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交融:当东北平原遇上雪域之巅

2018-05-14

奋斗 2018年18期
关键词:日喀则旅游节珠峰

2018年8月18日,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上演了一场堪称“全球最高”的“T臺”走秀。

珠峰蓝天做背景,高山岩石搭“T台”。14名来自西藏各地的模特身着“格桑花开”西藏民族服饰依次亮相,为游客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被网友惊呼为“时装秀的最‘高殿堂”“美到窒息”。而这场足以打破吉尼斯最高走秀纪录的活动,正是“第十六届珠峰文化旅游节”的序曲。

“珠峰文化旅游节”是日喀则市每年举办一次的综合性活动,本届活动由黑龙江省与日喀则市联合在龙藏两地举办,通过文艺表演、成就展示、招商引资等37项活动,全方位展现日喀则风土人情,同时,也为人们呈现一场龙藏情深、民族融合的文化盛会。

如果说,“珠峰走秀”拉开了“第十六届珠峰文化旅游节”的序幕,那么,此次盛会无疑也是黑龙江省文化援藏的一次集中展示。

“文化结亲”:从单向援建到双向融合

2018年的这个夏天,对李英龙来说过得并不

作为日喀则市仁布县中学党支部书记、副校长,李英龙除了完成本职工作,还要为筹备珠峰文化旅游节而忙碌,用他的话说,“累并快乐着”。

同李英龙一样,我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队的112名干部人才和教师都为筹办此次盛会而竭心尽力——2018年4月,工作队抽专人负责筹办事宜;7月23日下发活动正式方案后,工作队成员被分成综合、宣传、招商、环境治理等10个工作组,全员参与其中。

众所周知,援藏工作队任务繁重,能够集中全员力量操办一件具体工作的情形并不多见,此次文化活动为何会受到如此重视?

“文化旅游节,并不是像有些人认为的‘唱唱歌、跳跳舞那么简单。”日喀则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黑龙江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队领队徐向国将这个过程形象地比作“文化结亲”,“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不仅要做物质层面的工作,更需要用艺术文化形式来进行更为深刻长远、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打造珠峰文化旅游节,正是由过去的单向援建转向双向交融。”

在此之前,黑龙江援藏工作队对日喀则的文化。援建工作已初具成效。

根据西藏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和日喀则市产业大会精神,日喀则市委、市政府成立了西藏珠峰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筹委会,由徐向国任园区筹委会临时党委书记,并抽调了12名龙江援藏干部充实到筹委会各部门工作。2017年4月2日,园区建设项目正式奠基。据黑龙江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队团委书记、珠峰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工作人员刘万昱介绍,截至目前,园区历史博物馆、非遗展示展销中心、演艺中心、游客服务中心、两个酒店和十八条街道已经开工建设,高原野地时尚跑马场、房车营地、特色风情街区等项目正在洽谈落地之中。

此外,近年来,援藏工作队还先后实施了6个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的文化援藏项目,打造了4个爱党爱国、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工作队还积极推进标语标识优化、优秀文化产品入户入校入寺、乡村荣誉室创建等工作,并打造了大型民族歌舞剧《珠穆朗玛》工程……

而正如徐向国所说,与以往文化援藏的单向援助不同,珠峰文化旅游节则更侧重于双方的交流和互动,这种交融不仅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也能进一步拉近龙藏两地的感情。

“队员们忙碌在黑龙江与西藏之间,像桥梁,架起最东北与最西南之间的友谊之桥;像纽带,传递着两地人民的情感和友谊;像宣传员,宣传着两地的风土人情,文化特色……”对于援藏干部的此次倾情付出,黑龙江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队队员、日喀则市桑珠孜第二中学副校长谢亚双做了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

显然,文化共融共建是深化民族感情的催化剂。

“文化大集”:创造“双赢”的契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新载体和方式”。

显然,“第十六届珠峰文化旅游节”便是龙藏两地文化进行深入交融的一次尝试与创新。

这种文化交流创新对于龙藏两地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日喀则在藏语里意为“吉祥如意的庄园”,与尼泊尔、不丹等国接壤,集中了西藏90%以上的边境贸易,也是西藏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建设面向南亚陆路大通道中的重要节点城市;而黑龙江有2900多公里边境线、15个边境口岸,有着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展战略对接的地缘优势。显然,龙藏两地以文化交流为契机,实现“结亲”互助、强强联合,有利于寻求对外合作的更大空间。

为了圆满承办此次盛会,黑龙江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队不仅全员参与,更是积极出谋献策。负责此次活动整体策划的徐向国更是被队员们称为“钢铁侠”——以钢铁般的意志,带领援藏工作队勇挑重担,设计灵感不断涌现。比如,珠峰“格桑花开”时装秀、马拉松大赛、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等活动,就是由徐向国构思设计的。在这位“钢铁侠”的带领下,援藏工作队打造珠峰文化旅游节的工作一项一项紧张开展起来。

早在活动正式开始之前,珠峰文化旅游节活动组便面向全国发起“龙藏情缘”原创歌曲征集大赛,组织实施“汉藏情、感党恩”民族团结原创微电影拍摄,为本届文化节烘托了浓厚的氛围。

2018年8月18日在珠峰大本营成功举办的“格桑花开”西藏民族服饰趋势发布及产业对接会,受到了150余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为文化旅游节开了一个好头。

2018年8月26日,由黑龙江省和西藏日喀则市共同举办的以“拥抱新时代-幸福日喀则”为主题的第十六届珠峰文化旅游节在日喀则正式拉开帷幕。

开幕式上,不仅有日喀则传统歌舞表演,也有来自尼泊尔表演团队的精彩演出,还汇聚了黑龙江带来的俄语经典歌曲表演,这无疑是一场国际性文化交流交往的盛宴。此外,生态单车环城行、珠峰创业创新大赛、首届珠峰美食节、网红达人带你走进珠峰故里日喀则……富有观赏性、参与性、艺术性的文化旅游特色活动总共达到18项。

除了由黑龙江省文化厅选派具有龙江风情的高水平演出团体,省旅游委还组织老厨家、榆林镇筋饼、商委红肠等省内特色餐饮企业赴日喀则举办龙江美食周活动,让当地群众足不出户便能领略到龙江美食的特色文化。

“通过这种文化交流、文化传播的方式,全方位推动日喀则文化‘走出去,让世人认识日喀则,了解日喀则。与此同时,在龙藏两地文化联袂展示的过程中,也为双方扩大对外合作空间提供了条件。”在黑龙江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队临时黨委委员、日喀则市纪委常委任克奇看来,这种文化展示也是一次“双赢”的契机。

“文艺串门”:唱响“龙藏一家亲”

“纯香的美酒,吉祥的祝福,欢乐的赞歌,洁白的哈达,献给你尊敬的援藏大哥,祝愿你吉祥如意,扎西德勒!”2018年9月14日,珠峰文化旅游节“转场”至黑龙江。在哈尔滨市规划展览馆举行的开幕式上,来自日喀则市民族艺术团的普巡演唱了一曲《援藏大哥》,表达了日喀则群众对龙江援藏干部的深情厚谊。

活动当天,黑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爱文宣布活动周开幕,日喀则市委副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程四曲致辞。

活动现场,丰富多样的展区吸引了大量群众,欢迎和好评远超预期:在黑龙江省援藏成就展上,集中展示了我省241名干部人才16年援藏的坚持与执著,参观人数近万人次;来自日喀则的地域风情歌舞演职人员有近百人,先后演出19场,每场观众均超2000人;美轮美奂的唐卡、独具特色的手工制品、让人叹为观止的坛城沙画……一件件珍贵的民族瑰宝,让龙江人领略了古老璀璨的西藏传统艺术的流光溢彩,参观游客近4万人次。

日喀则市文化局产业科(非遗办)科长巴桑顿珠介绍说:“这次参加珠峰文化旅游节黑龙江活动周‘美丽日喀则系列展的共有26名非遗传承人和特色食品企业的代表,主要展示日喀则、宣传日喀则,让游客走进日喀则、了解日喀则。同时,也让更多的群众在领略龙藏两地文化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龙藏一家亲的深切情缘。”

“我们在西藏坚守初心,如今又在家乡为藏族同胞尽了一份地主之谊,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和满足。”这是黑龙江省第五、六批援藏工作队中心组成员、日喀则市人社局副局长赫英杰的深切感受。站在黑龙江援藏工作成就展前诵读《汉藏铭》时,这位两度入藏援建的干部和许多队员的眼里都闪着泪花。他们说,愿为援藏工作做出更多更大贡献!

“此次黑龙江活动周,既是第十六届珠峰文化旅游节的一项重要子活动,也是龙藏两地‘文化走亲‘文艺串门‘舞者交流‘歌者相音的一个平台。”在闭幕式上,徐向国表示,通过举办本届文化旅游节,不但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更起到了弘扬文化、促进旅游、加强交流、实现融合的作用,唱响了新时代的和美乐章和龙藏情缘。

《龙藏一家亲》《手足相亲中华情》……闭幕式上的一首首赞歌唱出了雪域高原的天籁之音,更唱出了民族团结的深度融合。第十六届珠峰旅游文化节虽已落下帷幕,但两地交流合作、加深情谊的新篇章才刚刚开启。

猜你喜欢

日喀则旅游节珠峰
咦?珠峰“身高”在变?
寻找珠峰的“脚”
珠峰上架起世界最高气象站
新疆吉木乃:萨吾尔冬牧文化旅游节开幕
珠峰八大争议焦点
日喀则,天堂的邻居
2017年日喀则市农区气候特征与农业气象条件评述
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福州)国际旅游节在福州正式开幕
第九届鸽子花生态旅游节在荥经县颛顼广场开幕
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