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公共事业单位管理

2018-05-14董燕江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8年6期
关键词:新制度经济学绩效评价

董燕江

摘 要:国家社会整体的进步与发展是与公共产品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国家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公共事业单位的进步以及各种制度方面的改革已经受到了社会上各个群体的重视和关注。本文将目前国家公共事业单位在运行过程之中,受托经营公共产品的背景之下有可能出现的代理方面的问题作为出发点,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且得出在实际进行评价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的相关制度的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代理失去效力的严重问题进行有效避免的最终结论。并且以此为根本,更加深入研究了目前公共事业单位在进行绩效评价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实际应用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对公共事业单位绩效评价实践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公共事业单位;绩效评价;新制度经济学

一、目前公共事业单位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绩效评价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

受到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从根本上来讲,公共经济的相关部门和私人经济主体呈现出相对的状态。它们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都必须要具备一定经济方面的资源,但是从根本上来讲,它们经营的最终目的以及实际管理过程中所应用的方法这两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差别:从实际情况来看,私人经济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将经济效益看作根本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显现出自私的特点;而公共经济部门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就要把全社会的实际利益放在重中之重。要着重研究公共的整体发展目标,这就需要更多地考虑公共目标以及社会方面的利益,这点直接显现出其公益性的特征;而且私人经济大多数情况下为人们所提供产品的具体范围都是属于私人的,而公共经济部门通常情况下都会提供公共产品。

在实际进行公共产品的制作以及生产工作过程中,因为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以及对于生产整体规模的实际需要方面的影响等等,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而社会方面,公众群体对于公共产品方面的需求量相对来说是较为庞大的,因为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私人经济内部资本情况、生产技术以及工作人员等等方面的影响,需要通过政府方面来为其提供经济帮助,这就产生了第一层的委托关系;而如果从社会劳动力的划分以及独立化的方面来分析,政府方面通过建设或者对相关的公共事业单位进行委托,来对相应的公共产品进行生产及提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社会成本得到明显的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第二层的委托关系。

从根本上来讲,这种委托关系的不断产生和发展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以及市场状况的影响的,目前全社会都在进一步扩大生产的整体规模,市场方面,市场经济的影响力也在持续提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使用这样的分工方式可以大大加强生产的实际效果,并且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也是相关公共事业单位日常运行的过程中的生存根本,通过接受代理合约的方式来对自身进行维系,在这种情况下权利以及责任的再一次分配就逐渐产生了。公共事业单位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为了顺利完成委托方的委托工作时,所进行的一切活动都是存在于这两者之间的交易。在实际进行委托代理的过程中,因为委托方和公共事业单位信息方面存在问题,或者说委托代理合约存在问题等等状况,从而造成的分工出现差错,最终没有达到委托方的根本目的的代理工作,也就是代理失效。而从根本上来讲公共事业单位在日常运行的过程中,无论是进行怎样的组织行为,到了最后都一定要归到具体的人身上,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事业单位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人的实際行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组织的决策以及实际绩效造成影响。

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是这样认为的,不同类型的人对于工作的具体偏好、实际动机以及对于各种风险问题的判断标准是不一样的,这就使得在对事业单位实际展开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管理人员和事业单位整体的目的存在一定差异的问题,这就十分容易造成道德风险方面的问题或者是逆向选择的问题,对事业单位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从目前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来看,人们通常情况下都想要将委托与代理之间的关系进行明确的界限划定,但是这一目标却十分不容易达到,这是由于在实际进行委托合约的制定过程中并不能将每一个细微的环节都完全的想到,就算是在十分极端的情况之下将所有的细节都详细写在合约之中,也会因此而产生不可避免的交易成本问题。因为公共事业单位在实际运行中产品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公益性特征,并且其内部的整体架构也相对来说比较特别,公共事业单位在实际进行相关公共产品的提供时,相对于私人经济主体来说有更大的可能性出现代理失去效力的问题。正因如此,在公共事业单位日常运行以及对自身情况进行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制度或者与其相关的机制来从根本上降低代理失效问题的出现概率,提升公共事业单位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在公共事业单位日常运行过程中建设并完善绩效评价相关制度的根本原则

公共事业单位在日常运行的过程中,从根本上来讲,其管理的工作是产品的委托方实际需要的管理方面的工作,并且也是最终希望看到的结果。从实际情况来看,公共事业单位在运行过程中建立并完善绩效评价方面的相关制度最为根本的目的就是进一步降低代理失效问题出现的整体概率,从而将委托方委托的工作顺利并且优质的完成。在实际进行绩效评价工作的过程中,具体的内容、评价所应用的指标等等方面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一项制度被制定出来以后不可能每一个人都能对其认可,绩效评价工作的实际信息以及经济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都会直接对绩效评价工作的最终目的造成较大的影响,在实际进行绩效评价相关制度原则的研究工作过程中,要着重注意以下几点:①一定要着重注意产权方面的完备性,这一点之中尤其是对关键权利进行合理的约束和限制;②一定要着重注意排他性方面,将各个工作实际所需要承担的责任进行进一步的明确,从而最大程度上减少搭便车等不合理的行为;③一定要着重注意制度的明晰程度,通过进一步明确产权的实际情况,这可以起到帮助减少交易所需经济成本的重要作用;④一定要重点关注制度的价值性方面,这就表示在实际进行公共事业单位内部的绩效评价工作过程中,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其进行鼓励,并且评价所得到的最终结果会被应用在公共事业单位的决策之中。

三、公共事业单位绩效评价制度建设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1)公共事业单位绩效评价活动应常态化。从根本上讲,制度以及规则是人们经过持续博弈最终得来的结果,由于其大大减少了交易最终结果的不确定程度,所以从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交易所需要的经济成本。通常情况下,制度表示的是把某一种行为变得经常化,也就是说,在一个组织运行的过程中,必须要将绩效评价这一活动变为管理工作的常态,只有达到这种程度,其引导的实际作用才能够全面发挥出来。在绩效评价这一管理方法逐渐形成为制度后,绩效的相关数据以及信息就存在着责任性,并且其公信力也得到大大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之上将绩效与奖惩制度两者之间进行联系,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强公共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益。

如果想要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并且稳定发展的绩效评价系统,那么就不可以急功近利,一定要经过不断的实践以及研究才可以最终完成。第一点,一定要加强绩效评价工作的相关组织工作;第二点,应该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绩效的报告;第三点,应该对绩效的调查方式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与完善;最后,应该依照绩效评价工作的最终结果来进行奖惩,进一步加强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在实际进行实践工作的过程中,习惯所形成的力量是相当重要的。执行绩效评价的过程中要消耗各种资源,这就会产生出很多的经济成本,并且以绩效评价的实际数据作为依照来进行奖惩一定可以帮助事业单位整体绩效的进步,但是在实际的绩效评价的工作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阻碍,但是相关的工作人员一定要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这一问题,从而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建立绩效评价信息数据库。在公共事业单位绩效评价制度下,绩效评价活动要实现的评价目标,从横向上看,需要大量的信息并被有效地组织起来才能实现评价目的;从縱向上看,不同期间的绩效信息对比才能更好地发现组织在经营中的问题,并提供改进的线索。特别是在绩效评价成为制度并常态化后,连续展开评价活动更有利于发现组织绩效变动的原因,为未来提高绩效提供更为完整的依据。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保留相关数据。

而在目前的实践中,对公共事业单位展开绩效评价,大量数据的搜集需通过对已有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加工,或通过问卷获取,对于不能直接以利润衡量的公共事业单位的相关数据,如国有林场相关数据的搜集、基本医疗服务相关数据的搜集等,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等,数据取得来之不易。但在评价实务中大多数的评价实务和研究都是围绕评价客体特定时间点或时间段的绩效展开的,数据随评价者分散而分散,通常来看相似的绩效评价活动被不同的评价主体不同程度地重复着,但却很难对评价客体形成完整、系统的看法。显然,当绩效评价制度化后则可以有效地避免上述问题。

参考文献

1.黄勇辉,朱金福.政府绩效评估的成本分析与研究――以新制度经济学为视角.金融与经济,2009(10).

2.盛明科,刘叶.政府绩效信息失真机制及规避路径研究――以新制度经济学为视角.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8(3).

3.林亚芬.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改革.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

(责任编辑:兰卡)

猜你喜欢

新制度经济学绩效评价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对财政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探讨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探索
新常态下政府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体系的思考
就业创业资金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路径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于问责的困境与出路
高等教育收费之本质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第三方教育评估制度环境研究
两种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及现实启示
基于probit模型的择校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