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强产业扩开放促改革以高质量发展助力龙江全面振兴

2018-05-14马志勇

奋斗 2018年20期
关键词:建设发展

马志勇

牡丹江市作为全国对俄沿边开放“桥头堡”和黑龙江省东南部区域中心城市,沿边开放、生态旅游、特色农业、历史文化比较优势明显,经济发展有着良好的基础和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牡丹江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坚持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焦发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定不移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在龙江全面振兴发展中发挥区域带动作用。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6.4%、8.3%和14.4%,城镇居民收入增长7.3%、居全省首位,农村居民收入连续15年领跑全省。年初以来,全市经济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0.1%、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三位。前7个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0.6%和10.6%,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9.1%、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35.3%,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地产品出口比重、进口资源落地加工比重提高到19.6%和54.8%;税收收入占全口径财政收入比重达到84.6%、同比提高20.2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存贷比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

一、坚定不移优化产业结构,增创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一产抓融合、二产抓提升、三产抓拓展,优存量、拓增量,促进三次产业协同发力、融合发展,不断增强产业对实体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一是扎实做好“三篇大文章”。改造升级“老字号”,重点推进恒丰纸业吸水体特种纸、富通空调扩能、桦林佳通技改等总投资283.9亿元的1000万元以上技改升级项目92个,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9.1%;深度开发“原字号”,重点推进“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建设,着力把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成全市第一支柱产业,2018年前7个月新建续建亿元以上农业精深加工项目57个,项目达产后预计“菌菜牧林”等优势特色产业将新增加工产能15万吨,粮食加工将新增产能25万吨,目前列入省级重点的15个亿元以上精深加工项目已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80%,年底8个项目可投产运营;培育壮大“新字号”,推动旅游业融合发展,重点打造森林养生、文化体育、冰雪体验等主题旅游产品,推动旅游业精点、连线、成片一体化发展,举办2018镜泊湖国际马拉松赛等系列活动,2018年前7个月,全市接待游客、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9.2%和18.8%;推动新文创产业创新发展,出台《关于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当当原创文学全国总部、古道传媒等12家企业和16个工作室入驻华创文创产业园,全市网络签约作家达到500余人,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0%;推动电子商务加快发展,本土电商平台发展到26个,前7个月实现电商交易额117.5亿元,网络交易额19.3亿元、列全省第三位。二是着力壮大特色高效精品农业。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结构,新增大豆面积32.7万亩、蔬菜面积2万亩,“菌菜牧林瓜药”等特色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80%,绿色有机食品企业发展到82家、认证面积达到480万亩。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社达到260个,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02万亩,规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17家。强化产业扶贫,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达到74.4%,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贫困户达到82.7%。三是持续加大产业项目建设力度。实行领导干部全过程包保和全员参与推进产业项目工作机制,成立市产业发展促进委员会和产业发展招商办公室等“三办一中心”,建立市级领导项目谋划、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企业包保“四张清单”,专班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前7个月新签约总投资50亿元百船能源、总投资10亿元的熊猫小镇等亿元以上项目49个,开复工投资80亿元的月星环球城、投资50亿元的保利新文化创意小镇、投资2.4亿元的霖润年产8000号天然纤维素等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65个,市经开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204.7%。

二、坚定不移推动全方位开放,拓展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依托沿边开放这一最大比较优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积极对接俄远东大开发战略,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快建设开放型城市,努力在全省“打造一个窗口、建设四个区”中发挥“桥头堡”作用。一是健全完善平台功能。举全市之力推进绥东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获得中央财政连续5年、每年1.4亿元的资金扶持,以及省政府相关优惠政策和许可审批权,在设施联通、商事登记、金融创新等13个方面探索出先行先试经验,争取到卢布现钞使用、俄罗斯公民免签入境、跨境電子商务等多项试点政策,整车进口口岸已实现整车进口。牡丹江B型保税物流中心基本建成,辟建牡丹江综合保税区得到海关总署支持性意见,绥——波跨境经济合作区列入中俄总理会晤内容。二是加快构建集疏运体系。成立市委集疏运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我国向北开放重要窗口集疏运体系发展战略规划》年底前将出台,与河北港口集团、俄罗斯海洋建设与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俄罗斯斯拉维扬卡港散粮码头已达成协议,引入浙江传化集团建设国际物流园区和公路物流信息港。“哈绥符釜”陆海联运大通道实现周班列常态化运营,累计发送班列117班、运送货物19.5万吨;华晟物流入选国家集装箱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前7个月集装箱吞吐量和货运量分别增长33%和32%,宁安源丰物流园区成为全省最大的对俄果蔬出口基地,前7个月出口量达到2.3万吨。三是集聚发展跨境产业。投资4.5亿元的龙运公路互贸区一期主体工程完工,投资10亿元的国林木业四期、14亿元的万泰木材产业园、6亿元的海吉美水产等一批跨境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商和精酿啤酒、良运俄粮回运加工等项目投产运营,前7个月,13个境外园区累计入驻企业115户、完成投资54.6亿元,已有10户境外企业完成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和超前发展区“驻区企业”资质登记注册。四是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对接俄“滨海1号”大通道,哈牡客专、哈牡既有线改造项目今年年底建成通车,牡敦客专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牡符高铁项目列为中俄对接“滨海1号”通道的重要议题,绥东机场开工建设,东宁界河桥预计年末开工建设,绥芬河公路口岸实现24小时“全天候”通关、平均通关时间压缩1/3以上,东宁口岸推行“自助自缴”通关模式、旅检全过程最短仅需1分钟即可完成。五是深化对外交流合作。成功举办第六届中国国际口岸贸易博览会、第五届宝玉石中俄文化节、第三届全国黑木耳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为中外客商打造了全新的国际口岸交易、交流平台。与俄罗斯共同举办“一带一路”中俄青少年足球邀请赛等赛事,市属高中俄语国际班累计招生达到1932人、高中毕业生赴俄留学达到115人,对俄医疗游前7个月突破6000人次。

三、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创新,培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向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聚焦发力。一是深化改革增动力。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各项部署,2017年以来累计召开市委深改组会议13次、审议改革方案52项。“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积极推进“三十五证合一”,“双随机一公开”政府监管实现全覆盖。精简行政审批事项377项、精简率57.5%,项目审批时限压缩到30天,759项审批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242项审批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前7个月,全市新增企业3398户、同比增长31.7%,外资企业注册资本总额达93亿元、同比增长76.9%。二是推进“双创”添活力。深入推进“双创”工作,实施“科技型企业提质工程”,全市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科技型企业达到330户、列全省第3位,省级以上科技产业园区发展到16个、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到28家、国家级众创空间发展到4家,浪潮云计算、航天宏图高分遥感应用等项目投入运营。前7个月,全市新增城镇就业3.82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3.85%。三是招贤纳士强支撑。着力破解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流失严重、机制不活等问题,出台《关于进一步引进和培育急需紧缺人才激励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启动实施名家、名师、名医、名匠“四名”工程,建设了牡丹江专家工作室和牡丹江籍在外优秀人才信息库,建立引进人才事业编制周转使用制度,面向“双一流”等高校招录硕士研究生68名。四是转变作风优环境。驰而不息整治“四风”,大力倡导“三个好把式”和“五个好作风”,深化机关作风整顿、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围绕便民服务等重点领域和作风整顿8个方面突出问题,集中开展7个专项整治行动,扎实推进“法治建设年”活动,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公开通报了一批典型案件,收到了良好的震慑和警示效果,全面振兴发展的好环境进一步优化。

(作者系中共牡丹江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隋安辉

猜你喜欢

建设发展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
关于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实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建设》方案的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