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品专题教育社区特征分析及发展研究

2018-05-14刘清堂张妮王洋范桂林

中国电化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特征分析可持续发展策略

刘清堂 张妮 王洋 范桂林

摘要:专题教育社区是依托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虚拟学习社区,具有主题性、活动性、共享性和教育性等显著特点,同时也面临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研究结合专题教育社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内容分析法,对55个精品专题教育社区进行特征分析,发现精品社区具有主题鲜明、价值突出,活动多样、组织严谨,资源丰富、网络性强,教育特征显著,用户体验感好等特征;同时,针对精品专题教育社区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社区组织、资源更新、活动引领、机制保障等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专题教育社区;特征分析;可持续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教育信息化是“十二五”以来国家重点关注和建设的领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2012年9月,我国正式启动“三通两平台”建设[1],其目标是建设国家级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管理两个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2014年,依托于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开通,专题教育社区作为网络学习空间的典型应用得到了快速发展。专题学习社区是指围绕某一专题知识学习或从事专题问题探究的学习共同体,以实现信息交流、互动协作和知识共享。截至2017年10月,已建成专题教育社区197个,注册社区成员219843人,取得初步成效。2015年12月起,中央电化教育馆根据教育部科技司的安排部署,从在建的专题教育社区中遴选部分社区重点打造55个社区作为精品专题教育社区立项建设[2]。

专题教育社区是以社区活动主题为核心,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学习等,实现专题知识的协作分享、个人知识增长等。专题教育社区作为社区性的学习型组织,以主题活动为中心,具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性;通过活动实施驱动社区成员参与学习任务,达到共同成长目标。专题教育社区设计及应用应具备如下基本特点[3]:(1)主题性。专题教育社区的主题选择来源于成员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等,拟通过社区学习活動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善社区成员的工作和学习绩效,提高认知水平。(2)活动性。专题教育社区具有社会性,通过社区成员的互动交流、协作学习等共同完成活动任务,实现成员的专题知识增长和个体的全面发展。(3)共享性。社区成员通过参与社区活动,实现知识和资源的共享;通过分享公共资源,消化吸收内化为个人的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和社区活动交流能力。(4)教育性。教育性是专题教育社区的本质内涵。 “教育性教学”一词首先由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专题教育社区的教育性应体现在社会活动过程是知识传递过程,是人的身心发展、道德意识培养的过程,具有鲜明的教育目的。

专题教育社区具有静态属性和动态特征。其静态属性通过专题教育社区的基本特点和特征表示,而其动态特征是社区运行过程中显现出来的,包括活动设计与实施、资源分享与生成、社区保障与运维、社区可持续性发展等多个维度。经过几年的发展,专题教育社区的运行也越来越趋于成熟,其动态特征和运行状态也逐渐成为网络学习空间的研究热点,受到学界和广大学习者的高度关注。其问题的核心在于:(1)专题教育社区运行后显现出的共有特性是什么,如何形成鲜明的教育社区特色?(2)专题教育社区的活动实施、组织保障、可持续发展等具有哪些显著的特性,应用模式、运行机制和推进策略如何设计、保障和完善?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精品专题教育社区是从专题教育社区遴选出来进行重点建设的社区,是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应用的典型案例,其特征发掘、运行规律分析等对发展互联网+教育的公共资源服务模式、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论文选择运行良好的专题教育社区(精品)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结合专题教育社区的评价指标,对建立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的55个精品专题教育社区进行分析,挖掘专题社区运行过程中共有的特性、发现其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提出专题教育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与策略。

二、专题教育社区建设的内涵

(一)网络学习空间

网络学习空间是伴随互联网发展而形成的一种虚拟空间。随着“互联网+”教育服务模式与业态创新, “虚拟学习空间”的应用模式、内涵和形式也正发生变化[4]。 “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对我们来说是新的机遇,需要更新教学与实践的方法,了解我们应该学习的内容以及如何访问学习资源。大规模在线课程、在线学习社区、教育专题社区、教师研修社区等为人们提供新的网络学习形态和学习方式[5]。网络学习空间定位于个性化学习服务层,让学习者通过多种终端设备开展学习.拓展了个人学习空间,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向。

国内外学者以网络学习空间为载体进行了各项研究。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认为学习空间的概念建立在场论和生活空间概念之上,人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变量,可以用函数B= F(P,E)来表示两者的行为关系[6]。琳赛伊万斯(Lindsay Evans)等人构建了加拿大空间学习网,启发终身学习[7]。王慧梳理了网络学习空间的类型,从服务功能的角度探讨了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智慧教学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和实践环节[8]。赵呈领、梁云真等从网络学习空间中知识共享行为、学生自身内部因素和网络学习空间的氛围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学生自身内部因素和网络学习空间的氛围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9]。网络学习空间关注学习者、学习内容与学习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连接关系。专题教育社区是网络学习空间一种典型的应用形态。

(二)专题教育社区建设

专题教育社区是依托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立起来的,围绕某主题或具体活动任务构建的虚拟学习社区[10]。专题教育社区除了主题性、活动性、共享性和教育性等特点外,还具备虚拟性、社区性、设计性和融合性等[11]。马尼拉公报(Manila Bulletin)认为精品社区(Boutique Community)应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营造有别于其他普通社区的氛围[12]。作为专题教育社区的引领者,精品专题教育社区应该有其突出的特征,才能彰显其作为“精品”的魅力,最大程度地体现其公共服务的价值。社区成员结构、社区活动设计和组织及社区资源的生成和利用是专题教育社区发展建设的重要内容[13]。

专题教育社区建设过程中,中央电化教育馆遴选出部分优秀社区开展典型应用示范。通过立项建设,项目遴选出10个一类社区、20个二类社区、25个三类社区;并从实践层面探索专题教育社区的建设规范。专题教育社区的实践应用逐步形成了专题教育社区结构模型,并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资源建设机制,实现了在线知识的有效共享,逐渐构建了新的教育教学模式[14]。 “精品专题教育社区”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应用和实践领域,如专题教育社区的评价体系、特征挖掘、伦理道德、资源建设等,缺少精品专题教育社区应用效果的论证以及可持续发展策略的探索。本研究依据专题教育社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内容分析法对55个精品专题教育社区建设状态进行特征分析,进一步提出精品专题教育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三、专题教育社区特征分析方法

中央电化教育馆于2016年4月下发了关于发布《专题教育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的通知,对专题教育社区建设进行评价,并做好精品专题教育社区专项验收工作[15]。该评价指标体系结构模型如下页图1所示,由5个一级指标和38个二级指标组成[16]。

结合中央电化教育馆关于精品专题教育社区建设项目验收的各项要求,笔者访问了55个精品专题教育社区,按照专题教育社区评价体系建立了内容分析类目表,包含五个一级类目,每个一级类目又根据实际情况分成若干个不同的二级类目。对55个精品专题教育社区进行内容分析,所得数据如下页表1所示。

依據内容分析类目表,本研究选取2名专家对正在运行的精品专题教育社区站点内容及其运营服务运行分析。评判栏目总数f即精品专题教育社区总数)为55个,其中两人完全同意的栏目数为48个,计算出相互同意度K约为0.873,所以本研究的信度R约为0.932,大于0.9,证明本研究有效[17]。

四、精品专题教育社区的特征分析

精品专题教育社区与一般社区比较,具有运行良好、主题鲜明、活动丰富等显著特征,多个精品专题教育社区应具有突出的共性,同时也有社区独有的特征。本研究对照《专题教育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表1所示的精品专题教育社区内容分析类目与统计结果,对精品专题教育社区的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挖掘出精品专题教育社区的运行特征。

(一)社区主题涵盖面广,核心价值突出

精品专题教育社区最突出的特点是“精品”和“专题”,55个精品专题教育社区的主题涵盖面广,包含了创新教育、职业技能、环保教育、安全教育、生活常识、传统文化、健康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学科教与学、艺术教育等10个主题,如图2所示。其中,以信息技术教育为主题的社区最多,占25.45%,表明在当前信息化教育大环境下,信息技术教育是人们最感兴趣、最迫切学习的主题。例如,电子白板教学应用社区、教育技术能力集训地和计算机文化与计算机思维教育社区等,都是以提高社区成员信息技术能力为目标而创建的。其次,学科教与学也是比较受欢迎的主题,占18.18%,说明了学科教育在当前我国教育大环境下仍是人们较为关注的话题。此外,创新、环保和艺术这三个方面的教育也受到了广大社区成员的关注,表明了人们对素质教育的渴求。

除了主题涵盖面广之外,核心价值突出同样是精品专题教育社区的一个重要特征。核心价值是精品专题教育社区建设的内核,是社区成员思考、行动的基准。精品专题教育社区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技能实践、文化修养、知识普及等三个方面,分别占了58.18%、18.18%和70.91%。例如,创新教育与职业发展实践社区作为一类精品专题教育社区,其核心价值是基于专业测评技术的个性化职业发展规划、基于文化与前沿技术融合的网络课程教学、基于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实践指导,从三个方面描述了该社区的建设重点,充分体现了社区的技术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同样是一类精品专题教育社区的天津《习字与书法》学生社区,其核心价值是书法立志,翰墨育人,修身养性,美心怡神,充分体现了书法教育的内在特点。每个精品专题教育社区都在社区首页显著位置标明了核心价值观,让访问者对社区建设的内核一目了然,让社区成员时刻把核心价值作为思考、行动的基准。

(二)教与学活动多样,组织形式严谨

精品专题教育社区的教与学活动以网络为载体,灵活多样,活动总数超过100个的社区共有12个,占21.82%。活动选题丰富,与时俱进,贴近社区成员的工作、学习及生活,解决了社区成员关注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活动任务围绕社区核心价值展开,并对活动进行具体描述,具有较强的实施性和操作性。例如E时代教师信息素养专题教育社区开展了微课专题教育活动,从微课欣赏、微课设计及微课应用三方面对教师进行指导,帮助他们由浅入深地体验微课、学习微课创作。该社区还创建了“幼儿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吧”,使教师通过活动平台的交流与分享,进行合作学习体验、反思、超越等,增强教师的终身学习意识,提升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天津市《习字与书法》学生社区,除了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之外,还鼓励学生交流书法作品,把书法作品拍成照片,发表在首页的“社区相册”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寿光市动漫教育社区的活动以各种动画人物为主题,进行动漫展示和制作教学,开展原创动漫角色设计征集活动,吸引广大动漫爱好者积极参与进来,充分发挥动漫爱好者和动漫公司技术人员优势,共同研究和探索动漫创作高效模式,同时,重点搞好学校动漫教育教学工作,为社会培养大批动漫人才。

此外,精品专题教育社区教与学活动的组织形式非常严谨,环环相扣。所有社区都开展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活动,大部分社区活动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特点,强调社区成员的参与性。如图3所示,在精品专题教育社区教与学活动的组织形式中,活动组织者围绕社区目标,选取既符合时代特征又体现社区成员兴趣的内容作为活动主题,制定相应的活动任务、流程和规则,确保活动有序开展。社区成员可以选择感兴趣的活动主题参与到活动中,进行线上或线下实践,提交作品到社区,与其他成员分享实践心得。活动开展过程中,在线助学者的作用至关重要。他们跨越时间和空间,远程帮助学习者解决困难,提供咨询和辅导。活动结束后,活动组织者、在线助学者和活动参与者通过交流讨论板块或是发布活动心得对活动进行评价与反思。

(三)社区资源丰富,网络特征明显

资源建设是精品专题教育社区的重点工作之一,没有好的资源,任何平台都将变为摆设,社区的服务作用将受到极大的制约。精品专题教育社区资源符合了网络时代的特点,具有极大的丰富性、可用性、生成性和便捷性。

从55个精品专题教育社区来看,共有29个社区的资源数超过200个,占52.73%。所有社区的资源都包含了图片、声音和视频等多媒体格式,分类明确且均可免费下载。图4表明了精品专题教育社区资源具有的四个特性:资源丰富,形式多样、丰盈;贴近活动,有特色、有价值,可用性高;资源生成性强,生成了和活动相关的反思、随笔、博文、图片等;所有资源分类明确,方便学习者查找和获取,具有极大的便捷性。精品专题教育社区资源的丰富性、可用性、生成性和便捷性是典型的网络特征,且四个特性融为一体,相互影响,都是社区资源不可或缺的特性。

例如,语文网络情境教育社区的资源分类包括网络情境直播、网络情境素材、网络情境教育、网络情境教学,资源数达435个,资源归类合理,并全部供社区成员免费下载,提供资源搜索功能,易于获取和寻找,可用性高。该社区围绕核心目标——研究国学古韵现代教学时代音符和谐共鸣和实现学科网络情境教育,为学习者上传了众多关于国学经典的视频资源,向大家展示了钱钟书、毕淑敏、林语堂等知名作家的代表作;学科教育方面,社区提供了大量PPT格式的教学资源,诸如语文网络情境教学培训课程、语文网络情境教学成果推荐等;除了常规资源,该社区还上传了深圳市微课比赛获奖作品的视频,向广大语文教师展示了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体现了其作为一类精品专题教育社区的拓展功能。此外,该社区在活动中产生了与活动主题相关的一些生成性资源,如学习日志、反思、随笔、图片和视频等,比如社区成员制作的《依依惜别毕业文集》《国家汉子笔画名称》《我和我的艺术梦》等,资源数达到1198个,体现了社区资源强大的生成性。

(四)教育特性显著,发展前景广阔

本研究分析的55个精品专题教育社区之所以能在众多专题教育社区中脱颖而出,其中一个突出的特征是教育特性显著,切合社员的教与学实际需求。表2是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展示的精品教育社区人气排行榜上访问量排在前七位的社区。这些社区被专家遴选为精品专题教育社区,具有教育主题特征鲜明的特点。每个社区拥有众多社区成员,用户访问频繁;社区成员之间相互加为好友,关注彼此的作品并点赞;社区成员在交流讨论区踊跃发言,针对某一主题各抒己见,分享心得和资源,社区的集体讨论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69.09%的精品專题教育社区开展了社区投票,43.64%的社区开展了社区竞赛。 “三十六计·见招拆招”作为一类精品专题教育社区,访问量稳居人气排行榜第一名,该社区在投票板块中发起了共20次投票活动,这些投票活动紧扣教育主题,贴近成员的生活实际,通过投票促使社区成员对生活进行反思,得到了社区成员的大力支持和踊跃参与。防震减灾教育社区组织了三次防震减灾知识竞赛,学生、教师、家长通过参加防震科普知识竞赛,学习防震减灾基本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灾难来临时的应急处置能力,降低地震伤害。为进一步做好学校消防安全管理,有效实施消防监管,增长消防自救逃生的知识,四川宜宾市翠屏区教育局的平安校园文化社区举办了全区教育系统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和逃生演练暨消防知识竞赛。丰富的教育资源、切合生活实际的教育主题得到了社区成员高度关注,并形成了蓬勃向上的文化氛围,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五)界面简洁,用户体验好

精品专题教育社区界面形成了相对统一固定的风格。图5展示的是小小科学家社区的首页,社区界面以浅蓝色和白色为主,布局合理,美观大方;社区导航直观明了,为成员快捷访问社区各功能模块提供了便利;社区简介位于最显眼的位置,明确社区的核心目标和核心价值观;社区首页清晰展现了最新活动、社区访客、社区成员、社区公告、社区动态、新话题等重要信息。此外,精品专题教育社区还顺应当今移动学习的潮流,提供了移动社区服务,社区成员能够通过移动设备(或客户端)上传和下载各种资源、发表帖子和交互等,随时随地参与专题教育社区的相关活动。

五、精品专题教育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2017年10月,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同志在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明确指出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两个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突破,并强调了发展“互联网+教育”的公共资源服务模式,为终身学习和创建学习型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19]。精品专题教育社区除了具备资源共享性、主题多样性、活动有序性、教育性等显著特性外,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社区成员结构不够合理、社区资源更新缓慢、社区激励机制不健全、社区发展的驱动力不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精品专题教育社区的服务作用,提高社区资源的利用率,使社区氛围保持朝气蓬勃的状态,精品专题教育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善社区成员结构,明确成员角色定位

精品专题教育社区成员一般分为社区管理者、助学者和成员三种角色,研究中发现,部分专题社区成员结构不够合理,管理员人数偏多,助学者人数偏少,有5个社区甚至没有助学者。部分助学者没有按时批改、指导学习者提交的作品和文章,咨询和辅导作用不够突出,助学服务不够全面;除少数管理员外,其他成员均未开通个人空间,限制了成员之间的个人作品展示和交流互动。因此,精品专题社区建设的人员结构布局要合理,明确管理者、助学者和成员的角色定位,各司其职,清晰划分每位参与活动成员的角色和职责(活动参与者、在线助学者、社区管理者),适于开展各种主题鲜明的社区或小组活动。根据社区主题聘请相关领域的学者担任社区专家,并配备足够数量的助学者,充分发挥专家的引领作用,以及社区助学者的助学服务作用,保证社区活动有序开展,促进成员主动积极参与活动;提高成员个人空间的开通率和利用率,搭建个人作品展示和交流互动的平台,促进社区成员的信息共享和良好沟通。

(二)加快社区资源的更新速度,提高社区粘度

社区粘度表示成员对社区的依赖度,通过成员对社区的重复使用率、停留时间、访问数量等指标来反映。部分精品专题教育社区的资源更新缓慢,缺乏新鲜感,导致社区日访问量呈下降趋势,社区粘度低。精品专题教育社区应把社区资源建设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在社区专家的指导下,管理员、助学者应该带领成员有目的、有计划地建设各种形式的优秀资源,管理员负责对各类资源进行严格审核,做好资源质量管理,去除无关资源,把有特色的、和活动主题较贴近的资源实现信息推送,使资源可以及时、主动地发送到成员空间中,提高资源的时效性。此外,优化社区功能,建立优秀资源库,把一些共享性强、利用率高的资源放进优秀资源库保存起来,使社区充满新鲜感和生命力,提高社区粘度。

(三)加强社区活动引领,实施活动过程控制

社区活动开展具有阶段性和结果的可预期性。有效的社区活动从主题选择、活动设计、研讨活动开展、内容评价和活动反思等需要结合具体的学习模式进行设计和实施。现有的社区教与学活动主要采用的是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混合学习和探究学习模式等,然而大部分的社区活动开展处于一种自发状态,没有形成一种运行反馈机制,缺少专家引领、学习活动监控与干预;缺乏社区活动运行机制的深入探讨。结合具体的教与学应用模式,深入探讨社区活动设计、活动过程控制、社区活动评价及反思等策略,是提升社区活动质量的关键。运行机制方面,围绕“专家引领——管理员组织——助学者协助——成员参与——评价与反思”这一思路,社区管理员在社区专家的指导下,根据社区主题选取合适的角度对活动进行顶层设计,并负责活动总体组织;助学者协助管理员开展活动,创建活动资源;成员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提交学习报告,交流活动心得;活动结束后,管理员和助学者对成员的表现进行评价,全体成员一起进行活动反思。

(四)健全社区奖惩机制,制定社区规则

经过社区访问及调查,发现部分社区缺乏激励机制,尤其对在竞赛中表现突出和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的成员几乎没有相应的奖励办法。为了提高社区成员的积极性,精品专题教育社区应该健全社区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讨论、交流、互动和对社区有其它突出贡献的成員进行即时性激励和阶段性激励,实行升任管理者或助学者、奖励积分、公开表扬等激励机制,或通过行政机制进行干预,将社区活动与学习成绩考评、教师职称评聘等关联,激发成员的热情。此外,制定社区规则,包括《社区管理规定》《社区成员行为规范》及《社区信用规则》等一系列规范性措施[20],规范社区成员的行为,对违反社区规则的成员实行相应的惩罚,促进社区和谐健康持续发展。

(五)力Ⅱ大社区宣传力度,扩大社区服务的覆盖面

几年来,专题教育社区的作用已经有目共睹,受益群体包括各行各业各年龄段学习者,受益人数与日俱增。部分社区的核心目标和价值观都紧扣时代主题,实践活动设计新颖、实用性强,但是社区成员数量较少,表现不活跃,导致社区资源更新缓慢,占据了网络平台的空间却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归根结底,宣传力度不到位是导致这些教育社区沦为“摆设”的原因之一。因此,当务之急是专题教育社区的公共服务宣传力度,扩大社区服务的覆盖面,有组织有计划地在企业、学校、街道(社区)和社交媒体上进行专题教育社区服务的大力宣传,加大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力度,通过专家讲座、视频案例、宣传板报等形式让各类学习者了解教育社区的本质和作用,引导他们加入各种专题教育社区,参与社区的相关活动,从意识上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朝着“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目标迈进。

六、结束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如: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初具规模,“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跨越式发展[21]。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重大政策,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并定义了新时代下的“网络教育”新形态。 “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大门已经向我们敞开[22],专题教育社区是网络学习空间及网络教育的重要形式,社区可持续发展将为“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提供典型的应用案例。

网络学习空间作为教育信息化的落脚点之一,在过去的几年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从而使得“互联网+教育”真正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为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精品专题教育社区是网络学习空间下的一种服务支持,社區成员在精品专题教育社区中通过交流、共享、协作等方式参与主题活动,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精品专题教育社区具有鲜明的教育性、主题性、社会性、活动性等显著特性,作为专题教育社区的标杆,应该继续保持其特色,然而社区的主题设计、活动开展、运行模式和机制、可持续发展策略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论文结合“专题教育社区评价指标”,分析在建的精品专题教育社区特征和特点,从社区组织、资源建设、活动引领和过程控制、奖惩机制和社区规则、社区宣传等多维度提出了专题教育社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以期为正在开展的网络学习空间下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供参考。高质量的专题教育社区建设有利于学习型社会建设和终身教育服务体系的构建,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破解尚需要进一步探索社区文化与道德伦理、社区运行机制、服务质量保证、社区保障体系以及社区组织模式等多层面内容,也是论文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刘延东.把握机遇加快推进开创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在全国教育信息化T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EB/OL]. http://old.moe.gov.cn//puh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 342/20121 1/144240.html,2017-03-20.

[2]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央电化教育馆关于精品专题教育社区建设项目立项的通知[EB/OL].http://www.ncet.edu.cn/zhuzhan/tztga03/20151211/3219.html,2017-04-17.

[3][10][11]曾祥翊.专题教育社区的概念与特征[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102-106.

[4] Nathan Wise, Belinda Tynan.The DEHuh virtual learning space:Aniche soc,ial network community of practice[J]. ICI Publishing (ICIClobal), 2011, (1):136-146.

[5] Simon Buckingham Shum,Rehecca Ferguson.Towards a socialleamingspace for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J]. The Open University's repository of research publications and other research outputs,2012,(3):1-17.

[6] Sims, R., Sims,S. Leaming styles and leaming:A key to meeting theaccountahility demands in education[M].New York:Nova SciencePuhlishers,lnc,2006.45-91.

[7] Lindsay Evans,Laryssa Patten, Marilyn Steinherg,Jason Clement.Space Learning Network: Inspiring Life Long Learning[C].Cermary:Bremen,2003.

[8]王慧.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智慧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6,(11):87-92.

[9]赵呈领,梁云真,刘丽丽,蒋志辉.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网络学习空间知识共享行为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6,(10):14-21.

[12]A 'Boutique Community' in Tagaytay[EB/OL].https://www.questia.com/article/l Cl-293623 674/a-boutique-community-in-tagaytay,2017-04-03.

[13]曾祥翊,冯锐,曾嫒.专题教育社区建设与发展的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9):94-102.

[14]曾媛.专题教育社区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6,(6):132- 135.

[15]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央电化教育馆关于发布《专题教育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的通知[EB/OL]_http://www.ncet.edu.cnhhuzhan/tztga03/20160426/

3515.html,2017-04-01.

[16][18]冯锐,董利亚,李闻.专题教育社区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的方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2):44-51.

[17]张屹,黄磊.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9][21]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访十九大代表、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EB/OL]. http://paper.jyb.cn/zgj yh/html/2017 -10/23/content_487363.htm?div=-1,2017-10-24.

[20]王磊.互联网场域下社交网络社区规则研究——以微博社区委员会为例[J]科技与法律,2015,(4):732-756.

[22]教育大数据国家工程实验室启动.教育信息化2.0时代到来[EB/OL].http://news.hhtv.com.cn/p/1011131.html,2017-11-04.

猜你喜欢

特征分析可持续发展策略
西藏地区云地闪电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的话语特征分析
2021年天府机场地面风场特征分析
2016年熊本MW7—1地震前GPS形变特征分析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