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改革开放同行向世界一流企业迈进
2018-05-14
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国一重作为国内重型装备制造业的领军企业,40年来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通过持续深化企业改革,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不仅先后研制出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重大技术装备,为国家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和国民经济建设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有效地激发了企业活力,让“老国企”焕发了“新青春”,走出了一条全面振兴发展的新路子,并正在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目标奋勇迈进。
牢记党中央嘱托,挺起民族工业脊梁
中国一重始建于1954年,是我国“一五”期间国家建设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从诞生的那天起,就肩负着振兴我国重型装备制造业的历史使命。在建厂初期,面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国一重便实行了边基建、边准备、边生产的“三边”方针,当工厂竣工投产后,就成功制造出了我国第一台1150mm方坯粗轧机和第一台12500吨自由锻造水压机,为新中国没有制造过成套重型机械设备的历史划上了句号。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一重面对订货不足、社会负担重等困境,通过实施改革开放政策,采用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技术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方式,研制了汽车锻压设备小松压力机等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新产品,为企业走出低谷奠定了基础。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一重先后多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相继完成了我国首台千吨级热壁加氢反应器、我国首台三代核电百万千瓦核反应堆压力容器、我国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不锈钢炉卷轧机、我国首台斗容最大的电铲等制造任务。
历经60余载,几经波澜起伏,无论面临多么艰难困苦的条件,中国一重始终牢记党中央嘱托,始终没有忘记发展振兴我国民族工业、国防工业的初心,矢志不渝听党话、毫不动摇跟党走,坚持以自主化、国产化为己任,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机械产品近400万吨,开发研制新产品400多项,填补国内工业产品技术空白400多项,不仅带动了我国重型机械制造水平的整体提升,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而且为我国工业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持续深化改革,争当国企改革排头兵
中国一重的发展壮大是改革开放40年我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个生动缩影,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一系列方针政策落地见效的生动展示。从放权让利到剥离办社会职能,从改制分流到构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中国一重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自我革新,不断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变化与新要求,实现了企业活力和竞争力的持续增强。
2014~2016年,中国一重连续3年亏损运行。面对严峻的生产经营形势,2017年公司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落实国企改革“1+N”文件精神,不但一举扭转了连续3年亏损的被动局面,而且成为了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成功样板,走出了一条企业全面振兴发展的新路子。
——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破除发展观念障碍。中国一重先后分4个阶段,围绕不认真、不较真、不负责等“十不”作风问题,以及“顾全大局,客户至上,切实提高市场意识,坚决摒弃‘自以为是错误思想”等多个主题,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切实促使广大干部职工形成了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破解难题、攻坚克难的生动局面。
——以顶层设计为统领,扎实有序推进改革任务。中国一重制定了《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完善体制机制等10个方面问题、21项任务、105条具体措施,并成立了由公司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内部市场化、市场营销、技术质量、党建四个推进组,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落实。
——以管理创新为重点,构建科学高效体制机制。中国一重引进“225”管理创新体系,坚持市场导向,建立起以营销为龙头的研、产、供、销、运、用快速联动反应机制,明确了58个利润中心、913个成本费用中心,全面建立起指标、责任、跟踪、评价、考核“五个体系”,真正把外部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
——以激发活力为关键,抓好三项制度改革。中国一重按照“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原则,推行全员“全体起立”,重新竞聘上岗;实行全员签订劳动合同、岗位合同“两个合同”,切实畅通员工退出渠道;认真贯彻薪酬分配“五个倾斜”原则,坚持向营销、高科技研发、高技能、苦险脏累差、高级管理五类人员倾斜,并逐步建立完善了与预算完成情况挂钩、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的分配体系,构建了职务与职级并行的“双路径”晋升机制。
——以强化党建为保证,筑牢企业发展的“根”和“魂”。中国一重把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长期“必修课”,融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突出抓好“干部深学”工程,抓好“职工全学”工程,并创新性提出了“23451”党建工作总体思路,有针对性地成立了公司党建项目推进组,全面性构建了党建保障体系。同时,坚持创新活动载体,推行了目标化党建、标准化党建、项目化党建、效益化党建,做到了党建工作“评有标准、干有目标”,实现了“虚”功“实”做、“隐”绩“显”化。
坚持自主创新,摆脱“卡脖子”之痛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一重始终将自主创新作为国家使命来完成,站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产品垄断的第一线,着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切实解决我国重大技术装备“有无”的问题。
在核电装备领域,中国一重承担了国家“863”重大科研项目中国实验快堆堆容器、旋塞和堆内构件的研制任务,并先后开展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课题研究。2012年成功制造了我国第一台三代核电百万千瓦核反应堆压力容器,2017年成功制造了全球首台“华龙一号”福清5号反应堆压力容器,以实际行动打破了国外的封锁,开启了我国自主核电新时代。中国一重也成为了世界上仅有的既能提供核岛一回路全部铸锻件,又能生产核岛主设备的供应商之一。
在石化装备领域,中国一重先后开发出了五代熱壁加氢反应器,实现了产品从千吨级到双千吨级的跨越,一举走在了世界的最前列。成功制造了我国首台千吨级加氢反应器、世界最大的2400吨镇海沸腾床渣油锻焊加氢反应器、我国第一台采用3Cr—1Mo—1/4V材料的热壁加氢反应器。通过持续技术攻关,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加氢反应器采购价格也由当时的30万元/吨左右降低到7万元/吨左右。
在高端装备领域,中国一重自行开发研制了国内第一套大型冷连轧机组鞍钢1780毫米冷连轧机,并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自行研制的5500毫米宽厚板粗轧机、2150毫米热连轧机、2130毫米五机架冷连轧机、3800毫米中板轧机等上百套高端冶金装备不仅占领市场、替代了进口,而且为钢铁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新材料领域,中国一重努力掌握世界轧辊制造最前沿技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相继研发成功Cr4、Cr5材料支承辊,并迅速占领了国内市场,填补了国内空白。2010年研制开发出5米特厚板轧机支承辊新材料YB-50-W,标志中国一重不仅实现了锻造支承辊制造全系列化,而且打破了国外同类产品在此领域的垄断,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0%。在火电、水电等一些大型铸锻件制造方面,中国一重已经成为国内生产300-1000MW火电机组大型锻件能力最强的企业,并具备制造700MW水力发电站机组叶片、上冠、下环、水轮机大轴等铸锻件的能力。
目前,中国一重已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近40项,省部科技奖项150余项,市级科技奖项80余项,有效专利496项,其中发明专利226项,并且在核电、石化和冶金成套装备领域,制造能力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从“跟跑”向“并跑”“领跑”的重大转变。
党的十九大发出了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号召。中国一重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推动改革创新,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并在加快推动传统产品优化升级的同时,大力发展新业务板块,努力实现企业全面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形成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创新驱动、开放协同的发展新格局,着力把中国一重建设成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建设制造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