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国家网络文化安全的青年认同倾向研究

2018-05-14胡红

知识文库 2018年8期
关键词:国家文化

胡红

隨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赋予了国家文化以新的内涵,网络的无所不在已使网络文化安全成为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未来支柱的青年更是伴着网络的迅猛崛起而成长起来的,他们即是网络文化发展的见证者,又是网络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参与者;既深受网络文化的影响又影响着网络文化的发展。我们需要不断完善网络文化安全监测和治理,加强网络伦理构建和网络舆论引导,提高网络主体的个人素养和判断力营造一个自信、丰满和洋溢热情,传播正能量的网络文化氛围,确保国家文化安全。

1 网络文化与网络文化安全

1.1 网络文化

基于对电子信息化经济社会生活基础上形成的网络文化,是人们在网络时代对于现代社会发展状态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知、心理、价值的基本反映,体现着“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交融关系。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和空间的虚拟性等特点。相比较现实和传统的文化,网络文化更多了份轻松和诙谐。网络文化既有优秀的合乎社会发展规律的成分,又有如网络暴力和网络伦理缺乏等腐朽落后的文化。

1.2 网络文化安全及其重要性

网络文化安全是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范畴,是安全在网络文化领域的具体反映。具有高度无序化、难控制、“无政府”、“自由化”的特点,

截止2016年6月,我国已经拥有7.10亿网民,这个庞大的用网基数已经加速了网络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的那样:互联网时代已经成为我们与世界同步发展的一个新的历史机遇,“我们决不能同这样的历史机遇失之交臂。”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是我们对中华民族的责任,是对前人的责任,也是对后人的责任。古人说:“随时以举事,因资而立功,用万物之能而获利其上。”“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2 青年网络文化认同现状

青年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不稳定期甚至是多变期,使其对网络文化的认同呈现出一系列特点:

2.1 基于青年身份的认同现状

青年处世不深,对事物的判断缺乏理性思考,对于网络的碎片化信息缺乏有效的整合,容易忽略了网络的显微镜、放大镜作用,甚至让自己扮演了哈哈镜的角色,使网络负面信息无限放大,随意传播。同时扮演着虚拟人和现实人两种角色,而且通常这两种角色具有不一致性。现实中由于各种因素如环境、出身等影响无法实现的角色定位或目标,极有可能成为虚拟社会中的原型。除此以外,本着“网络中说话或表态不用负责任”的态度大肆标榜自己。比如:许多人在评论突发事件时激励标榜自己的爱国,大喊特喊各种口号,以使其似乎成为一种浪潮,但在现实中未必会那么去做。因此对于网络中的那种浮夸的“正义”之风也是应持有保留的态度客观辩证地看待。

2.2 对主流文化安全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在技术上和发达国家所存在的差距,我们的起步较晚。而在网络空间中表现出的受制于“人”,特表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在技术上的优势大肆宣传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从而对我国的网络文化形成渗透性、变异性,甚至是侵害性威胁,形成对青年思想的冲击,削弱了其对主流文化的认同。

3 提升青年正向认同的措施建议

3.1 国家层面

3.1.1 提高国家网络文化安全意识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因此树立和提高国家文化安全意识对全面提升国家文化安全至关重要。形成高度的国家文化安全意识,把国家文化安全作为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牢固树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独立性、先进性和权威性。

3.1.2 建立国家网络文化安全预警机制

搭建国家文化安全的预警信息平台,综合运用多种文化安全管理手段,甄别对我国文化产业及意识形态可能构成威胁的一切可能性不良信息,进行预警式反应,及时采取合理安全保护措施,避免我国国家文化安全受到冲击和颠覆,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并将预警机制纳入常态化、法制化轨道,进一步落实全面依法治国。

3.1.3 完善国家网络文化安全管理体系

设立国家文化安全常设管理机构,负责对国家文化安全的专门化、专业化管理。常设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对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安全状态进行监测,负责对文化运行状态及运行规律的风险评估和管理,甄别不良信息,并在此基础上作出预期性警示评价,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对策。国家文化安全的常设管理机构应该拥有同国家其他安全部门同等的地位,以保证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地位。

3.2 社会层面

3.2.1 加强社会舆论引导

社会应全方位、立体式、互动性引导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邮坚定信心,树立文化自信,真正让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选择合理有效的宣传机制和方法,运用柔性机制,通过各种媒体、窗口构建良好的社会舆论生态环境,结合群众自身的家风建设,使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才会“外化于行”。

3.2.2 加强网络伦理安全体系建设

网络伦理是指人们在网络空间中应该遵守的行为道德准则和规范。网络伦理失范出现了个人自由主义盛行,道德规范运行机制失灵和网络不道德行为蔓延。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根据平等与互惠、自由与责任、知情与无害原则,积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伦理规范体系,以网络鲁尼来引领、约束、规范人们的网络行为,积极营造网络安全新秩序。

(3)加强网络核心技术提升

网络骇客与网络病毒等对我国网络文化安全产生了巨大的破坏性影响, 造成了网络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经济财产的巨大损失, 有时甚至会产生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大力发展我国的网络信息技术, 尤其是网络信息核心技术已经成为维护我国网络文化安全的必然要求, 加强我国对网络信息技术的自主研发力度,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来推动我国网络文化建设。

总之,技术是基础,制度是保障,网络伦理是网络文化安全的保证。

3.3 青年个人层面

我国网络文化创造、传播和消费的主体是广大网民。网民的道德素质高低事关我国网络文化建设的成败,对维护我国网络文化安全意义十分巨大,当前我国网络文化面临的许多安全性威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部分网民的道德素质低下所造成的,比如网络骇客问题、网络病毒传播问题、不良信息充斥网络等问题。

建构青少年的文化心理,坚守文化认同。今天的中国已经摆脱了被西方列强用枪炮对我们进行殖民的危机,但我们眼下还要解决西方国家用媒体和网络对我们进行精神殖民这一危机。如果全中国人团结一致,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本分,就凭着这发展的势头,复兴中华,圆中国梦,可计日而待,西方对我们的精神殖民企图也必然会破产。

本文系西安培华学院2017年度校级课题:当代国家网络文化安全的青年认同倾向研究,项目编号:PHKT17026。

(作者单位:西安培华学院)

猜你喜欢

国家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返璞归真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