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杆菌病的综合防控技术
2018-05-14刘照山李琳
刘照山 李琳
摘 要 布氏桿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人畜共患的一种传染病,它主要侵害生殖系统,导致母畜发生流产和不孕,公畜发生睾丸炎。本病分布很广,可严重损害人畜健康。应采取以免为主,检杀并举,辅以考核验收、监测等综合措施进行防控。
关键词 布氏杆菌;人蓄共患;传染源;诊疗;防制
1 什么是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细菌性传染病,病原为布鲁氏菌属的细菌,呈短杆菌或球杆菌,无鞭毛及芽胞,大多数情况下不形成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该病流行范围甚广,几乎遍及世界各地,凡有牲畜的地区都有本病流行,我国将其列为乙类畜禽传染病之首。
2 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已知的易感动物有60余种(包括家畜、家禽、野生动物、驯化动物)。常见的主要有牛、羊、猪、马属动物、犬、鹿、骆驼、兔、鸡、鸭、鹅、鸽、豚鼠、小白鼠等。
传染源:主要有病畜、带菌畜。就各自在流行病学中的地位而言,羊(山羊和绵羊)、牛、猪最为重要。既是动物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也是人类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其它动物居于次要地位。因菌种不同,动物的易感性也有差异。
传播途径:含有布氏杆菌的胎盘和流产羔、病畜乳、肉、内脏、皮毛、水、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土壤、尘埃等各种污染物,经消化道、皮肤粘膜、生殖道、呼吸道。
流行特点: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产仔季节多发,山羊较绵羊易感,母羊较公羊易感,成年畜较幼年畜和老年畜易感。病畜流产胎儿、胎衣、阴道分泌物及污染物处理不当,检疫不严,病畜调运、贸易、配种、防检措施不落实容易引起发病。旱涝灾害、暴风大雪、寒流侵袭、水草不足等使畜体抵抗力下降,易导致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3 症状
潜伏期长短不一,短者两周,长者可达半年。牛、羊、猪布氏杆菌病症状基本相似,多数为隐性感染,症状不明显,部分病畜表现:怀孕母畜流产,流产可发生于怀孕的任何时期,而以怀孕后期多见,牛多发生在怀孕后5-7个月,流产率可达31.2%,羊多发生在怀孕后3-4个月,绵羊流产率可达57.5%-60%,猪多发生在怀孕后30-50天或80-110天,流产率高达50%-80%。流产前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流产胎儿多为死胎,或许产出弱胎,于出生后1-2天死亡,公畜发生睾丸炎、副睾炎。病畜还可发生乳房炎、关节炎、腱鞘炎、骨膜炎等。
4 诊断
依据:流行病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进行确诊。实验室检查阳性判定标准为病原分离,检出布氏菌;具备下列一项条件,即可判为病畜:分离出布氏菌,并有流行病学史和临床症状者。对于种畜、奶牛等价值较高的家畜,具备下列条件之一,方可判为病畜。试管凝集试验阳性,同时伴有临床症状;试管凝集试验阳性,环境周围有布病疫源或病史,间隔半个月后,重做试管凝集试验,血清抗体呈上升趋势且超过一个血清滴度者;试管凝集试验阳性,间隔一个月后,再做补体结合试验阳性者。
5 防制原则
以免为主,检杀并举,辅以考核验收、监测等综合措施。
免疫:在查明布病疫情,流行菌型和宿主动物之后,选择相应菌苗对畜群免疫接种。一般采用程序免疫技术,第一年作基础免疫,第二年加强免疫,第三年巩固免疫(免疫密度越高,效果越好),停免1-3年(或每年对未成年幼畜继续免疫),在此基础上,进行检疫,淘汰病畜,净化畜群。检疫: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及时检出病畜,查清疫情和范围,另一方面是为了杜绝传染源的转移,保护清净区的安全。因此,它既是消灭传染源的措施之一,又是评价防治效果的重要方法。消灭传染源:所有布病病畜,包括血清学或皮内变态反应阳性,但无临床症状的家畜就地隔离,集中屠宰,按规定处理。环境消毒:家畜的流产胎儿、胎盘、胎衣或死胎,不能随意丢弃,应深埋在0.5m以下或烧毁,流产物污染的场地用10-20%的石灰乳或10-20%的漂白粉乳浸透垫草和地面,6小时后挖去10-20cm厚的地面,然后浇上10%的石灰乳或10%的漂白粉乳,再盖上净土。皮毛经碱水处理后,用4%福尔马林浸渍加温60℃即可杀菌。家畜的粪便在离开水源的地方集中堆放,泥封,经生物发酵后,杀死布氏菌。此外,采用人工授精,避免粘膜感染。
6 怎样控制和预防布病
我们国家对布病防治(制)原则是,因地制宜,分类管理,采取以检疫、淘汰疫畜和免疫健畜为主的综合措施。坚决淘汰疫畜或阳性畜,将应淘汰畜集中一处由专人屠宰(加强个人防护),皮毛经适当处理可以制革或纺线等;其肉经煮沸或腌制也可出售、食用;屠宰场地要严格消毒,其内脏经高压、充分煮沸处理,也可食用。预防接种:预防接种又称为特异性预防。这个措施既是预防措施,又是控制疫情蔓延的措施。免疫家畜既可保护牲畜不受布氏菌感染,也间接地保护了人群。在综合性措施中还包括宣传教育群众,牲畜检疫(海关、各类牲畜市场、牲畜出入运输、屠宰前等)、加强个人防护、食品卫生监督、皮毛消毒、饮用奶的巴氏消毒、疫区消毒、畜围消毒、流产物的消毒处理等。控制和预防布病需要多部门的合作,尤其是兽医部门与卫生部门的相互配合、互通信息、协调一致、统一措施,方能有效地控制和预防人畜布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