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就业:毕业新选择

2018-05-14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招聘会毕业毕业生

转眼又到毕业季,据教育部预计,2018年高校毕业生人数或再创新高,将会有820多万大学生毕业。在又一个“史上最难就业季”的当下,“慢就业”又成了一个热门话题。

所谓 “慢就业”,是指大学生毕业之后不急于找工作或深造,选择游学、创业考察、在家陪父母等,休整一段时间再做打算。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告别传统的“一毕业就工作”模式,成为慢就业族。

用人单位急,学生观望者众

最近,某公路工程公司人事招聘主管张女士有些无奈,公司一直在招聘工程类专业的学生,但情况并不乐观。不久前,她带着20个名额的招聘计划前往某交通学院,但一个上午过去,她的统计表上只留下了5个学生的信息。“来咨询的学生也有一些,但不太多,按说我们这个薪资水平在行业内也还不错。”

在各个招聘会中,招人的企业比学生着急。“现在跟前几年招聘会上学生挤破头投简历的情况完全相反。”参加了几次招聘会后,一家汽车系统研发公司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倍感失落,因为每次他都得自己往展位上拉人。

即使是国企或事业单位,也面临着同样的尴尬。某家文化事业单位,面向全省大学毕业生招录4名工作人员,原以为报考者会蜂拥而至,竞争激烈,谁料最终仅9人报考,还达不到3∶1的招录比例数。

与用人单位的着急不同,学生淡定得多。小高是某高校一名即将毕业的学生, 2018年初,就有数家单位向他伸出橄榄枝,但他并没有急于定下来。在他看来,秋冬季招聘是感受行业冷暖的重要机会,也可以乘机检验一下自己的能力。

跟他同样持观望心态的还有某校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小李,大四开学以来,他参加的招聘会不下十场,周边高校的招聘会,他都会去参加。在近日本校招聘会上,小李转了一圈,拿了几张招聘简章,却没有投简历的打算。“其实参加招聘会也不一定抱着能找到工作的期待,主要是多了解一下。”小李介绍,其实他已经拒绝了几个企业的offer,手头上还有两个,但他打算再看一下,“看得多了,慢慢地就业目标就明确了。我想找个电气工程师或硬件研发方面的工作。”小李说。

某交通学院的老师表示,今年学生的就业情况让他们有些着急。去年这个时候,学生该签约的差不多都签了,但今年学生签约率却只有一半左右。“不愁学生没单位要,愁的是有单位要,但学生不着急。”他说。

2017年智联招聘在毕业季展开应届毕业生求职力调研,调研对象为全国2017年高校应届毕业生,包括大专、本科、硕士及博士等,覆盖各地区各大高校的各专业学生,最终收回有效样本93 420份。基于近年来更多毕业生延迟就业的现象,这次调研首次加入“慢就业”选项,选择这一项的应届生比例高达9.8%。

“慢就业”背后的内心戏

“慢就业”在国外早已不是新鲜事,不少西方国家的青年在升学或毕业后会选择游历、参加志愿活动等,以开阔眼界、丰富阅历。社会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观念的转变以及父母理念的变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让90后有条件转变择业观念,同时也让他们的选择更加开放与多元化。

注重个人兴趣与自我成长

导致“慢就业”的原因很多。很多大学生“慢就业”是因为就业形势严峻,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并且“满意”二字的内涵相比以往,已有很大不同。与岗位的薪酬高低、稳定与否相比,他们更在意个人兴趣、发展前景、企业文化等。

应届生求职网针对2018届毕业生求职情况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2018届毕业生普遍认为工作不只是解决生计这么简单,满足兴趣、实现自我成长更重要。数据显示,52%的受访者更看重个人兴趣,43%的受访者认为能够有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及自我成长是求职中必要的一个考量标准,21%的受访者最看重薪资水平。有学生还很干脆地说,如果做的是自己感兴趣的工作,薪水即使少1/3也可以。

也就是说,如今的大学生早已跨过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生理需求等低层次需求阶段,越来越关注自我实现的需要。根据调查,90后大学生更青睐快乐、平等、相对宽松的企业文化,把尊重员工看得比薪酬更重要,看重用人单位“软福利”,如弹性工作时间、配备固定班车、员工旅游、租房补贴,等等。

创业中历练,试错中成长

年轻人之所以给人留下“慢就业”的印象,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许多在老一辈人眼里算不上“正式”的工作,为年轻人的就业提供了新渠道。来自北京林业大学英语专业的大四学生胡锦煜,选择了做一名插画创业者,通过运营公众号和淘宝店,将自己的作品输出成商业产品。

调查显示,淘宝店主、商业插画师、私人摄影师、主播等非常独立又自由的职业,让一些学生能够维持生计,毕业后不急于找一份固定的工作。有学者表示,“自由职业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和办公地点,非常符合一些90后大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主观爱好。”

王志芳几年前创建了自己的公司。结合自己的职业经历,她认为“慢就业”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我曾在大公司工作过多年,之后又出来创业,这段经历让我感觉大学生活与社会生活差距很大,职场生活和自己的预期也有巨大反差。如果没有一个缓冲期去认真进行职业规划,就会带来职业发展与预期不符的落差感。”王志芳说,“在学校时,我并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当年的决定完全是随大流的选择。如果一開始有几个月时间思考,我认为我会做得更好。”

被迫“慢就业”的无奈

“慢就业”现象的背后,折射出当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焦虑。动辄上百万元的教育投入,与2000元的低起薪构成强烈反差,使得大学毕业生不愿低就。

在选择“慢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中,抱有这种心态的不在少数。由于就业门路狭窄、专业不对口及劳动报酬偏低,他们在人生抉择的十字路口迷茫、徘徊。他们表面上一副无所事事、悠闲自得的样子,其实,谁不希望能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发挥才智,回报父母,奉献社会。在他们内心深处,隐藏着比父母更大的焦虑。

非理性的逃避就业

“慢就业”可以为年轻人提供一个缓冲期,让他们认真制订未来规划,提高就业质量。不可否认,在“慢就业”中,一部分毕业生是为了更高质量地就业或者进行更好的人生规划,但仍有一部分毕业生并不理性。“慢就业”背后的“内心戏”,除了 “不满意”、被迫的无奈,还有不少人不情愿,能拖则拖,消极应对,对就业存有抵触心理。

调查显示,选择“慢就业”人群中,有超过60%的受访者曾经有过职业规划,但并不清晰;近20%的受访者并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且非常迷茫;拥有非常清晰的职业规划,知道自己将来做什么的仅占20%。这种情况下,“慢就业”很容易成为懒就业、怕就业甚至不就业的借口。(本刊综合)

声 音

对待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社会上有多种观点与态度。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大学副校长兼教务长印杰:“慢就业”现象不是负面的,社会也不宜对其苛责。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多样性和宽容度都在增加,大学生就业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现在的年轻人对自我定位和自身发展的追求越来越高,而对工作赚钱不那么急迫,遇不到心仪的工作岗位,宁可等待也不屈就。另外,他们的就业观念不再局限于坐在办公室里朝九晚五,而是更加多元化,比如做设计、开网店,等等。“慢就业”现象不是负面的,社会不宜苛责这种做法。“慢就业”是可以的,但不能变成不就业。大学毕业生可以按照自己想要的轨迹去生活,但要注意别做“啃老族”,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懒猫旅行CEO杨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克服幼稚和惰性,获得成长。

大学生有条件去做更多元的选择,慢慢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并非不好。先看看世界,做自己喜欢的事,不给青春留下遗憾也无可厚非。但是,进入职场后,就需要瞄准一个目标并为之奋斗。人即便不需要对抗生活和经济的压力,也要对抗自己的幼稚与惰性,接受工作的历练,才能蜕变和成长。不能因为条件宽松了,就以“选择更多元”为借口,逃避应该跨越的坎。

田同学:定位准了再出发,慢一点又何妨!

大学毕业后,我没有马上投简历找工作。我向往自由的生活,当时还没想好哪种工作更适合我,所以宁愿跟别人“错峰就业”。另外,我也不想入错行,让自己痛苦。经过半年的考察,我与别人合伙创办了一家教育科技公司。如果时光倒流,我还会这样做,我相信自己这半年的探索没有白费。定位准了再出发,慢一点又何妨!

家长詹女士:对于“慢就业”我不能接受。

“慢就业”容易纵容孩子啃老。社会竞争这么非常激烈,现在让孩子安逸了,等父母老了,孩子就不安逸了。

评 论

“慢就业”需辩证看待

在国内,无论是因为“最难就业季”造成的被迫选择,还是拿出更多时间为人生发展做出思考的主动选择,“慢就业”都需要高昂的经济和时间成本。实现“慢就业”必须要有良好的经济基础,除此以外,还需要有理解支持孩子“慢就业”的家长或家庭环境,能承受“懒就业” “怕就业”的压力。如果盲目行动或宅在家中无所事事,“慢就业”就成为了“啃老”的遮羞布。

“慢就业”是就业大环境和择业观双重作用的结果,从本质上说,主要是择业期望值与就业岗位之间的不平衡导致的,应辩证看待。

解决“慢就业”需社会各界共同发力。首先,各地教育部门应当根据当地的就业情况,与各地就业服务指导中心合作,为已毕业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帮扶,如推介实习岗位、举办就业培训讲座、跟踪回访长期未就业的毕业生等,为毕业生提供更加精准的就业服务。其次,高校要加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增加就业指导服务专职教师,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再次,用人单位要在企業文化、管理等方面予以调整。根据90后慢就业心态做出调整和规划,采取更加精简有效的招聘流程,对一些优秀的人才,可直接开辟绿色通道。最后,大学生也应端正态度,积极面对就业压力,正确看待“慢就业”,脚踏实地,将自身兴趣、能力与职业相结合,找准职业发展的方向,发挥年轻人敢想敢拼的特质,勇于奋进,不断进取,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添砖加瓦。(据《光明日报》、中新网)

猜你喜欢

招聘会毕业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毕业季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北京:招聘会行政许可将取消
阳春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
毕业歌
英语职业招聘会
湖北美术学院98年毕业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