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2018-05-14高磊冯华
高磊 冯华
摘 要:实施内部控制管理对于规范事业单位财务活动、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内控管理的基本理论进行阐述,分析内控管理对于事业单位的重要作用及其在运用时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控管理;问题;对策
一、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含义
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控制至今都还没有确切的定义,内部管理控制主要是对事业单位内部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通过制定内部管理制度来不断改善和优化事业单位的管理流程,确定部署策略和实施方案,来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在我国主要承担着许多的社会服务责任,对其内部进行相应的管控,是为了更好完成相应的工作而进行的自我管控的规定。内部控制是一项长期的管理过程,是行政管理的基础,可以大大提升事业单位的服务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同时也可以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
二、内控管理对于事业单位的作用
事业单位的运转资金和一般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不一样。事业单位内控管理作用有两点,第一点是:事业单位的内部运转资金一般都来源于财政拨款,所以在资金的使用上面一定要确保资金的安全性;不仅要保护资金的使用安全,还应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发挥资金的最大作用。第二点是:对事业单位内部人力资源的管理;科学合理设置单位的内部职能管理,明确各部门之间的管理职责,确定单位的长期目标,制定相关的规章等。
1.提高资金运用效率,保证资金安全运用
税收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国家通过税收的方式来促进各项经济的发展。国家将税收所得的资金运用于对人民生活有益的方面。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的重要工作部门,其主要资金来源为国家财政拨款。内部控制的目的就在将国家下发的资金用于有利于事业单位未来发展的项目,确保资金的安全。因此,对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管理对于保证资金安全,提高资金运作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2.规范内部控制流程,提高管理水平
内部控制管理对于规范内部运作流程、提高财务人员工作效率有重要意义。通过实施内部控制管理能够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协调各部门工作,进而节约各项资源,提高管理人员工作水平,促进事业单位持续健康发展。
3.有效规范事业单位财务活动
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挪用公款、贪污受贿等现象频发,归根到底是因为缺乏内部管理制度。实施内部控制管理,对财务人员及其他人员进行规范,对于违反法律的人员予以严惩。从而有效预防内部腐败,规范事业单位财务活动。
三、事业单位实施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1.事业单位财务控制的不完善
(1)对于预算资金的使用不够明确,也并没有对预算的资金制定相应的使用计划,或仅仅是因为单位的管理层的主观观念,造成了对资金的使用往往是超出预算的范围的。预算资金时刻指导后期的一些财务工作,必须有专业的评估才可以完成,不是某一个人说了算,而是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去制定。
(2)对资金的管控是非常不够严谨的,单位也没有制定相应的管理条例,在对资金的支出中也没有明确的规定,经常出现资金的缺失和挪用公款等现象。当这种现象出现后,也并有及时进行管理,监察力度不足,惩罚措施不完善。
(3)在资金收入管理的反面非常模糊。许多的事业单位和一般的企业在财务的收入上管理的方式是非常不一样的,在一般的企业都会对财务的收入做明确的分析,而事业单位则不会;所以事业单位在产品的购买上,经常会出现重复购置,浪费资金等情况。
2.缺乏内控意识,对内控的认识不够
对内控的重视程度,是能否建立良好内控管理制度的前提。目前,许多事业单位的领导缺乏内控意识,在财务管审批上也带有感情色彩,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对内控管理的认识薄弱,有些员工则将单位内部控制和财务预算控制混淆,或觉得单位有无内部控制都可以,严重缺乏对内部控制的正确理解。
(2)对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责不够明确。有些单位觉得财务会计人员只是负责财务的进出明细整理和监督,并不参与单位的一些决策和具体项目管理,大大削弱了财务会计的职能。
(3)对资金的使用控制力度不够。科学的内控管理,与单位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是分不开的,各部门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實施内部控制;目前,许多单位预算资金的支出审批手续不够严谨,很多资金支出只需要看单位领导的意见,只要单位领导同意,根本不会看其他单位的签收意见,各单位之间也缺乏相互交流的过程,这样就加大了资金的使用风险。
3.监督和评价体系的缺失
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体系往往都是由单位的管理层负责,即使有些单位设置有内控管理机制部门,往往也不能真实反映单位内控管理的存在的问题,这样就不能对内控管理进行真实有效的监督。内控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使很多单位都缺乏评价体系,或评价体系的不规范性、不合理性。监察体系的缺失会造成很大的问题,内部管控最重要的手段就是监督和评价体系,监督体系的缺失大多因为上级的领导部门对于内部管控的不重视,事业单位不会专门去设立监察部门,所以会导致许多的人有可乘之机,评价体系也是非常重要的,评价不合格的应当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没有相应的完善的奖惩制度会导致员工对于评价体系并不在意,而当整套的体系都与自己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时,人们才会重视监察与评价的体系。
4.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执行大多走形式,执行过程中难度较大
根据了解,现在大多数事业单位对于内控管理制度执行时都会遇到很大困难,有些甚至都只是走走形式,根本没有把内控管理当作单位管理的一部分。这种走形式的内部管控严重拉低了整个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直接导致了内部管控失效,不过还是有些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非常到位,但由于内控管理的管理者都是单位领导,使内控管理制度失去了应有的监督力度和员工的信任度,导致单位内部控制缺失。
四、加强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对策
1.完善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体系
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一个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因素。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应该由国家制定关于内控管理制度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事业单位也应该参照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出适合自己单位的内控管理体系。
2.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内控管理制度意识
任何制度的制定和实施,都是离不开相关人员的配合和遵守的;所以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管理层的内控管理制度的意识是至关重要的;应该不定时地对工作人员进行内控管理制度的相关培训和学习,明确不同部门人员的职责,加强工作人员对内控管理制度的认识的和理解;还应该确立单位管理层在内控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不断强化管理层在单位财务工作中的主导地位,保证单位财务进出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避免单位内部存在徇私舞弊的不良行为等。
3.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监督机构建设
事业单位仅仅是在不断完善内部管理体系上下功夫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建立相应的内部监督机构,来保证内部管理体系的正确实施。监督机构的确立,能有效改善单位内部控制的环境,没有监督就没有明确的实施方案,没有监督工作人员就没有内控管理的意识,没有监督单位管理层就没有内控管理的自我审查。
事业单位建立监督管理内控机制的办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增强单位外部监督,定时或不定时地对事业单位的内控机制进行相应的监督检查,确定内控管理机制是否正确落实和实施;第二种是建立各部门的内部审查机构,对整个单位的生产运行和内部环境进行实时监督,避免因为管理层或单位一把手的个人主观因素造成的错误决定。
4.加强内部人员考核,提高内控水平
人力资源管理是提高事业单位内控水平的关键因素。事业单位内部应当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与权限,对员工实行绩效考评,为各个层级的员工制定考核标准,并定期进行考核,对于表现较好的员工给予奖励,以此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此外,事业单位应当努力提高员工的内控意识,让员工认识到内控对于个人发展、整体发展的重要性,从而积极参与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五、总结
内控管理是事业單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事业单位可能面临内控制度不完善、管理层及员工内控意识薄弱以及监督力度较弱等问题,从而导致内控大多走形式,并没有落于实处。事业单位可通过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管理者及员工内控意识以及加强内控监督等方面来建设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而提高事业单位管理水平,促进事业单位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宋燕萍.浅析事业单位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代国企研究,2017(22).
2.赵群.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经济研究导刊,2016(15).
3.吴伟.浅析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全国流通经济,2017(17).
(责任编辑:王文龙)