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四大眼光”

2018-05-14黑龙江省延安精神研究会

奋斗 2018年12期
关键词:眼光中华民族总书记

黑龙江省延安精神研究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的历史眼光、时代眼光、战略眼光、世界眼光观察事物,作出决断,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重要思想。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运用“四大眼光”的科学思想方法,对于进一步推进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深邃的历史眼光

习近平总书记思考问题,分析事物,作出结论,总是把历史、现实和未来贯通起来,进行比较和分析,做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为我们运用历史眼光观察问题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以史为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满怀深情地说: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厚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正是这种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才使中华文明从远古一直延续发展到今天,这在世界各民族中是独一无二的。站立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读着这些充满豪情的话语,每一个中华儿女、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都会油然而生,爱国主义的激情都会喷薄而出。

以史为鉴。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我们能够更好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历史也是一位智者,同历史对话,我们能够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从历史的深处走来,以史为鉴知兴替,是习近平总书记历史观的重要特点。通过回顾封建王朝的兴衰更替史,说明统治集团贪图享乐、穷奢极欲、吏治腐败、权以贿成,是导致改朝换代的重要原因。通过分析历史上农民起义失败的教训,告诫全党功成名就时要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做到节俭内敛、防腐戒奢。特别是回顾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中国革命的艰辛史,习近平总书记提醒全党同志: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虑,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的错误。正是有这种深邃的历史眼光,才使我们党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各种风浪和考验面前立于不败之地。

以史为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正是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长河中所形成的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出发,决定我们必然要选择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的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有这样伟大的人民,有这样伟大的民族,有这样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气,也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

睿智的时代眼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应时代之变迁、领时代之先声、立时代之潮流,以睿智的时代眼光,审时度势、谋篇布局、攻坚克难、强基固本,带领中国人民进入了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新时代。

新论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定位,是一个重大的新的政治论断。这个新论断之“新”,首先是基于对我国发展阶段的新认识,我们已经从“未发展起来”时期进入到“发展起来后”时期。其次是基于对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判断,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特别是我们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飞跃,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新论断正是在这样的伟大时代中应运而生、在当代中国发展大潮中顺势而成的。

新思想。新时代呼唤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迫切需要我们党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的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睿智的时代眼光和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了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将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新理念。新思想产生新理念,新理念指导新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党的十九大报告用“8个明确”“14个坚持”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和精髓要义,其中就有许多新理念。比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发展理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依法治国和依德治国、依规治党相结合的法治理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等等。这些新理念,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必然结果,对指导新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恢弘的战略眼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恢弘的战略眼光,突出表现在:

前瞻性。习近平总书记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战略家,始终站在战略高度,运用战略眼光观察时代,洞悉世情国情,具有“当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的能力,善于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在解决突出问题中实现战略突破。当一些人热衷于GDP挂帅,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之时,是习近平总书记首先指出:“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上,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千年大计,其战略愿景是“建设美丽中国”。仅此就足以说明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未雨绸缪的洞察力和超前预测的决断能力。

全局性。“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眼光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深谋远虑、运筹帷幄,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谋划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思路、大战略、大棋局,是观大势、定全局、谋发展的高手。他指出,我们必须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关系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总战略。与此相联系的还有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农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网络强国战略,等等。这些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未来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作出的新概括,在实践上实现的新发展。

长远性。作为一个成熟的战略家,习近平总书记总是从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战略目标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胸怀全局,放飞未来,提出的一系列重大论断、作出的一系列重大部署,都是谋大局、谋长远、谋未来的,既不是就事论事的短视观点,也不是拘泥一时一事的权宜之计,而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图伟业。从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习近平总书记不仅为我们规划了“路线图”,还列出了“时间表”。这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既是激励全国人民为实现新目标而奋斗的宣言书,又是引導人们脚踏实地、为实现新蓝图而埋头苦干的动员令。

宽广的世界眼光

中国共产党历来强调世界眼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大国领袖,更是站在时代潮头,观五洲风云,看潮起潮落,以宽广的世界眼光,抢抓机遇,勇于担当,迎接挑战,驾驭中国航船朝着胜利彼岸破浪前行。

机遇意识。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力量对比深刻变化总的是朝着有利于和平发展的方向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看世界,不能被乱花迷眼,也不能被浮云遮眼,而要端起历史规律的望远镜去细心观望。综合判断,我国发展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他指出:“和平发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上要看我们能不能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变为世界的机遇,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如此强调机遇意识,是有深刻的历史教训的。近代以后,我国不是输在经济体量上,而是输在没能抓住时代变革的历史机遇,没有顺应时代发展在思想、制度、科技等方面与时俱进。所以,我们必须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世界眼光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担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世界上负责任的大国领袖,不仅关注中国人民的福祉,而且以宽广博大的世界眼光和强烈的担当精神,认识和把握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提出以“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的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观,为破解“世界这么大,问题这么多”的世界之问,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体现了中国将自身发展同世界发展相统一的全球视野、世界胸怀和大国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观察中国发展,“要看中国取得了什么成就,更要看中国为世界作出了什么贡献。”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30%以上。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为全球经济稳定和增长提供了持续强大的推动。中国人民不但不抱怨他人从中国发展中得到巨大机遇和丰厚回报,而且张开双臂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

风险意识。当前,世界发展既充满希望,也面临挑战,未来无比光明,但道路不会平坦。面对许多不稳定不确定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防控那些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全局性风险。他指出,在政治安全方面,我们要高度警惕各种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在经济发展方面,面对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抬头,我们要坚持原则、有效应对。在主权安全方面,围绕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有关国家还会不断搅局,我们必须有充分的战略准备和必要的战术手段。面对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最大隐患,我们必须丢掉幻想,自主创新实现突破,等等。预判风险所在是防范风险的前提,把握风险走向是谋划战略主动的关键。我们坚信,有习近平总书记为全党全国人民举旗定向、把关导航,既能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能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

责任编辑/郭存发

猜你喜欢

眼光中华民族总书记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专业眼光看改革 改革眼光看中国
时局图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做人美德
季札挂剑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刮目相看
Dare to stand 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