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金镛与漠河金矿

2018-05-14杜宇新

奋斗 2018年1期
关键词:漠河金矿黑龙江

杜宇新

大凡到过漠河县的人,多对老沟金矿有所耳闻。该矿位于漠河县城至北极村之间的金沟林场施业区内,史称漠河金厂、漠河金矿局,俗称老金沟、胭脂沟。如今,这里已是杳无人烟,沉寂静谧,但散落于遐迩山涧的矿址遗迹,却深藏着一段凝重的历史。

李金镛(1835—1890年),字秋亭,号翼御,江苏无锡人。少时务农,后随父经商,多有乐善好施义举。1860年投效淮军任军需职。因随同出力,尽心务实,且多次参与帮办义捐赈灾,安抚各地灾民,屡得李鸿章保举,并先后捐得“同知”“运同”(清代官衔)。1880年11月,奏调其吉林府任职。1883年9月,出任长春厅代理通判。1887年3月,李金镛受命筹办漠河矿务。

漠河为中国最北之县,临黑龙江。黑龙江干流始自漠河下至萝北的中上游江段,穿越大小兴安岭茂密山林,这一带黄金禀赋丰裕。尤其以漠河金藏,富集而易采,夙有“金穴”之誉。但由于地处遐荒,人迹罕至,至十九世纪后期俄罗斯人大规模盗采之前,这里鲜为国人所知。

相传,1882年,一位鄂伦春人在此掘穴,偶然发现金苗,“得金块数粒”。这一消息不胫而走,很快引起黑龙江对岸一些俄罗斯人的躁动。于是,以俄商谢列特金为首,邀同通晓矿学俄罗斯人列别吉那,迅速纠集人马,越界流窜到俄罗斯人称之为“热尔图加”——意为黄色地方的漠河地区,大肆盗采黄金(《黑龙江志稿·财赋志》)。以至于在短期内集合劳工至七千之众,至1885年春,黑龙江副都统成庆再次派员前来察看时,此处已有俄人木房、地窨500余处、大小商店90余家、酒铺80余家、浴池15家、赌场3处,还设有医院和祈祷所。据中东铁路局编、汤尔和译《黑龙江》一书所载,以谢列特金為首的盗采者,还在这里设立了采金事务所和市政厅,并自立武装、颁布“法律”、征收捐税、设置法庭,俨然成为“国中之国”。时任清政府驻英、俄大臣曾纪泽和刘瑞芬得知这一信息,相继奏报,并建议自行开采,以防“将来俄人图占贻害”,这才引起朝廷警觉,遂饬黑龙江将军查勘属实。1886年,恭镗署黑龙江将军。就任不久,他即疏请及早开办漠河金矿,并陈“垦荒十利”“以杜外人觊觎”,但朝廷未准。至1887年初,经恭镗再次奏请,李鸿章居中斡旋,方得光绪皇帝钦准。

1887年3月,李金镛奉调前往漠河勘矿。当年5月,他便率员由墨尔根(今嫩江县)入山,在鄂伦春向导的引领下,“行无人者处三十六日”,始达漠河老沟金矿。据他事后所述,“平日博稽地图,虽于漠河向方未能确指,然以为自省而北必有径路,断无绕之黑龙江城(今瑷珲镇)溯流仅此一途之理。是以决然入山,历地千九百里,既达漠河,则知该处在省西北,由墨尔根行折而东南,仅千五六百里即达省城(今齐齐哈尔)。马死过半,剥树皮食。如奔流急湍,丛林密箐,窝集陷甸,猛兽毒虫,百般奇苦。”到了漠河,方知此处更为艰难。“漠河地邻北极,严冬则雪高盈丈,马死人僵;夏秋多虫,塞耳盈鼻。起居服食,无一不难,无一不苦。”李金镛一行在漠河老沟周视脉络,试挖矿苗,盖房蓄草,并布置好留守事宜后,复由漠河出江,乘俄人江轮驶至瑷珲。此次实地踏查,历时五个月,虽倍尝艰辛,但“所幸金沙尚旺,其苗显见……得金之多可以想见。”在向恭镗禀述,两人商议大略之后,李金镛又草拟《筹议黑龙江金厂公司章程》,赶赴保定北洋大臣衙门处,向李鸿章当面禀报筹建漠河金矿拟办事宜,并得首肯。

李金镛的卓识与远见,在金厂公司筹办章程中得以充分体现。章程计十六条,不仅财产关系明晰,权利边界清楚,而且激励强劲,约束严明。1888年初冬,李金镛再次“率僚佐、督勇役矿丁千人踏冰履漠河。”1889年1月14日,在漠河元宝山下老金沟处,李金镛主持祭山仪式,漠河金矿正式开工。创业难,边疆难,在边疆创业可谓难上加难。但由于李金镛运筹周密,治理有方,“厂内应用各物皆于未开办之前运到”,各项矿务随之有序展开。

事属创始,百事待兴。“惟地处极边,集资不易,得人尤难。”早在1888年春夏,李金镛即专程奔赴上海、烟台、平度、天津等地,凭借多年关系和信用,劝集商股白银6万两左右,并考订了机器,延聘了矿师,考察了其他矿区。李金镛深谙“开办一事,尤在襄助得人”的道理,在公司章程中,便设定了采金所得“倒四六”分成,即四成归公,六成归己,以及“在厂之人自总办及员司夫役等皆得均治酌赏,计人计功,不得使有一人向隅”的丰薪优奖机制。他还提出,应招聘昔日盗挖俄人带走之华民,优给工食,为我所用。“利之所在,人必争趋”。在很短时间内,就引来500余名矿丁,至1889年底,漠河金矿淘沙矿丁已达1500余名。李金镛对矿工“勤有赏,惰有罚,而于洋烟赌博,禁之尤甚。每于朔望,停工一日,俾矿丁稍为节劳。或有疾病,遣医诊视,与以药,不取值。……”同时,他还着意选聘管理人才。开矿初期,就有江苏、安徽、浙江、湖南、湖北等有识英才前来襄助,“多士景从,人才济济”。

李金镛在金矿投产运营后,便积极着手筹办相关事务。1889年6月,他选派宋小濂和钟勉孚两位青年领队,修筑老沟金厂至漠河口的道路,不到百人的队伍,仅用40天即修通了这条70多华里的林道。为尽快提高采金效率,李金镛还亲自率员赴江北俄国乌交斯金厂考察取经,并商请俄方技师来矿协助仿造淘金木机器。后经一年多时间,制造成功。“机器之灵捷,悉借水利,不费人工,所用之人,仅二百余名,……而所得之金沙即可千人挖碛,淘洗之数,计费省而获利厚,用力少而成功多,诚良法也”(刘文凤《东陲纪行》)。李金镛还着手筹划漠河与瑷珲间的有杆电线,以解通讯不便之苦。为畅通资金周转,决定以金矿公司名义自制“银票”,内可流通,外可兑付。为各地商人前来设肆经商提供方便,一时引来近百家店铺。漠河金矿的文化氛围也足以称道。追随李金镛办矿的来自四面八方,其中不乏文人雅士。1889年春,在江苏武进人士刘建生的倡导下,“塞鸿诗社”正式成立。他们在工作之余,“拈题分韵,斗险争奇”。

李金镛自南国无锡来到塞外边陲,他将自己人生的最后十年奉献给了祖国东北。他常与僚友说的一句话是,“吾生一日,为国效力一日,除死方休。”李金镛终其一生,躬行了自己的信念。自1887年春奉命筹办漠河金矿,他先是入山勘视,“备极劳苦”;继而前往内地筹办矿务,“奔驰万里”;复又奔赴漠河组织开工,“力任艰难”。“开办后,经营各务,每至夜分始眠,黎明即起,且时至工所临视,罔问寒暑”。其间,他还两次赴俄,洽商交涉办矿和边民事宜。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北辙南辕,无一偃仰栖迟之日,而又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质非金石,安有不敝之理?”及至1890年夏,正值漠河金矿各项事业步入正轨之际,他却因“内外兼筹,勤身焦思,昕夕不遑,心力已为憔瘁”,终致一病不起。9月17日清晨,李金镛以56岁之英年溘然辞世。弥留之际,他面对家人及僚友,“亳无一语及私”,只是慨然说道:“大丈夫视死如归,亦复何憾?所恨者边矿渐有成效,天不假年,不得见三年报最耳。诸君其好为之。”言讫,“吐血数升而殁。”噩耗传来,“僚友无不感伤堕泪,把头、矿丁等亦皆来奠哭,甚有痛哭不能成声者。”

李金镛逝世后,李鸿章专奏将其生平事迹立传入史,准其家人在籍修建供舍。李金镛的祠堂建在无锡惠山宝善桥堍北岸,原占地近十亩,有两间正房,三间厢房,内置光绪皇帝御赐祭文。因清廷曾追授其内阁学士,故称“李阁学祠”。1896年,清廷又准于长春为李金镛建立专祠,于1904年全部竣工。1899年,经北洋大臣王文韶批准,又在漠河金矿二道盘处为李金镛建祠,尊其“金圣”,于1909年落成。这些无不彰显了李金镛德在民心、利在国家的不凡功业。

有时候,一个人就足以标志一个地方或一段历史。漠河县乃至黑龙江流域近代开发的历史,无疑与李金镛的名字密不可分。为纪念这位先贤和功臣,大兴安岭地区于1998年在漠河县老沟金矿遗址再建李金镛祠堂,复于2008年重建。祠堂内悬挂楹联:“义赈救灾恤阾德政昭宇宙;开矿安边兴利功业迈古今。”横额:“实利兴边”。<\\192.61.1.60\fzpaper\fdzzs\pubpath\kfdab.tif>

责任编辑/张博zhangbo@fendouzazhi.cn

猜你喜欢

漠河金矿黑龙江
气球上的五星期(九) 光束与金矿
去漠河舞厅来一曲
漠河采冰
漠河游记
羡慕等
铅笔长高了
黑龙江出版集团
蒙面偷袭
上帝给你比例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