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主导产业 加快脱贫攻坚
2018-05-14单伟红
单伟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中,我们感到,脱贫攻坚一方面是扶业增收,另一方面是扶困解难,两个方面不可或缺。但相对而言,发展产业、增加收入为根本之举。扶贫真正扶到根上,关键是提高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门路”。
一、推动产业扶贫,首先要深化县情认识,科学谋划产业扶贫思路
抓好产业扶贫,前提要精准定位,找准根植于本土的特色和优势,遵循市场和产业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合理确定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和规模,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产业扶贫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明晰产业发展方向。望奎是典型的农业县份,“绿水青山”是最大優势,也是加快发展的“金山银山”。为此,我们立足县情实际,确定了“依托自然禀赋,放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思路,重点实施了以加快打造“1+4”立县产业体系、构建“1+3”特色产业园区、建设“3322”骨干产业项目集群为方向的产业发展规划,力争通过5年时间将望奎建成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绿色食品工业大县及纺织加工基地、北药产业基地、新型材料基地和新能源基地。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实施一体化布局推动战略,将望奎镇(城关镇)、开发区、先锋镇(临城)一体规划、整体建设,把贯穿“两镇一区”的东西大道打造成实体经济连接廊,把城南头道乌龙沟打造成生态走廊,逐步形成“两镇一区两廊”大城区格局。实施以城带乡战略,重点建设了从南部卫星镇到北部灵山乡、从东部灯塔镇到西部先锋镇的两大轴带,打造了连接11个乡镇的产业环路带,初步构建起覆盖各乡镇的“两轴经济带”和“一环经济圈”。
明确产业扶贫重点。坚持点线扶贫与区域治理相结合,深入实施民族乡镇振兴战略,重点突出两个片区:一是灵山乡一厢白乡一惠七镇3个满族乡镇片区。发挥民族乡镇优势,捆绑起来研究争取政策,统筹起来规划产业项目,使民族乡镇特色不断形成、百姓逐步富裕。二是恭六乡一东升乡一莲花镇片区。深入挖掘资源潜能,加强克音河流域开发,实现以“水”兴业。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或一乡多业,打造优势产业,实现以“产”富民。
二、推动产业扶贫,重点要提升产业层级,切实增强产业扶贫能力
实践中,我们立足农区实际,注重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坚持靠一产推动二三产业生成,靠二产拉动一三产业成长,靠三产服务一二产业增效,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做强基地。坚持市场导向,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打造了南部优质专用玉米、西部绿色有机稻米、东北部非转基因大豆、中部马铃薯、中南部特色经济作物和优质杂粮等6大种植业生产功能区和绿色畜牧生产带。特别是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建设,全县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种植面积分别达到3万亩和30万亩,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数量达到157个,生猪、大米、马铃薯获国家地理标识认证。
做长链条。围绕加快构建“1+4”立县产业体系,强力推进畜牧、马铃薯、玉米、水稻、大豆、特色作物等6大产业链条延伸,先后引进双汇、国能、北京二商、中航卓信、广药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初步形成了粮食产品、畜禽产品、全系饮品、休闲食品、特色产品等5大农产品加工体系。特别是生猪、马铃薯实现了自主化繁育、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订单化销售、外向化拓展的全产业链发展。
做大功能。深入挖掘农业多种功能,加快发展“四型经济”。全域型经济。植入全域旅游概念,组建了专业旅游公司,开辟“两日六游八节点”旅游线路,推行望奎全域旅游一票通。每年接待游客都在30万人次以上,实现综合收入1亿元以上。田园型经济。加快建设需求各异的采摘园、垂钓园、观光园,加快打造田园式旅游基地和田园式民宿经济。全县各类田园综合体发展到近百家。绿色型经济。北药种植面积由2017年的2000亩增加到2018年的5000亩,并全部实现订单生产;花卉苗木发展到近3000亩,苗木销往东北三省各个城市绿化网点。生态型经济。大力发展食用菌、森林畜禽养殖等林下经济和鸭稻、鱼稻、蟹稻等特色养殖。积极发展特色水产业,全县综合水产养殖点发展到40处,面积达5万亩,占养殖水面的47%。
三、推动产业扶贫,关键要坚持因户施策,精准确定产业扶贫路径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发展生产脱贫一批”要求,坚持把产业增收作为扶贫脱贫最根本、最有效的举措突出来抓,坚持点面结合、因户施策,确保每户贫困户都有1-2项持续稳定的产业增收项目。
在“点”上坚持精准到户。实行企业订单到户,对有生产经营能力和意愿的贫困户,结合种养实际,组织涉农企业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全县有7户企业带动1374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300元左右。实行新型经营主体引带到户,对无意愿经营土地和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积极帮助其流转土地或带地入社,全县共有1506户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或带地入社等方式户均增收2000元左右。实行就业安置到户,对有劳动能力有务工意愿的贫困户,积极帮助提供用工信息和就业岗位,全县4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吸纳623名贫困人口务工,人均增收5000元左右;375名贫困人口在域内企业务工,人均年收入2万元左右;生态护林员岗位共安置贫困人口2880名,人均增收1800元。实行精准支持到户,坚持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商则商,采取政策扶持、干部帮扶、社会支持等形式,对有发展能力和意愿的贫困户精准落实脱贫措施,全县新增养殖户1875户、个体户463户,户均年增收4000元左右。
在“面”上坚持整村带动。实施金融扶贫整村带动,2017年共发放扶贫贷款18407万元,7836户贫困户受益,占贫困户总数的78.6%,其中:户贷户用2646万元、带资入企6434万元、企业带动9327万元,共为6916户贫困户每户分红1000-1200元。实施光伏产业整村带动,2017年海丰镇八方村、先锋镇坤三村、惠七镇惠七村、后三乡厢白七村等4个村发展光伏产业带动330户。实施生猪产业整村带动,立足生猪养殖大县实际,着力提高生猪产业扶贫组织化程度,大力推广以双胞胎集团、牧源集团为代表的“龙头企业+金融机构+致富带头人+农户”的生猪代养模式,2018年全县34个贫困村都将建设一处生猪代养场,预计可带动4289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200元以上。实施集体资产整村带动,制定出台《望奎县产业扶贫项目管理办法》,针对贫困村资产少、投入不足的实际,坚持尊重群众意愿和发展实际,实施产业项目精准投放,建成后全部纳入村级管理,并注重强化与贫困群众的利益联结,实现村集体和贫困户“双赢”。2017年,后三乡厢白七村、东郊镇厢兰五村等将村集体所属设施经营所得按4:6分成分给全村贫困户,户均分红在500元以上。实施庭院经济整村带动,全县帮扶干部与6400余户贫困户达成了小菜园、小牧园种养产品回收协议,预计户可增收600元以上。随着全县产业扶贫的深入推进,不但促进了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而且也改变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其更加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要。
责任编辑/贾程秀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