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农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路径研究

2018-05-14黄祖辉霍学喜

中国西部 2018年1期
关键词:西部一带一路农业

黄祖辉 霍学喜

[摘要]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是西部地区继西部大开发后的又一重大机遇,即西部大开放的机遇,抓住这一机遇,西部地区完全有可能实现转型与跨越式发展。本文在阐述西部农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认为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架构下,西部农业必须确立开放引领、创新驱动、绿色主导、合作共赢的发展思路,形成西部大改革、大开发与大开放相协同的新格局和“开放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合作发展”的西部农业发展新格局。即要形成政策开放、市场开放、区域开放的西部农业开放发展格局;改革创新、科技创新、集成创新的西部农业创新发展格局;高效生态、特色鲜明、功能多样的西部农业绿色发展格局;中外合作、区内合作、东西合作的西部农业合作发展格局。

[关键词]一带一路 西部 农业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694(2018)01-0085-05

一、西部农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在国家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西部农业转型发展挑战和机遇并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为主体,其经济发展速度整体上高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这些国家是未来具有较大潜力的经济增长带。同时,围绕“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我国与大部分沿线国家已签署了双边农业合作协议,系列配套支持政策的制定为开展农业国际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此外,在我国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背景下,西部地区新一代农业经营者对于凭借绿色化理念和互联网技术提升农业经营效率,以及改造传统农业经营方式的需求和动力已日益显现,西部地区依托农业信息化和互联网发展“精准农业”“电商农业”和高效生态农业的市场空间巨大。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现代农业经营具有投资资金需求量大、资金周转周期长以及回报见效慢等特点,我国西部农业往往面临着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高昂和经营资金短缺等问题。同时,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西部涉农企业大多缺乏一支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及目标市场经济政策、风俗习惯的复合型人才,缺乏掌握先进农业品种研发、产品加工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和具备国际视野的企业家队伍。此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力、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滞后,部分国家甚至存在政局动荡、恐怖主义盛行、腐败成风等问题,还有一部分国家对外国投资项目实行严格的关税限制乃至国有化政策。薄弱的基础设施以及潜在的非市场风险,直接制约着我国西部涉农企业对外业务的进一步拓展。

总体而言,对西部地区来讲,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无疑是继西部大开发战略后的又一重大机遇,即西部大开放的机遇。抓住这一重大机遇,西部完全有可能实现转型与跨越式发展。就农业而言,我国农业与世界农业已高度关联,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农业合作意义重大,既是我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世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形成全球农业国际合作新格局,有利于沿线各国发挥比较优势,促进“一带一路”区域内农业要素有序流动、农业资源高效配置、农产品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互利共赢发展。[1]

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架构下,西部农业必须确立开放引领、创新驱动、绿色主导、合作共赢的发展思路,形成西部大改革、大开发与大开放相协同的新格局和“开放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合作发展”的西部农业发展新格局。具体而言,就是要形成政策开放、市场开放、区域开放的西部农业开放发展;改革创新、科技创新、集成创新的西部农业创新发展格局;高效生态、特色鲜明、功能多样的西部农业绿色发展格局;中外合作、区内合作、东西合作的西部农业合作发展格局。

二、开放引领,加快西部农业开放发展

必须扭转西部大开放滞后于大开发的局面,推进西部大開放和大开发相互协同。加快西部农业开放发展的关键,是在把握好西部边境开放与国家安全关系的同时,突破区域行政和制度壁垒,重点突出政策开放、市场开放、区域开放这三个相互关联的开放发展。

1.政策开放

西部地区相关省份应加快制定对接与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西部农业开放战略与相关政策,如投资、准人、信贷、税收、土地、人才等方面的政策。要大力鼓励西部农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农业开发,特别是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农业合作、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政策措施的制定与落地以及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

2.市场开放

在西部地区内陆自贸区与沿边自贸区或示范区,挑选若干有代表性的点进行区域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试点,充分利用综合保税区功能,实行“一区两国、境内关外、自由贸易、封闭运作”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业“自由贸易”。

3.区域开放

西部地区应实施内外联动的开放战略。不仅要对相关周边国家开放,而且要对国内东中部地区开放,既发挥西部农业对外开放的桥头堡作用,又发挥其在我国“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枢纽作用,鼓励在西部地区相关示范区的基础上,建立区域联动的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农产品加工与储运保鲜园、互联网平台、区域一体化市场或区域性发展“飞地”,形成不同区域农业优势互补、利益均沾、协同开放的格局。

三、创新驱动,加快西部农业创新发展

1.加快改革创新

首先,推进区域农业调控体制改革,优化西部农业治理结构。要通过地方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换和政绩考核体系的完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有效发挥市场调节供求关系和引导经营者行为的基础性作用。还应通过赋权扩能改革,加快跨区域农业行业组织发展,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产能控制、供给调整、质量监控、品牌打造、信息服务、价格协调、贸易促进等方面的作用。其次,推进农业经营制度改革,提高西部农业经营水平。要从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和开放性农业的视角,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要通过农业经营制度和组织制度的优化,充分发挥农户家庭经营、农民合作经营、企业公司经营和行业自我协调的制度优势。再次,推进农业要素制度改革,提高农业要素配置效率。我国农产品市场的价格扭曲,不仅与政府干预过度有关,而且也与农业生产要素市场化滞后有关。因此,重点要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这些农业基本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改革,也就是要在“三权分置”和“长久不变”的农村土地与经营制度的框架下,以深化农村土地及生态资源产权制度、农民住房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农村金融制度等改革为重点,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和更完整的要素经营权,切实提高市场对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能力与效率。

2.加快科技创新

要切实加大对西部农业院校和农业科技部门的支持力度,深化产学研体制改革,构建西部科技大平台与农推大联盟,充分发挥杨凌农业研发集群、西部高新技术示范区和西部国家农业科技园等创新载体的作用,加快种子种苗种畜、加工储运保鲜等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嫁接创新,使科技创新成为西部农业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中新产业、新业态、新格局形成的核心动能与支撑。

3.加快集成创新

在专业化分工、社会化生产、市场化竞争时代,集成创新的重要性日趋凸显。为此,西部农业要突出不同调控手段、不同政策资源、不同经营机制、不同生产要素的集成创新。也就是说,要形成政府调控、市场调控和行业调控的功能互补和集成创新;农业公共政策、支持政策的优化整合和集成创新;家庭经营、合作经营和公司经营的优势互补和集成创新;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制度的优化配置和集成创新。

四、绿色导向,加快西部农业绿色发展

我国西部不少地区,尤其是西南地区,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总体上不错,具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念,推进绿色发展的资源条件和后发优势。

1.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包括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林业、草地生态畜牧业、生态循环制造业、生态休闲旅游业、生态养生人居业、生态智慧服务业等“生态+”的现代农业和美丽经济,促进西部农业特色化、精品化、品牌化提升。

2.创建现代“农业+”产业

要顺应农业“接二连三”、功能多样、融合发展的趋势,以现代“农业+”的思路,发展农业新产业和新业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旅游产业”的休闲观光农业、“现代农业+文化产业”的文化创意农业、“现代农业+健康产业”的绿色养生农业、“现代农业+互联网”的智慧电商农业、“现代农业十循环经济”的生态循环农业等新型农业业态,打造西部绿色农业板块经济区。

3.构建西部绿色农业经营体系

要突出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网络化、品牌化相结合,集约利用资源,发展多种类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以合作社为核心的多元化、专业化、网络化农业服务;整合现有品牌资源,打造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做大、做强、做优西部的农业名品、名企、名家。

4.强化绿色农业发展制度保障

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公共平台,鼓励西部涉农企业和其它经营主体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建立生态标签制度,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和检验质量。另一方面,要健全农副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与快速反应机制,建立与完善重要农副产品的全程追溯体系。此外,西部地区还应结合地域、土壤特征以及作物品种等特点,优化农药、化肥使用结构和强度,特别要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有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农业经营收益和竞争力。

五、合作共赢,加快西部农业合作发展

加快西部农业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不仅要坚持开放引领、创新驱动和绿色导向,而且要谋求合作共赢。其中,开放是前提,合作是途径,共赢是目的。

1.推进中外合作

要充分利用和深化我国与沿线国家签署的多边与双边农业合作协议,加快西部农业的国际化合作。西部地区应从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特点出发,结合国内外市场需求动态,培育跨国型农业企业与公司,不仅将农业种植养殖、加工以及营销等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纳入到农业“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布局中,而且要将农产品物流、仓储、加工等资本密集型行業,以及种子、产品研发等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发展纳入西部农业对外合作框架中,不断提高农业对外合作层次‘在农业“走出去”方面,要鼓励西部农业企业和企业联盟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采用参股、合资或并购的方式,围绕作物种植、收购、加工、仓储物流、贸易等涉农产业链,开展上下游合作;在农业“引进来”方面,应着重加强与境外农业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特别是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技术和优质的种质资源,通过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农业对外合作,实现西部农业的合作共赢和转型发展。

2.加快区内合作

我国西部区域辽阔,区域内资源禀赋与农业产业既有差异性,又有相似性,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框架下,应加快西部区域内合作与联动,消除区域行政壁垒和同质性过度竞争。为此,要加快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建立西部农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和跨区域农业行业组织,以发挥政府和行业组织在西部农业开放发展中的协调作用,形成西部农业发展合力和竞争力。此外,目前我国西部农产品产地市场数量少、建设标准低,特别是一些优势农产品生产区域的产地市场建设比较滞后,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信息服务功能不全,明显制约了西部农业的发展。因此,要加快落实《全国农产品产地市场发展纲要》,加快构建现代西部区域性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建立统一的农产品产地信息服务平台和合作网络。

3.深化东西合作

我国东部地区具有民营经济和资本的比较优势,西部地区具有资源和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应该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和优势互补作用,深化东西部农业合作,推进西部农业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转型与跨越发展。首先,牢牢把握西部大开发和大开放的机遇,通过西部地区的政策开放、市场开放和区域开放,吸引和鼓励东部企业、资本、人才在西部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合作、投资合作或建立“飞地”。其次,将东部对口支持西部计划项目与西部农业发展、扶贫攻坚等紧密结合,增强西部农业发展活力。再次,加快东西部高速、高铁建设与联网,增强“义新欧”(义乌一新疆一中亚五国一马德里)国际集装箱专线功能,在西部重要产地市场建立集运枢纽。此外,进一步完善东西部合作模式与共赢机制,坚持政府支持、市场运作、农民主体、企业龙头、社会参与的协同方针,建立健全互促共进、充满活力的东西部农业合作体系和体制机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农业合作的愿景与行动[N].农民日报,2017-05-12.

猜你喜欢

西部一带一路农业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地区收入差距分析
西部在粟稻起源研究中的地位
基于不确定多属性决策模型的西部国际型物流枢纽城市选择问题研究
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