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红丝砚珍品赏
2018-05-14李宝垒魏茜茜王予幻
李宝垒 魏茜茜 王予幻
青州为古九州之一,素有“海岱明珠”之称。《尚书·禹贡》曰:“海岱惟青州”,有“铅,松,怪石”。这是赏石文化在典籍中最早记载,开赏石之先河。在青州最负盛名的当属红丝石。产自青州黑山和周边地区。
书画大师启功曾题诗赞美红丝石:“唐人早重青州石,田海推迁世罕知。”赵朴初也曾题诗:“昔者柳公权,论砚推青州。青州红丝石,奇异盖其优。云水行赤天,墨海翻洪流。临砚动豪兴,挥笔势难收。品评宜第一,吾眼唐与欧。天下第一砚,青州红丝砚。古今珍砚,翰墨流芳。”
红丝石砚原砚材出自青州黑山红丝石洞,清代后不知何原因以临朐老崖崮为主要产区,但青州红丝石亦有开采。
青州黑山红丝石,成扇面、鸡窝状分布,洞坑式开采。老坑洞口狭小,正面上方崖壁刻有“大元至正二年”“洪武二年”“弘治十年”“大清乾隆……”“道光二年”“同治三年”“光绪三十四年”“民国十四年”等题记,为历年采石时所留,可见历年均有开采,成砚量可观。近年来,围绕红丝石老坑——“黑山红丝石洞”四周新开坑口,已与古代所开的老坑相连,发现石质完全一致,青州红丝石资源并未枯竭。红丝石主要坑口在清代后移至临朐老崖崮。青州每个红丝石坑是不相连的,且呈层状分布,一般层厚为40厘米左右。历史上青州红丝石砚名气虽大,成砚量可观,但是至今出土、发现量极少,唐代红丝石砚仅一方,现存于山东博物馆。宋代未见,明清时期数量也不多,青州市博物馆藏有明代一方,清代两方,均出土于青州本地。另外,高密也有一方,拍卖会出现过两方,台北故宫博物院和首都博物馆也藏有清代青州红丝砚。
青州博物馆藏红丝砚3方,1方为明代山形砚(图1),砚台因材造形,以简洁的曲线勾勒出文人的淡雅追求;2方为清代长方形砚,形制相似,仅在砚池上方的纹饰有所区别,分别刻有蝙蝠和梅花(图2、图3)。
高密市博物馆藏红丝石砚(图4)1方,清代,长36、宽28、高7厘米。正面雕刻龙纹和云纹,为高浮雕,砚池较深。背面通体铭文曰“尝考云林石谱,益都县之红丝石为砚材,颇发墨,陆游笔记唐彦献录:青州红丝砚覆以匣数日墨色不干。《苏易简砚谱》谓:砚材四十余品,青州红丝石为第一,端州,歙州次之。石出益都县西镜之黑山,山径崎嶇,古洞深邃,寻之不易。余做客益都,偶获斯石,亟命良工琢磨成砚,竖润光彩。古人推此石为砚材第一,洵不虚也,甲子交曰,绿野山人识于益都官廨。”
潍坊域外收藏有红丝石砚的博物馆都是博物馆系统金字塔尖上的博物馆,如台北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山东博物馆等。
下文我们遴选部分馆藏红丝砚珍品作一介绍,以飨读者。
清乾隆四十三年于敏中等奉敕撰写《西清砚谱》,其中收红丝砚三方,有乾隆帝御题。
一为红丝石鹦鹉砚(图5),御制诗:“鸿渐不羡用为仪,石亦能言制亦奇。疑是祢衡成赋后,镂肝吐出一丝丝。”钤宝二,曰“会心不远”,曰“德充符”。匣盖并镌,钤宝一,曰“几暇怡情”。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二为红丝石风字砚,御制砚铭:“石出临朐,红丝组绵,制为风字,宣和式审,既坚以润,腴发墨汁,虽逊旧端,足备一品。”钤宝一,曰“太朴”,匣盖并镌,钤宝二,曰“比德”“ 朗润”。
三为红丝石四直砚,御题诗一首:“红丝鹦鹉昨曾吟,小式直方兹盍簪。未识拔茅声应处,能如斯惕予心”。钤宝二,曰“比德”“朗润”。匣盖并镌,钤宝二,曰“会心不远”“德充符”。
“芙蓉井”红丝砚,高凤翰《砚史》 中有“芙蓉井” 红丝砚一方(图6),铭:“芙蓉井,红丝影,汲古之绠。南阜老人铭。”砚背刻隶书铭:“美不美,乡中水,何必乎歙之黟、端之紫。珠道人铭。”又草书铭:“我老在乡,空负墨庄,尔曹勿荒。南村同日又铭留家塾。”砚之右侧有石帆铭:“青州红丝之砚,得自其乡前辈冯求海先生家。石帆。”砚之左侧有冯北海先生铭:“禹贡怪石,自我青州,尔出其乡,毋乃其俦,是宜昭文明于东国,而封即墨之侯。”“北海冯琦铭于冶源别墅。”高凤翰为清代山东胶州人,字西园,号南村,南阜山人,归云老人。“扬州八怪”之一,曾任歙县丞,一生爱砚,藏砚逾千。皆自为铭词手镌之。著有《砚史》《南阜集》。
清代红丝石砚(图7),现藏于首都博物馆。长16.3、宽12.5、厚2.6厘米,砚面红肌黄纹,三边刻有回纹,清代翰林施用冰以隶书刻有东晋陶渊明“归去来辞”,异常珍贵。
唐代箕形红丝砚(图8),1926年出土于青州,现存于山东博物馆。砚台为唐代流行砚式之一,形似长方形箕,故而得名,又因砚尾两侧向外撇似风字形,故又名“风字形砚”。砚形上圆下方,周围有沿,面平,靠近砚首部位有凹槽,以便贮存墨汁,砚底箕口有二足,使无沿的箕口升高,以保持砚面水平。
清乾隆钟纹红丝砚(图9),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此砚平面呈长方形,砚池为钟形。左、右、上部边缘刻有复杂云纹,下部无纹饰。钟形砚池以锁链连于顶部云纹;砚池上方刻有两条相望的飞龙,姿态遒劲有力。砚池周边衬以雷纹。砚池内上游刻一卧鹿,神态悠然。此砚当为现存清代红丝砚中的精品。
这些红丝石砚珍品虽已历经千百年时光,却依然在散发着其独有的艺术魅力,展现于世人,诉说着历史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