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互联网+”时代下的艺术设计教育
2018-05-14梁婷婷
梁婷婷
摘要:互联网为艺术设计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也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给艺术设计教育带来巨大的挑战。艺术设计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操作能力,还要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艺术创造力。文章剖析了当前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互联网+”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艺术设计;教育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为适应社会的新形势、新要求,如何提高学生艺术设计技能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此,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要结合“互联网+”时代背景,创新文化教育政策,把握未来教育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各种教學手段和资源,以实现艺术设计教育长足发展。
一、现阶段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模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当前,许多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理念上存在误区,忽略当前社会发展趋势,不注重艺术设计课程与技术、市场的联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忽视对学生项目经济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的培养。
(二)学生文化素质不高
部分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缺乏艺术设计基础,对艺术设计研究不感兴趣,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强,有些学生甚至不会写设计说明书[1]。
(三)忽略实践教学
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平面艺术设计、产品设计都十分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学生必须通过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是,目前艺术设计教育的个性化发展受传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限制,发展后劲严重不足。许多学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仅限于传授理论知识,却忽视实践的作用,从而导致学生的日常设计、毕业设计缺乏专业性和可操作性。
二、“互联网+”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产业”,但它并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合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推动互联网与各行业的融合,并创造产业发展新机遇。
“互联网+教育”模式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师和学生通过互联网平台不仅可以随时随地分享知识,还可以从中获取知识。“互联网+课程”联合了课程设计和互联网,有利于课程从组织到内容的整体融合。“翻转课堂”的出现指引了教育发展的方向,使传统教学模式向新型教育模式发生转变。利用互联网技术,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开展自主学习,从而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 [2]。
艺术设计既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也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涉及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在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目前,在传统艺术设计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的专业人才创新意识缺乏,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互联网+”时代的知识与技术有望为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三、结语
在“互联网+”的推动下,艺术设计教育可通过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网络技术,分享信息资源,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最终实现为高技术制造业和现代生产服务提供高质量的专业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3]。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挖掘地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开展有特色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实践。
参考文献
[1]谭吉武.“互联网+”时代的艺术设计教育探析[J].艺术教育,2016(1):192-193.
[2]曹晶,杨建.独立学院艺术专业学生管理工作的特殊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4(4):147-148.
[3]陈静. “互联网+”与现代继续教育——艺术设计专业在“互联网+”模式下继续教育模式的探索[J]. 美术教育研究,2016(10):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