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趣,是因为生活还有仪式感

2018-05-14胡胡

女友 2018年2期
关键词:雅集古筝聚会

胡胡

美不需要发明,它或许就藏在我们身边流失的时间里,和最不易察觉的细节中。

偶然乱入了一个画家朋友梵的圈内“雅集”。梵是一位画画写字赋诗弹琴六艺加身的80后女子,说话常常风趣实在,又极爱画痴肥喜感的古典美女,自称“文艺工作者”,末了还要加一句“不是文艺青年的文艺啊”。

仲冬的阴沉天里,来到梵的朋友圈雅集地。梵的朋友一早奔出来迎接我们,只远远看见一位穿着红棉袍的人。这就是今天的东道了,一位资深斫琴师。

这是由一套老式一室一厅改造的斫琴工作室,有一个玻璃顶阳光房,着实符合雅集的调性,主人给这里起了一个“斫心堂”的雅号。琴桌上一对古琴,一台古筝,小物件不少,都是朴实古雅的,茶桌、鱼池、官帽椅,插在青花瓷瓶中的枯莲蓬,墙上挂着的一幅“听琴”的书法,就连阳光房的水泥墙面也特意做成了龙鳞造型。

梵和琴师一个弹一个唱,先来一曲《阳关三叠》,然后两人和琴对弹,接着又是梵弹奏一曲古筝《春江花月夜》。朋友们早来齐了,都立在周边听两人弹奏,一边调侃梵的琴艺生疏了,一边嬉笑吃茶。电磁炉上的铁壶冒着丝丝热气,搁板上一只檀香袅袅婷婷,像是醉了,“龙鳞”上不知什么时候映出一道太阳的余晖……

上半场极尽风雅之能事,颇具仪式感,下半场画风急转,开始准备吃肉喝酒。所有人嘻嘻哈哈过家家似的去厨房,洗菜、切肉、剥蒜……等到大餐奉上天色已黑,一伙人拉出工作台做桌,架起电磁烤炉,开瓶红酒,围坐一起说笑,等烤肉嗞嗞起来……

这不正是“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画面么?当初白居易给他的朋友刘十九发了一条文艺的微信,说:今晚约吗?一个平淡将雪的冬夜也因此成为文学和生活双重美学的经典。

最具仪式美的有趣聚会,公认的是东晋的“兰亭修禊”。那一年三月三,王羲之与当时的四十二位名士在兰渚山下聚会,他们吃喝赏景曲水流觞,写下许多诗作以及《兰亭集序》,成为后来者膜拜、模仿的经典雅集。追溯起来,曲水流觞本是普通老百姓的原创。人们举行祓禊仪式之后,就坐在河渠两旁,从上游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后来被王羲之们发展为停在谁面前谁就作诗。古人真会玩啊。

历史上有一位顶有名的女性也很会制造仪式和趣味,那便是李清照。她和赵明诚常常在饭后玩“赌书饮茶”。她本人也是一位茶艺高人,擅长“活火分茶”,就是利用茶末与开水的反应,在茶碗中冲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图案,在“茶会”上茶友们常以此为乐。因为宋朝人是将茶叶研成末,再以開水冲,以筅击拂,这有点像现在咖啡师的“拉花”技术。

梵说,其实他们这几个人一年也就这么聚一次。在我看来,一次也够我们满血复活了。生活艺术大师林语堂说:一般人不能领略这个尘世生活的乐趣,那是因为他们不深爱人生,把生活弄得平凡、刻板,而且无聊。生活美学大师丰子恺先生说:生活的艺术就是涵养“趣味”。

新年将至,聚会季又来了。如果没有仪式感,我们的聚会可能就只剩下……你懂的。

猜你喜欢

雅集古筝聚会
好玩不过雅集
第三回 文人气质一脉香
雅集,一门“复古”的时尚社交
第一次弹古筝
我爱古筝
辟雍雅集·“大美寻源——当代优秀书画家作品展”选登
生日聚会玩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