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器口环境保护 多元共治机制探究
2018-05-14唐彬桐范峻豪邓妍孜
唐彬桐 范峻豪 邓妍孜
始建于北宋时期的磁器口,是全国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之一,也是我市确定的28个传统风貌片区之一。“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是重庆古城的缩影和象征,被赞誉为“小重庆”。
数据显示,2017年磁器口古镇游客接待量达1086.14万人次。而2018年以来,磁器口的人气更旺了。今年端午节三天假期共接待游客19.36万人次,日均游客接待量达6万余人。
然而,在旅游业火爆的同时,磁器口的环境保护也面临着挑战,水污染、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等问题日趋严重。同时,传统建筑老化、损坏情况也十分严重。
依河而建的磁器口,地理位置独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作为城市赖以生存的母亲河,却成为了城市的排污场,污染日益严重,危及人们的健康。依傍着“一江两溪”的磁器口,对河水的污染尤其严重。重庆市水质监测部门的资料显示,整个主城区嘉陵江段的水质良好,但局部岸边水域污染较为严重,出现了大小不等的岸边污染带,尤其是在磁器口汇流处。
特别是旅游旺季,古镇的基础设施不能满足游人的需要,基础设施的超负荷运行直接造成了古镇环境的脏乱差。
根据问卷调查,磁器口的环境污染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磁器口由于商业化程度太高,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和水污染;磁器口人流量太大,且没有限流措施和劝导、监督机制,再加上垃圾桶摆放不合理,造成游客随手丢弃垃圾现象十分普遍;磁器口存在衛生死角,在游客较少的区域存在垃圾无人清扫的情况。
此外,古镇商家的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由于游客流量太大,商家忙于招揽生意而无暇顾及环境保护问题;商家对古镇环境的治理侧重于面子工程,“各人自扫门前雪”,卫生死角几乎没有清理;政府部门制订了古镇环境保护的规章制度,但商家执行落实不到位。
虽然近年来政府对古镇的旅游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不断加大投入,但是仍然未能满足旅游发展的实际需要。排水设施落后,污水直接排入江中,水污染对古镇磁器口的环境负面影响巨大;餐饮设施分布不够合理,多与其他商业类型混合布局。
目前磁器口历史街区面临环境治理的困境,表面上看是由于污染严重、过度开发利用造成的,根本上是没有形成多元共同治理的机制,导致古镇应对现代化发展缺乏免疫力,环境修复功能差,导致环境状态恶劣。为发挥整体功能,多元共治应形成以政府为指导、以企业为配合、以社区居民为基础、以社区组织为纽带、以环保非政府组织为支持的社区环境治理架构,构建多元共治社区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磁器口历史街区更好更快发展。
政府重在制度安排和程序设计。政府具有环境治理的法定职权和资源整合的统筹能力,其功能的发挥可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制定规则制度,明确参与各方权责边界,明确责任清单。一方面,政府应在磁器口功能划分、发展定位(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文化消费方向发展)、整体规划和特色打造等方面起到宏观层面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政府应摒弃大包大揽的传统管理模式,释放更多的社会参与空间,但必须明确各参与主体的权责利清单。第二,搭建沟通交流平台,整合资源,共商热点议题和行动计划。政府应通过调查、走访、信息公开、听证会等方式广泛听取企业、居民等其他参与主体关于磁器口环境治理的意见建议,给予他们表达诉求和贡献智慧的机会。第三,加强决策执行指导和监督,特别是对社区组织、居民和环保非政府组织的指导和支持。
企业是创造经济效益与环境治理的结合体。新环境保护法第6条规定: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一方面,企业作为环境污染的主体之一,要自觉接受政府的监管和社会的监督,更要自觉承担起环境治理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要找准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治理的共生点,将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紧密结合起来。
社区是环境治理的建设性力量和监督性力量。社区居民和社区组织是社区环境治理的基础性力量。政府应提供平台和渠道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到社区环境治理的议程设置和行动策略中,让居民有更多机会和能力成为社区环境治理的建设性力量和监督性力量。特别是磁器口原住居民,他们的生活形态本身就是街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让他们参与民风展示和文化讲解。同时,要提升社区居民的文化修养和环境意识,使其主动保护古镇的文化遗迹和社区环境。社区要做好民意收集和反馈工作,发挥传声筒的作用,甚至可通过行政命令、党内动员、示范、奖励等方式,组织居民进行环境整治和合作治理。
社会组织可提供更多专业的支持。环保非政府组织具有较强的专业优势,可以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也可以向企业和公众传递先进的环保理念,在中间起到协调沟通的作用。目前,环保非政府组织参与到磁器口环境治理的深度还不够,需要进一步培育和发展研究型、服务型、倡导型组织,为环境治理提供针对性支持。
(作者单位:重庆市巴蜀中学)(编辑 郭刚 yuan377@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