合,只有深入实践中去,才知道实践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理论知识,只有深入广大人民群众中去,才真正了解群众所关心的事情,这样的文化才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才有旺盛的生命力。

2 科学性

延安时期毛泽东文化观不是个别的、特殊的观点,而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科学体系。其科学性体现在不是纯理论化,而是理论实践化;不是适用于一小部分人,而是服务于广大群众;不是封闭的、静止的、片面的,而是开放的、发展的、全面的重视知识分子的教育和培养上。毛泽东的伟大之处在于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应运到生产实践中,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道路。马克思主义文化也是一种外来文化,但它的无产阶级性质决定了其文化的先进性。毛泽东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文化的先进性、科学性,用于指导中国具体的实践,并在实际运用中,总结出了以“实事求是”为精髓的唯物主义路线。延安时期毛泽东文化观的科学性体现在反对一切封建迷信,尊重科学,相信科学。延安时期毛泽东文化观重在宣传科学,力图提高人民的科学水平和科学素养。这是一种反对封建、守旧、愚昧、无知,拥护科学、真理、知识,真正的将科学文化普及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使人民群众养成尊重科学、相信科学的良好生活习惯。延安时期毛泽东文化观的科学性还体现在对知识分子的重视和培养上,虽然延安时期正值战乱,但毛泽东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知识和文化的培养,毛泽东深刻地认识到国家不能没有文化,没有人才。毛泽东不仅重视教育,重视对知识分子的培养,还鼓励知识分子参加生产劳动,与广大劳动人民打成一片,寓教于劳、学劳结合,达到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的完美结合。正是在毛泽东正确文化观的引领下,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向更高、更优、更精的方向发展。

3 大众性

延安时期毛泽东文化观体现了大众性,尤其以文艺观的内容为代表。毛泽东认为文艺要来源于人民群众,最终还要回到人民群众中去,人民群众是文艺大众化的指向对象,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毛泽东所期望的文艺,就是要深入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劳动状况、心理需求、精神状态,满足广大劳动人民对知识的追求,对更好生活的需求,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在毛泽东看来,就是文艺工作者和工农兵的思想感情要融合在一起。在毛泽东看来文艺工作服务的对象不是一小部分群体,而是广大人民群众,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要想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必须深入人民群众当中去,挖掘广大群众里的优秀资源,创作出人民拍手叫好的作品才是真的好作品。延安时期毛泽东文化观的大众性还体现在对教育的普及上。毛泽东清楚地认识到当时我国人民群众整体知识水平低,需要大力普及基础教育。所以,毛泽东提倡小孩要入学接受教育,大人也要积极参加社会教育;男性接受教育,女性也要接受教育,真正实现教育普及的大众化。

4 实践性

延安时期毛泽东文化观是一个完整的、比较成熟的文化理论体系,它不是外在空想产生的,而是在斗争的实践中形成的。在文艺观上毛泽东提出要为革命和大众服务,这是经过实践证明的,当时正处在革命战争时期,一切活动都要以革命为中心,只有我们取得革命的胜利才有自由、独立和民主,同时当时的社会各阶级比重中,农民占绝大多数,只有依靠最广大的劳动人民,我们的革命才有可能取得胜利;在教育方面,毛泽东要求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也是同样的道理;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上,毛泽东主张批判与继承,文化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一切的历史事实证明,毛泽东文化观是正确的、科学的,它来源于实践,又回到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升华,是真正的将实践性落到了实处。实事求是延安时期毛泽东文化观贯穿的一条红线,是对其实践性的最好体现。“批判与继承并重”体现了实践性,以实践的需要来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吸取外来文化的精华,给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动力。毛泽东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尺度。告诉我们文艺工作不应从定义出发,应该从客观实际出发,经得起实践考验的理论才能称得上是真理,才能指导未来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作者简介:穆怀孜(1987.12-),女,河北承德人,助教,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作者单位:承德医学院)

猜你喜欢

文化观延安时期
延安的故事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开心一刻
一战时期蛰豪战(10)
《延安文学》2017年总目录
大学生培育正确的文化观
试论习近平的中国传统文化观
马克思文化观的多维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