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县城的大教育

2018-05-14胡蕊罗洪辉

奋斗 2018年17期
关键词:免费学校教育

胡蕊 罗洪辉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是每个家庭、每个父母的梦想。但均衡发展、公平教育,在面对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等各种教育条件的不平衡发展时,却是知易行难。

素有“恐龙之乡”美誉的伊春市嘉荫县,座落在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北麓,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县,教育投入却一直走在前列。自2013年起,嘉荫县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全面实施免费教育,免费的范围是整整15年的学校教育,即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向前延伸到学前3年,向后延伸到高中3年(包括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多年在教育方面的高投入使嘉荫县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初见成效,且实现了城乡联动,没有城乡差异,没有户籍之分,农村的学生和县城里的学生“穿一样的校服、吃一样的营养餐、享受一样的免费待遇”。

办公平普惠教育

“教育关系到千家万户,寄托着整个家庭的希望,是百姓最受益的民生工程。”在这种共识引领下,多年来,嘉荫县每年都将教育当作第一民生工程来抓。2012年正式出台《嘉荫县免费教育实施办法》,对学生享受免费教育提供法律保障,实现公共教育服务无偿化、普及化和均等化。2013年起,在经历了最初的探索实践后,嘉荫县正式开启学校教育全免费时代。

嘉荫县共有学校14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职业高中1所,初级中学3所(其中农村初中1所,县镇内初中2所);小学8所(其中农村6所,县镇内2所);县镇内公办幼儿园1所(乡镇每所中心校都有附属幼儿园)、民办教育机构6个。在校生总数年均6500人左右。虽然财力十分有限,但嘉荫县委县政府对于教育“舍得花钱”,并力争将好钢都用在刀刃上,把投入重点放在学校硬件扩容提质、师资配备进修、提升教学质量上。

将教育经费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体系,充分发挥财政主渠道作用,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下教育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自2011年以来,嘉荫县每年教育经费支出比例均占全县财政总支出的13%以上,先后对全县所有学校的教学楼、宿舍楼、操场、食堂等基础设施进行更新完善,新建舞蹈室、美术室、多媒体教室、学科实验室、图书室等,新建高标准塑胶跑道、足球场、篮球场等,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了良好环境。

2013年起,在嘉荫县内接受教育的学生,从学前教育到高中全部免除学费、杂费、住宿费,并免费提供教科书、教辅资料、试卷等,免费为学生办理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平安保险等),免费为乡镇学校配备校车,每年为学生免费体检一次,每年为所有中小学生分类定制包括春秋装、夏装和冬装等个性化校服,并发放皮鞋、运动鞋、拉杆书包等,甚至嘉荫县的学生乘坐公交车都是免费的,种种福利,相当于平均每年为一个学生家庭减轻负担3500元。此外,贫困生还可以享受每年1000~3000元不等的助学金,保障了学龄儿童不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一项项政策、一件件举措,充分彰显了嘉荫县委县政府办好均衡优质教育的坚强决心。强大的政策后盾,既减轻了贫困家庭的学费负担,避免了适龄儿童的失学可能,又可以让教育部门一心一意抓教育教学。

促优质均衡发展

绿树成荫的校园、崭新漂亮的教学大楼、高标准的足球场、宽敞明亮的多媒体教室以及身着个性化校服的学生们……这美好的画面,存在于嘉荫县的各级学校,没有城乡差异,不论普通高中还是职业中学,每一所学校在当地都可称作一道亮丽风景。

农村学校是教育之“根”,必须守护好、滋养好。结合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80%以上的现实,前些年,嘉荫将教育事业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将农村 整村搬迁补贴、农民在中心集镇建房和购房补助列入新农村建设优化政策,鼓励农民向中心集镇聚集,并多方筹资用于教育教学的硬件建设,小学由32所撤并到8所,初中由9所撤并到3所,实现了以乡镇为中心的集中办学。近年来,嘉荫县又将教育事业与惠民T程相结合,为解决很多农村学生需要寄宿的问题,最大程度地减轻学生家庭经济负担,举全县之力建设多栋学生宿舍楼,住宿标准均为四人间,配备四床、四桌椅和两组衣柜,住宿备品均为免费发放;同时,每年投入500多万元实施营养餐T程,使所有中小学寄宿生的免费营养餐标准提高到10元,学生们每餐两晕两素,晚自习结束后还会有一袋牛奶发放到手中,膳食营养得到了充分保障。

教育的均衡优质还体现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许多初中毕业的孩子,各门功课学习能力不均衡的问题比较突出,若接受普通高中教育,则很难过好高考这座“独木桥”;若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方向选择进人职业学校接受专业教育,则更有利于学生自身潜能的发掘。多年来,嘉荫县著力加强职业学校建设,鼓励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拓宽成人成材路径。嘉荫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紧紧围绕“打造蓝领人才”的办学目标,配备优质师资,并与多家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的办学协议,建立了完善的就业体系,学生们凭着扎实的理论、熟练的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迅速成长。嘉荫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对口升学率连续多年蝉联伊春市第一,且连续11年的职高高考状元均出自嘉荫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优质的职业教育,使学生们有了更多的成材出路,发展空间、选择空间也更大了,进一步保障了教育公平,促进了机会平等。

筑优质教育根基

教师是优质教育的基础。嘉荫县聚焦教育可持续发展,做好上位的顶层设计,与上海市嘉定区签订了五年的教育合作协议,双方经常性互派教师交流学习,为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嘉荫县,每一所学校都与上海市嘉定区的学校结成了牵手学校,从学校设计、管理到教育教学,从备课、授课到评课,来自嘉定区的教师全程参与;上海的老师每年至少有两次到嘉荫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经验带到嘉荫,嘉荫县各个学校的教师也随时有去牵手学校驻点学习的机会。为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嘉荫县还为教师提供多种形式的锻炼机会和交流平台,每年为每个教师提供培训费500元、差旅费1000元,鼓励他们外出交流学习、开阔视野,为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打下了坚实基础。

嘉荫县幼儿园

教师交流培训力度大已经成为嘉荫县提高教师素质水平的一大特色。嘉荫县第二中学校长李向东不无自豪地说:“我来二中工作的七年里,去江浙等发达省份学校培训学习,我们学校的所有老师都参加过,基本上每个人都轮训过3次!”“只要上级给机会、给名额,我们的老师随时可以订机票飞去学习!”李向东的自豪与底气,背后是嘉荫县委县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是对教师素质进行多方面培养、提高教师待遇的良苦用心。目前,嘉荫县班主任津贴标准为500元、600元,所有任课教师按照不同学段发放每课时6元、7元、8元的课时补贴,并投入专项资金实行绩效工资,所有舍务教师每人每月发放350元的工作补贴。为稳定乡镇教师队伍,所有乡镇在职教师每人每月发放100元的特殊补助,还为乡镇住宿教师提供每人每天20元的伙食补助,不断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

一个地方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不仅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还对提升全民素质具有深远意义。嘉荫县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盼,不仅让学生“有学上”,还能“上好学”,走出了小县城办大教育的特色之路,也为自身发展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责任编辑/郭存发guocunfa@fendouzazhi.cn

猜你喜欢

免费学校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免费
免费为止
学校推介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最珍贵的东西是免费的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