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将军不改“寒酸”
2018-05-14郭庆晨
郭庆晨
提起李贞,年龄大些的同志都记得,她不但是1927年中国革命最危难的时刻入党的老同志,而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开国将军中唯一的女将军。当然,她还是中共七大候补代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会议上还当选为中顾委委员。
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还有许多人不知道的,那就是李贞的“寒酸”。
据有关资料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李贞的老战友张启龙有一次去看她,说她太“寒酸”。张启龙指着她客厅里的沙发、藤椅、书柜、办公桌,风趣地说:“这些四条腿的东西,像战场上的伤兵一样,都已经缺胳膊少腿了,缠着绷带。过几天我去反映,请组织上更换新的。”李贞笑了笑说:“这就不劳您大驾了,这些‘伤兵还能发挥作用,能將就用就行了。”张启龙对她也没法,就说她是“吝啬鬼”。李贞回了他一句:“用公家的财物还是吝啬一点好。”
中顾委成立前后,李贞住在香山干休所一座年久失修的平房里。那房子非常破旧,墙皮脱落,家里也只有几件旧家具,没有一件像样的摆设。去她家里走访的中顾委的工作人员见状,忍不住问她有什么困难,她连声说:“没有困难,没有困难,我生活得很好……”生怕给组织上找麻烦的样子。
李贞的生活这么“寒酸”,是组织上不关心、不照顾吗?不是的。事实是:组织上曾经动员她换房子,但她就是不换;组织上动员她换车,她也不换。一辆国产轿车开了好多年,经常出毛病,她就是不同意换。多少年来,未见她买过一件新衣服、一双新鞋。衬衣补了又补,领子袖子已不像样了,还照样穿。她说:“我这个人从小就受苦,勤俭的日子过惯了,没有必要把家里搞得富丽堂皇的。现在的生活已经够好了,我很满足。再说,我一个孤老婆子,能将就就将就嘛!”有一次,她与工作人员闲聊,说起了穿着。大家七嘴八舌地对她的穿着发表起意见来:“首长(指李贞)也太将就了”“首长,你作为大军区副职的高级干部,也得注意点儿形象啊!”没想到,平时一向平和慈善的李贞不高兴了,她语气沉重地说道:“一个人的形象在于品格和本质,不在于新衣新鞋。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艰苦奋斗的作风,更不能忘本。作为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真正的形象在老百姓心上,而不在于个人表面。”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就是这么“寒酸”的李贞,自己无儿无女,却抚养了20多位烈士遗孤。1990年去世时,把为数不多的存款和国库券一分为二,一半捐献给家乡的贫苦群众,一半交了党费。这就是“寒酸”的李贞;这就是李贞的“寒酸”。从她的“寒酸”中看出的是伟大,是共产党人应有的艰苦朴素的品格和清廉节俭的本质。
可能,在如今某些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的字典里,“吝啬”“寒酸”已经成为不堪的字眼,而自己早就羞于与之为伍,要过富日子、好日子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些党的光荣传统,快被他们丢远了、忘光了。这些人应该好好照照李贞这面镜子,从中发现自己的渺小,找出自己的毛病。
学学李贞将军吧!她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让我们具体地知道了,什么才是不忘本、什么才是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不忘初心”,从而继续前进、奋起直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