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坚守中前行
2018-05-14姚永莲
姚永莲
自1984年走上教育工作岗位,在农村教育这块沃土上,我已经整整工作了34年。我所在的学校——伊春市嘉荫县沪嘉乡中心校,在这34年问,无论是办学条件,还是师资力量,无论是学生生活,还是教师待遇,都实现了质的飞跃,可以说,我见证了一座乡村学校的巨变!
办学条件实现飞跃
嘉荫县沪嘉乡中心校始建于1970年。建校初期,全校教职工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勤工俭学,自己动手建泥草房,就连冬季取暖的炉子也是就地取材,将一个大油桶切割成两半,安上炉筒子就可以成为御寒的工具,可就是这样简朴的教室也曾满足了山村孩子们的求学需求。1983年至1990年,上级先后三次拨款给学校建砖瓦结构的校舍及教师办公用房。新的校舍有大大的玻璃窗,冬暖夏凉,尽管冬季取暖仍需要铁炉子,但巨大的变化仍然让那一代的孩子充满了喜悦与幸福!1999年,县委县政府积极筹措资金为沪嘉中心校建起了一栋1260平方米的教学楼,铁炉子取暖的方式一去不复返,我们乡下的学校也享受上了和城里一样的教学设施!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逐年加强硬件建设,不断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2014年7月,县里投入805万资金为学校建成了2785.64平方米的新教学楼暨幼儿园。操场全面实现硬化、绿化,各种多功能教室齐全——音乐室、体育室、美术室、综合实践活动室、科学实验室、仪器准备室、图书阅览室、计算机教室、校医室、档案室及心理咨询室,室均配备了比较先进的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及仪器,极大地满足了教育教学的需要。特别是室内卫生间的投入使用,改变了若干年来室外如厕的历史,安全隐患得以排除。同时,县里按照“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的原则,将旧教学楼改造为食堂和宿舍。新宿舍按标间配置,宽敞,干净,舒适;食堂实行分餐制,按照营养科学搭配菜肴饭食,保证食品新鲜、安全,为师生营造了优质的生活环境。
为缓解农村学校教学手段落后、打破教育教学设施短缺的局面,让农村师生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委县政府站在教育均衡发展的全局高度,为全县各校配备先进齐全的教学设备与仪器。2013年至今,县里不断为我校增添音体美器材,为学生配备了25台电脑,为教师配备了22台笔记本电脑;为每个班级安装了投影仪和“班班通”多媒体设备;为我校多次购买图书,图书室目前藏书2975册,藏书数量及种类持续增加并丰富,且每类图书每班学生人手一册,方便了教师在阅读课上统一引领,也为学生读书交流创造良好的条件。
学校先后被评为省级绿色学校、县级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市级青少年“中华魂”主题读书教育活动先进集体、市级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省级心育先进单位。2013年被省心理工作双评领导小组授予“黑龙江省心理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4、2015、2016连续三年被评为嘉荫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4至2018年连续五年在小学综合素质测试中,成绩名列前茅。
学生生活优质多彩
回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乡村学生娃,衣服大多是兄弟姐妹轮流穿,陈旧又邋遢,加上生活水平低,卫生状况也不尽人意,各个娃娃都像是“小泥人”。学习生活也是枯燥乏味,每天除了学习书本知识,很少有课外活动,想通过参加活动开阔视野、长长见识更是难上加难。
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重视的不断提高,前些年开始,我校在全面落实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的前提下,也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让每个孩子身心愉悦的参与其中,尽情跳跃和伸展。近年来,学校还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加入到体育、舞蹈、绘画、乐器等社团中,让乡村孩子也能在艺术和体育中寻找快乐,开拓视野。
2013年起,我县全面实行免费教育,一系列重要举措让沪嘉乡的教育达到一个新高度,让学生和家长充分体验了免费教育带来的幸福和快乐!“免费四季校服”“四季鞋袜”“新书包”的按时发放,为所有学生创造了平等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免去学生之间相互攀比带来的心理问题。实施“营养餐工程”,每月为学校每名住宿学生补助280元,让孩子们每天三餐吃得饱吃得好!各项保险更是为家长们减轻负担。此外,嘉荫县委县政府还为学校贫困住宿学生免除全年伙食费,使贫困学生在校学习与生活无忧无虑。
自2013年8月开始,我校已经有学生60人和教师12人分批参加了为期一周的“爱心圆梦北京”暑假夏令营活动。学生们听和蔼可亲的老一辈人讲自己艰辛的求学路和创业史,懂得踏实、努力、诚信、拼搏、坚持是重要的品质!学生们都纷纷表示,要树立远大目标,增强自信心,努力学习知识,增长本领,以后为祖国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师待遇逐年提高
教师工作时间长,任务重,每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牺牲很多个人时间投入到工作中。而教育工作中最辛苦的岗位就是班主任,学生的品德、学习、生活、安全、身体、心理、情绪等所有大事小事都需要班主任关心。多年来,班主任待遇低的问题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关注,并多次提高班主任津贴,由最初的5元一20元提高到150元一350元一500元。2011年起,县委县政府又为全县教师发放课时费,小学每课时2元,2013年提高到每课时4元,2016年又将课时费提高到7元。在黑龙江省为农村教师每月发放津贴的基础上,县里每月还为在乡镇工作的教师补贴100元津贴。此外,为在乡镇工作的住宿教师每天补助20元,提高伙食标准。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投入专项资金,对教师实行绩效工资,不断提高教师们的幸福指数。同时,建立骨干教师评价体系,并为考核优秀的骨干教师发放奖励资金,每年4000元。年底时,县教育局还会对领导班子及教辅人员所承担的工作进行全面考核,考核合格及优秀者也有相应的奖励资金。
这些丰厚的待遇,稳定了农村教师队伍,提高了农村教师的幸福指数。我们农村教师的经济宽裕了,也可以在假期中和家人去省内风景区转一转,既长了见识,又可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农村教育后劲十足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沪嘉中心校教师学历达标率只有40%。当年的教师们大多通过参加中师函授学习达到学历合格要求。1987年之后,学校才陆续分配到师范毕业生,目前,我们学校的教师学历达标率已为100%。
县委县政府及县教育局重视先进资源的引进,与上海嘉定、中华家庭教育网等优质资源高位对接,沪嘉中心校积极利用三大资源优势,提升各学科师资力量,坚持走课改、读书、家庭教育三大内涵发展之路,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使学校各项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教师们在不断地学习和交流中更新观念、增长知识、丰厚底蕴;在“集体备课”“观摩教学”“教师论坛”“课题研究”中总结经验、解决困惑、共同进步;在“学科知识赛”“课堂展示”“经验交流”“骨干评选”中公平竞争,收获成长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学校涌现出众多的市、县级优秀班主任,国家级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市、县级骨干教师,100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获奖。
嘉荫县深知教育的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每年除拨专款支持教师培训外,还积极对上争取特岗教师名额。自2012年至今,已有5名特岗教师到沪嘉中心校工作,使教师队伍不断呈现年轻化、专业化发展的趋势,富有朝气与活力的教师队伍让沪嘉中心校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亲身体会了农村学校的各项发展变化,每每看着风景如画的校园,我都感到无比幸福与自豪!2017年,我被评为“黑龙江省最美乡村教师”,这对我来说是莫大的鼓舞,也是极大的鞭策,我将以勇气与信心,以坚定与执着,更加用心承载农村孩子们的梦想与希望,助力他們驶向更加灿烂辉煌的未来!
(作者系伊春市嘉荫县沪嘉乡中心校副校长)
责任编辑/胡蕊hurui@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