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需求背景下的高职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18-05-14汤澜
汤澜
[摘 要]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这一传统行业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不断发展和壮大的背景下,势必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从跨境电商行业自身的特点以及其对外贸行业人才需求的影响出发,来探讨适应这种变化趋势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 键 词] 跨境电子商务;国际贸易;人才需求;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7-0256-01
一、跨境电商行业发展前景
从出口企业地域分布情况来看,跨境电商的出口卖家正在从南部沿海城市向中西部拓展;从出口产品种类来看,跨境电商的出口商品逐步从3C等低利润的、单一化的标准商品向其他多元化新产品延伸,这均为我国出口电商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贸易主体多边化,与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相比,跨境电商引入了更多的支撑平台。
二、跨境电商行业专业人才需求概况
企业招聘跨境电商人才时一般倾向于选择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等相关专业,就目前情况来看,基本上各类大专院校都设立了国际贸易专业,甚至还有一些院校的英语专业中也开设了国际贸易及跨境电子商务方向。并且据统计,到2016年,教育部共批准了900多所专科学校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但是,在跨境电子商务这一领域仍存在大量的人才缺口。因为随着跨境电商的高速发展,大量线下的进出口业务可以通过线上进行操作,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传统国际贸易的专业基础知识,还需要掌握一定电子商务以及计算机应用技能,而传统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远远无法满足这些企业的需求。这就使越来越多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的学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
三、如何更好地构建国际贸易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目前国际贸易专业开设的课程多以理论教学为主,侧重于传统的、基础的专业知识的学习,课程开设的创新性不够。首先,针对目前的专业需求情况,应将市场需求转化为相应课程,可开设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等课程,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其次,相关的外贸基本技能的课程还应配套相应的实训练习,如外贸函电、外贸口语等课程。此外,一些专业核心课程还应考虑双语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又提升了外语能力。最后,应该重视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培养,开设电商网站设计与运营的相关课程,同时还可以组织相应的计算机技能比赛,从而进一步强化提升。课程的设置还应根据外贸形势的发展,不断创新内容与实践形式,不能一成不变。
(二)积极组织与参加专业技能比赛
首先,学生可以参加各项对口的专业技能大赛,如全国外贸单证岗位技能大赛、跨境电商大赛、报关技能大赛等,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这些比赛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也可以以赛促学,提高学习兴趣。并且通过比赛,学生可以收获很多专业知识以外的其他经验;其次,学校也可与相应的外贸企业联合组织专业技能大赛,由企业冠名,针对企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对学生进行考查,由企业相应人员和校内教师共同组成评审小组对参赛选手打分,对表现优异的选手颁发相应的获奖证书和物质奖励,同时获胜的学生可优先自主选择是否进入企业实习。这种模式简单易行,既缩短了学生毕业以后进入企业工作的适应期与培训期,又减少了企业的培训费用,通过这种方式很好地促进了企业和学校的合作。
(三)建立长期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
校企合作是培养专业实用型人才的最佳途径,但也是最难途径,很多学校在这个方面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因此根据跨境电商行业的特点,结合国际贸易专业的相应技能需求,我们可以建立“校内贸易部”,即企业与学校合作共同培养专业实用型人才。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学习场所的提供还是由学校负责,但是在实训环节可以由企业提供货源和网络平台,并且学生在企业的相应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负责网络平台的销售,这样既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企业也可以降低成本,扩大销售,更有利于学校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可谓是一举多得。
(四)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通过微信、QQ以及其他网络手段进行外贸也变得越来越便利,因此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创业也就变得更加简单易行了。学生可通过网络平台来寻找货源以及销售产品。同时学校针对这些创业的学生可以设立相应的帮扶资金,为他们提供相关有利的政策支持。在这一过程中也可安排相应的教师进行指导,以防止学生走弯路。同时,学生创业成功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与岗位,很好地解决该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
高校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提供适应经济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从业人才。而随着互联网行业以及国际贸易行业的不断发展,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必须与时俱進,以适应行业的实际需求,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适应外贸企业用人的需要,符合学生的就业需求。
参考文献:
[1]孔德民,张芝萍.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9):81-83.
[2]胡卓红,梁小婉.实验技术与管理[J].教育与职业,2008(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