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川省大学生原创微电影大赛谈产教融合
2018-05-14钱梅
钱梅
摘要:教育创新改革是一项深刻的社会改革,大学教育特别是大学艺术教育要不要创新改革、如何创新改革、如何将创新与创造结合起来,实现教育和生产的融合,让教育、生产齐头并进,产生共振共赢,是高校一直思考并试图解决的问题。文章结合四川省大学生原创微电影大赛产教融合经验,探析出较为有益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大学生;原创微电影;产教融合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于2015年向四川省教育厅申请举办“四川省大学生原创微电影大赛”获得批准后,已连续3年成功举办了比赛,并获得四川省教育厅、各参赛院校以及业界和社会的高度评价。
一、目的
举办四川省大学生原创微电影大赛的初衷是创建一个平台,集合全省各院校老师和学生的原创短片,并将其展示出来以供师生学习借鉴,从而激发师生的创作热情和积极性。同时,借助赛事关心了解大学生现状和创作态度,给大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引领他们弘扬社会主旋律,增强文化自信,发挥其对社会应有的作用。
二、意义
当今社会的教育事业呈现出差异化、国际化、信息化、复合化与产教融合于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发展态势。在新形势下,大学教育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争取多方资源,支持并丰富大学生的创新创造活动,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使其成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四川省大学生原创微电影大赛是开发大学生潜能、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不仅有利于营造爱学敬业的良好氛围,还有利于形成优良的学风。此外,大赛还能展现师生的创作激情与活力,形成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三、内容
大赛将线上线下相结合,充分展示了学生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积极健康的精神风貌。举办大赛活动是新形势下“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平台。
线上,借助四川省教育厅、各大高校网络以及锦城校园官网等平台进行大赛宣传推广;建立公众平台,实时发布大赛信息和进程,让参赛院校和个人及时了解大赛相关情况。
线下,开展校园搭台预报文化唱戏活动,让特色教学实践与校园文化结合起来;在高校举办落地宣讲活动,让参赛者提前感受大赛氛围,做好充分的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届四川省大学生原创微电影大赛中还举办了以“互联网+时代微电影探索”为主题的论文大赛,共收到来自三十多所院校师生的高质量论文。这些论文被汇总整理成以“互联网背景及融媒体时代的影视创作与探索”为主题的论文集,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成为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四川省大学生原创微电影大赛产教融合实训研究”的成果之一。论文大赛与微电影大赛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互为支撑,形成了更为完整的产教融合的教学实践研究体系。
四、方法
(一)成立评委会
四川省大学生原创微电影大赛的终审评委聚集了省内外业界精英和高校专家,由一级编剧、一级导演、一级演员以及高校院长和教授等组成。
参赛作品首先在校内进行初选,每个学校报送5部优秀作品进入复审;然后由各高校分管专业的副院长、副教授、学科带头人以及资深业界专家代表组成评审组进行复审,筛选出进入终审的作品;最后由终审评委评选出获奖作品。其中奖项设置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优秀剧情片、优秀纪录片、优秀试验与动画片、优秀组织奖等4项团队奖,各设立一、二、三等奖与优秀奖(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6名);另一部分为优秀导演奖、优秀编剧奖、优秀剪辑奖、优秀摄影奖、优秀主演奖、优秀指导教师奖等6项个人奖,奖项指标与团队奖相同。另外,论文大赛分教师单元和学生单元,奖项设立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和优秀奖6名。所有评选均采取盲审,确保专业、权威、公平、公正。评审的过程也是专家们互相交流、研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评委们给出了不少好的建议,也指出了大学生创作存在的问题及应该努力的方向。
(二)组织颁奖晚会
颁奖晚会是评奖活动的最终表达。晚会各环节如节目策划、组织过程、颁奖流程、主题表现等涉及了学生平时所学内容,给了他们一个展示才能的机会。晚会从创意到最終呈现是一个复杂组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所有环节,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并接受检验。产教融合的教学实践之路使学生的技术技能得到极大的提升,这也是四川省大学生原创微电影大赛取得圆满成功的原因所在。
五、结语
无论是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来看,四川省大学生原创微电影大赛走出了一条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之路,成为产教融合的范本,被众多学校效仿,并得到了相关部门和业界的高度认同和赞扬。
参考文献
[1]柳友荣,项桂娥,王剑程.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5):64-68.
[2]张俊竹.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28):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