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意蕴

2018-05-14张丽新

奋斗 2018年16期
关键词:中心政治思想

张丽新

回顾我国4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人民是最大受益者。邓小平在南方谈话时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思想,其价值意蕴在于把有利于民作为判断改革开放的标准。之后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都与其一脉相承,而人民就是这个“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坚持和巩固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通篇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性”政治思维,既是贯穿于我国改革开放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原则,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目的,这更是对“三个有利于”的精准阐释。

一、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理念。堅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对于深化改革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历史唯物主义核心思想的理解和发展,是对历史前进规律的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深刻阐释。其次,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同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关系来看,强调了我国发展的共享性与包容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运用达到新高度,这对党的发展壮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保全面深化改革目标方向正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首先从实践发展来看,改革开放40年成就表明,必须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来促进各领域发展实践的价值导向不偏离、发展归宿不走位、发展动力不弱化,从而进一步深化发展,进一步使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立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基本原则。我们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其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明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坚持的具体原则和相关路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成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一根红线。此外,以人民为中心所富含的理论和方法不仅适用于中国社会,同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以人民为中心”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基础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是改革的逻辑起点。以人民为中心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基础上,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应对社会问题而提出的新政治性思维,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历史动态性,因此应坚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根本旨归。这就需要首先区分好与“以人民为中心”的相近概念,把握好为人民服务、群众路线、以人为本、人民主体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区别和联系。二是不断寻求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观作为重要的理论依据始终关注人类贫困、经济不平等以及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问题。三是掌握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功能。“以人民为中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战略地位。“人民的梦”是中国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的获得感”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归宿,人民期待是其时代基础,提升人民获得感是其关键要义;“以人民为中心”是共享发展的价值目标。这一系列党和国家的战略、规划、布局、宏伟目标都需要服务于人民,其动力更是来自于人民,这一价值功能是党和国家治理的起点和归宿。

“以人民为中心”现实诉求是改革的关键要素。首先,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不断解决人民群众的现实诉求和困难,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这些正是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人民享有发展公平性以及人民群众的发展利益都会产生影响。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向往,对党和国家机构职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其次,市场经济发展程度对人民主体性提出要求。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不足影响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收入差距扩大趋势要求发展中体现群众的关切;政府与人民需要走出“塔西佗陷阱”的怪圈。三是党群关系的现实要求。破除“官本位”思想观念;避免“拍脑袋”决策;打破利益集团和特权存在的格局。四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对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质要求。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是无所不在的监督力量;人民既要有投票的权利,又要有广泛参与的权利;众人的事众人商量。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人民主体性发挥关乎国家治理的能力和效果,也是衡量国家与人民主体关系的指标。

“以人民为中心”政治逻辑构建是改革的重要内容。解决好“民心是最大的政治”问题。造成“塔西佗陷阱”的根源是脱离人民群众的执政方式,也是政治建设需下大力气解决的难题。历史与现实都彰显了人民在政治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因此,在发展中推进政治建设的深入完善,就是要紧紧围绕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要素展开。避免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产生的冲突、分化加剧,团结各人民主体;以人民为中心、为出发点,不断完善和改进政策措施,给人民以安全感;党和政府不断提高超前预判的能力,以预防国际国内各类风险并有效应对;通过与人民不断协商进而达成共识以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公平为要求,不断缩小人民的地域、行业等差异,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全面小康;力求达到全面改革预期,保证各领域稳定协调发展,进而不断推动全社会的进步。

“以人民为中心”制度路径完善是改革的难点。一是树立政治理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就是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统一起来。把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落到实处。在国家和社会治理层面,以法律形式明确人民在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完善和健全民主协商机制,不断扩大民众政治参与度,以主人翁意识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二是提供政治产品。发挥指引保障作用,提高党执政的综合能力,发扬新时期党的先进性指引作用。三是改善政治生态环境。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充分体现为民服务宗旨,丰富服务内容与形式,完善监督方式,构建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三、“以人民为中心”是继续深入推进改革的方向

改革开放是党带领人民进行的一次勇敢探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关键一步。邓小平反复强调:“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重焕生机,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巨大转变,“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经济建设着眼于共同富裕,实现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的良性循环,最终增强人民的获得感;文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的新需求,最终实现人民的认同感;社会建设聚焦民生工程的政策落实,不断增强人民的幸福感;生态建设坚持协调发展,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的满足感。以民生为社会和谐之本,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全面深化改革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价值追求,体现出国家不同发展阶段一脉相承的人民主体理念。通过改革实践和国家治理现实深入把握以人民为中心政治机理的主观与客观、历史与现实、社会环境等因素,在治理实践中进行对症下药。总之,在推进改革向丛深发展进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意蕴,才能真正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王沫

猜你喜欢

中心政治思想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熔岩灯
磁悬浮初探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先定中心后搭配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站在世界中心感受 Thinkpad T40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