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农业”绘就北大荒新华章

2018-05-14隋安辉杜金莹李逢时

奋斗 2018年24期
关键词:农垦管理局现代农业

隋安辉 杜金莹 李逢时

62年前,这里草莽丛生、沼泽密布、荒无人烟。然而,就是在那样的条件下,8664名转业官兵进驻荒原,凭着一往无前的气概汇聚起磅礴之力,征服了这片土地,把昔日渺无人烟的亘古荒原建成了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地处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三江交汇处,下辖15个大中型国有农场,现有户籍人口22万人。辖区占地面积1.24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41万亩、林地249万亩,经过62年的开发建设,累计为国家生产粮食963.5亿公斤,提供商品粮867.5亿公斤。近十几年来,粮食商品率达96%以上。

改革开放4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农垦建三江管理局的建设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他们以保障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为己任,着力推进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持续改善职工群众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城镇化率由42%猛增到97%,基本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今日建三江垦区,一望无际的田野,城镇化的住房,安乐的社区生活,高科技对万亩田畴的精准管理,标准化的种植基地……这一切,都在向人们诉说着这块黑土地不平凡的历程。

大型收割机联合作业王亚光/摄

开发建设北大荒缔造塞外“鱼米之乡”

“我家的水稻年初就签了订单,每公斤高于国家最低收购价两毛钱,一点不愁销路!”初秋时节,大兴农场第四管理区的水稻种植户王桂军看着自家高高的粮堆脸上溢满了幸福的笑容。大兴农场以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攻方向,紧紧围绕“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的工作主线,按下改革“快进键”,构建了科学完备高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农业优质高效发展,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垦区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努力形成农业领域的航母(“三大一航母”)的重要力量。

从亘古荒原到跑出发展“加速度”,是三代北大荒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前进农场黑龙江雪那红米业有限公司经理毛文广在建三江创业近20年。他说:“刚来到建三江时,农民都住在平房里,现在都住进了楼房里;耕作设备上,原来都是人工插秧,现在都用上插秧机了,以前都是人工收割,现在都是久保田或其他品牌大型农业机械直接收割了”“农民耕种品种多了,以前都是单一的小品种,现在种很多品种,包括三江六号、绥宁18还有黑稻、鸭蟹稻等很多高附加值产品。”

回望历史,农垦建三江管理局经历了东北农垦总局、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六师、建三江国营农场管理局、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农垦建三江管理局6个时期。

1956年12月开始,8664名转业官兵进驻荒原勘察开荒建点,扩大生产规模。1969年7月25日,经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正式组建第六师。六师共接收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杭州、温州、哈尔滨等10个城市知青4.41万人。到1975年,六师拥有10个团、一个营、313个连队、总人口11.9万人,耕地面积扩大到342万亩,年产粮豆2.5亿公斤,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04亿元。1974年6月,我国第一条支农铁路——福利屯至前进农场“福前”铁路动工兴建。1976年2月19日,中共黑龙江省委转发《关于改变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体制的实施方案》,决定撤销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和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管理局,成立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3月23日,原兵团六师整建制转为建三江国营农场管理局,下属11个农场,原连队建制全部改为生产队建制。到1988年,建三江农管局形成了今天15个国有农场的格局。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农管局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兴办职工家庭农场,做到“两自理、四到户”(即生产费用自理、生活费用自理,机械到户、土地到户、核算到户、盈亏到户),实行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从2004年开始,农场利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鼓励种植户积极更新农机具,在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农业的抗灾、稳产能力。

2012年12月20日,在黑龍江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农垦建三江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地方税务局也相继挂牌运营。截至2017年,管委会累计完成税收41.03亿元。经过62年的开发建设,七星农场已成为建三江管理局的一个标兵,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已经处于全国引领示范地位,是全国优质粳稻面积最大的现代化农场之一,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并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农业生产排头兵。

深化供给侧改革 夯实战略发展基地

“建三江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年生产粮食600万吨以上,粮食商品率96%以上,今后要大力抓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为国家生产出更多的优质粮食产品。”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副局长张宝林信心满满地说。

大型收割机联合作业王亚光/摄

奏响农业提质增效富民曲。2018年,大兴农场第五管理区节本增效示范户陈红星着实火了一把。建三江管理局各农场种植户以及农场本地种植户都争先恐后地来到陈红星的示范点“拜师学艺”。多年来,陈红星在农业生产各项环节中抢前抓早、紧跟农时,通过科学种田,标准化作业,充分发挥机械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土地利用率,使每亩地成本控制在900元左右,远远优于其他种植户,起到了很好的节本增效示范带动作用。

谈起机械化作业,七星农场农机科王洪志如数家珍:“从1999年开始我们陆续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到现在七星农场122万亩耕地,水田已经超过100万亩,可以说水田种植面积在垦区来讲是最大的农场。我刚上班的时候人工插秧比较多,只有三两户有独轮式插秧机,之后陆续实现机械代替人工,现在四轮乘坐式应用越来越多,一天插秧能达到40~60亩地,效率很高。那时的收割机都是旱田收获机,没有水稻收获机,秋收时都是人工割捆,慢慢的有了手推式收割机,按老百姓的说法是‘放片,割到地里再人工捆成捆,上小垛,把稻捆用车拉到一起然后给粮食脱粒。之后又发展到那种可以用拖拉机拽着走的脱谷机,老百姓俗话叫‘满地拉,然后又有了行进式的脱谷机、水田收割机,直到现在的3316、长发806和809、东方红、福田等系列。”

农垦建三江管理局辖区总面积1.24万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141万亩,其中种植水稻面积1020万亩。他们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出了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使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基地更加强壮。

春耕使用新型插秧机高鹏飞/摄

七星农场固定翼飞机航化作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垦建三江管理局不仅把农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性产业,而且上升到提高垦区核心竞争力、打造“三大一航母”的高度,自觉肩负起新时代赋予垦区的新使命,当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以顶层设计引领现代农业。2018年,他们邀请北京农业大学编制《建设农业领域“航母”实施方案》,引进并运用了航天育种生物技术、3S、4G物联网技术、信息化集成技术,着力发展生态农业、数字农业、智慧农业。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华中农大、沈阳农大、八一农大等多所院校开展了产学研合作。请张启发、陈文福两位中科院、工程院院士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和服务。通过工厂化智能化集中浸种催芽,在全国率先实现100%统一供应芽种。目前,全局农机总动力达到216万千瓦,农业机械化率达到98.5%。科技贡献率达到76%,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93%。在全国率先大面积应用水稻侧深施肥、超早钵育、覆膜机插等先进技术。

农业可持续发展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眼光“既向内又向外”,在增内涵拓外延上下足了功夫。2018年春,七星农场有限公司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建设了北大荒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种植的500亩优质粳稻喜获丰收,大大提升了垦区的影响力。前锋农场以辖区内G102国道沿途30公里水田为依托,建设了“科技示范走廊”,打造了集旅游观光、特色订单种植、新技术推广等项目于一体的综合示范带。这条走廊的种植水平高,生产经营理念先进,订单种植还有好“钱景”,成为种植户增收的风向标。“采用宽窄行插秧,增加了边际通风和光照效果,能防止叶下、水下细菌滋生,降低病虫害发生几率,提高植株的抗病、抗倒伏能力”,这个场农业部门主任王豪利介绍说。在夏季管理期间,为了让种植户学习水稻栽种技术,提高产量和效益,这个场农业部门组织120余名种植户来到“科技示范走廊”沿线的水稻田进行参观学习,向他们介绍农场大力推广的侧深施肥宽窄行插秧技术。

引领绿色,放心产品精工细作。2018年,农垦建三江管理局顺应市场需求变化,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种植结构,破解稻谷市场销售形势严峻的不利因素。积极依托订单、“互联网+”等手段,结合水稻超早育苗生产技术,扩大种植品质好、市场需求旺的“绥粳18”“三江6号”“龙粳57”等优质特色水稻品种,特色品种面积达480万亩,其中种植糯稻150万亩,订单种植面积达到420万亩。预计全局2018年粮食平均单产585公斤,总产660万吨左右。

坚持可持续发展 擦亮农业发展“绿色名片”

农业可持续发展不仅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設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习近平总书记在农垦建三江管理局考察时曾指出,要加快绿色农业发展,坚持用养结合、综合施策,确保黑土地不减少、不退化。他们将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牢记于心问,转化为行动,下大力气狠抓粮食品质的提升,擦亮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绿色名片”。

土壤是“人类无声的盟友”,是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基础。守住土地红线,才能端牢中国饭碗。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地处三江平原腹地,属于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拥有发展现代农业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为保护黑土资源,他们坚持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推广应用水稻超早育苗、旱育稀植、侧深施肥、测土配方施肥、统一浸种催芽等先进技术,探索保护性耕作,坚持免耕深松、黑土层保护、秸秆还田和休耕轮作制度,提高耕地质量。2018年,共休耕土地面积30.5万亩,占全国休耕总面积的13%。

此外,农垦建三江管理局还率先在全省推广了以减化肥、减农药、减除草剂为主的“三减”技术。以水旱田测土配方施肥为前提,实施化肥减量,加快土壤修复改良;推广应用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做到精准精确施肥。2018年,全局实施“三减”面积达609万亩,侧深施肥400万亩,减氮调磷稳钾技术60万亩。其中,应用侧深施肥技术能够实现基肥减肥10%,亩增产7.8%,亩增效120元左右。应用宽窄行插秧技术,能够实现亩增产50公斤左右,增效120元左右。应用减氮调磷稳钾技术,能够实现亩增效15元左右。减少各类化学药剂施用面积149万亩。农垦建三江管理局推广应用的水稻侧深施肥技术,亩增产6.8%~10%左右,成效显著,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2018年“十大重大引领性农业技术”。

除了在“减”上下足功夫,农垦建三江管理局还在“质”上做足文章。

“我们七星分公司为保护种植户利益、提高农作物的品质产量,多年来一直在作物防病期间,统一对符合作业的耕地进行全面积的防病航化作业。通过航化机型不断更新换代,工作效率已由原来一个航次800亩提高到1500亩。工作效率的提高,起到很大的防病效果,为农业生产增收提供了保障。”七星农场经贸流通部副部长李强介绍说,在未来,他们还将继续针对病情地况,做细做精航化作业,让广大农户满意。

2018年是我省全面执行禁烧秸秆政策的第一年。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130万亩,其中,水田1019.8万亩,粮食总产668万吨,共产生秸秆490万吨。秸秆还田是增加土壤有机质最为有效的措施。研究表明,秸秆还田后作物平均增产5%~10%。而如何将秸秆的价值“吃干榨净”,让处理秸秆的良好愿景在现实中“落地”,历来是各级农业部门一直在探索和实验的课题。农垦建三江管理局通过推广高效节水和农业“三减”、循环利用等创新技术,实现秸秆、农膜和畜禽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在全面禁烧农作物秸秆的同时,积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之所以要推行秸秆粉碎还田最大的原因是环保,降低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同时它有可推广的价值,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增加耕层的透气、透水能力,为土壤微生物活动创造条件,有利于接纳秋冬雨水,蓄水保墒防春旱。”八五九农场旱田部副部长秦玉龙介绍说。为从根本上抓好秸秆还田工作,在2018年的秋收工作中,八五九农场严格按照“标本兼治、疏堵并举、疏堵结合、以禁促用”的原则,要求所有收获机全都装有秸秆粉碎装置。

“我种了300亩地,管理区帮我联系秸秆打包车,打包很干净,省时省力。”洪河农场第三管理区种植户冯爽告诉记者,与往年不同,今年他家地里残留的水稻秸秆有专门的人力和机车来帮他清理。包括冯爽在内,2018年洪河农场第三管理区共打包秸秆2000亩,而这些打包好的秸秆将全部送到双晟肉牛养殖场成为饲料。仅这一项,每月就可为该养殖场节约饲养成本4000元以上。

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天蓝、水清、稻美、米香,多年来在现代化农业发展过程中始终将绿色可持续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坚持打造生态、循环、科學、高效的农作物种植生产模式,建设绿色粮仓、绿色厨房,坚持走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擦亮农业发展的“绿色名片”。

培育科技新动能为农业发展“强筋健骨”

一部北大荒的开发建设史,同时也是一部农业科技发展史。从最初的手工劳作到如今的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从种地“听天由命”“靠天吃饭”到实行科学育种、精准管理,科技对于农业发展的作用逐渐凸显,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七星农场B类通用机场,可用于航化飞机起降。

前锋农场家庭农场场长滕兆华,秋天时刚刚在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中被评为黑龙江垦区“水稻大王”。从种植优质高产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了100%,到实行集中育秧、合理密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先进技术,再到投入巨额资金购置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等一系列新型机械设备60余台套,滕兆华始终紧跟农业发展的新方向。

在滕兆华家庭农场里,记者看到了滕兆华刚到前锋农场时用到的两台东方红拖拉机。虽已破旧不堪,但滕兆华舍不得扔。这两台拖拉机承载着他在北大荒最初的奋斗记忆。滕兆华告诉《奋斗》,他是第二代北大荒人,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前锋农场开荒种地,靠着两台东方红拖拉机和12马力的小四轮子,拖拉机手24小时不停工,昼夜开荒翻地耙地,拖拉机坏了就连夜修理,不但颇为辛苦,也让滕兆华认识到了农业机械的重要性:“机械力量强了农业才能搞好,机械力量弱了就什么都跟不上,既耽误生产又耽误产量。”

如今滕兆华家庭农场使用6台大型收割机,以日均进度400亩的速度快速推进收获作业。“在科技方面我就是舍得投入,特别是新型的农机具这方面。”边向我们介绍自己现有的新型农机具,滕兆华边跟我们分享着自己成功的心得:“技术的投入是绝对不可或缺的。从春天的电动播种机到秋天使用的收割机,这些年我赚的钱都投入到新型农机具的采购上了。”这样做的结果,显然也给滕兆华带来了可观的收益:2013年、2014年、2015年连续3年被评为超级种粮大户,目前水稻种植规模达5018亩。

滕兆华家庭农场只是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一个精彩注脚。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考察时曾指出,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对于黑龙江来说,种好粮食,端好饭碗,做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既要藏粮于地,更要藏粮于技。

北大荒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组建于2004年,目前有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和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等农业院校的科研工作人员30人,平均年龄只有32岁。自从园区成立以来,这支年轻的科技研发团队已经累计完成各级科研课题576项,先后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农林水利工会劳动奖状、全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依托这个科技研发团队,七星农场不断加强科技研发能力,与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等8家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推广叶龄诊断、侧深施肥等实用新技术29项,自主研发品牌“三江6号”累计推广面积50多万亩,平均每亩增产粮食56公斤,直接增加经济效益8000万元,累计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机插侧深施肥实用技术10420万亩,累计节本增效135亿元。同时,着力开展技能培训,已累计培训基层农业技术人员2000人次,培训种植业户5万多人次,发放生产技术资料10万多册,提升了种植户科技素质与科学种田水平,真正实现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成果走进农户家”的社会价值。

在北大荒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工作的韩帮东,是第三代北大荒人,他说自己是听着爷爷辈讲着北大荒的历史长大的。如今毕业后回到建三江工作,身为北大荒人参与到继续建设北大荒的工作中,他对自己的职责和信念更加坚定:“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同时也作为北大荒第三代人,我们更应该脚踏实地,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认真对待每一份实验,为实验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为农业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同时也为垦区贡献一份基层的科研力量。”

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与农业发展融合,进一步增强农场现代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农垦建三江管理局不断通过加快推广应用新技术提升粮食品质,为农业发展“强筋健骨”。以16个现代农业示范园为核心,以农业科技示范带为重点,构建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在垦区率先建设了超声波地下水位自动监测系统,推广应用了水稻“三化两管”、玉米“四精两管”、大豆“大垄密”栽培模式和智能化芽种生产、水稻统供芽种、电动精密播种、钵形毯式育苗、高性能宽窄行侧深施肥插秧、水稻旱起垄夹肥、水稻超早育苗、鸭蟹鳅稻种养、“互联网+”、生物预警、节水控灌、减氮调磷稳钾、有机生产等技术30余项,年培训职工农户10余万人次,科技入户率达100%,科技成果转化率96%以上,科技贡献率76%。

“互联网+农业”大有可为绿色米都品牌走向大市场

2018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农垦建三江管理局考察粮食生产和收获情况时,在七星农场北大荒精准农业农机中心捧起一碗米深情地说,“中国粮食,中国饭碗”。精准农业农机中心2012年建成,占地面积8.1万平方米,农机具停放场地面积5万平方米,完善的物联网应用系统助力农业生产销售全流程的智能化、信息化,管理的科学化、产品的品牌化。

“物联网项目主要包括200个监测点、20个小型气象站、20套地下水位监测装置,以及3S技术等,这些设备覆盖农场的122万亩耕地,可以自动提取农作物生长环境的大数据。”北大荒股份七星分公司总经理彭荣君说。按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要求,七星农场以物联网为平台,链接延长现代水稻供应链,逐步实现农业信息化、管理科学化和产品品牌化的“三化”目标,全力打造农业领域航母。水稻全程“严管严控”,提升了稻米的品质。

物联网应用系统通过卫星定位、云计算等技术对万亩田实现精准管理。依托物联网项目形成了农业大数据监测网络,通过对大数据的综合分析,对耕地进行实时监控与科学管理。2018年启用的大田种植物联网应用示范系统,可监测受控地块的实时图像,掌握测量土壤微量元素、地温、水温水量、病虫害等情况,了解农业信息政策、农商动态等情况,还可通过移动终端实时查看每台联网农机运行的全部情况。

彭荣君介绍,近年来,北大荒精准农业农机中心积极搭建农机供销的平台,为种植户与农机厂商建立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经营服务。在农产品营销上,链接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并融入物联网平台。在农机信息化管理与农机生产指挥调度上,已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包括育秧大棚信息智能采集和控制、机车监测、农机视频对讲、灌溉机井自动控制、强排站水情采集监测,同时升级了“3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农业遥感技术(RS)、卫星導航系统(GPS)为农业智能化奠定了基础。

“今后,物联网要覆盖七星农场的全部耕地”。彭荣君说,“目前,农场正与省农委大数据分析的专家团队对接,通过专家团队对大数据的分析,找出作物生长的规律,制定规范种植的模式,实现农业生产、管理的信息化。在产品品牌化的推进上,主要做法是借助物联网平台和可追溯系统,努力打造水稻供应链,并积极构建生资服务体系、生产服务体系、技术服务体系、财务金融服务体系和质量监管体系。”

七星农场分公司多项有益探索,只是建三江管理局以科技为引领的“互联网+”模式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的一个缩影。“我们借助物联网打造了供应链,从化肥和农药等生产物资的投入端我们进行了集中采购,控制了原料质量,少了中间环节,把成本也降了下来。在水稻生产销售全流程中,实现了私人订制和共享农场模式,完成了水稻从田间到餐桌这样一个绿色、放心的完整产业链,让利润更大了,也为种植户增收和农场增效提供了保障。”七星农场水稻办副主任姜灏说。

建三江管理局强化市场开拓,将农业生产优势向市场延伸,提高经济效益。把市场开拓的发力点落在物联网络平台,通过物联网项目、可追溯系统和水稻供应链,将生产优势不断向市场终端延伸,增加百姓受益。进一步完善供应链建设。继续吸引更多链上企业的加盟,不断扩大资源优势;制定相应规则,保证供应链的平稳良性运行。构建的“五大联盟”和“五大服务体系”,将生产者、农资企业、仓储企业、加工企业、销售企业链接到一起,合力打造水稻供应链条,推动稻米产业品牌化发展。

北大荒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科研人员将对1150个土壤样品、9个项目进行检测,得出的准确数据,将成为种植户明年科学施肥的重要依据。方志文/摄

北大荒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组建于2004年,由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和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等农业院校的科研工作人员组成,平均年龄只有32岁。杜金莹/摄

2018年,仅以七星农场为例,他们通过推进物联网平台建设和高效利用,围绕水稻供应链主线,发挥质量追溯优势,目前已销售优质米4.5万吨,发展订单面积15.86万亩,建立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73.5万亩,同时促进优质米种植面积8.72万亩、种植比例达37%以上,为农场在农业产业发展中寻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走出了一条“北大荒特色品牌农产品”发展之路。在雪那红米业门口排起的长长送粮队伍里,一位送粮的农民介绍说:这几年产量都很好,今年比去年产量又提高了,“从种到卖全过程加入了很多新的网络科技手段,而且国家挺支持我们农民,种子化肥都给我们选优良品种,像我们买的稻种就是新培育的,这几年产量连年增加,效益也不错,这几年年年赚钱。”

为进一步打造农场“绿色、放心”农业名片,七星农场进一步完善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他们完善了产品印戳,保证消费者查询印戳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规范水稻生产、生产资料使用、原粮储存、水稻加工等各环节的质量标准、查询反映方式和信息管理模式。通过物联网建立的产品质量追溯系统,消费者只要扫描水稻品牌印戳上的二维码,就可以了解水稻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

创新经营模式,努力打造水稻品牌。利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全面链接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并依托现代水稻供应链的载体作用,塑造水稻产品品牌,进一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真正按供给侧要求将企业做优、做强、做大,从而全面、持续树立和扩大北大荒稻米产品品牌形象,推动水稻产业化快速发展。

包括七星农场在内,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在营销上积极探索新的模式。每个农场都配备一名副职场领导主抓产品加工和市场营销。以“互联网+”为平台,推进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深度融合。开设农产品电商交易中心,完善局、场、区三级销售体系,实现线上线下销售相结合,叫响“中国绿色米都”“建三江地理标识”地域名片。胜利农场东北黑蜂公司与京东商城、天猫等合作,年线上销售额2000余万元。“长乐”系列产品进驻大润发、家得乐等超市上百家,大米等农副产品远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二道河农场与南方航空公司签订“安鲜购一鹳乡米”餐食配送协议,与广州“甘禾”电子商务公司合作销售大米。

近些年,农垦建三江管理局依托“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逐步完成由种得好向销得好转变。他们以中高端市场为主,强化营销手段,发展订单农业,做好特色稻种植工作,同时利用水稻供应链优势,积极落实订单种植和“共享农场”模式。运用集团和私人定制、现场加工、烹饪等体验式展示性营销、众筹等方式,培育壮大销售队伍。成立企业市场营销协会,举办了“稻米节”,全局订单种植面积达到40%,特色糯稻面积70万亩。充分发挥“长乐”“双盛”中国驰名商标和“建三江”地域品牌影响力。依托中粮等世界五百强企业,实施“联合联盟联营联销”战略,发挥他们的销售端优势,释放供给侧能量,国内部分一线城市中高端社区完成铺货销售工作。“互联网+农业”聚焦发力“种得好”转向“销得好”,推动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建成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

猜你喜欢

农垦管理局现代农业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示公告
我省3园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农垦国有土地直接纳入不动产登记明年底将基本完成确权发证
拟入选“互联网+”现代农业百佳实践案例公示名单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